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宋文芳 王圣媛
科技创新推动生物产业发展
——专访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首席科学家高益槐
本刊记者/宋文芳 王圣媛
著名的经济预言家保罗•皮尔泽曾经说过:“20世纪计算机的普及和推广,信息科学颠覆了人类的生活形态。这些发明打造了许多企业王国,抢占了先机的企业家和投资人积累了富可敌国的财富。今天21世纪的重大事件正在酝酿发酵,同样会颠覆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并在今后10年创造庞大的兆亿商机,那就是生物和健康革命。”
几千年来,从神农尝百草开始,神奇的植物与生物就成为炎黄子孙的宝藏。一本洋洋洒洒的《本草纲目》告诉人们,中国人曾经多么善于知晓不同物种的属性,又是多么善于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
福建古田,是一个早在殷周时代就有先民繁衍生息的历史古城。这里四季常青、绿树葱茏,拥有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每当雨过天晴的时候,森林里充满了清新空气,树根下,草旁边,一排排蘑菇破土而出。这种采天地间灵气而生的美好物种,深深吸引了一位生于斯长于斯的孩子,从小时起,他就痴迷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的物产;长大后,他成为了国际著名的真菌学家和营养学家。
高益槐教授,将半生的痴情投给了生命科学和生物经济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和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他爱这片土地,爱这片土地上的人,也爱滋养于天地间的万物。怀揣着对生物产业的热情,他频繁奔走于大江南北。不久前,本刊记者在北京专访了这位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首席科学家,新西兰国立梅西大学食品、营养和人类健康学院高级研究员,听他讲述了他与生物经济的不解之缘以及他对“十二五”时期生物产业发展的看法。
安发(福建)生物科技园研发中心
高益槐告诉记者,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将成为21世纪引发新科技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的特色生物资源品种繁多,蕴藏着极大的开发潜力和商机。生物产业是“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十二五”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方位地部署和实施中国特色的多学科结合的生物经济发展战略,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应该把“生物经济”纳入解决“三农”问题的主体产业,并成为长远性战略。
几千年中国发展史,形成了许多独具一格的人文和产业文化,如中医药文化、茶文化、酒文化、菇菌文化等等。然而,由于科技水平的落后,中国的生物经济整体水平一直停留在简单、粗放、低级的栽培、加工和利用上,其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近两百年来,西方经济高速发展,抓住了工业革命的机遇,在生物经济领域(农、林、牧、副、渔等)应用了先进文明的科技,把生物经济推向了高潮。
著名的经济预言家保罗•皮尔泽曾经说过:“20世纪计算机的普及和推广,信息科学颠覆了人类的生活形态。这些发明打造了许多企业王国,抢占了先机的企业家和投资人积累了富可敌国的财富。今天21世纪的重大事件正在酝酿发酵,同样会颠覆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并在今后10年创造庞大的兆亿商机,那就是生物和健康革命。”
在生物和健康革命领域,中国先天资源丰富,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生物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成为“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发展方向。据记者了解,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是生物产业的三大发展重心。生物医药是传统发展重点,而生物农业和生物制造方面有望在政策的扶持下,在“十二五”期间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生物工程事业将大有可为。
长年致力于生物工程和生物经济研究的高益槐教授对此的认识更为深刻,他分析说,随着信息科学、电子、机械等科技的进步,农业工业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势必引领着这场生物革命”。
在“生物革命”领域,高益槐教授是一位先行者,他自幼与绿水青山结下深厚的情缘,几十年如一日地钻研生物科学。高益槐所出生的福建古田,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现已是全国生产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品种最全、科技实力最强、营销网络最广的食用菌生产大县,全世界90%的银耳产于这里,被誉为“中国的食用菌之都”。高益槐还记得,小时候爸爸经常带着他去采集蘑菇,那时,山间、田野、果园中到处都是风味独特、甜滑可口的牛肝菌以及清爽脆口的银耳等菇类。从上中学起,高益槐就痴心白木耳、香菇、竹荪这些真菌的人工种植研究。1977年高考恢复了,当时高益槐的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有很多热门专业可以选择,可他却果断地选择了农学院园艺系果蔬茶专业。1982年他被留校任教。教师,是一个平稳又令人称羡的职业,但是,高益槐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走下讲台,“停薪留职”回到家乡培育食用菌新品种。这是一次重要的人生抉择,对此,他无怨无悔。
