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

2011-12-18 00:00:00
文史月刊 2011年9期


  “我能做国学院导师,陈先生为什么不能?”
  1926年8月,不满30岁的的陈寅恪留学归来,梁启超与之一谈,马上被他的学问所折服,欣然向清华校长曹云祥推荐陈寅恪做国学院导师。
  鉴于国学院的地位、影响以及导师的身份,曹校长不禁问:“此人有无博士学位?”梁启超回答:“没有。”“有无专著发表?”“也没有。” “那——就不好办了。”曹校长面露难色。
  梁启超闻言大怒:“梁某亦无博士学位,而著作等身。但我这等身著作还赶不上陈先生的三言两语!我能做国学院导师,陈先生为什么不能?”
  见一向对自己学问颇为自负的梁先生如此推崇陈寅恪,曹校长不再固执己见,马上聘用陈寅恪为国学院导师。由此,陈寅恪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
  
  咱们一起找找
  为人类创造了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的巴尔扎克,自己却一贫如洗。一天晚上,巴尔扎克卧在床上,觉得有人在他的抽屉里寻找东西。他意识到是小偷,就用非常温和的口吻说:“喂,朋友,别急,请你稍等等,让我点上蜡烛,咱们共同找找看,是否还有几个硬币?白天我找了很久,没有找着。”
  
  嵇康索琴
  三国时,魏国著名的文学家嵇康刚直不阿,不愿与当政的司马氏合作,被大将军司马昭借故杀害。
  刑场上,嵇康抬头看看日影,离行刑还有一段时间,便向行刑官索要了一架琴,弹奏名曲《广陵散》。一曲弹毕,嵇康抚琴叹道:“袁孝尼(当时的一位文士)几次向我请求学弹此曲,我都没舍得传授给他,从今以后,这《广陵散》就再也不能流传于世间了!”这一年,嵇康40岁。
  
  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人了
  1909年8月,鲁迅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一次夜行,经过一处荒凉的坟地,忽见一惨白形同鬼魅的东西在前挡道。
  鲁迅赶前去飞起一脚,直踢得那家伙跄踉倒地,抱头鼠窜,原来是一个装神弄鬼的盗墓贼。
  鲁迅笑了:“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人了。”
  
  你看到了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修建了许多狭窄的囚室,这些简陋的囚室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一扇一尺见方的窗口。
  每天早晨,囚犯们排好队,轮流经过那扇窗口,每个人一小会儿时间,去眺望外面的世界。
  有人总爱看窗外的天空,看见蓝色的天空中小鸟自由自在飞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活下去的希望;也有人只关注屋外的高墙和铁丝网,看到高楼的岗哨,往往神情凝重,内心充满了焦躁与不安。
  随着时间的流逝,后者因为忧郁而死去;前者却因为心中有不灭的希望,坚强地活了下来,直到获救。
  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唯独不能没有希望。
  
  “我是答应每天喂他一石啊!”
  宋太祖赵匡胤曾答应任命一个叫张思光的人为司徒长史,张思光非常兴奋,一直期待着宋太祖颁布这个任命。
  可是,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依然没有消息。
  一天,张思光故意骑着一匹瘦马去朝见宋太祖,宋太祖见了,觉得很奇怪,禁不住问道:“你的马很瘦,一天给它吃多少饲料呀?”张思远答道:“一天一石。”宋太祖不解的问:“你每天给他喂那么多饲料,他怎么还这么瘦呀?”张思远说:“我是答应每天喂他一石啊!但实际上并没有喂这么多饲料,它当然会这么瘦了!”
  宋太祖听后不禁大笑起来,明白了张思光的意思,随即任命他为司徒长史。
  
  不能再这样过下去了
  1920年9月,老舍被京师学务局提升为劝学员,月薪100多元,相当丰厚。
  老舍于是看戏、下饭馆、逛公园、喝酒、抽烟、打麻将。
  这种生活让他大病一场。病好后,老舍寻思,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下去了。
  1922年9月,他辞去劝学员一职,到天津南开中学担任国文教员。
  他说:“一月挣50块钱,在金钱上受了很大损失,在劳力上也要受好多累,可是我很快活。我又摸着了书本,一天到晚接触的都是可爱的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