刘正义, 徐 浩, 杜乐天, 刘 权, 刘红旭, 刘章月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基本地质要素及气体找矿效果讨论
刘正义, 徐 浩, 杜乐天, 刘 权, 刘红旭, 刘章月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在对岩体内带型、岩体外带型、上叠盆地型大量铀矿床野外调查和室内显微镜下鉴定的基础上,初步综合花岗岩铀成矿的基本地质要素,包括:含矿断裂和控矿断裂的控矿和含矿性能,主矿体赋存标高,碳酸盐地层和碳酸盐蚀变的特殊意义等方面的认识。特别对铀矿床控矿或含矿断裂进行野外气体测量,结果表明在断层上盘或靠近断层破裂面部位见有H2,CO增高和O2减低的现象,显示了深部成矿的可能和构造热液活动迹象,并具有气体找矿意义和找矿应用前景。文章最后指出需要重新评价和进一步工作的矿床,提出若干个具找矿远景的矿床。
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地质要素;气体测量;气体找矿
近几年来,作者曾先后奔赴粤、赣、湘、桂、陕等5省,用3年多时间搜集全国花岗岩型铀矿床最新资料,采集了最有代表性和关键性的标本。对岩体内带、岩体外带、上叠盆地等类型矿床进行野外观察、标本整理、室内搜集、综合资料、绘制图件。对若干个大、中、小型矿床资料进行计算机初步表格化,查阅有关书籍资料,并结合显微镜下观察鉴定各种薄片、光薄片共计500多件。最后,针对地质各种现象进行记录归纳,并对控矿断裂进行气体测量结果加以综合。本文简述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基本地质要素及气体找矿效果两方面研究的初步认识。
1.1.1 与中生代岩石圈伸展构造背景形成断陷盆地和幔源基性脉岩相伴生
在空间上,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与中生代岩石圈伸展构造背景形成的NE-NNE向白垩纪—第三系断陷盆地和幔源基性脉岩相伴生(胡瑞忠等,2007),在时间上,与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6个成矿期(依次分别为140~135 Ma,120~115 Ma,105~100 Ma,90~85 Ma,70~65 Ma,50~45 Ma)及与中生代以来岩石圈伸展构造背景形成幔源基性脉岩,亦即与6次岩石圈伸展事件发生时间(135~145 Ma,115~125 Ma,100~110 Ma,85~95 Ma,70~75 Ma,45~55 Ma)相一致,显示它们具有较强的对应性。
1.1.2 花岗岩型铀矿床赋存绝大多数与深(或大)断裂有关
花岗岩型铀矿床绝大多数赋存于NE-NNE向深(或大)断裂上盘或下盘、或其次级构造(断层、碎裂带、碎裂蚀变带等)、或断裂沿走向、倾向拐弯、膨大、变异部位①②③④张金带.2005a.华南铀矿地质志[R].中国核工业地质局.。这基于以下地质事实:
(1)花岗岩内带硅质脉型铀矿床类型。在诸广山地区,棉花坑断裂(长20 km、宽20 m以上)由NE向拐弯为SN向控制棉花坑花岗岩内带硅质脉型铀矿床,矿体并在9号断裂中呈斜列式产出。牛栏断裂带上盘次级“入字形”烟筒岭断裂中段走向40°地段控矿并含矿,构成361花岗岩内带硅质脉型铀矿床。NWW向与SN向断裂交汇处分支、复合的群脉或单脉,以及其西部为自西向东雁行排列的SN向断裂控制(并含矿),构成201花岗岩内带硅质脉型铀矿床。
在下庄地区,NNE向硅化断裂带与近EW向(NNW向)辉绿岩交接复合部位控矿竹山下花岗岩内带交点型铀矿床。
(2)花岗岩内带蚀变岩型铀矿床。在桃山地区,近EW向(或NEE向断裂)F7的上盘裂隙密集带和碎裂蚀变带,以及群脉控矿(并含矿)的大布花岗岩内带蚀变岩型铀矿床。
在龙首山地区,NW向马路沟断层的次级EW向碎裂蚀变带,以及马路沟断层走向、倾向变异的地段控矿的新水井花岗岩内带蚀变岩型铀矿床。
(3)花岗岩外带为主要类型的铀矿床。在鹿井地区,NE向QF2石英断裂带等多条断裂上下盘次级断裂、裂隙,以及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控矿(并含矿)的鹿井花岗岩外带为主要类型的铀矿床。
(4)花岗岩体外带型铀矿床。在融水地区,硅化断裂带膨胀部位和SN向、NEE向裂隙带,以及花岗岩体外带寒武纪浅变质岩共同控矿(并含矿)的香草花岗岩体外带型铀矿床。
