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对多发性骨髓瘤成骨细胞增殖及其RANKL/OPG表达的影响

2011-12-08 06:58:16肖萍萍陈君敏叶德富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酸处理酸盐磷酸酶

肖萍萍,陈君敏,叶德富

二膦酸盐是治疗骨髓瘤骨病(MBD)的主要药物,已有的证据认为二膦酸盐抑制破骨细胞(OC)前体增殖,抑制OC形成并诱导凋亡。但近年来研究发现二膦酸盐还能促进成骨细胞(OB)的增殖分化。二膦酸盐治疗MBD的作用是否通过改变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κ-B ligand,RANKL)和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表达水平,目前看法不一。为进一步了解二膦酸盐治疗MBD的机制,我们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从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诱导分化的 OB加入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第3代二膦酸盐),考察其对OB增殖及OB表达RANKL和OPG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低糖DMEM培养基干粉和0.0025胰蛋白酶均购自Gibco公司,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天津市灏洋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新生胎牛血清(Hyclone公司),青、链霉素(Hyclone公司),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均购自美国 Sigma公司,BCIP/NBT碱性磷酸酯酶显色试剂盒(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Cell Counting kit(CCK-8,同仁化学研究所),唑来膦酸(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引物合成(上海生工),TRIzol液(Tri Reagent公司),cDNA第一链合成试剂盒(RevertAidTM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K1622,Fermentas公司),PCR Master Mix(厦门泰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sRANKL ELISA Kit(美国 ADL公司),OPG ELISA Kit(美国ADL公司)。

1.2 方法

1.2.1 人BMSCs分离培养及诱导形成OB 骨髓标本取自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109·L-1,接种于25 cm2培养瓶,放入37℃,0.05 CO2培养箱,培养5 d后首次换液,以后每3天换液,每日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当细胞汇合到70%~80%时(约2周),用0.0025胰蛋白酶消化,按1∶2比例传代。本实验采用Kadiyala等[1]建立的OB诱导方法,将培养至第3代(约20 d)BMSCs采用条件培养基(维生素C 50 mg·L-1、地塞米松10-8mol·L-1和 β-甘油磷酸钠 10 mmol·L-1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及钙结节等鉴定确认为OB。

1.2.2 唑来膦酸对OB增殖的影响 上述“1.2.1”实验收获的细胞采用低糖DMEM培养基制备5×107~10×107·L-1细胞悬液,接种于无菌 96 孔板中,每孔100 μl,含1×104个细胞。各实验组加入等体积不同浓度的唑来膦酸,混匀,使唑来膦酸终浓度分别为 10-9、10-8、10-7、10-6、10-5mol·L-1,每组设5个平行孔。对照组为不加唑来膦酸(0 mol·L-1),空白组为只加培养液不加细胞,分别在37℃培养箱中孵育24、48、72 h后,向各孔中加入10 μl的CCK-8溶液终止反应,37℃孵育2 h,测定波长450nm处OD值。

1.2.3 碱性磷酸酶检测 上述“1.2.1”实验收获的细胞采用低糖DMEM培养基调整细胞浓度109·L-1,取2 ml分别接种到放有盖玻片的6孔培养板,取2孔加入终浓度10-5mol·L-1唑来膦酸,对照组不加唑来膦酸(0 mol·L-1),放入37℃,0.05 CO2培养箱培养,于72 h后取出细胞爬片,采用BCIP/NBT碱性磷酸酯酶显色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

1.2.4 唑来膦酸对OB RANKL/OPG mRNA表达影响检测

1.2.4.1 唑来膦酸处理培养的细胞 上述“1.2.1”实验收获的细胞采用低糖DMEM培养基悬浮,分6组,各实验组加入等体积不同浓度的唑来膦酸,混匀,使唑来膦酸终浓度分别为 10-9、10-8、10-7、10-6、10-5mol·L-1,对照组不加唑来膦酸(0 mol·L-1),分别在 37℃培养箱中孵育 24、48、72 h后收获所有细胞悬液,离心,上清保存于-80℃低温冰箱,准备用ELISA检测sRANKL和OPG浓度,沉淀的细胞提取RNA。

1.2.4.2 总RNA提取与定量 沉淀的细胞用低糖DMEM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加入1 ml TRIzol,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准确定量,测定结果OD260∶OD280>1.8,根据A260nm计算RNA浓度,调整RT-PCR反应体系中RNA浓度。

