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育儿“三字经”

2011-12-18 00:00:00汪玉珍
大众健康 2011年7期


  炎热的夏季带给人们种种不适。而最让妈妈们着急的是,宝宝们在夏季出现食欲减退等种种不适。其实,夏季喂养宝宝还是有章可循的。我们介绍了如下“三字真言”,只要你照此办理,孩子就能安然度夏。
  
  调胃口
  
  夏季,不少孩子厌食或食量减少的症结有三:一来气温居高不下,机体为了调节体温,较多血液流向体表,内脏器官供血相对减少,以致影响胃酸分泌,导致消化功能减低;二来天气闷热,宝宝休息、睡眠不佳,神经中枢处于紧张状态,体内某些内分泌腺体的活动水平改变,累及胃肠的活动;三来夏季出汗较多,唾液分泌减少或变稠,产生口渴而大量饮水,使本已减少的胃液又被冲淡。三者相加,孩子的食欲自然下滑。为此,父母不妨采取以下举措,调好孩子的胃口:
  1、 抓住食欲敏感期添好辅食。
  孩子的胃口好坏与舌头上的味蕾发达程度有关,而味蕾发育的敏感期在出生7、8个月后。所以,抓住此阶段,在坚持母乳喂养的同时添加辅食,让孩子接受多样化的味道刺激,可有效地提升其味觉的敏感性。诸如蔬果汁、土豆泥、肝泥、鱼泥、蛋羹、豆汤等,只要不影响消化,每天都可以搭配起来让宝宝品尝。周岁后,宝宝已经长出不少牙了,则应相应增加食物的硬度,如将水果蔬菜切成小块状,粥改成米饭,让他感觉有嚼头,否则又可能出现厌食现象。
  2、 调整食谱,激活宝宝的味觉。
  增加富含锌的食物,如牡蛎、豆类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锌的药物制剂,以提升唾液中的味觉素与石头味蕾的功能。同时,给点苦味食物,如莴苣、生菜、芹菜、茴香、香菜、苦瓜、萝卜叶、苔菜、杏仁、桃仁、黑枣、茶叶、薄荷叶、糯米、荞麦、大豆豉等。另外,还有食药兼用的五味子、莲子芯等,用沸水浸泡后饮用。五味子适于四季,冬春季饮用更好;莲子芯最适于夏季饮用。在酸、甜、苦、咸等味道中,苦味以其独特的清新、爽口的味道刺激舌头上的味蕾,激活味觉神经,在增进唾液分泌的同时刺激胃液和胆汁的分泌,进而提升食欲增强消化。另外,做菜时适当加一点香醋、米醋等佐料,也可使宝宝胃酸变浓增多,发挥生津开胃、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之功,使胃口得到提升。
  3、 穿对鞋子。
  日本医学界一份研究报告称,宝宝穿太紧的鞋会妨碍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影响食欲,导致厌食或挑食。另外,引导宝宝赤脚在草坪、沙滩等处多活动,也有利于激发食欲。
  4、 抓好早餐。
  夏季清晨凉爽,是孩子一天中胃口最佳的时候,不妨增加饭菜的质与量,尤其是蛋白质摄入量,如绿豆粥1碗,煮鸡蛋1只,喝粥时适量吃点咸菜,以补充因排汗损失的水分,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至于午餐,可吃些含水分高的水果,如西瓜、番茄。晚餐则要有可口的汤或稀粥,以补足一天的水分,消除口渴感,如冬瓜汤、凉拌面、炖排骨、海带丝等。一周内的食谱尽量不要重复,使宝宝对食物保持新鲜感。除一日三餐外,可适当加1~2次点心。
  5、辅以食疗。介绍几款可供选择的食谱:
  *苹果、柠檬各1个,栗子粉和蜂蜜各1汤匙。苹果去皮,切成小块,掺适量水煮几分钟,盛入碗里。柠檬榨汁,再将栗子粉和蜂蜜溶解,搅拌均匀后一起加入碗中。酸酸甜甜的水果口味,加上鲜艳缤纷的水果色彩,肯定能让孩子胃口大开。
  *炒麦芽、焦山楂、炒神曲各10克,炒内金5克,炒莱菔子6克。研为细末,加白面和水调成糊状,睡前敷于孩子的肚脐上,外用纱布固定,次晨取下,每日1次,5天为1疗程。
  *炒白术、炒扁豆、砂仁、佩兰、鸡内金各5克,焦山楂、谷芽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天1剂,分3次服完。
  *健脾开胃。中医学认为,胃口不好与宝宝脾胃功能差有关,可服用健脾和开胃的药,如小儿康等。也可带孩子去中医处做按摩,效果也不错。
  
