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北京在拉丁美洲对抗门罗主义

2011-12-07 08:36
环球时报 2011-12-07
关键词:外交政策拉美争端

美国《外交政策聚焦》12月1日文章,原题:中国与门罗主义的终结 最近,具有军方背景的智库——英国国防协会发表一份报告,试图证明(但缺乏说服力)中国今后可能在福克兰群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编者注)领土争端中充当重要角色。报告称,“到2020年福克兰群岛海域的石油很可能大量产出,这将引来阿根廷觊觎的目光,它或许会得到新朋友中国的援手。”

报告得出跟其他智库一样的陈腐结论:西方应该为未来与中国武装冲突做好准备。不过,该报告未考虑到的一点是:虽然过去10年来中国大力发展军力,但其历来奉行的是非侵略性的外交政策,使用硬实力在西方夺取更大影响力的做法,与该政策背道而驰,也有损中国的战略目标。

阿根廷和福克兰群岛所处的位置,可以说是美国的势力范围。根据1823年的门罗主义,西半球以外的国家不得在美洲施加影响或采取行动拓展利益。但中国的崛起给美国的霸权带来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门罗主义及华盛顿在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权威被打上问号。

当然,华盛顿在拉美的经济、政治及军事影响力依然强大。外界批评美国在实行当代门罗主义,试图保住其在西半球的“帝国”。但过去10年来,有多个西半球以外的国家跟拉美发展关系,华盛顿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大大减弱。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军事交流日增,还向该地区出口武器。但是,海外干涉行动对北京是不可想象的。例如,中国在南海争端中并未采取任何军事行动,这是该国历来温和的外交政策的一个例子。北京传统的外交策略是避免对外冒险,维持国内稳定与发展。

如政治学家乔治•弗里德曼表示,“历史上中国就不具有侵略性,与外部世界的往来也断断续续。”干涉行动与这一立场相悖,在外交和经济上也会造成惨重代价。因此,北京会避免草率的军事决策。中国不会介入福克兰群岛争端这样的海外冲突,今后10年其在安全领域首要关注的可能仍是台湾问题及抗衡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力。

北京明白,在西半球跟相关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比搞对抗更有好处。这个亚洲大国在海外军事介入问题上会保持谨慎。尽管在全球贸易方面表现出色,但中国仍是新兴经济体,迄今,其相当一部分财富建立在与美国市场的经贸关系上。对这样的国家而言,涉足美国势力范围内的一场领土争端,将是个代价高昂的决定。▲(作者亚历克斯•桑切斯、劳伦•帕弗曼,汪析译)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猜你喜欢
外交政策拉美争端
英国“脱欧”后的外交政策:失去欧盟后的英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吗?
走进拉美
拉美,热情奔放的神奇之地
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国际法探讨
浅论美国外交政策中孤立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永续性
有第三方干预的两方争端的博弈分析
践行新保守主义的美国新智库:外交政策创议
对日受降权争端背景下的中共与美关系
涉台外交政策演变过程及其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1949—2007)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