1.2.4.3 引物 RANKL、OPG 和 GAPDH 引物序列根据GenBank的基因序列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er设计,并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RANKL(486 bp):上游引物:+5'GCCAGTGGGAGATGTTAG3', 下 游 引 物:-5'TTAGCTGCAAGTTTTCCC3';OPG(324 bp):上游引物:+5'GCTAACCTCACCTTCGAG3',下游引物:-5'TGATTGGACCTGGTTACC3';GAPDH(206 bp):上游引物:+5'GGAGTCAACGGATTTGGT3',下游引物:-5'GTGATGGGATTTCCATTGAT3'。

1.2.4.4 逆转录及PCR扩增 按照试剂盒说明逆转录得cDNA,总RNA加样量均为1 μg。PCR反应条件分别为:RANKL: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60 ℃退火50 s,72 ℃ 延伸1 min,35 个循环后72℃延长10 min。OPG: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5 ℃退火50 s,72 ℃延伸1 min,30个循环后72℃延长10 min。同时以GAPDH的cDNA扩增产物作为内参照,扩增条件同各个目的基因。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凝胶成像自动分析仪下照相,并计算RANKL/GAPDH和OPG/GAPDH灰度比值。

1.2.5 培养上清检测sRANKL和OPG 唑来膦酸处理后的细胞培养液上清,ELISA法检测sRANKL和OPG浓度,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

1.3 统计学处理 不同药物浓度处理组数据比较采用 SPSS11.5 for Windows中的 One-way ANOVA统计法分析;各种统计图采用SPSS11.5 for Windows及Microsoft Excel统计软件获得。

2 结果

2.1 唑来膦酸对OB增殖的影响 唑来膦酸使OB的CCK-8实验吸光值呈不同程度升高。大体上,唑来膦酸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吸光值升高越明显,但不呈线性关系。见Fig 1。

Fig 1 OD in OB CCK-8 assay(n=5)

2.2 唑来膦酸对OB碱性磷酸酶染色影响 与未经唑来膦酸处理的OB比较,加唑来膦酸10-5mol·L-1干预72 h后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增加。见Fig 2。

Fig 2 OB alkaline phosphatase staining ×200,scale bar=50μm

2.3 唑来膦酸对MM OB RANKL/OPG mRNA表达的影响

2.3.1 唑来膦酸对MM OB RANKL mRNA表达影响 MM OB经唑来膦酸处理后,RT-PCR检测RANKL mRNA表达,结果见 Fig 3,4。用 ELISA检测OB培养上清液sRANKL浓度,结果见Fig 4。如Fig 3,4,唑来膦酸作用24和48 h后,OB RANKL mRNA表达变化不明显。作用72 h,低浓度(10-9mol·L-1)唑来膦酸显示能降低RANKL mRNA表达,与对照(0 mol·L-1)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OB培养上清的sRANKL浓度也呈现类似的变化。

Fig 3 RANKL mRNA expression in OB after zoledronic acid treatment for 24,48 and 72 h

Fig 4 RANKL mRNA expression in OB and culture medium sRANKL concentration after zoledronic acid treatment for 24,48 and 72 h.

2.3.2 唑来膦酸对OB OPG mRNA表达影响 MM OB经唑来膦酸处理后,RT-PCR检测OPG mRNA表达,结果见Fig 5,6。用ELISA检测OB培养上清液OPG浓度,结果见Fig 6。唑来膦酸作用24 h后,OB OPG mRNA表达变化不明显。作用48 h,呈不同程度增加,以 10-8mol·L-1浓度最明显,与对照(0 mol·L-1)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用72 h,呈不同程度增加,以 10-7mol·L-1浓度最明显,与对照(0 mol·L-1)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OB培养上清的OPG浓度也呈现类似的变化。

Fig 5 OPG mRNA expression in OB after zoledronic acid treatment for 24,48 and 72 h

