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沃土的耕耘者——记我省业余党史专家、红色文物收藏家严帆

2011-12-16 05:53钟同福邱继东
党史文苑 2011年5期
关键词:瑞金苏区红军

■钟同福 邱继东

红色文化沃土的耕耘者
——记我省业余党史专家、红色文物收藏家严帆

■钟同福 邱继东

他,拥有1万余件古代和苏区红色文物藏品,有1万余册藏书。

他,创办了江西省首家县市级民办客家文化博物馆,并发起成立了有200多名会员的“瑞金市红土地文化研究会”;20年来,他先后出版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新闻出版史》《毛泽东的足迹》《红土地上的探索》《邓小平的足迹》《万里播火者》《中央苏区新闻出版印刷发行史》《峥嵘岁月》《新中国人民防空史的摇篮》《中央苏区宣传文化史》《千年文化足迹》等多部党史专著;任主编或副主编出版了 《瑞金革命文物志》《从瑞金走出的开国元勋》《人民司法的摇篮》,以及苏区财政史料、税收史料、粮食史料、民政史料等10多部专辑,还参编了20多部史书。

他还是个活跃的社会活动家,除是人民法院的法官外,还兼任了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联委员、赣州市文联常委、赣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赣州市民间收藏家协会会长、瑞金市红土地文化研究会会长、瑞金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瑞金市客家文化民俗博物馆馆长、瑞金市收藏家协会会长等多个职务,系江西省作家协会、党史学会、博物馆学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法学会等多家团体的会员或理事。

这个传奇式的人物,就是瑞金市人民法院审判员、优秀共产党员、二等功臣严帆。

苏区史研究和拓荒者中的一员

2003年,时任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的石仲泉先生在为严帆《红土地上的探索——严帆苏区史论文作品选集》一书所作序言中写道:“……严帆同志就是热心从事苏区史研究和拓荒者中的一员,他生在红都长在红都,热爱红都,而且又出生在老红军的家庭,因而他对这片红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长期坚持业余苏区党史研究与写作的原因之一。”

现年已逾50的严帆,生于瑞金市象湖镇严屋,是开国将军严庆堤的侄孙。20世纪70年代中期高中毕业后下放于瑞金大柏地,那是当年朱毛红军离开井冈山后打第一个胜仗的地方。在这三年多战天斗地炼红心的岁月里,他和当地农民一起犁耙辘轴,开荒种地插秧割禾,不知流淌了多少汗水!一次,他在毛主席词中提到的“弹洞前村壁”的墙壁上,意外找到了一个弹头,便如获至宝,从此萌发了收藏红军遗留物的念头。此后,他一有机会就会到大柏地村民家里去坐坐,打听是否有红军留下的物品:老枪、古炮、旧报、书籍……只要有,他就会想方设法不惜一切代价把它收藏到手。

后来,他招工回城在县供销社土产公司工作。参加工作后,工资的一大部分是用来收藏各种文物史料。平时下乡,他非常关注乡间各种书籍小册子,关注民间本土和民间流散的物品,对所有以前的东西都非常有兴趣。他经常与各个乡镇的文物收藏者相互切磋,休息日还常到民间走访调查,在许多乡镇都有给他提供收藏信息的人。一旦有新的发现,他们就会立刻通知他,这样,他的收藏物品便逐渐增多起来。

1984年,他借调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编写《当代中国的供销合作事业》。一次在赣县江口调研时,当地一位老人告诉他说:“苏区头届红军的时候,我在乡消费合作社也入过股。”严帆一听,忙问:“那时入股有没有什么凭据?”老农说:“有股票作凭证,我现在还保存了一张股票,有马列头像……”“股票?而且还有马列头像的股票?”严帆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就恳求他把股票转让给他。老人看到这位红军后代对红色文物的痴迷,就像当年红军马前托孤那样,郑重地把一枚面值二角、由联合消费合作总社发行的彩色版苏区股票送给了他。严帆没有辜负杨老伯的期望,回来后,他几经考证,写了一篇《苏区红色股票发现始末》,发表在《江西革命文物》上。这是我国当时发现的第一张彩色版的苏区股票。

