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用处很多啊

2011-12-18 00:00:00辑录/张佳
文史月刊 2011年9期


  在唐代,对士子们来说,诗最重要的作用,恐怕不是用来发牢骚什么的,而是用作考“公务员”的敲门砖。
  唐代以诗赋取士,诗作得好,就有可能考中进士做官,改变身份地位,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有人做过计算,现代有人如果考中公务员,他这一生各种工资、津贴、医疗、住房等收入差不多等于400万人民币,唐代进士的待遇也绝不比现代公务员差,但考试难度恐怕比现在国考还难,很多人考几十年,50多岁了还考不上,故有“五十少进士”之说。
  孟郊就是“奔五”的时候才考中的进士,他一举成名天下闻,情不自禁吟诗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你看这老考生多开心。
  除了考试,唐诗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还有很多,比如可以当礼物送人。
  中国人做什么事情都要以礼为先,但送什么礼物却颇费思量,轻了拿不出手,重了承担不起。
  送诗就没有这个问题。
  送诗不需要掏腰包,而且既高雅又得体。
  比如李白乘舟远行,忽然一个叫汪伦的朋友来为他送行。李白很感动,怎么办呢?于是赠诗一首,这就是著名的《赠汪伦》,让默默无闻的汪伦从此名垂千古,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李白赠诗情”啊。
  杜甫晚年乘船在湖南湘江一带飘泊时,突然遇到洪水暴涨,被困于来阳县境内,断了粮,老诗人一连好几天揭不开锅。幸好来阳县县令得知以后,派人送去许多牛肉、白酒,杜甫十分高兴,一口气写了一首五言长诗十三韵作为礼物答谢。
  遇到打劫的,唐诗还可以护身。
  诗人李涉有一次在皖口(今安庆市)忽然遇到了几个强盗,强盗头子得知他是“李博士”后,不但没有逼他交出买路钱,反而对他说:“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
  这点要求,对李涉这位太学博士来说,简直小菜一碟,他立即口占一绝《井栏砂宿遇夜客》。据说“夜客”们听了他的即兴吟成之作,很是满意,不但饷以牛酒,还赠以财物,看来“夜客”中是有“知音”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