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苏枫
《小康》调查显示,中国中产阶层的休闲满意度不高,只有两成多人对自己的休闲状况感到满意,带薪休假在现实中大打折扣,“每年享受”带薪休假的职场人只占三成。
“我是小强,我没时间吃晚饭;我是王继伟,我没时间长途旅行;我是张慧,我没时间睡午觉;我是朱亚青,我没时间减肥;我是盖伦,我没时间回家看我姥姥;我是邰晶,我没时间生孩子;我是乔丹,我没有时间睡觉……突然很想不去上班,发一发呆偷一点懒,我真的没时间、没时间……”2011年下半年,一首流行歌曲《没时间》唱出了广大职场人的心声。
作为社会的中坚,他们却无法对自己的闲暇时间进行自由支配,他们的休闲满意度不高。《小康》调查显示,对自己的休闲状况感到“满意”的职场人,只占两成多(22.2%),45.4%的人感到“不满”,32.4%的人感觉“一般”。
2011年9月,《小康》杂志社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中产阶层休闲满意度”调查。样本的东、中、西部分布为40.2%、29.8%和30%。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均为学历在高中/中专/职高及以上、实际月收入在3000元及以上的职场人士,职业集中在普通公务员、领导干部、职业经理人、教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媒体工作者、科研工作者、金融/证券/保险从业者、法律工作者、IT人士等十类职业。本次调查在95%的置信度水平上,可将估计误差控制在3.2%。
调查显示,“工作忙、压力大,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个人和家庭的收入状况所限”、“带薪休假制度不完善”是影响中国中产阶层休闲满意度的三大因素。
教育工作者、领导干部和法律工作者,在受访的十类职业群体中休闲满意度相对较高,满意度较低的则是普通公务员、IT人士和科研工作者。
一没闲、二缺钱、制度又不给力,是自称“压力山大”的中产阶层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
·近四成职场人认为自己属于“没钱没闲”之列。
·近八成职场人每周工作时长超过40个小时,其中近三成人每周工作时长在50个小时以上。
在关于“钱”与“闲”的四种关系中,您觉得自己属于哪一种?有钱有闲、有钱没闲、有闲没钱,还是……没钱没闲?
在关于时间与金钱的四个选项中,有38.2%的受访者选择了“没钱没闲”,25.2%的受访者选择了“有钱没闲”、22.5%的受访者选择“有闲没钱”,仅有14.1%的受访者既有时间,又不缺钱。
《小康》调查发现,超时工作,是很多职场人士的生活状态。在受访者中,仅有23.7%的人每周工作“40小时及以下”。每周工作时长超过40小时的达76.3%,其中,28.8%的人每周工作时长超过50个小时,又有11.8%的受访者每周工作60个小时以上。
关于中国人的工作时长,经济学家郎咸平曾经算过一笔账:中国人均工作时间排名世界第一,一年高达2200个小时。美国为1610小时,日本是1758小时,荷兰则只有1389小时,为全球最低。与此相关的是绝对工资收入,每小时工资,中国在全世界排名最低。中国人的人均工资为0.8美金一小时。全世界第一名是德国,约30美金一小时;第二名美国,约22美金一小时。
与工作时间长相对应的是休闲时间少。
根据相关规定,我国的法定假日已经达到115天,加上职工带薪休假5~15天,在理论上,中国职场人士一年内应该享有的假日可达120天及以上,大致相当于一年时间的三分之一。
可惜的是,规定与现实总是保持着一定距离。
《小康》调查显示,近七成(68%)受访者表示每周休闲时间在20个小时以下,其中25.8%的人每周休闲时间不到10个小时;对于自己的休闲时间,只有14%的受访者表示“足够”,47.9%的人觉得“一般”,34%的人认为“差远了”,还有4.2%的人表示“几乎没有休闲时间”;同时,有41.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休闲时间比去年“更少了”。
“休闲时间少”的表现之一是,高达62.1%的职场人“没有足够的时间旅游”。
时间、金钱仿佛永远欠缺,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对旅游这种休闲方式的向往。本次调查显示,香港、西藏和云南,是中国职场人最向往的国内旅游目的地;而他们最向往的境外旅游目的地则是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西班牙、瑞士等欧洲国家、北美(美国、加拿大、夏威夷等),以及海岛(马尔代夫、普吉岛、巴厘岛等)。
以上这些地方,李哲几乎都去过了,但他还是“没时间”。
李哲今年51岁,上有老,下有小,是东南沿海一个二线城市的旅行社总经理,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大家去休闲。作为这个城市最早的休闲产业从业者,他却几乎是整个城市生活得最不“休闲”的一个人。
李哲的工作状态,是真正的“全年无休”:两个手机永远24小时开机,铃声响后10秒内一定会接,哪怕那是凌晨一点;几乎从来不休周末,一天也不休,完全顾不上老婆和孩子的抱怨;节假日更是他最忙的时候,五一、十一、春节、元宵,全家正在吃团圆饭的时候,他的手机往往响个不停,让亲人们非常扫兴;每天晚上连散步的时间也没有——因为每天晚上七八点钟,他大部分时间是在酒店应酬,如果赶上哪天运气好,没有请别人吃饭或者是被请,那李哲一定正窝在客厅的太师椅上看电视,因为白天太累,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他总觉得“放不下”、“不放心”。“放不下”的是家人幸福、呼朋唤友、功名利禄;“不放心”的是单位的工作。他总觉得,下属的工作离开他,就做不好。
对于中国职场人停不下来的原因,《中国旅游报》社总编辑、 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前副司长高舜礼有另外一番解释,“关于休闲的要素,大家比较多地强调有钱和有闲,却往往忽视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休闲的观念。欧洲人在严重的债务危机影响下,都还开着车去休假,我们享受着美丽、祥和的日子,为什么不能休?”
