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和
导读:城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战略,为城市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此,社会组织要抓住机遇,坚持四个适应,即在适应经济转型中发展、在适应社会转型中发展、在适应政府转型中发展、在适应自身转型中发展。同时,各级政府也要积极作为,指导社会组织发展,提升社会组织能力,探索社会组织发展的支持体系,发挥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
一、“十二五”期间社会组织发展的新理念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对今后五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了部署,其中对我国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建议”共有两处关于社会组织建设的论述,一处是第36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指出:“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另一处是第45条“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指出:“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支持、引导其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从中可以看出,十七届五中全会从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的高度,对社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新定位、新论述。
中共上海九届市委十三次全会确定了上海市“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目标任务,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道路”,即以创新为动力,努力在转型发展上取得突破,率先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2010年12月6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浦东发展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情况,该报道在编者按中指出,“转型发展”要实现两个“转”:一是要从单纯强调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二是要从政府包揽社会建设向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转”。从中央到上海市委对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的定位与要求看,我感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八个字为上海“十二五”期间社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即:积极适应经济社会转型需要发展社会组织,紧紧围绕提高服务能力和公信力建设社会组织,改革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模式,努力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事业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二、基于四大转型适应的社会组织发展重点
作为社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社会组织是社会发展差异化的产物。“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
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既为社会组织提供了生长空间,同时也对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二五”期间上海社会组织发展要紧紧围绕转型发展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做到“四个适应”。
(一)社会组织要在适应经济转型中发展
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一方面加大经济类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力度,着力培育服务科技创新、创意产业、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现代农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家庭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类社会组织,引进全国性长三角行业协会和相关国际组织进驻上海,促进“四个中心”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经济类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力度,贯彻行业协会发展规定,不断推进政社分开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增强其独立性、代表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其服务企业、规范行业、发展产业的积极作用。
(二)社会组织要在适应社会转型中发展
积极适应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社会需求个性化、利益诉求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和《改进社区居民委员會建设》的两个指导意见以及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鼓励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民生服务的意见》。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发展公益类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服务功能,为社区群众提供多元化、人性化、专业化服务;另一方面要发挥社会组织发现机制作用,及时发现、回应困难群体需求,为政府政策提供参考,保障困难群体得到及时救助。
(三)社会组织要在适应政府转型中发展
要积极适应我国政府逐步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改革发展要求,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发展能适应政府职能转变、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协助政府管理的公共服务性、公益性社会组织;另一方面,要积极协调、推动政府部门,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方式,积极倡导和推动政府与社会组织及企业跨界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应对复杂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创新,创造社会价值。
(四)社会组织要在适应自身转型中发展
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和登记管理法规出台以后的“井喷式”发展走向常态化发展,社会组织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逐步形成体系。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社会组织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目前,上海每万人拥有的社会组织数量已经达到7个,社会组织发展速度放缓。“十二五”期间上海社会组织将逐步由提高增量向盘活存量、由发展向建设转变。为此,一方面要按照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系的目标要求,以提升社会组织的能力和社会公信力为重点,加大社会组织内部建设力度,促进其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推进社会组织结构优化和功能再造,大力发展支持性、资助型社会组织,构建社会组织发展的自我支持体系,优化社会组织成长的生态环境,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三、基于创新的社会组织建设重点
随着社会组织的成长发展,一方面,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日益显现,但是社会组织的能力与不断增长的社会管理的创新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制约社会组织发展和作用发挥的困难与障碍也日益突出,社会组织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差距仍然较大。“十二五”期间的社会组织工作,必须坚持以社会组织为本,以创新为动力,以建设为核心,以发挥作用为目的,创新社会组织发展方式,拓展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手段,努力使社会组织成为社会建设与社会创新的真正主体。
(一)创新登记管理模式,分类指导社会组织发展
要加强规划引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社会组织发展规划,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采取不同的登记管理政策。要破除制约社会组织登记成立的制度瓶颈,以行业协会、企业协会、商会等组织为先行,积极稳妥地推进直接登记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社会组织开辟登记绿色通道。积极推进登记、管理、服务、执法“四位一体”的登记管理机关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分类指导各类社会组织发展,着力培育为公益事业发展提供资金、智力等支持的行业性、资助型、能力建设型社会组织,支持和鼓励公益创业。
(二)创新现代社会制度,分类指导社会组织建设
以建立法人地位明确、治理结构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功能到位、作用明显、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社会组织制度为目标,分类指导社会组织建设,细化社会组织分工和功能优化。着力加强社会组织人才建设,纳入党管人才范畴,建立人才评价和薪酬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专职人员教育培训、资格评价、社会保障、人才交流机制,落实在党代会、人大会和政协委员中增加社会组织代表比例,将社会组织先进典型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团体表彰范围。加强分类建设指导和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战略规划能力、资源筹集能力、项目运作能力、专业服务能力、社会创新能力;加大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宗旨与业务范围、项目运作、资金募集、财务信息、信用等级等“五公开”,提高社会组织的自律诚信度和公众认可度。
(三)创新培育发展方式,探索建立社会组织发展支持体系
社会组织有其自身成长发展的规律,要科学地对待社会组织发展问题,创新社会组织发展方式,在确立社会组织主体意识的过程中发展、在能力竞争中发展、在回应社会需求中发展、在与政府、企业三方互动中发展。上海将在总结推广市、区两级孵化基地建设经验,明确孵化基地的基本功能,鼓励各区县根据自身实际,发挥区域、政策、资金等优势建设孵化基地,为公益组织创业提供一个由各种社会资源聚合而成、针对社会创新的支持性体系和以社会企业家精神为内核的公益创业文化的小环境,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组织提供针对性的支持,逐步建立由政策研究、资金支持、智力支持、专业技术服务等构成的公益支持链,推动公益项目、公益人才、公益产业集聚,形成“社会硅谷”效应,成为创新型社会组织的孵化园、典型性社会组织建设的示范园、社会组织发展与改革的试验园。
(四)创新跨界合作平台,发挥社会组织主体作用
社会组织是社会创新的重要主体。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应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掀起了社会创新浪潮。上海市为推动社会创新,促进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合作,下一步将着重推动四个平台建设:一是由民政牵头的工作平台,该平台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挂帅,市委、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市级主要业务主管单位以及相关单位代表参与,目的在于加强统筹协调力度,解决“九龙治水”的问题;二是政府购买服务平台,以上海市民政局开展的公益创投和公益招标机制为先行,以购买服务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为突破,搭建财政资金、社会资金筹集运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平台,促进公益项目和公益组织发展,让财政资金更多更好地惠及百姓;三是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以枢纽型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基础,搭建资金、信息、项目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社会组织相互之间以及社会组织与企业、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四是自律规范平台,主要以行业性、联合性社会组织为依托,以服务承诺、信息公开、规范化评估、执法查处及诚信体系建设为抓手,建立社会组织自律规范平台,促进社会组织自主建设、自我完善、自律发展。
责任编辑:欧阳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