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冉 马基宣
(河南省虞城县园艺推广中心·476300)
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是北方果树的重要害螨。雌成螨卵圆形,体长0.54~0.59 mm,冬型鲜红色,夏型暗红色。雄成螨体长0.35~0.45 mm,体末端尖削,橙黄色。卵圆球形,春季产卵橙黄色,夏季产的卵黄白色。初孵幼螨呈圆形,黄白色,取食后为淡绿色,3对足。若螨4对足,前期若螨体背开始出现刚毛,两侧有明显墨绿色斑,后期若螨较大,体形似成螨。
山楂叶螨近几年成为黄河故道地区苹果生产上主要害虫。成螨、若螨、幼螨刺吸芽、叶、果的汁液。叶受害后,呈现失绿小斑点,逐渐扩大连片。严重时全叶苍白枯焦早落,常造成二次发芽开花,削弱树势,既影响当年产量,又影响来年产量。
为了搞好苹果山楂叶螨的防治工作,我们于2005~2009年对山楂叶螨在黄河故道地区苹果树上的发生与防治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
在河南省虞城县大侯乡刘楼村选定5株15年生红富士苹果树,在每株树的树干离地30 cm处用小刀将树皮刮光滑,先涂上一圈白漆,漆干后,再涂上一层5 cm宽的凡士林。从3月25日开始,到出蛰结束为止,每2 d观察一次其上粘住的山楂叶螨数。然后刮去,再涂一层凡士林。
越冬雌成螨出蛰后,在虞城县大侯乡张庄村苹果园内,固定5株成年红富士苹果树(不喷农药),从4月16日至6月20日每隔4 d在每株树的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取5片叶,共125片叶,调查有螨叶数,然后在有螨叶中随机选10片,用显微镜检查叶上雌成螨数、若螨数、卵数。
山楂叶螨在黄河故道地区以受精雌成螨在苹果树树干翘皮下及根颈附近的缝隙里越冬。3月28日开始出蛰,4月2~7日为出蛰高峰期,此时正值苹果花芽开绽期。山楂叶螨出蛰后,先潜伏在苹果小叶上,为害嫩芽,展叶后为害叶片。4月20日出蛰结束,此时叶螨量最多,达12.5头/叶,5月5日后,每叶成螨数量急剧减少,至5月10日为0.25头/叶。出蛰山楂叶螨主要群集于苹果树内膛小枝组为害,并拉丝结网。
山楂叶螨第1代螨卵始见于4月12日,至4月23日最多,为89粒/叶,其若螨始见于4月19日,至5月1日最多,为17.4头/叶。其成虫出现于5月中旬,发生高峰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此时正值苹果幼果期。山楂叶螨第1代卵化时间集中,其若螨发生整齐,便于药剂防治。第2代以后,世代重叠,繁殖快,各虫态混杂,不易进行防治。
黄河故道地区山楂叶螨1年发生12~13代,从山楂叶螨成螨发生消长来看,可以分成3个高峰。第1次成螨高峰期为4月上中旬,为越冬雌成螨;第2次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此期为山楂叶螨最严重暴发期,虫口密度10.4头/叶,螨叶率59.5%;第3次在8月中下旬,虫口密度3.4头/叶,螨叶率22.4%,有些年份也可能暴发为害。
萌芽前,刮净主干及主枝上的粗糙树皮、翘皮,铲除越冬雌成螨。10月中下旬在树干上绑束麦草,诱集越冬螨,集中烧毁。
在苹果园行间种植油菜、紫花苜蓿,为叶螨天敌捕食螨、异色瓢虫、东亚小花蝽等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和补充猎物,增加天敌数量,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苹果树萌芽前,喷施5°Be石硫合剂,这对搞好全年病虫害防治具有重要作用。在4月下旬,也就是第1代卵化期,可喷施5%尼索朗乳油2 000倍、50%四螨嗪悬浮剂2 000倍。在5月下旬,可喷施5%阿维菌素10 000~12 000倍(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57%炔螨特乳油2 000倍(美国康普顿公司)、1%甲维盐乳油4 000倍、24%螺螨酯乳油4 000倍等。在8月中下旬,可再喷施1次上述药物,可有效控制山楂叶螨全年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