高舜礼说,西方人对于休假的观念近似于我们春节这种观念,不让你休假是不行的,当事人认为不行,领导也认为不行。作为职场人,“应该更多地、理直气壮地从权益的角度谈休假的事情,这可能会对优化整个休假的大环境有好处。”
·上网是中国职场人最常采用的休闲方式,三成受访者每天花在网络休闲上的时间在3个小时以上,看各类新闻、看电影/看视频、聊天和网上购物,是他们从事网络休闲活动的主要样式。
·放松身心、满足爱好和暂别现实压力是中国职场人从事休闲活动最主要的三个目的。
《小康》调查显示,最近一年来,有39.9%的受访者的休闲支出为2000~4999元;24.8%的受访者休闲支出为5000元~9999元;20.3%的受访者休闲支出为2000元以下。最近一年的休闲支出在10000元以上的受访者仅为15%。
和去年相比,46.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休闲支出“更多了”——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41.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休闲时间比去年“更少了”。
更少的时间,更多的消费,这是许多职场人士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的一条都市生活法则。为了追求幸福,所以努力工作,就此没有时间享受真正的休闲生活。为了补偿自己为工作过度消耗的身体,过度消费,欲望与日俱增,最终形成的是钱始终不够花的恶性循环。
“我必须拼命工作,之后才能痛快花钱和休假。”27岁的王小璐就职于北京一家私营广告公司,月收入7000元。因为赶着制作一个大客户的方案,她和其他20多位同事一起,连续三个月没有休息一天,而且常常加班到深夜12点。支持她连续工作的动力有两个:不停上网买衣服和老板许诺的未来“悠长假期”。
“老板向我们承诺,只要拿下这个客户,不仅有奖金,还给我们放半个月的大假!”王小璐说,“每次加班加得要崩溃的时候,想睡觉想得要发疯的时候,吃着难吃的公司餐,一边在网上看着花花绿绿的漂亮衣裳,一边想象着马尔代夫的蔚蓝海岸线和金黄沙滩,心情就能稍稍平衡一点。”
在这个人人都喊着“压力巨大”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释放压力、舒缓情绪的方式。《小康》调查显示,上网是中国职场人最常采用的休闲方式,近八成人每天花在网络休闲上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其中三成人在3小时以上,看各类新闻、看电影/看视频、聊天和网上购物,是他们从事网络休闲活动的主要样式。除了上网,中国职场人经常采用的十大休闲方式还有看电视、散步等大众体育活动、观光游览、度假、逛街购物、看电影、阅读、打游戏和餐饮。
调查显示,职场人对于休闲方式的选择,主要是受到兴趣爱好、费用以及时间的影响。
放松身心、满足爱好和暂别现实压力是职场人士进行休闲活动的三大目的。其中,“暂别现实压力”从2010年排名第六位到2011年排名第三,明显上升。
“每次我们都往死里喝,不醉不归。平时工作压力实在太大了,只有喝酒的时候能暂时忘掉烦心事,虽然醒来以后,还是要面对。”31岁的孙铭是国家某部委的一个普通公务员,因为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常常日夜颠倒,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每个月最后一个周六的晚上聚餐后去酒吧喝酒至凌晨,是他跟朋友们的“解压之夜”。
·本次调查中,“每年享受”带薪休假的职场人只占三成,两成多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符合条件但从来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
·“政府人事、劳动保障部门没有主动监督检查”被认为是带薪休假落实不到位的最大障碍,其次是“工作忙、没时间休”以及“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员工休假能省就省”。
·“政府有关部门强制督促,大力推行”被认为是保障带薪休假落实到位最应采取的措施,其次是“对违反者经济重罚,行政司法同步介入”。
孙铭今年八月份跟相处两年的女友结婚,婚礼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宴会厅举行,盛大豪华。因为工作忙,筹办婚礼主要是女友完成的。婚礼当天,作为证婚人的单位领导在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词之后说“我们小孙明天就将远赴西藏出差……”让在场的许多宾客傻了眼——婚假都不休?蜜月也没有?