(5)上叠盆地型铀矿床。在南雄硅化断裂产状变异拐点、次级分支地段上下盘碎裂岩带或角砾岩带与上叠盆地内共同控矿(并含矿)的中村东和中村西等上叠盆地型铀矿床。
1.1.3 花岗岩型铀矿床大部分产出于复式岩体的边部
如多个铀矿床产于呈近EW向展布的出露面积较大约为4 000 km2的贵东花岗岩体的东部边部;大布花岗岩内带铀矿床产于打古寨岩体西北边部;沙子江花岗岩内带硅质脉型铀矿床产于豆乍山花岗岩体西南缘;鹿井矿田黄蜂岭及高昔花岗岩内带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床产于一复式岩体的印支期文英-热水花岗岩体北的边部;蓝田矿田花岗岩内带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床产于牧护关花岗岩体西北缘;香草花岗岩内带硅质脉型铀矿床产于雪峰期摩天岭花岗岩中部偏东乌指山断裂南段;芨岭、新水井花岗岩内带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床产于加里东期芨岭花岗岩体南缘;达亮花岗岩内带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床产于雪峰期摩天岭花岗岩体西南缘蛇形弯曲接触带两侧;大湾花岗岩外带型铀矿床产于金鸡岭花岗岩体南缘;黄田花岗岩外带型铀矿床产于大富足花岗岩体西北缘。
1.1.4 花岗岩型铀矿赋存的地层和岩浆岩
(1)赋存地层。红色花岗岩内及中元古代冷家溪群:浆市红色幕阜山小岩体内、外带,外带中矿化赋存地层为中元古代冷家溪群三层二小层(Pt23-2)灰黑色碎裂砂质板岩。
金管冲岩体外带型铀矿床产于花岗斑岩切穿中元古冷家溪群黄浒洞组、中泥盆统棋梓桥组地层时形成的层间滑动破碎带。产于中元古代蓟县系硅质条带大理岩、硅化角砾岩的革命沟花岗岩外带型铀矿床。
震旦纪下统南沱组、上统金家洞组留茶坡组、寒武纪下统马蹄塘组及中上统变质岩的观帝庙岩体内外带的毛荷店硅质脉型铀矿床;产于震旦-寒武纪板岩(常见角岩化),并依次为金鸡岭岩体、中棚岩体外带型的香草、九龙径铀矿床;产于寒武纪八村群下亚群、寒武纪下统香楠组和中统茶园头组角岩化含炭砂岩的,并依次为贵东岩体外带型竹园头、坪田铀矿床,以及金鸡岭岩体外带型的牛头山铀矿床;产于寒武纪下统硅质板岩的黄田岩体外带型铀矿床;产于寒武纪下统1层3岩性段、3层1岩性段层间破碎带的加里东晚期马岭花岗岩外带型的均田铀矿床;产于志留纪下统(S12-3)硅质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的扁都口碎裂蚀变岩型(钠交代)铀矿床;产于下古生界大理岩等的加里东花岗岩外带(见矽卡岩化)型的高山寺铀矿床;产于泥盆纪中统跳马洞组的印支期花岗岩内外接触带硅质脉型的井沙冲铀矿床;产于泥盆纪上统D31砾岩、D32砂岩、D32-2长石石英砂岩的大羊沟碎裂蚀变岩型(钠交代)铀矿床;产于石炭纪中统2,3岩性段砂岩和炭质板岩互层、砂岩夹炭质板岩印支期中川花岗岩体外带型铀矿床(113个层位与断层联合控矿);产于白垩纪下统底砾岩的天子池上叠盆地型铀矿床;产于白垩纪上统硅化退色砂岩的桃坑燕山早期中粒花岗岩与白垩纪上统红层内外接触带(硅化破碎带与闪长玢岩相交形成富矿)上叠盆地型铀矿床;产于白垩纪上统花岗质砂砾岩的三槽岭印支期鹅婆山岩体上叠盆地型铀矿床;产于白垩纪上统紫红色砂砾岩的NE向南雄断裂上下盘碎裂岩、硅化角砾岩、硅化糜棱岩、断层泥等,古近纪古新统罗佛寨组的长石石英砂岩的依次属中村东、中村西、暖水塘3个上叠盆地型铀矿床。
(2)赋存各期岩浆岩的矿床。赋存于雪峰期(760 Ma)摩天岭花岗岩(γ2)中的矿床有:新村的硅质脉型铀矿床、达亮的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床。
赋存于加里东期花岗岩(γ3)和混染闪长岩中的矿床有:新水井碎裂蚀变岩(钠交代为主)型铀矿床、芨岭碎裂蚀变岩(钠交代为主)型铀矿床、桃山复式岩体南缘蔡江花岗岩的硅质脉型雷斗石铀矿床、贵东岩体和花岗闪长岩的硅质脉型大坪洞铀矿床。
赋存于印支期花岗岩(γ51)中的矿床有:印支期苗儿山花岗岩体与燕山期花岗岩接触带的碎裂蚀变岩型的双滑江、红桥铀矿床;印支期苗儿山花岗岩体东侧、岩体北段东北部碎裂蚀变岩型的杨家庄、张家铀矿床;印支期苗儿山花岗岩体中段豆乍山燕山期花岗岩(γ52-2)的硅质脉型沙子江、孟公界、白毛冲铀矿床;印支期苗儿山花岗岩体中段燕山期花岗岩的碎裂蚀变岩型乍古田铀矿床;印支期文英-热水花岗岩体的鹿井矿田黄蜂岭、高昔、下洞子、牛尾岭、洞房子等碎裂蚀变岩型;印支期文英-热水花岗岩体的鹿井矿田硅质脉型羊角脑和大坪洞等铀矿床。
