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佳
(沈阳师范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旅游管理专业伦理教育体系研究
滕 佳
(沈阳师范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旅游伦理教育存在教育缺失、实践教育不足、旅游企业无伦理意识、旅游伦理教育没有推广到学生中和企业中等问题。通过构建“三位三联一体模式”教育体系,实现理论、实践、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促进旅游伦理教育发展。
旅游伦理;教育模式;教育体系
随着国内学者对旅游伦理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旅游伦理教育研究也进入学者的研究范围内。到目前为止,该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象、教育内容、教育途径三个方面,但教育体系研究目前尚不完善。本文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研究旅游伦理教育,建立有效的伦理教育体系。目的是打破传统伦理教育教学模式,为普及旅游伦理知识建立“三位三联一体模式”整合体系。
旅游伦理学是以伦理学为基础,通过实践运用到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新兴学科。旅游伦理教育是指旅游行业或旅游组织为人们接受和遵守其合乎自己需要的道德规范的要求,自觉履行相应的道德义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特征[2]一是素质教育,是旅游伦理教育的理论基础,旅游伦理最终目标就是把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者培养成具有素质的专业人员。二是文化教育,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关键,更是旅游业的灵魂。三是普遍教育,是对旅游对象所从事的旅游活动给予教育。
通过对沈阳地区7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及20家旅游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方式,旅游伦理教育现状和问题如下:
(1)学生对旅游伦理基础知识认识程度差。大部分学生不了解旅游伦理基本内容。调查结果表明:有90%以上的学生不清楚旅游伦理内容。6.3%学生知道旅游伦理,但不知道具体内容。
(2)学校在旅游伦理教育方面缺失现象较严重。没有学校开设此专业课程。调查表明,在沈阳地区选取7所院校中,没有一所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旅游伦理课程或者相关课程。旅游伦理在非课堂教育也有所缺失。
(3)学生对伦理现象判断不清晰。学生面对有悖伦理道德现象,24.4%学生不知如何做出拒绝回应。调查结果表明:在遇到旅游伦理问题时,61.5%学生知道如何判断是非。同时学生不能明确区分哪些行为违反旅游伦理。超过70%同学选择的是乱扔垃圾、在景区乱刻乱画、忽视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而利益均衡和宗教信仰同样属于旅游经济伦理和旅游文化伦理的内容却不被学生认同。
(4)旅游企业对旅游伦理认知程度低。在20份问卷中只有10%个人知道,其余80%个人不知道,这就可以看出旅游伦理在企业的推广程度很差。关于旅游伦理规范的认识,有80%人不清楚,只有10%人知道。对旅游伦理的论述,有30%人选择第一个选项,说明这30%人对旅游伦理与旅游职业道德的认识有混淆;60人选择第二项,这个选择是比较确切的选项,说明大部分管理者还是可以根据书面文字做出合理判断。关于旅游企业管理者对旅游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区别程度,看来大部分企业管理者不了解二者的区别。与企业负责人交谈中发现,他们更重视员工的能力,因为品德是在短时间内无法看出来的,只有通过具体事件才能考察。
“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即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学生社团活动等模块构成。
理论学习:学习旅游伦理内涵、原则、包括内容等。实践:组织学生到旅游企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利用学生社团宣传旅游伦理,起到教育作用。
“三联合”教育模式即政府、旅游企业、科研机构三方相互联合。
政府—旅游企业即政府根据旅游企业发展状况,结合旅游伦理要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条文;旅游企业根据政府政策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落实到企业中,通过日常培训教育员工。
政府—科研机构即政府根据科研单位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其理论基础、科研机构专家意见制定相应政策方针;科研机构根据政府最新发展动态,市场战略政策,结合实际作出最新理论报告供政府使用。
图1 “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图2 “三联合”教育模式
企业—科研机构即企业是科研机构研究对象,企业为科研机构研究提供数据和实践依据;科研机构根据企业提供数据和政府政策给企业提供正确发展指导和培训方案。
企业—科研机构—政府三方面在实施旅游伦理时,最终结果是应用到学校教育上,学校根据各个方面不同需求对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使旅游伦理教育在高校旅游专业学生中得到广泛普及。
“三位一体”教育模式与“三联合”教育模式整合起来形成“三位三联一体模式”教育体系。“三位三联一体模式”教育体系教育主体是旅游管理院校,教育对象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通过政府、旅游企业、科研机构辅助教育,形成多元化旅游伦理教育体系。
图3 “三位三联一体模式”教育整合体系
普及旅游伦理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旅游伦理教育内容,这也是伦理教育开展过程中最艰难过程。因为该教育理
