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会 周雯婷
导读: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建筑工程管理职业对其从业者能力需求有其固有的特殊性。在研究建筑工程管理岗位职业能力特征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采取从职业精神、综合能力、人文素养、创新意识这四方面的培养策略,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
高职工程管理类专业是为建筑业生产一线培养工程管理人才的教育,所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满足建筑业需要,不仅关系到建筑业的繁荣,也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以及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为了解建筑企业工程管理岗位对高职学生能力要求以及学生能力现状,作者在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之后,对目前建筑企业工程管理岗位的能力需求进行了分析总结。
一、企业工程管理类岗位执业能力现实需求
(一)强健的体魄和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随着高新技术在建筑业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建筑企业对一线工作人员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要求技术和管理人员逐步走向知识化,向知识型和技术型发展;另一方面要求操作人员逐步走向技能化,向技能型和熟练操作型发展。因此,现代建筑企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强健的身体素质和较强的吃苦耐劳的品质,还要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责任感,要踏实、勤奋、敬业。
(二)服务的意识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业主对建筑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建筑产品的成本逐渐降低、质量逐渐提高,希望减少建筑产品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希望建筑业提供形成建筑产品的全过程服务。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要具有全程服务的意识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具备质量、安全、经济等各方面的知识,并对建筑生产过程有一个全局的观念。因此,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感,同时应具有将法律、环保、质量、安全、合同以及审美等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如上海城建集团要求监理工程师必须具备基本的法律、合同、审美知识,希望监理师在工程项目中不仅能起到质量监督的作用,还能运用法律知识并结合合同条款保护业主利益。
(三)灵活的应对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新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也使建筑产品的市场竞争演变成质量和品种的竞争。新的竞争要求建筑企业生产劳动组织更具柔性和灵活性,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不强调过细的分工,而是强调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要求工作人员不仅有上下交流,而且同级之间也有相互交流;企业的领导不再是生产的唯一监督者和管理者,生产人员也要参与管理和决策,这种变化对一线技术工人的素质要求也有了空前的提高,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制定计划、判断决策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继续发展和适应岗位变换的能力。
(四)团队的精神和综合的交际能力
新的劳动组织方式强调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需要人们最大限度地发展人际关系,要求劳动者必须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交际能力,尤其建筑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投资、设计、施工、监理等各个部门,要保证建筑生产顺利开展,各部门间必须能够很好的进行协作和沟通。因此更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合作、交流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协助他人共同完成工作的能力、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善于与人交往,能较好的处理和同事以及上下级的关系,能与同事友好合作,能向上级准确、及时汇报工作,在工作中能将自己融于集体。譬如一个项目经理,如果在工作中不能与其它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积极合作,很难顺利开展工作,甚至会造成整个工程进展缓慢、工期滞后。
(五)自觉的探索和发展创新的能力
生产手段的逐步现代化,使建筑产品的生产己不成问题,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和项目的策划与管理。因此,建筑企业对从业人员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协调能力以及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适应建筑生产中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新变化,建筑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吸收新知识、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二、高职工程管理类院校学生实际能力的落差
从以上分析结果来看,高新技术在建筑业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建筑业对从业人员能力要求产生很大变化,已经从原来的单一的专业技能向综合化多能力方向发展。比较目前所培养学生能力现状,发现存在如下差距。
(一)缺乏应对压力和心理调适的能力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相对艰苦,技术和管理工作的独立性又相对较强,需要从业人员具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能够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在和他人交流合作过程中能够听取不同的意见。而目前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这一要求还存在差距。上海城市建设集团一些监理工程师认为“学徒制”更有利于对职校学生综合能力的培養。浙江舜杰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某项目经理认为,职校学生吃苦精神不够。
(二)缺乏理论应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和教育传统的影响,学校教育往往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虽然最近几年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但仍然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高职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欠缺问题仍然表现十分突出。如给某工地一个建筑物电梯井进行大理石铺,高职学生根据图纸要求能在电脑上铺得非常漂亮,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对施工过程不熟悉,对工作对象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不周,他们的方案往往行不通。
(三)缺乏合作协调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建筑工程施工是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完成。如地质检测需要工程勘察部门勘察,图纸设计需要设计部门设计、建筑物施工需要施工部门建造、工程质量控制需要监理部门监督。各个部门都属于不同的法人组织,虽然各负其责,但要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仍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很好地沟通和配合。因此作为一线技术管理人员,沟通协调和管理组织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而我们的高职学生对这方面的能力往往不够重视。
(四)缺乏独立策划和完成工作的能力
建筑生产是按照一个个项目进行的,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并且施工现场完全脱离于公司之外,与公司的联系不像一般生产企业那么紧密,因此对一线技术和管理人员独立计划和完成工作的能力要求更高。但作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高职学生环境变化往往束手无策,普遍缺少独立计划和完成工作的能力,在处理工地上出现问题时表现十分被动,常常需要别人帮助或通过电话向公司请示,因此影响了工作效率,甚至耽误了施工,延缓了工期。
(五)缺乏调查研究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在建筑业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时,由于涉及的工作范围比较广,从业人员不可能把所有的规范、条例和技术标准记的一清二楚,需要通过查找资料获得所需要的知识。但是我们的一些学生碰到这种情况时往往无从下手,不知该从哪里查起,怎么查,如何选择有用的资料为自己所用。另外,由于建筑业一线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进行工程管理和技术指导,所以准确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如工程进展情况需要进行准确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向上级汇报、工程中的问题需要和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学生如果没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将很难胜任工程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
三、高职工程管理类院校学生增能的对策思考
综合以上分析,工程管理类高职学生能力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职业精神缺失,综合能力不足,人文素养不高,创新意识薄弱。因此,职业院校应从这四个方面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培养教育,具体建议如下。
(一)培育职业精神
现代职业精神不仅是智慧的,而且是道德的。智慧体现在对专业知识的追求、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而职业道德则是根据各职业的不同特点,该职业对于社会的义务及在公共道德基础上形成的有别于其他职业的原则、规则和美德。因此,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仅仅依靠单一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也是片面的。学校在开展课堂教育的同时,也要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讲座、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熏陶,更为重要的是,要利用好实习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接受生动的职业精神教育。
(二)增强综合能力
借助社会实践平台,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还能锻炼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因此,学校在正常的专业实习的同时,为学生大胆走向社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实践活动,提升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提高人文素养
人文素质相对于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而言,涵盖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等。因此,学校应进一步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把教学内容分为“技能模块”和“素质模块”等。在“素质模块”中开设涵盖政治理论、人生修养、才艺特长、生活技能等内容的选修课,从语言文艺到体育健身,从生活中的小技能到危急情况下的安全救助,都以具体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生活并学会使生活增值。
(四)强化创新意识
高职教育应把创新作为教学目标要求和衡量实习实训成绩好坏的主要标准,鼓励学生在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异想天开”,鼓励创新性的建议或提案,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宽容学生在实验中失败甚至多次失败,努力寻找导致失败的原因和针对性改进的办法,鼓励学生不怕困难,刻苦钻研,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总之,要提高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不仅应重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职业道德、思维判断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也不应偏废。文化的、精神的因素对于一个人学习技术和提高技能的巨大推动力是显而易见的。许多个案的经验表明,积极进取的精神及良好的态度对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具有深层次的意义。因此,高职工程管理类教育在开展专业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与本专业相关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引进和培育,借鉴和烘托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要求师生的思维和行为,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来促进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
说明:本文系2009年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教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cgz08006)。
责任编辑:张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