赋存于燕山期花岗岩(γ52-1,γ52-2等)及中基性脉岩中的矿床比较普遍,如桃山矿田,下庄矿田等。在花岗岩铀矿床中,含矿主岩还有辉绿岩、煌斑岩、构造岩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1.2.1 大多数铀矿床与NE和NNE向深(或大)断裂密切相关
大多数铀矿床与NE和NNE向深(或大)断裂密切相关。有的断裂既控矿又含矿,显示硅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的等热液蚀变。如南雄断裂,近期经290所钻孔揭示。这种断裂有时含有铀矿化,又如与桃山断裂平行的罗坑断裂近期经266大队钻孔揭示亦有此现象。
1.2.2 高温蚀变具有普遍性
一般发育着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硅化、赤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和伊利石化、萤石化、碳酸盐化等各种热液蚀变。
与其它金属矿床一样,无论岩体内硅质交代型或蚀变岩型、外接触带型,还是上叠盆地类型铀矿床,它们的蚀变皆经常出现“绢云母化”“硅化”或“绢英岩、云英岩化”,如硅质脉型铀矿床发育高温蚀变云英岩化,和中温、低温蚀变-伊利石化与微晶石英化同时出现(暂称“伊英岩化”)。此外还见有“黄铁绢英岩化”以及与中基性岩有关的似“青盘岩化”蚀变。
特别值得提到的是,一个矿区经常存在碳酸盐地层或岩石,碳酸盐化蚀变的重要性在于铀成矿溶液以及铀的迁移富集的需要,这是因为铀必须与碳酸盐结合成碳酸铀酰络合物才能迁移。大量地质事实表明,花岗岩型铀矿床普遍在成矿地段出现碳酸盐岩石、碳酸盐化蚀变,这就是铀成矿的特殊性所在。
1.2.3 主矿体赋存标高存在一定规律
在华南,各种矿化类型花岗岩铀矿床的主矿体赋存标高存在一定规律性。各类型花岗岩铀矿床赋存标高由高到低为花岗岩内带硅质脉型和交点型铀矿床——花岗岩碎裂蚀变岩型——花岗岩与上叠盆地内外接触带的桃坑式铀矿床和上叠盆地型铀矿最低(此二类型与上叠盆地构造环境有关);而花岗岩体外带变质岩铀矿床矿体赋存标高则高低不一(可能与花岗岩侵位有关)。
总的来看,赋存标高较高的铀矿床,其铀矿化幅度最大约为几千米;花岗岩内带型存在“上”硅质脉型,“下”碎裂蚀变岩型。硅质脉型矿体赋存标高为840~560 m,如361矿床;交点型矿床如竹山下矿床730~420 m;碎裂蚀变岩型矿体赋存标高要低得多,如大布铀矿床标高为70~100 m。这种“上硅(酸)下碱”规律,可能与“碱交代等成矿作用”有关。
花岗岩体内带铀矿化幅度较大,约为1 000 m以上;如棉花坑矿床33号线ZK570孔-600多米、31号线-200多米仍见矿,可见成矿深度比较大。现以华南各种矿床类型花岗岩铀矿床为例①②③④。
(1)花岗岩内带硅质脉型铀矿床。361花岗岩内带硅质脉型铀矿床主矿体赋存标高为840~560 m;棉花坑花岗岩内带硅质脉型铀矿床主矿体赋存标高为647~450 m;201花岗岩内带硅质脉型铀矿床主矿体赋存标高为534~302 m;新村花岗岩内带硅质脉型铀矿床主矿体赋存标高为 858.5~531.2 m。
(2)花岗岩内带交点型铀矿床。如竹山下花岗岩内带交点型铀矿床主矿体赋存标高为730~420 m;
(3)花岗岩内带蚀变岩型铀矿床。大布花岗岩内带蚀变岩型铀矿床主矿体赋存标高为170~-100 m;黄峰岭花岗岩内带蚀变岩型铀矿床主矿体赋存标高为290~150 m和100~0 m;达亮型花岗岩内带蚀变岩型铀矿床主矿体赋存标高为743~212 m;高昔花岗岩内带蚀变岩型铀矿床主矿体赋存标高为290~150 m。
(4)花岗岩外带变质岩为主型铀矿床。如鹿井花岗岩内外带以外带为主型铀矿床主矿体赋存标高为400~-125 m。
(5)花岗岩外带变质岩型铀矿床。香草花岗岩外带变质岩型铀矿床主矿体赋存标高为1 140~420 m;大湾花岗岩外带变质岩型铀矿床主矿体赋存标高为980~650 m;沙坝子花岗岩外带变质岩型铀矿床主矿体赋存标高为980~650 m;九龙径花岗岩外带型铀矿床主矿体赋存标高为250~-100 m。