3 讨论

MBD的机制是OC活性增强,OB活性减低。二膦酸盐是MBD的主要治疗药物,二膦酸盐是一类与内源性焦磷酸盐结构相似的化合物,与骨质中羟磷灰石呈高亲和力,能优先被转运到骨形成或吸收加速的部位,一旦沉积到骨表面,就会被具有破骨作用的OC摄取,其作用机制通过抑制OC活化和增生来抑制骨吸收,减少骨基质生长因子的释放或抑制癌细胞黏附于骨基质。MM的OB活性下降,新骨形成障碍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还没有证据说明二膦酸盐能促进MM患者OB活性的恢复。为此,我们在MM患者的骨髓BMSCs诱导生成的OB加入唑来膦酸,研究其对OB增殖的影响。

我们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变化,结果显示:唑来膦酸使OB的实验吸光值呈不同程度升高。大体上唑来膦酸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吸光值升高越明显,但不呈线性关系。通过OB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也发现经过唑来膦酸处理的OB比对照组数目明显增多,碱性磷酸酶阳性率也升高。

Fig 6 OPG mRNA expression in OB and culture medium OPG concentration after zoledronic acid treatment for 24,48 and 72 h

Im等[2]曾报告,以人骨小梁取材细胞原代培养(体内)及MG-63 OB系(体外)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二膦酸盐作用不同时间后,发现二膦酸盐比空白对照组能够明显增加细胞的数量。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之相仿,提示二膦酸盐可能有促进MM患者OB活性恢复的作用。

唑来膦酸促进OB增殖的机制还不清楚。b-FGF和BMP-2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骨传导和生长因子,参与间充质前体细胞募集﹑增殖及分化,最终导致骨组织的生成。Cbfa-1是runt家族的转录因子,在骨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它被认为是OB分化的关键性转录因子。Mundy等[3]认为二膦酸盐通过诱导BMP-2的表达刺激OB。von Knoch等[4]的实验表明双膦酸盐可能促进BMP-2和Cbfa-1等关键的成骨形成转录因子,通过作用一连串的增殖启动,从而导致BMSCs向OB的定型、分化和成熟。

RANKL/OPG是OC的重要调节因子,在MBD中RANKL mRNA表达上调,OPG mRNA表达下调,RANKL/OPG主要由OB产生。我们研究表明,唑来膦酸对RANKL mRNA表达的影响较小,24 h和48 h时各浓度组对RANKL表达都没有影响,72 h时10-9mol·L-1浓度组RANKL表达降低。唑来膦酸对OPG表达的影响较明显,作用48和72 h后,表达呈不同程度增加,作用48 h时以10-8mol·L-1浓度组增加最明显,作用72 h时以10-7mol·L-1浓度组增加最明显。

上述结果显示唑来膦酸可能下调OB RANKL mRNA表达,上调OB OPG mRNA表达,以后一种作用更为明显。我们注意到唑来膦酸的作用不是浓度依赖性,也不是时间依赖性,其可靠性可能受到质疑。不过我们同时检测培养上清中的RANKL/OPG浓度,其变化规律与OB mRNA的表达相吻合,支持唑来膦酸对RANKL/OPG mRNA表达起保护骨的作用。

[1] Kadiyala S,Young R G,Thiede M A,Bruder S P.Culture expanded cani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ossess osteochondrogenic potential in vivo and in vitro[J].Cell Transplant,1997,6(2):125-34.

[2] Im GI,Qureshi SA,Kenney J,et al.Osteoblast proliferation and maturation by bisphosphonates[J].Biomaterials,2004,25(18):4105-15.

[3] Mundy G,Garrett R,Harris S,et al.Stimulation of bone formation in vitro and in rodents by statins[J].Science,1999,286(5446):1946-9.

[4] Von Knoch F,Jaquiery C,Kowalsky M,et al.Effects of bisphosphonates on proliferation and 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J].Biomaterials,2005,26(34):6941-9.

猜你喜欢
酸处理酸盐磷酸酶
赤霉酸处理对核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河北果树(2022年1期)2022-02-16 00:41:06
酸处理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2020年5期)2020-11-10 02:00:06
双膦酸盐在骨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细度玻纤针刺复合毡的耐酸性研究
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的不同包埋方法比较
马尾松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高铁酸盐的制备、性质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磷酸酶基因PTEN对骨肉瘤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酚醛树脂/混酸处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中国塑料(2014年9期)2014-10-17 02:48:34
磷钼钒杂多酸盐MxHyP2Mo15V3O62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应用化工(2014年8期)2014-08-08 13: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