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文献《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头为精明之府。”也就是说,人体的活动,完全是靠人体先天和后天的精气来维持的。若有病变,则会出现“头颈低垂,不能抬起,两目凹陷无光”的精衰神乱之象。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人体重要的12条经脉和40多处大小穴位以及10多个特殊刺激区均汇聚于头部。如以梳子代替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针灸性”的按摩或刺激,将会疏通12条经脉,促进血液循环,使气血流畅,延缓脑细胞的衰老。为此,有人主张“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起后梳一回,中午休息后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两分钟梳60~1D0次为宜。只要你持之以恒地梳头,就会感到神清目明,精力充沛,睡眠良好,食欲增加。由此可见,勤梳头的确是一种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单经济的长寿保健方法。
二、脚称第二心脏,常搓涌泉保健康。
脚部乃“三阴交之始,三阳交之终”,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有“第二心脏”之称。祖国医学认为:脚部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布满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主要薄弱环节,容易遭受寒湿邪气的侵袭,可见人体健康与否和脚部健康关系极大,所以脚部的保健就比其他部位重要。历代医学家认为,脚部保健最重要的方法是揉搓涌泉穴(即脚心中央凹陷处)。针灸经典文献《灵枢·本输》说:“涌泉属足少阴肾经”“肾出于涌泉”。意思是说,肾经之经气犹如水井中泉水一样,将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涌出,长期不断,经常以热水浸泡后搓此穴,可以温补肾经,益精填髓,舒筋活络,平衡阴阳。正因为如此,涌泉穴才被中外医学权威誉为“健身之穴”。
三、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倡“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现代医学认为:唾液具有快速止血、软化收缩血管、溶解细菌、灭杀微生物、健齿强肾、抗病毒、助消化等功能。最为可贵的是,唾液还有很强的防癌效果。美国佐治亚大学医学院专家的研究表明,致癌作用很强的黄曲霉素和3、4一苯并芘及亚硝酸盐与唾液接触30秒后就会消失,并建议每口饭最好咀嚼30次。
四、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齿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法,俗称“叩天钟”。清朝尤乘的《寿世青编》说:“齿为筋骨之余,宜常叩击,使筋骨活动,心神清爽……”《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生骨髓,肾气实,齿更发长。”也就是说:人体骨骼有赖于骨髓的营养,而骨髓则为先天之本肾精所化生。叩齿的具体做法是:精神放松,口唇微闭;心神合一,默念叩击;先叩臼牙,再叩门牙;轻重交替,节奏有致。最后,再辅以“赤龙(舌头)搅海,漱津匀吞”法则会使效果更佳。
五、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全身。
明朝李中梓的《医宗必读》认为:人体的先天之本在于肾。而肾元的强健又与双耳息息相关,有着极为重要的内在联系。中医经典《灵枢·口问》《灵枢·脉度》《寿世青编》《外台秘要》等书也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肾气通于耳”“肾开窍于耳”“一身之气贯于耳”的说法。显然,古人无非是在强调肾耳合一,互为作用;肾主内,耳主外;耳为肾唯一之上外窍,耳健则肾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绣花针坠地能闻其声。
拉耳保健法的操作方法是:用右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左耳14下,再用左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右耳14下。此法简便易行,效果良好,如再辅以按、摩、搓、揉、点、捏等手法,则更能强身健体,敷养肾元。总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收到延年益寿的奇效。
六、每天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
揉腹,即用手来回搓擦“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内脏”的一种养生保健法。祖国医学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官城,阴阳源”。金代李东垣的《脾胃论》说:由于劳役过度致脾胃失之健运,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短其滋养,形成内伤。揉腹之法,以《延年九转法》介绍为宜:先用右手大鱼际在胃脘部按顺时针方向揉摩120次,然后下移至肚脐周围揉摩120次,再用左手全掌揉摩全腹120次,最后逆向重复一遍。或者沿腹部四周,从右下开始向上,继之向左,再从左上向下,顺向揉摩。揉摩次数可因人而异,不必拘泥。由于腹藏五脏,经络甚多,除饱食或空腹不宜施行外,凡患有腹部炎症、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腹痛、内脏恶性肿瘤等最好不要揉腹。
七、消瘦健美助血运,勘伸懒腰效最高
所谓仲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散脊柱的自我锻炼。唐朝孙思邈说得好:“血不运则百病生。”意思是说如果人体的血液循环状态不好,甚至不能为各部位正常提供所需营养物质,就会出现“精衰、气竭、神乱”病象。“懒人伸懒腰”的好处是,能使颈部血管顺畅地把血液输送到大脑。大脑得到充足的营养,疲劳消除,从而精神振奋;能使全身神经肌肉得以舒展,促进机体平衡;能增加吸氧量,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能消除腰肌过度紧张,并防止腰肌劳损,而且能及时纠正脊柱过度向前弯曲,保持健美体型。
八、合谷内关足三里,日按一遍健全身
足三里穴位于膝关节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为“足阳明胃经”主穴,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足三里、合谷、内关为历代医家强身治病之三大要穴。近年来,我国学者发现,对此三穴进行按摩,对全身的神经、肌肉、组织、器官可起到显著的兴奋作用,有病则治病,无病则强身,其效果为任何一种体育运动都无法比拟。具体方法是每天定时用大拇指或中指分别按压足三里、合谷、内关穴各1次,每穴每次按压5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
九、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消疾又延年
谷道,俗称肛门。撮。即收(提)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肛门的动作。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极为推崇此法,他在《枕中方》一书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认为肛门周围的肌肉要间歇性地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疗效。现代医学也认为:肛门及其周围的提肛肌和胍门括约肌至少每天要间歇收(提)缩一百次,每次一两分钟。如大便后,要及时做提肛运动,并将提肛时间延长到两三分钟。这样既有利于控制排便的肛门外括约肌功能的快速恢复,又能预防外括约肌破损而引起的大便失禁等病症。
上述各种健身方法都不受时间、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关键在于您能否付诸实施,并持之以恒。愿此九诀能助您青春常驻、身轻体健、延年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