1986年,严帆被破格地调动到瑞金县志办工作。次年,又转到瑞金县革命博物馆工作。

1989年,他考入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文博班脱产学习,期间,他刻苦钻研少有人问津的苏区新闻出版史,凭借自己的收藏史料认真研究,撰写出了20万字的专著《中央根据地新闻出版史》。史学界泰斗、享有“南谷北周”称誉的原江大校长谷霁光教授悉知后,不顾自己视力非常差,欣然为其题签书名——这是他晚年最后一个书名题签。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所长王庆成研究员为此书作序。该书的出版获得国内史学专家的赞誉,多家媒体在报道这部著作时,都使用了“填补了我国党史和新闻史研究的空白”的词来评价,并获得了第五届江西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江西党史优秀论著一等奖。

1992年,严帆选调到瑞金县人民法院研究室工作。按理说审判工作是与党史研究搭不上号的,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长期坚持业余研究党史苏区史,坚持收藏。20年来又出版了多部党史专著,发表了论文和作品等300多篇,计500多万字,可谓著作颇丰。而支撑严帆同志长期从事党史苏区史及红色文化研究收藏的精神力量,是他浓郁的爱乡之情。他是在瑞金这片红土地上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他最眷恋脚下这片乡土,他有着强烈而浓郁的爱乡感、恋乡情。正是这股精神力量,才使他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孜孜不倦地从事写作研究与收藏,才能取得那么丰硕的成果。

赣南最大的红色藏家

收藏是一项花钱的事业,靠微薄的工资是远远不够的。严帆曾经多次有过因钱不够,东西被文物贩子买走的懊悔事、伤心事;也曾有过别人本来要高价卖的东西,看到他对红色文物的热爱而便宜转让给他的情况。当然,还有一些物品是一些人主动送给他的。平时,他不但经常自己在地摊上淘,而且只要打听到哪里有红色藏品,不管多偏远的地方,他也会不辞劳苦地去找回到手。此外,他还会把自己的多余藏品交换自己没有的藏品,如用民间家谱去换苏区书刊,用古钱币换苏区路条,用银洋换苏区粮票、米票,等等。他的一枚会昌县苏维埃政府印章,是用一张珍贵的清代雕花床换来的。通过互通有无,他增加了收藏的物品与种类。20年下来,他收藏的红色文物超过2300多件,其中包括苏区时的裁判文书、宣传标语、米谷票、报刊、宣传单、宣言、文告、货币、公债券、枪炮武器、办公生活物品、信函、红布质宣传标语、苏区旗帜、税收票据、身份凭证、山林土地权属证、通行证、存折、印章、田地山林契约、革命宣传画及苏区中央图书馆所藏方志书族谱等,其中有不少是国家级珍贵文物,有的上了央视“国宝档案”。他曾慷慨地向中央有关部委捐献了150多件苏区文物。

他收藏了红四军招募新兵和挑夫——即扩红时悬挂的布告,共2件,土染粗纱红布质,已褪色,文字上行为“招募志愿新兵”,中行为“红军中官兵夫一律平等”,下行落款为“红军笫四军十一师特务连”。从两布告落款署名“红军第四军十一师特务连”,从遗留在瑞金边境的银坑山乡这几点鉴定,布告年代应为1928年6月之后,1929年4月以前,即红四军下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途经于都、瑞金边界时留下的。这样珍贵的文物,他才花几千元就买到了,这是原物拥有者看在他对红色文物热爱的份上,才忍痛割爱转让给他。