高教授在2008年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会议上发言
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成功,来源于一个人内心深处坚定不移的动力。“我始终有一种动力,我很明确我在做什么,我下一步要做什么。”他对记者说。
高益槐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了他的成功。也许,在他看来,比成功更重要的,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从中感到生命的充实和创新的喜悦。
上世纪80年代,高益槐培育食用菌新品种取得全面突破,他成为全国50位优秀青年科学家之一和全国18个省、市、县政府脱贫致富的高级技术顾问,他的香菇、竹荪、白木耳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纳入国家科委和省里的“星火计划”,他被当地农民誉为“财神爷”。
1992年,为了新的科学探索,高益槐只身奔赴新西兰,从零做起,从栽培育种转入天然生物医学营养的研究。很多人对他在盛名之下却放弃一切奔走他乡不理解,但是高益槐认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当时,国内没有先进的研究真菌医学营养的设备和科学,我只能选择出去。”他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了新西兰皇家科学院,由此揭开了他科研生涯的另一页新篇章。
1994年,高益槐正式成为新西兰皇家科学院土地保护研究所的研究员;1999年升为高级研究员、真菌学家;2002年调任新西兰皇家科学院作物和食品研究所任首席科学家兼梅西大学食品、营养和人类健康学院高级研究员和教授;之后兼任新西兰生物活性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2009年,转任梅西大学Riddet Institute 研究总监。2005年,他被聘为中国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09年受聘于中国科协海智专家。
高益槐的专业研究领域为:真菌学、医学营养学、天然药物学、药动学等。共著有英中(韩)等专著10部,发表国际论文百余篇。研究成果两次获国际发明奖,获得国际原创性专利4个,发明药物产品23个。他的发明专利“一种高活性灵芝多糖和高含量灵芝酸的水提取工艺方法”、“灵芝活性多糖的低温提取技术”,分别获中国专利;“多种生物活性多糖复合配方之规律和科学比例之计算方法”、“多重生化分离天然活性物质之方法”、“奇异果活性成分之研究和提取工艺”三项发明均获新西兰专利。这些成果受到了国内外业界的赞誉。
高教授在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采集和研究冬虫夏草
新西兰皇家科学院Mt Albert研究中心
新西兰代总理兼财政部长Bill English详细询问安发生物科技研发和产业发展的情况
高教授与新西兰前总理海伦·克拉克合影
高教授(右一)、高炜总裁与泰国同心发展党主席、泰国皇家项目委员会顾问主席、前陆军总司令切塔•他那乍洛上将亲切合影
新西兰安发集团总部
安发(福建)生物科技园规划图
“需求无限,市场无限,商机无限。前程无限。”高益槐告诉记者,现代工业诉求的是无污染的绿色产业,而且会慢慢地冲淡合成工业。中国很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绿色食品、保健品和天然药物的制造国和市场,植物(包括水果)将成为人类食品和药品的基础物质,动物(包括海洋生物)是生命中营养和医学营养的补体,食“药”用菌将成为天然药物的神圣来源。
“我们必须静下心来,在山、水、海、田上做文章。这是一片富裕而不贫瘠的土地。地上地下,海里海上,江河流水,大好河山,无尽的宝库,只要我们抓住区域特色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将会让我们保持稳定的富裕。”高益槐如是说。
中国是农业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十二五”伊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世情、国情、农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农村经济怎么发展?毫无疑问,“十二五”时期,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2011年,农业部发布了《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对当前情况及未来发展有着清晰的认识和安排。《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将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目标。
那么,农民的收入怎样才能持续较快增长呢?在高益槐看来,应该大力发展“三农”新产业。他认为,发展“三农”新产业可解决脱贫致富问题,可解决生物资源的应用、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可解决环保生态问题以及生物产业链及工业的多层次加工增值等问题。
高益槐认为,“三农”问题,是中国民生和全面奔小康的重要问题,这不仅仅是技术和资源问题,还有战略、理念和创新方法手段的问题。各级政府应该把“生物经济”当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体产业。全方位地部署和实施中国特色的多学科结合的生物经济战略,应该是“三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2006年,高益槐教授与福建宁德市东侨经济开发区签订了生物制药科技项目,投资2000万美元在东侨开发区建设安发国际(福建)生物科技园,研究开发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生物活性成分,制造天然药物。他时时牵挂家乡农民的致富问题。他对记者说:“福建要抓住自己的特色来发展,突出山海资源,搞好农副产品的高科技深加工,使之成为重点产业。当前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让我们这些海外乡亲备受鼓舞。我很愿意为家乡出一份力!”