(6)上叠盆地内外接触带的桃坑式铀矿床。如桃坑花岗岩与上叠盆地内外接触带的桃坑式铀矿床矿体赋存标高为160~-10 m。
(7)上叠盆地型铀矿床。中村西上叠盆地型铀矿床矿体赋存标高为160~-10 m;天子池上叠盆地型铀矿床主矿体赋存标高为150~-50 m。
1.2.4 还原性气体是铀沉淀成矿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利用花岗岩型铀矿床铀床矿物包裹体气体成分热力学计算(刘正义等,2011)⑤刘正义,仉宝聚,姚莲英,等.1990.热液铀矿床富矿富集的物理化学因素[R].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1.,201,361富矿的氢气总摩尔分数(∑H2m)比贫矿高9~14倍,氢气和甲烷总摩尔分数(∑H2m+∑CH4m)高1~3倍;其中甲烷必须是“溶于溶液中的甲烷”,这已在实验和相关热力学计算得到证明。
富矿fH2皆大于贫矿。201,361富矿床的氢气总摩尔数∑x(H2)=0.149 9,0.080 0,H2逸度最高分别为fH2=0.1×10-0.23MPa。这些数据在花岗岩铀矿床中是非常高的。而贫矿L(岭下)仅在成矿前有fH2=0.1×10-0.63MPa(表1,2)。
表1 根据花岗岩型铀矿床贫富矿床矿物包裹体成分计算的成矿物理化学参数对比Table 1 Physical and chemical parameters of mineral inclusions of poor and rich ore badies of granite uranium deposits
表2 根据花岗岩型铀矿床贫富矿床矿物包裹体成分计算的成矿流体中各气体摩尔数、摩尔浓度及总矿化度Table 2 The Moore number,Moore concentration and total mineralization degree of ore forming liquids of mineral inclusions of poor and rich ore bodies of granite uranium deposits
1.2.5 花岗岩型铀矿床与气体(O2,H2,CO,总可燃气,H2S)测量
与花岗岩型铀矿床密切相关的断裂上盘及外接触带发现H2,CO气体的正异常,氧气的负异常(小于21%)。例如下庄矿床的NE向断裂,棉花坑矿床9号断裂,沙子江矿床有关断裂及鹿井外接触带等。
此外,内带型、外带型、上叠盆地型花岗岩型铀矿床在成矿特点上具有统一性。
作者早在1986~1989年研究贫、富矿矿物包裹体气体成分期间,发现富矿铀成矿期的H2含量明显增加的地质事实(刘正义等,2011)。当使用便携式气体测量仪(美国产)于现场测定区域性森林大火等研究火灾成因时(杜乐天等,2006),这个想法现已初步证实,就更坚定地认为,一些特殊地区出现H2偏高和异常数据具有其可靠性和科学性。
作者对花岗岩铀矿床的4种矿化类型(岩体内硅质脉型、交点型和碎裂蚀变岩型;岩体外带上叠盆地型和岩体外变质岩型)进行现场测量,同时还对区域性、大、中型控矿断裂如南雄断裂、城口断裂、下庄断裂、鹿井矿田2号石英断裂带及花岗岩与变质岩接触带,和小型(微型)含矿断裂等,进行了5种气体(O2,H2,CO,H2S,总可燃气)测量。
经对5种气体测量结果表明,在区域性、大、中型控矿断裂及小型(微型)含矿断裂,特别是在断层上盘靠近断层破裂面部位都不同程度的见有异常和偏高现象(这些测量值除O2为百分含量外皆为数值即质量份数乘以10-6得出),显然,这些断裂含有H2,CO等气体的特征。
图1 下庄断裂Fig.1 The Xiazhuang fault
H2异常、CO气体偏高(二者本底值为0.5×10-6)相应地质构造和断裂的几种迹象:
鹿井矿田内外接触带。以外带H2为高30×10-6~60×10-6,100×10-6,内带为花岗岩,H2为50×10-6~80×10-6。
鹿井矿田石英断裂带(FQ2)。以上盘H2为高为130×10-6~280×10-6,而下盘为80×10-6,70×10-6~30×10-6。
下庄矿床(336)下庄断裂。上盘H2异常及CO、总可燃气偏高(图1)。城口断裂。上盘H2及CO偏高,为50×10-6。棉花坑矿床9号断裂出现 H2偏高为10×10-6。
竹山下铀矿床6号坑道对应地表出现大面积H2异常,由于钢钎被打坏致使不能继续工作而终止,表明H2异常的大面积显现。
