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专家为何难识赝品

2011-11-24 22:35石玉
博客天下 2011年1期
关键词:真品佩兰藏品

文/石玉

鉴定专家为何难识赝品

文/石玉

http://gcontent.oeeee.com/1/e3/1e328ebc91246864/Blog/147/b17182.html

文物鉴定行业的水平远落后于造假者;为追逐利益,鉴定行业的相当多的人失去了道德操守。

河北冀州的冀宝斋博物馆中有古瓷器1079件,存在争议的藏品不少。“故宫里只有一件瓷王的孤品,但是我十多年前就收藏了十多对‘瓷王’。如果说这些是仿品,那你拿出证据。”冀宝斋博物馆馆长王宗泉说。

冀宝斋的展馆介绍手册中写明:“如果有人以为是现代人所为,那么请将相关信息传达给我们,即造假出处、地点等等,我们将不胜感激。”至今,非但没有人站出来挑战,就连专家的态度也模棱两可。

王宗泉说,2004年,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叶佩兰受邀来到冀宝斋鉴定。看到一只直径1米的元青花釉里红葵口大盘,叶佩兰大为震撼,而当看到8块叠放在一起的1米以上的元明青花釉里红大盘时,叶佩兰不由大惊失色。

王宗泉告诉记者,当时叶佩兰连图案都没顾上看,对他大喊:“你哪儿来的这么多大盘子,这是景德镇仿的吧?肯定是假的。”

“就连她之前认为是真品挑出来的30多件器物,也不敢开鉴定书了。”王宗泉介绍,看完藏品后,叶佩兰的神情一直很凝重,“几乎犯了心脏病,吃了药就上车走了”。

最后,在冀宝斋博物馆的多次催促下,叶佩兰给出了一个意见,称她事先挑的确定为“真品”的30多件瓷器中,有些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所仿;有些是近30年所仿;有些东西不错,但底胎与传世品不符有待研究。

叶佩兰前后矛盾的表现令王宗泉不解。而她最终出具的意见无外乎两种:要么伪造,要么无法确定,但是她没有明确说出哪件是伪造,哪件无法确定。“无法确定”的说法,至少说明这位鉴定专家在真假难辨的藏品面前,目光已经迷离了。

专业领域,文物鉴定有两种方法:一个是眼学(专家眼力),一个是科学(仪器设备)。

“就顶级的高仿陶器(包括唐三彩)来说,目前文物鉴定界的技术实力,很难鉴定出真假。”一位洛阳文物界的老专家告诉记者。

目前在文物市场炙手可热的瓷器,也已面临这样的命运。2010年11月18日,在浙江横店,记者见到文物界著名揭黑作家吴树,他强调了鉴定仪器失真的观点。“举个例子,国内一件形成于七八百年前的陶器,拿到牛津大学鉴定,得出的结论是两万年前的。而高仿更会让目前所有的鉴定手段失灵!瓷器外,陶器、玉器也都是这样。现在玉器的鉴定手段只能鉴定出这东西是不是玉!”吴树说。

所以,在参观完景德镇樊家井的那间仿制企业的机密核心车间,吴树无奈地写道:“目前的鉴定手段,无论是专家的‘眼学’,还是仪器的科学测试,都无法攻克这里的城池。”

为什么眼学与科学目前会到如此窘境呢?

“北京故宫、琉璃厂等有眼力、实战经验丰富的老人多已去世,所剩无几,但有些徒弟则实在不敢恭维。”吴树向记者强调:近30年间,盗墓猖獗,所获的真品又不敢在国内流通,便大量流失海外,中国国内馆藏文物的总量,尚不及一个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中国文物数量。专家没机会见到真品,所以他们的水平也没有机会得到提高。

就科学鉴定落后的问题,吴树解释道,接受仪器鉴定的文物,所呈现出的信息是孤立的,缺乏可用来参考的系统性的技术参数。很多鉴定单位只是各自建立了单一分析方法的小型数据库,没有统一的分析质量保证体系,所以数据之间不能相互验证和补充。

除了鉴定水平落后之外,鉴定行业的自律也是一个问题。

“市场上的文物鉴定者基本上都没有正规的资质,很多人为了赚钱,把真的说成假的,假的说成真的。”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阎振堂告诉记者。

猜你喜欢
真品佩兰藏品
真品和赝品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玩收藏要培养对真品的“眼缘”和“感情”
不同干燥方法对佩兰挥发油质量及抗菌活性的影响
罗妍妍藏品欣赏
画错的恶龙
画错的捕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