  护肠胃
  
  夏季是腹泻的高发季节,而腹泻堪称为孩子肠道健康的首要破坏因素。为避此祸,把握好以下3个环节很重要。
  1、把好喂养关
  ·1周岁内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含有多种消化酶和抗体,可抵消大肠杆菌等病菌所分泌的肠毒素,保护肠道不受侵害。热天尽量不增添新的、不易消化的辅食。也不要在夏天断奶,应待天气凉爽一些以后再断奶不迟。
  ·断奶后要多安排清淡爽口、蛋白质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油腻、多糖要限制,西瓜、水果、绿豆汤、东瓜汤等天然防暑降温食品可多吃。
  ·夏季不要给宝宝吃买回的熟食或剩饭剩菜。冰箱中的食品一定要经过高温处理,遭受污染者应毫不犹豫地弃之。
  ·生瓜、生菜附有蛔虫卵,涮海鲜或畜肉、半生的淡水海螺、螃蟹等可使人感染上肺吸虫病,宝宝一定要远离。
  ·铁补充不宜过多。美国专家发现,嗜吃高铁食物的宝宝易发生沙门氏菌感染,罹患腹泻的几率因之增加3倍。症结在于过多铁质进入肠道,可促发致病菌的过度繁殖,故动物血、禽蛋、豆制品、猪肝等高铁食物夏季不要吃得太多。
  ·甜食过多可升高血糖浓度,促使汗液污染的皮肤上细菌生长,进而引起疮、疖、痈肿或痱子等皮肤炎症性疾患,亦应有所限制。
  2、重视水的作用
  ·夏天气温高,出汗多,给宝宝补水是很自然的事,但要多给白开水,少喝可乐等饮料,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可能削弱胃肠道的杀菌能力。金银花露或者是西瓜汁等消暑饮料有滑肠之弊,容易诱发腹泻,也要谨慎。果汁(如苹果汁、桃汁、葡萄汁等)含有高浓度的果糖或山梨醇,可能将体内的大量水分吸入到胃肠,导致频繁呕吐或腹泻,少饮为妙。橙汁的果糖及山梨醇含量均较低,可适当饮用。
  ·冲调奶粉的用水最好使用温开水,而一些家长为图方便,喜欢使用饮水机中的水现配现吃。殊不知,饮水机中的水往往具有二次污染的可能,容易产生细菌,婴幼儿喝后很容易被感染而拉肚子。
  ·勤洗手。无论小婴儿或大孩子都要“一视同仁”,以堵塞“病从手入”的途径。以流动水洗为最佳。单用手帕或餐巾纸干擦小手只能除去看得见的污渍,不能除掉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
  ·孩子的食具(如奶瓶、筷子、碗碟等)、玩具等在夏季易受污染,务必定期煮沸消毒。
  3、保护肠道有益菌。
  双歧杆菌,能够为婴幼儿的肠道健康提供独特的保护作用,如改善营养、增强免疫及抗感染能力、调整肠道功能等。可以说保护双歧杆菌就是保护肠功能。
  保护措施有:小宝宝给予母乳喂养,母乳含有丰富的促进双歧杆菌生长的营养因子;大孩子可以吃点酸奶,或喝点葡萄糖饮料。同时谨慎使用抗生素,特别是感冒或腹泻时不要轻易动用之(因细菌引起者例外)。若出现了肠道菌群失调的征象,尤其是在较大剂量或较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双歧杆菌,如服用妈咪爱等。
  
  少冷饮
  
  大部分家长都不会让孩子吃过多冷饮,这很好。但不让吃的原因大部分都是“怕凉着肚子”,这个认识不够全面。冷饮坏处不少,请看致病黑名单:
  位列黑名单首位的是肠套叠,连续吃得过多为其祸根。原来,冰淇淋等冷饮过强的冷刺激使胃与肠子的蠕动失去了正常规律,迫使一段肠子“套进”另一段肠腔中去了,造成肠子不通,肠子里的东西如食物、粪便等便堆积在肠子里,引起肚子绞痛、呕吐、腹胀,医学上称为肠梗阻。接着,肠壁的血管受压,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肠壁缺血水肿。随着肠子越套越紧,肠壁缺血也就越来越重,最后引起肠坏死、肠穿孔、肠管破裂而危及生命。
  其次是“冰棒脸”。冰棒等冷饮制品刺激幼儿稚嫩的胃肠道,导致各种消化酶减少,胃肠道的蠕动发生紊乱,出现胃痛、食欲不振、大便失调,最终造成宝宝脸色黄而暗晦,成为面黄肌瘦的营养不良儿童,医学专家形象地喻之为“冰棒脸”。
  再次是“轻骨头”。 美国学者发现,有些儿童甚至40%的热量摄入都来自饮料,结果严重影响矿物元素的摄取,致使骨骼发育障碍,长成一副“轻骨头”,日后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危险亦随之大大增加。
  贫血症也不可忽视,症结在于大量进食冷饮,宝宝胃内帮助消化、杀菌的胃酸浓度会被稀释;过低的温度又会刺激胃肠道血管收缩,使血流量大大减少,导致孩子食欲进一步下降,更加不想吃饭;冷刺激还会引起胃部肌肉神经兴奋性增高,出现胃肠痉挛,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还容易出现胃部不适、腹泻、呕吐等症状。时间一长同样会造成营养不良,严重者甚至出现贫血。
  此外,饮料中的大量糖分可引起蛀牙,过多色素又是诱发多动症的祸首之一,不可不谨慎对待之。
  应对策略:限制孩子吃冷饮的次数与数量,每次不得超过100克。吃饭前后半小时内、清晨等时间段不要吃冷饮,最好用白开水代替冷饮。进食冷饮后及时漱口,以保护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