南雄断裂上盘(片理化地段岩石棱角发育)H2最高,为180×10-6~200×10-6,一般为50×10-6;相对应的出现低氧异常,如O2为20.9%,19.6%~19.4%,18.9%,CO气体个别偏高(图2)。
在沙子江矿床招待所前建房剖面测出低品位矿化断裂的H2异常。
在沙子江矿床 F108断裂下盘出现低氧带:20.4%~20.5%;而上盘则为20.6%~20.7%;断裂F9出现H2异常(40×10-6)和偏高(10×10-6)。
图2 南雄断裂Fig.2 The Nanxiong fault
(1)深部成矿的可能反映。在竹山下矿床6号坑道对应地表出现H2异常的大面积显现,可能与竹山下矿床高温热液蚀变的矿石矿物高温组合(晶质铀矿、白钨矿、电气石)及晚期中低温热液成矿作用(成矿年龄60~80 Ma)叠加早期高温热液成矿作用(成矿年龄146~165.5 Ma),以及早期韧性剪切变形的断裂、晚期脆性变形的断裂等地质作用叠加有关(杜乐天,2001;胡宝群等,2001)。
(2)构造热液活动迹象的表现。在广东南雄断裂苍石段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南雄断裂出露处强烈硅化、绿泥石化。特别是出现大规模的片理化、糜棱化等构造部位,表明南雄断裂作为热液活动的有利空间,并控制与铀矿化有关的热液活动。它可以作为铀矿的找矿标志。具有类似的含矿控矿断裂如棉花坑9号断裂,沙子江矿床F108断裂,以及湖南鹿井矿田石英断裂带(FQ2),下庄矿床(336)、下庄断裂等等,这里不一一表述。
(3)预测铀成矿前景。经气体测量认为,可以大胆预测铀成矿前景。在具有300多吨储量又品位比较低的长坑矿床61~78号断层通过的地段,进行十字剖面气体测量,其结果表明中-中粗粒斑状花岗岩中的61号断层和87号断层处H2为40×10-6(82和84测点);其它 83,85测点为10×10-6,远离断层的81和86点皆为0。出现H2正异常和小于21%的低氧带(O2为20.8%~20.9%)现象可能反映该二个断层成矿远景较好。
另外,竹山下矿床可以露天开采与原505露天采场相连,二者间可再开展一些勘探工作扩大找矿范围。
通过气体测量评价,综合研究发现:
(1)尚有一定前景的矿床。长江矿田油洞煌斑岩型铀矿床,工作程度低。资源矿田孟公界硅质脉型铀矿床中,认为深部有新矿带体,是个有前景的铀矿床。达亮碎裂蚀变岩型深部,因成矿温度高(194~242℃),认为原32带有找矿前景。在新村硅质脉型铀矿床中认为,原5号带未评价,跃进桥地段有前景。在大坪洞硅质脉型铀矿床中,贵东岩体原F2与F9间地段有前景。在牛头江花岗岩外带型铀矿床中,需探索南北和北西地段,有前景。在大布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床中,王泥田断裂上下盘地段有前景。车盘坑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床,有前景。在牙子径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床,在外围可进一步工作。天子池上叠盆地白垩纪下统矿化好,追索矿床北部外围可扩大远景。塘窝子花岗岩外带变质岩型铀矿床外围可进一步工作。稳步硅质脉型铀矿床中罗坑断裂上盘有扩大的可能。扁都口碎裂蚀变岩型(钠交代)铀矿床,外围泥盆系点带多,具有找矿前景。在竹山下矿床以及竹山下矿床南“原505露天采场”之间地段具有成矿前景(此次测出大量气体异常)。
(2)认为应继续重新评价矿床和地段。白毛冲硅质脉型铀矿床,庙冲硅质脉型铀矿床,南雄断裂所控矿床,桃山罗坑断裂所控矿床,棉花坑矿床外围类似9号断裂深部地段。
杜乐天,王驹,陈国梁,等.2006.区域性森林大火的真正成因[J].地学前缘,13(2):224-227.
杜乐天.2001.中国热液铀矿基本成矿规律和一般热液成矿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17.
胡宝群,白丽江,徐达忠.2001.下庄矿田早期高温成矿作用及其意义[J].铀矿地质,17(5):280-284.
胡瑞忠,华献武,彭建堂,等.2007.华南地区中生代以来岩石圈伸展及其与铀成矿关系研究的若干问题[J].矿床地质,26(2):139-152.
刘正义,韩效忠,高扬,等.2011.热液铀矿床铀富集的物理化学因素[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4(1):1-10.