他有当年毛泽东、朱德领导创建的中央红军的体检表,由总卫生部印制,发现于苏区扩红模范县瑞金的九堡山乡,为毛边纸石印填写件,表格中列有大小20多个栏目,表格侧边还有四条说明:“(1)新兵入伍、学校招生均应向主管卫生机关举行体格检查一次;(2)各部队于下半年开始一月内由该卫生机关举行体格检查一次;(3)医院检查完毕,即于评语项内作简明的批评并签字;(4)军团军区卫生部或直属军卫生处等应根据这一检查作一统计报告总卫生部。”

他有“每人节省三升米捐助红军三联收据”,是当年老区人民支援工农红军的见证。毛边纸石印填写件,为瑞金县日东区沿江乡苏维埃政府1934年8月出具、收到××桂二斗五升捐米的收据。1934年6、7月间,中央苏区的工农群众自发地掀起了“每人节省三升米捐助红军”的捐献运动,以解决红军突围长征时所需的粮食,3个月内捐助了红军粮食20余万担,解了红军燃眉之急。

他有红军“抚恤证”,是我军对伤病致残官兵实行抚恤关怀的证物,全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抚恤委员会残废证书”,毛边纸油印填写件,末尾处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抚恤委员会”大印,“发证机关”栏中有红军总抚恤委员会主任贺诚的亲笔签名和钤印。

他有毛泽东题签、1933年由临时中央政府出版的《查田运动指南》,中央内务部出版的 《卫生运动指南》等国家一级文物。

他有“江西红军瑞南踏迳区第十四赤卫大队火夫刘振郴”袖套,是目前唯一证实当时瑞金曾有“瑞南”地域和“第十四赤卫大队”的革命文物。

他有第64期 《红星》报,是一户市民在改建旧房时从旧房墙缝里意外发现的。这件收藏极为珍贵,因为《红星》报在瑞金共出版66期,这是第64期,出版于1934年9月10日,距红军主力从云石山迈出长征第一步仅有1个月的时间。原件目前在国内仅此一期。

“红军手雷”是他在原中央兵工厂驻地瑞金岗面乡竹园村发现的,共4枚,弹体为紫铜质,引爆按钮和挂环为铁质,每枚重0.5公斤左右,鹅蛋形,表面铸有菠萝皮形纹和一颗直径5厘米的五角星,星内有镰刀斧头图案,当时为了买到这几个手雷,他冒着酷暑跑了120里山路。

为了收藏和研究,他的足迹除踏遍中央苏区各县外,还遍及闽浙赣、湘赣、湘鄂赣、湘鄂川黔、鄂豫陕、川陕、陕甘宁等各个老根据地。能爬山涉水走过这么多山山水水,要归功于那三年多插队生活对他的艰苦磨练。

为宣传红色文化呕心沥血

文物收藏有限,而历史研究无限。收藏与研究结合,才能达到高境界。收藏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宣传历史。作为红都人,严帆认为,研究和宣传红色文化与历史是他的责任。就这样,他一边收藏,一边研究,细水长流,日积月累,努力发挥自己收藏的文物与史料的社会价值,使他的收藏生活抹上了传奇色彩。

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就在去年,他还出版了长篇红色纪实传记 《峥嵘岁月——严庆堤将军的戎马60年》,洋洋50万字,是一部描写瑞金籍著名开国少将、原军委工程兵副政治委员、中共七大和九大代表严庆堤将军具有传奇色彩戎马生涯的作品,是一部文笔雄健而历史内涵厚重、生动感人、有声有色的长篇力作。他始终没闲着,一直很勤奋,在不停地写作、不停地研究、不停地探索和耕耘。

由于他对苏区史长期研究,自1994年以来,通过他的逐一考证和建议,中央十几家有关部委启动了在瑞金寻根的工作。他先后主持承担了中央部委立项建设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审判史、审计史、检察史、内务史、财政史、税务史、红色中华新闻台历史陈列馆,及瑞金革命烈士纪念馆、苏区外交史陈列馆、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赣南法院史陈列馆等十几家红色历史专题陈列馆(包括旧址复原陈列)的策划、申报、考证和布展陈列方案的撰写与设计,全部获中央相关主管部委通过并对外开放。此外,2007年还协助最高人民法院完成了“中国法院博物馆”的方案设计工作。同时,受瑞金市人民政府有关单位之请,编写并向中央有关部委申报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药品管理史、环保工作史、编制工作史、统计史等陈列方案。而这些,都是出自一个业余党史专家的手笔。