高益槐一直积极推动其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对于家乡的经济建设,高益槐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应抓住福建地理和生物资源特色,走生物经济发展之路。就拿福建当地的蘑菇种植来说吧,现代化的蘑菇生产可以节约土地,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是值得投入的绿色环保产业。
高教授(右一)和国侨办的海外专家委员一起参加国庆60周年庆典
高教授(右一)在甘孜州科协副主席刘进的陪同下考察甘孜州藏医院
高益槐在福建省投资建设生物科技园也是为了助力“三农”经济。把专利技术移回家乡,可以为祖国生物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献力。高益槐认为,要想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因此,应加快农业生物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新技术,应加强高效栽培、疫病防控、农业节水等领域的科技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
高益槐确信,生物经济和生物工程将成为重要的“三农”新产业。该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容量大,市场前景广阔。他预测,未来大多数农民将成为科技型的新时代农民,成为农业工业化的产业大军。而且,该产业的资源完全是可持续发展的。他还认为,该产业必须充分结合当地的特色资源,方能创造特色经济。该产业应以追求消费的功能性内涵为基础,满足人类各种物质和精神上的诉求,成为永久不衰的产业。
小的时候,高益槐曾经对一个古老的传说念念不忘,那就是《白蛇传》的故事。他记得故事里有一个细节,白娘子曾经冒险盗得灵芝仙草,使夫君许仙起死回生。
灵芝仙草拥有这样神奇的药用功能吗?由于对灵芝仙草的传说念念不忘,高益槐对灵芝的研究颇有建树。较早以前,他就研发出了竹笙和灵芝的仿生栽培新技术,并在“菇类菌丝体多级发酵生物工程”的研究中成功提取了银耳多糖与香菇多糖两种重要成分。1995年春,高益槐把自己十年来对灵芝的研究推向了顶峰,成功地发现灵芝中最珍贵的药用成分——多糖D6,并用低温水醇酶提取法提取获得成功,获国家专利。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孕育出了自己的“国粹”——中医中药,这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医学、文化遗产和医药宝库,这是一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生命科学,是中华民族用几千年的历史揣摩、验证和总结的一门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的科学文化。
在高益槐看来,随着华人的海外侨迁和外国人的来华交流,中国传统医学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部分。与此同时,近些年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加快对天然药物和各国传统医学的研发利用,发展他们的生物经济,抢占国际市场,目标越来越清楚,步伐越来越快。这为“中华国粹”的振兴创造了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高益槐认为,21世纪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的世纪,国药兴邦、济世、腾飞、走向世界,已是最好的时机。
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领域,高益槐取得了很多创新突破与成就。1998年,高教授在天然药物领域的“三效关系”理论和生化提取技术,分别获得美国爱因斯坦发明委员会和“国际科技贸易和发明产品博览会”两项国际金奖。高教授还把从数百种真菌多糖中筛选出的活性中、小分子真菌多糖等十余种精华成分,与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出来的碱性壳聚多糖进行科学复合,在全球首创实现了不同多糖成分的药性兼容和互补,其功效已证明超越单方单一生化成分产品,可迅速而全面地调节人体的免疫能力。高益槐对生物应用科学的研究,特别是生物活性成分及复合配比的研究,为中医药现代化开拓了一条创新之路。
在高益槐看来,中国博大精深的医药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与西方科学有根本不同的源和流,因此具有诸多与西方科学不同的特性。近二百年来,当西方科学文明发展异军突起的时候,历史遗留下来的各国传统医学就逐渐地被边缘化,同时面临着“科学化、标准化、现代化”的挑战,因此,传统中药文明面临传承和创新的新使命。