“我想休假,不敢说。领导会觉得奇怪,因为没有人提出要休假。其实也不是不能休,但总觉得休假影响不好,会阻止我继续往上爬。”孙铭说,“别说婚假、年假,忙的时候连双休日也休不了。”
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然而《小康》调查显示,在受访的职场人当中,“每年享受”带薪休假的,只占31.3%;“经常享受”的占17.6%,26%的人只是“偶尔享受”,另有21.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符合条件但从来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
本次调查显示,中国带薪休假的软肋在私企——仅六成(60.1%)私企员工表示,其单位按照或高于国家现行标准执行带薪休假。而在行政机关,这一比例达到98.2%。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外资企业,该比例也分别达到了97%、96.5%和95.4%。
“有一次开会快结束的时候,领导说,‘大家谁想休假可以发短信给他,不发短信视为愿意继续工作。’有几个同事扛不住了就要求休假,领导当时没说什么。结果过了几天,这三个人竟然被辞掉了。我们有什么办法?只能扛着!扛到拿下客户的那一天!扛到能去马尔代夫晒太阳的那一天!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必须要hold住!”王小璐说到此处几乎“泪奔”,“自愿”放弃日常休息,实属无奈。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今年发布了一份各国“带薪假期”时间长短的排行榜。巴西和立陶宛以41天位居榜首,中国以21天排名最后一位。
“如果再告诉你巴西休假的那30天,老板需要支付1.33倍的工资呢?理由是这一个月他带家人度假,花费较大。”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在微博说的话更是让许多上班族“羡慕嫉妒恨”。
当你不想上班,脱口而出的理由是不是“我病了”?全球最大的劳动力管理解决方案商克罗诺思公司今年发布调查称,71%受调查的中国人承认曾装病翘班,位居全球之首。相比之下,法国人装病缺勤的数字最低,仅为16%。
在问及为什么请病假时,全球上班族回答最多的就是“压力大,需要一天休息”。调查指出,从数据上来看,在年假较多的国家当中,员工很少编撰千奇百怪的理由来请假;而在那些年假较少、请假可能被扣薪水的国家中,员工装病请假的问题较突出。
为何带薪休假成了中国职场人的奢望?我国《劳动法》虽然明确了带薪休假制度,但由于没有执行的具体办法,缺乏明确可操作的依据,在实施中经常被打折扣。
《小康》调查显示,带薪休假落实不到位,受访者认为最关键的五个因素依次是:政府人事、劳动保障部门没有主动监督检查;工作忙,没时间休;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员工休假能省就省;担心上司对其工作态度的评价而不愿休假;劳动者维权意识和能力不足。
而要保障带薪休假落实到位,受访的职场人认为,首先要“政府有关部门强制督促,大力推行”,其次是“对违反者经济重罚,行政司法同步介入”以及“保障劳动者申诉渠道畅通”。
该结果显示出,在劳资双方力量的博弈中,资强劳弱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在强大的资方面前,劳动者自认为没有对等的博弈能力,因此将希望寄托在国家强制力上。
在制度建设方面,山东省先行一步。今年7月底,《山东省国民休闲发展纲要(2011—2015)》印发。其中一项,对落实带薪休假出台了硬措施。
该纲要的规定如下:“严格落实国务院《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依法保障职工休假权利。将职工带薪年休假落实情况纳入同级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企业单位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考核,确保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到位。”
《中国旅游报》社总编辑高舜礼认为,带薪休假有可能在山东省率先实现。
高舜礼说:“山东省能否通过一纸文告就把带薪休假贯彻好,在当前休闲理念尚未充分发育的情况下,的确有很多的障碍。当然,期望山东成为带薪休假的率先实现之省,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去解冻,需要有从少量人群到多数人群能够休假的渐变过程,但检验的目标很明确——到2015年参与休闲的人数和有效的休闲时间要明显增加。”
从长远看,当每一个人都能够真正认识到休息权与劳动权都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当全社会形成重视劳动者休息权的氛围,带薪休假制度才有可能最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