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向他颁发 《藏书证书》,确认他编著的《红土地上的探索》《邓小平的足迹》 《万里播火者》 《中央革命根据地新闻出版史》等多部著作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书架”。

他20年如一日,长期性义务接待全国各地的党史和红色文化专家学者。他家满满一栋三层楼房逾万件五光十色、品种繁多的文物和藏品,还有近万册藏书,令每一位来访者叹为观止,大开眼界,流连忘返!他总是特意向客人展示介绍苏区革命文物珍品,件件桩桩,如数家珍,令人回味无穷。严帆这位瑞金土生土长、出身老红军家庭、几十年孜孜不倦耕耘红色文化沃土的业余党史专家、作家、收藏家的形象,便深深地印刻在许多人的脑海里了。

2003年,江西省委老书记、时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的万绍芬以及省文联领导杨佩瑾、刘华同志去严帆家访问,万绍芬同志对严帆的创作研究以及收藏的成就赞叹不已,热情地勉励他要继续努力,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多作贡献,并与他座谈良久。临行,她亲自提议大家一起与严帆合影留念并题字赠书。后来,中国美协、中国作协、中国民协、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的领导同志也先后去严帆家做客,他们看了严帆的苏区史作品和收藏后,都对他予以了高度的评价,并不惜笔墨题词或作联相赠。其中,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杨胜群同志赠联曰:“传承文明”。

在他书架上,有一册来宾题词簿,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许多党政军各界及学界、文艺界领导或名人的题词,其中有不少是开国元勋的后代,还有将军、著名博士、教授、学者、藏家等所题,他们都是慕名而来专门访问严帆的。可以说,这些名人都是见过大世面的,更大的文人学者和藏家不知见了多少,但他们与严帆初次相识,便对他如此敬重,这说明严帆的为人、学识和成就是得到大家赞赏和公认的,也是得到社会公认的。

严帆同志是我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副主席,此外他还兼了省市县多个社会和文艺团体的职务,有文学界的、民间文艺界的、红色文化研究的、收藏界的、法学界的、考古界的,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城市规划、摄影、民俗、客家文化,等等。他是个兴趣广泛、爱好众多的“杂家”,也是一个繁忙的社会活动家。由于他担任多个兼职,更由于他在当地文艺界、学术界和收藏界的影响,因而长年累月,他不仅要在单位工作,还要业余承担各种接待、学术交流、文化交流活动,许多活动他既是筹办人又是主持人。经常深夜了,或休息日,还有远道来客相扰,或访问,或咨询,或查阅史料,或拍摄文物……他的家简直就像一个“文化交流接待站”,没有早晚,没有休息日。他是来者不拒,乐此不疲。他说,人生在世,总要做点什么,我不能从经济上回报社会,那就做点文化方面的事,积点文化功德吧!他就是这样一个热心人,就是这样一个不知疲倦而勤奋的人。

今年春节前夕,严帆又荣获了“赣州市首届十佳书香家庭”和“红都十大民间文艺收藏保护与研究有突出贡献人物”的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

就在笔者结束对严帆的采访时,他又欣喜地说,他已决定提供1300多件苏区文物藏品、4000件近代史文物给赣南师范学院建“中央苏区历史陈列馆”,双方已订立合作协议,今年10月以前开馆。并说他的两部新著 《他们,在红都瑞京的岁月》《红都女英》又快完稿了。真是令人快慰的事!

题图 严帆近照

责任编辑 梅 宏

猜你喜欢
瑞金苏区红军
亲亲瑞金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苏区创业致富人
亲亲瑞金
腾飞吧,瑞金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红色故都瑞金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