高益槐对记者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生命价值的提升,人们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疾病治疗为主要目的,转为预防、保健、康复和治疗并重的综合防治为目标。人们渴望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药物治疗方案。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传统医药学“生物、社会、心理、自然”的医学模式优势凸显。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中华传统医药,特别是整体调节、扶正固本的治疗体系和手段更适应于慢性疾病的防治和康复,中医的辩证施治方法对亚健康人群会起到全面协调、整治、保护和根治的目的。
“传统药物是从我国固有资源发展而来的固有传统文化的产业。传统药物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就是促进这个‘综合性产业’现代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应尽快用高新科技改造和提升其优势和本质。”高益槐对记者说:“我常在国际上作报告,外国人和西药研究者对中医药褒贬不一,有的甚至起哄攻击,我很生气。不是中医药没有本事,中医药有5000年的历史,问题在于中医药的现代化开发不够。”
高益槐把自己的科研生涯分为三个阶段:仿生栽培——杂交和基因育种——医学营养。高益槐目前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尽快把自己对医学营养的研究方法思路,以及从广泛的草本植物、海洋生物、菌物三大类生物的天然产物中,提取活性多糖的方法带回中国。同时,他还希望为祖国培养一批生命科学领域的高材生。年过半百的他工作依然勤奋。直到现在,高益槐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对于自己依旧很苛刻,没有一点休闲娱乐的时间。
“高益槐是新西兰华人,也是屈指可数的天才真菌学家及医学营养学家之一。我以与他为友而感到骄傲……他的未为人知的故事发人深思,他的成功激励斗志,他的处事、待人接物的方法启迪后进,他对工作、家国的承诺及对未来的信念更令人感动。”前新西兰总理珍妮•薛普莉为一本讲述高益槐教授的传记作序时这样评价高益槐。
“梅冲霜雪偏舒芷,兰杂篷蒿不碍香。”这是高益槐的外祖父送给高益槐的两句话。高益槐一直把外祖父对他的期望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高益槐生长在中医世家,对中国传统医学有着根深蒂固的热爱。作为福建古田人,他对祖国的生物资源也非常迷恋。在研究生命科学、拓展生物经济以及发扬传统医学方面,高益槐矢志不渝,兢兢业业。东方与西方,古老与现代,科技与自然,这些看似对立的元素在高益槐心里和谐相融。“人类总是和医药科学共生共长,相辅相成,凡从政治国者,凡从医济世者,凡创业大成者,凡慈心为善者,无不以医药、医政、医德、医生为重,把人类的健康平安、和谐生存看作是最大福祉”。高益槐如是说。
为完成报效祖国的心愿,高益槐教授在忙碌的科研工作之余,还担负着“中国——新西兰经济科技促进会”会长等社会职务。短短几年间,他为中新两国的科技文化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促成了两国在科技领域十几个项目的合作,促进了两国科技界及科学家间的交流与合作。2009年,他被选为中国政协第十一届海外特邀代表,福建政协委员和宁德政协常委。现还兼任新西兰福建同乡会会长和中国各级海外交流协会的各种职务。
福建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叶顺煌向高益槐教授创建的“安发(福建)生物科技园”授予“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福建工作基地生物科技产业示范点”匾额
高教授(右一)在乐陵研究千年金丝枣树
2004年2月起,中国科协和35个海外科技团体共同启动实施“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简称“海智计划”)。在“2010年海外智力为国服务研讨会”上中国科协宣布聘请首批44位“海智专家”,鼓励其为国服务,高益槐就是其中的一位。高益槐心系祖国,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这些年在外取得的科技创新成就原原本本地带回祖国、带回家乡。“我现在50多岁,还不算老,我要把天然药物的研究模式、有效的应用方法带给祖国的生物产业,让它们在祖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