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6年到2007年,爱尔兰平均年经济增长率达到了7.2%,由此赢得了“凯尔特之虎”的美誉。按照居民人均GDP计算,爱尔兰一跃成为欧盟第二富庶的国家,仅次于卢森堡。
然而,11月21日爱尔兰政府却正式向欧洲联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金融援助。从当初的“凯尔特之虎”沦落为今天的“病猫”,爱尔兰的大起大落简而言之,都是房子惹的祸。
在爱尔兰十几年经济繁荣的背后,一直潜藏着隐患,那就是房地产泡沫的不断积累,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房价一路飙升。从1995年到2007年,爱尔兰房价平均上涨了3到4倍,房价相对家庭年收入的系数也从4增长到10。从1996年到2006年的10年间,爱尔兰房地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翻了一番,从5%提高到10%。房地产业逐渐成为爱尔兰经济的命脉和重要增长动力。但是问题在于银行过度宽松的房贷条件和政府多年来失察,致使房地产市场杠杆偏高,投资过度,房价虚高,泡沫不断累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依靠信贷支撑的房贷体系出现大笔坏账。由于大量新建和在建的房屋被闲置,爱尔兰甚至出现了多处“鬼镇”。
为了维护金融稳定,爱尔兰政府不得不耗费巨资救助本国银行,从而导致财政不堪重负。据爱尔兰政府9月底公布的数字,救助本国五大银行最多可能需要500亿欧元,爱尔兰今年的财政赤字将猛增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2%,史上罕见,由此掀开了债务危机的序幕。房地产业绑架了银行,银行又绑架了政府,这就是爱尔兰陷入主权债务危机背后的简单逻辑。
(赖晓菲荐自《中国剪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