Discussion on Geologic Factors of Metallization of Granites Uranium Deposits and Gas Prospecting
LIU Zheng-yi, XU Hao, DU Le-tian, LIU Quan, LIU Hong-xu, LIU Zhang-yue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Uranium Geology,CNNC Key Laboratory of Uranium Resource Exploration and E-valuation Technology,Beijing 100029,China)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microscope observation of some uranium deposits of rock mass external zone,rock mass internal zone superposed basin,the basic factors of metallization of granites uranium deposits are analyzed comprehensively.This study presents out some new understanding,including as the identity of ore-bearing fracture and ore-controlling fracture,regularity of elevation of main ore-bodies occurrence,indispensable property of carbonation,the general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types.Gases in ore-controlling fractures are measu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s of H2and CO are increasing and contents of O2are decreasing in rupture plane of upper plate of fault.This phenomenon shows possibility of deep mineralization,evidence of hydrothermal activities.The deposit need to be revaluated and more work,and several deposits with mineralization potential are proposed.
granite uranium deposit;geologic factors of metallization;gas measurement;gas prospection
P619.14
A
1674-3504(2011)04-0332-07
刘正义,徐浩,杜乐天,等.2011.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基本地质要素及气体找矿效果讨论[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4(4):332-338. Liu Zheng-yi,Xu Hao,Du Le-tian,et al.2011.Discussion on geologic factors of metallization of granites uranium deposits and gas prospecting[J].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34(4):332-338.
10.3969/j.issn.1674-3504.2011.04.005
2011-08-21; 责任编辑:吴志猛
刘正义(1936—),男,研究员,长期从事矿床地质和实验地球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