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当代国际社会”专题复习

2011-12-05 01:39王培炎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1年11期
关键词:和平国家发展

王培炎

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按照“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知识进行整合。

1.人民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大代表

(1)产生:①县级以上人大代表采取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方式。②县级以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采取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方式。每届任期五年。

(2)权利:审议、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監督。

3.人民代表大会

(1)地位: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2)职权: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性质: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

(3)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表现在: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在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国家行政、司法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4)坚持这一制度的原因:①理论上: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并维护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②意义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高效协调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显示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③实践上: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结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热点点拨:根据宪法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的规定,自2011年起,全国县乡两级人大将进行新一轮换届选举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会同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5月6日至7日在京举办学习班,对换届工作作出部署,这标志着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启动。这次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更好地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参加这次县级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达9亿多人,参加乡级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达6亿多人。数亿选民通过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实践。

分析: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数亿选民通过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实践。②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做好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工作,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要求。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意义: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1)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2)三者的关系:科学执政是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依法执政是保障。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注意点: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比较

热点点拨: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提出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他强调,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分析: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90年的历史和实践证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中国共产党不仅具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始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三、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基本内容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重要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協围绕着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3.优越性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热点点拨: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人民政协主动作为,履职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模式的重要组成内容和基本力量。据统计,目前全国政协已经发展成为涵盖8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主要人民团体、56个民族、5大宗教、34个界别以及2 000多名政协委员的政治组织,全国、省、市、县四级政协组织3 000多个,各级政协委员60余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人民政协所承担的新任务和面临的新要求不断加强,加大创新力度、拓展工作方式便成为未来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日益重要的工作。

分析: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目前全国政协的不断发展壮大,有利于完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②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主动作为,履职创新,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和文化、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祖国和平统一大业。③人民政协围绕着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随着人民政协所承担的新任务和面临的新要求不断加强,人民政协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四、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2.我国的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详见下表)

3.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应该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民族关系。

(2)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3)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与破坏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言行作斗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其他民族群众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

热点点拨:2011年7月19日,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在中央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自治区历届党委和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开拓奋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西藏各族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走上了跨越式发展道路,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优秀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全面加强。西藏6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繁荣、更加进步、更加美好的明天。

分析: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繁荣、更加进步、更加美好的明天。②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的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继续推进西藏的繁荣进步,必须坚持上述原则。

五、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公民有信仰宗教与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何种教派的自由,有何时信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热点点拨:2011年4月25日,伊斯兰教“解经”工作十周年总结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于2001年4月在京成立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开始“解经”工作。此项工作通过编写推广新“卧尔兹”(讲经)的形式,对当代中国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依据伊斯兰教经典及其内涵,从教义和教规的角度作出既符合伊斯兰教信仰精神,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解释,维护伊斯兰教信仰的纯洁性,坚持中道,反对极端主义,促进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0年来,“解经”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实践证明,“解经”工作是伊斯兰教工作中抓根本、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是团结、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的法宝,是与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斗争的利器,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创举。

分析:①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解经”工作是伊斯兰教工作中抓根本、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是团结、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的法宝,是与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斗争的利器,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创举。②“解经”工作既符合伊斯兰教信仰精神,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解释,促进宗教与社会相适应,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六、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主权国家

(1)地位: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它作为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对内至高无上性和对外独立性是其两大特征。

注意点:①主权和政权有时并不一致,如港、澳、台都有自己的地方政府组织(立法院、行政长官等),即政权,但主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因此,它们都不是主权国家,而是地方行政区域。②主权和人权相辅相成,主权是充分享有人权的前提和保障,主权高于人权。“西方人权高于主权”的实质是借人权干涉别国内政,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3)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4)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2.国际组织

(1)含义: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这就是国际组织。

(2)分类:①性质上: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②地理范围上:全球性的和区域性的。③职能范围上:一般性的和专门性的。

(3)积极作用:①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②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③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注意: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有其局限性)

3.联合国

(1)性质: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本身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4)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5)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热点点拨:2011年9月21日,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在京举行。会议研究了关于加强地区反恐怖机构内部建设、推动务实合作、开展对外交往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同时,为应对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变化,各方决定,成员国边防部门之间将开展合作,重点防范和打击“三股势力”向本地区渗透。此次会议是中方担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和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期间主办的一项重要活动。

分析:①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②上海合作组织是政府间的、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在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③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各成员国在反对“三股势力”、维护地区和平等方面存在重要的共同利益是上合组织取得重要成就的根本原因。④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上合组织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反映成员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上合组织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

七、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国家间发生分歧、引起摩擦乃至冲突的根源。

2.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①我国的国家利益是什么: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②为什么要维护我国国家利益: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③怎么维护我国国家利益: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的合理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热点点拨:2011年8月10日,中国航母平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2011年8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海军通过改装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的首艘中国航母平台早上10时许从海试海域回到大连,至此,我国航母平台首次出海航行试验顺利结束。中国航空母舰将是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定海神针,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稳定力量与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能有效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同时,拥有航空母舰的中国海军仍将继续奉行近海防御战略。

分析: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我国发展航空母舰,是为了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以及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

八、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1.时代的主题

(1)和平成为时代主题

①和平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求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②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世界人民正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艰巨任务。

(2)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①发展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追求发展也成为时代的主流。②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注意:“和平问题”≠“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发展问题”≠“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前者讲述的是问题本身,后者讲述的是问题的现状。

2.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及解决途径

(1)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2)有效途径: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3.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中国主张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赢得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支持。

4.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1)世界多极化的表现: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以欧盟、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等为代表。

(2)世界多极化的意义:世界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3)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

热点点拨: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2011年6月9日,中国渔船在南海海域正常作业时,遭到越南当局武装舰船的非法驱赶;为期11天的美国与菲律宾的联合海上军演2011年7月8日刚结束,美国和越南7月15日起又举行了一连串的海军交流演习;2011年9月9日,菲律宾、日本举行首次副司局级磋商,探讨东海、南海海域主权问题,南海问题出现紧张局势。

分析: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威胁和平与发展的障碍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②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

九、我国的外交政策

1.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3.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我们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热点点拨:为落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三亚宣言》及行动计划,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竞争机构负责人2011年9月21日在北京举行第二届金砖国家国际竞争大会,并签署《北京共识》。除东道主外,来自42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的55个机构的代表、专家学者近300人出席了大会。《北京共识》指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進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是金砖国家共同面临的任务。增进各国和地区竞争机构间共识,采取积极有效的竞争政策,对于保护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析: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上,世界各国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②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北京共识》体现了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Q]

猜你喜欢
和平国家发展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区域发展篇
博弈·和平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期盼和平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