论性强,内容不够生动无吸引力,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学生一直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在大学也有德育等选修课,学生对道德教育有排斥倾向,如何传播其内容成为旅游伦理教育的重要环节。
(1)讲座为主,课堂渗透为辅。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最重要也是最直观的传播途径。旅游伦理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具有内容抽象道理深刻等特点。因此,学校应该重视讲座,并在每次讲座后组织学生学习旅游伦理知识,通过现实案例讲解专业知识,把教学与旅游当前局势联系起来,不让学生对旅游伦理有空洞感,增加旅游伦理实用性、存在感。让学生确实了解到学习旅游伦理重要性。
(2)现代化教学方式为主,讲授为辅。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应用比较普遍,特别是在特殊学科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效果。这种主动并带有兴趣的学习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把枯燥的道德教育变成活泼的影片教育,这为旅游伦理教育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学生实习,实践中学习旅游伦理。学生实习是一种以社会环境为资源基础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具有很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旅游专业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模式将在学生学习完理论课程作为旅游开发的基本前提。在基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有选择地确定实践单位,限制学生在社会上发展空间,包括学生实习地点与实习环境的要求,尽可能让学生在有效时间内学到更多技能。所以,大力发展学生实习,并以此来学习旅游伦理在实践中应用,足以让学生领会学习核心内容。
(2)到旅游企业做培训,普及旅游伦理认知范围。到企业做培训,首先是要加强旅游企业经营者的道德建设。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经营者的道德素质低,在前面问卷调查中也可以看出经营者最关注的是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不是道德。当今社会,我国旅游行业最缺少的不是旅游人才和旅游资金,而是具有伦理道德标准的旅游诚信企业。对旅游企业培训,就是在营造旅游企业的信用环境,完善旅游企业信用机制,这也是学生在企业学习中最受影响和鼓舞的精神。
(1)组织学生拍摄公益广告。如“破坏景区环境”、“乱刻乱画”等片段作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在学院内播放,或者在到公共环境比如写字间、小区物业、电视台、公交车、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进行宣传,让更多民众看到,加强普及民众对旅游伦理道德认识,提高旅游伦理道德的公益效益。
(2)到景区宣传培养旅游者的社会公德。旅游景区是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最直接接触的地方,也是旅游伦理道德发生问题地。这里不仅仅是旅游利益相关者对游客的欺骗、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破坏,也是旅游者对环境破坏、对当地居民不尊重的发源地。因此,学生定期到这里进行旅游伦理宣传,扩大旅游伦理认知范围,让游客和旅游利益相关者在游玩和工作之余重视旅游伦理道德,共同建设和谐的旅游环境。
(3)开展活动,娱乐与知识并存。社团活动从组织到活动都是由学生在做,因此学生的积极性最高,学生威信也较高。因此,在此举办辩论赛,依据社团出去活动时看到、听到实际发生的事情为主题,做学院学生辩论赛,调动整个学生辨别真相、探索真理的能力。另外,社团还可以组织学生举办旅游伦理知识竞赛活动,让更多学生参加进来,给予一定奖励,鼓励学生学习旅游伦理知识。
[1] 夏赞才.旅游伦理概念及理论架构引论[J].旅游学刊,2003(2):30-34.
[2] 韩玲.浅议旅游伦理教育[J].道德与文明,2005(4):47-49.
Research on Ethics Education System in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TENG Jia
(College of Tourism Management,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4,China)
Tourism ethics education has many problems,such as the defective education,insufficient practical education,lack of ethical awareness in tourism enterprises and the problem that tourism ethics education is not widespread among students and tourism enterprises,etc.By establishing“trinity mode”education system,we can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practice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thics education.
tourism ethics;education mode;education system
G642
A
1009-3907(2011)10-0099-03
2011-04-05
滕佳(1982-),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企业管理方面研究。
责任编辑:张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