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朋好友聚会时,经常会在饭店就餐,可有时候会遇到烦心的事,甚至和餐馆发生纠纷。如果不想被个别商家“忽悠”,最好的办法就是了解真相,聪明应对。下文将帮你看清在外就餐的消费“陷阱”。
代金券用来“钓大色”
“满100元送20元代金券”“满100元返30元菜船”……这在不少酒楼餐馆都很常见。很多人就是冲着返券去消费的,可这代金券用起来却让人头疼。因为不找零,只有多点菜,这样又花了几十元,之后满额再返券,有了券再来消费。如此这般,无意中就多消费了几次,种种限制让人不经意问走进商家设下的“连环套”。
其实,酒店对消费者返还代金券,目的就是让他们每次都有券,每次都用不完。由于餐饮业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消费者虽然得到了几十元代金券,但其中已包含了商家的利润,代金券因此成了一个“虚设的诱饵”。
专家支招:一般消费者为了花掉赠券都会再次消费,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建议消费者事先对点菜有个计划,不要一冲动成了“上钩的鱼”。
特价菜原料快过期
餐馆门口的“特价菜”招牌恐怕大家都不陌生,它们大多是为了招揽顾客推出的“赔钱菜”,但也有饭店推荐一些用快过期的原料做的菜,甚至可能已经稍有腐坏、变味。餐馆处理不新鲜原料的办法主要有两个:一是加重口味,用红烧、酱焖等做法,掩盖不新鲜的口感和气味;二是和其他原料放在一起,甚至把主菜变成配菜。比如炒肉丝一般要用新鲜的肉,但肉末豆腐里的肉就未必了。还有海鲜馒、素什锦等原料复杂的菜,里面也可能隐藏着某种不新鲜的原料,吃的时候不易察觉。
专家支招:如果你心仪的“特价菜”制作复杂,可能就要考虑一下了。不妨选择制作简单的菜。如果原料只有一两种,那么其中就很难混入不新鲜的原料了。
活鱼虾小心被调包
不少餐馆都声称鱼虾“全场活杀,现吃现做”,为了证明其新鲜度,还会将活蹦乱跳的鱼虾拿给顾客看。其实,猫腻可能在厨房里,以水煮鱼为例,一些中小餐馆为降低成本,往往捞起活蹦乱跳的活鱼给顾客看,回到厨房后,却找一条与活鱼大小相近的死鱼进行加工。经过各种配料烹饪后,消费者已无法分辨出鱼的死活。除了“调包计”外,端上桌的鱼虾也有可能被“瘦身”。如果你发现鱼头只有一半、螃蟹缺胳膊少腿,很可能是商家在烹饪时做了手脚。
专家支招:一般来说,鱼眼突出、表皮完整的大多是新鲜鱼。水煮鱼若用活鱼烹调,鱼肉片会微微卷起,肉质有弹性。如果挑选虾、蟹等海鲜产品的话,可以在服务员将海鲜捞出来查看时,用小刀或其他器具在蟹壳上做个记号。
颜色好看可能有色素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在家炒肉时,无论厨艺多好,牛肉炒后就是褐色的,猪里脊就是灰白色的。这是因为加热后,肉中的“血红素”被氧化,变成褐色或浅灰褐色。而在餐馆,肉菜颜色却普遍很鲜艳。这是因为有些餐馆在炒肉前,会给肉制品“化妆”,使用发色剂——亚硝酸盐,这样炒出来的肉质鲜嫩,颜色也很好看。有一些餐馆制作“三黄鸡”也会加入色素,让鸡肉看起来更鲜黄。还有一些凉菜,像海带、海白菜、贡菜等,也加入相应的合成色素,使其看上去更新鲜漂亮。
专家支招:厨师做的菜可能比你做的好吃,但食物的颜色却无法改变。现在很多菜谱都带图片,那些看起来过于鲜艳的菜,还是少点为妙。
榨果汁不划算
很多人觉得,平时五六块钱的饮料一进餐馆,少说也得10块钱,点起来太亏。其实,可乐、橙汁等饮料虽说涨了价,但其实是最划算的。
餐馆的真正暴利来自鲜榨果汁,少数不良商家甚至会用香精勾兑。一两个水果,加上增稠剂、果味香精、纯净水,放人榨汁机加工,就成了一杯以假乱真的鲜榨果汁。以水分最多的水果西瓜为例,一个大西瓜都未必能榨出一扎果汁,其他水果就更不用说了。
专家支招:瓶装饮料是性价比最高的。茶水也是不错的选择。
发票用完是借口
用完餐结账时,很多人都听过这种托词:“发票刚刚用完”“今天是周末,税务局不上班,没买着发票”。其实,这也是部分餐馆获取蝇头小利的常用伎俩,尤其在周末和节假日最为常见,商家往往用以上借口打发顾客,声称只能开收据。还有商家告知消费者如果不开发票,可以换成饮料,也是为了从中牟利。
专家支招:发票是消费者的消费凭证,不论消费金额大小,都可理直气壮地索要足额发票。税务部门也规定,餐饮企业的发票应有一定的余量,并非等发票用完了才能领取。如果顾客索要发票遭拒,可要求商家在总账中减免与税额相当的费用,或请对方把发票寄到工作单位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