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九红
茶碱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传统药物,但由于其出现的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胃肠道系统反应也使应用受到限制。多索茶碱药具有较强的平喘作用,同时安全性明显高于茶碱和氨茶碱。我们在临床应用中观察多索茶碱的平喘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120例患者均是本院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的住院患者,其诊断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入选病例均处于矽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期,不合并其他肺外疾病,且1周内未使用茶碱类药物和全身应用皮质醇类药物。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多索茶碱治疗组(A组)和氨茶碱治疗组(B组),均为男性患者。A组68例,年龄在53~82岁,平均年龄64.5岁;B组52例,年龄在54~79岁,平均年龄63.4岁,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吸烟指数、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经均衡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病例排除:激素依赖者,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对多索茶碱或黄嘌呤衍生物类药物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A组用多索茶碱注射液0.3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中每小时6毫升日一次泵入。B组用氨茶碱注射液0.5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中每小时6毫升日一次泵入,疗程均为6~10 d。定期检测氨茶碱血药浓度,不超过15~20 μg/ml。试验开始前一天及结束后行肺功能测定及动脉快速血气分析。每天详细记录呼吸、气喘、肺部哮鸣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资料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评价标准 显效:呼吸、喘息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不影响日常生活;肺部哮鸣音完全消失或明显减少;FEV1、FEV1/FVC、PEF及 PO2增加 >25%,PCO2降低 >25%。好转:咳嗽、喘息症状减轻,但未完全消失,可以耐受;肺部哮鸣音减少,但未完全消失;FEV1、FEV1/FVC、PEF及PO2增加15% ~24%,PCO2降低15% ~24%。无效:咳嗽、喘息无缓解或加重;肺部哮鸣音未减少或增多;FEV1、FEV1/FVC、PEF及PO2增加<15%,PCO2降低<15%。
2.2 治疗效果
2.2.1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2.2.2 两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变化比较 见表2。结果提示,多索茶碱治疗组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的总有效率高于氨茶碱治疗组患者(P<0.01)。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变化比较(n,%)
2.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A组发生心悸5例,心律失常4例,恶心2例,胃部不适1例,失眠2例,兴奋1例;B组发生心悸13例,心律失常8例,恶心14例,胃部不适12例,失眠14例,兴奋13例,头痛8例,A组心律失常、胃部不适发生率低于B组(P<0.05),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多表现为呼吸道平滑肌可逆性痉挛,气道炎症加重,进而出现严重的肺通气功能障碍。传统的茶碱类药物,常被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但由于其治疗窗狭窄,静脉使用茶碱类药物常出现严重的副反应,特别是对于曾长期口服缓释茶碱的患者更为危险。
多索茶碱是在氨茶碱的分子结构的N-7位增加了3-二氧戊环结构,与氨茶碱同属于甲基黄嘌呤衍生物。作为一种新一代甲基黄嘌呤衍生物,多索茶碱能通过多种途径达到降低呼吸道高反应性、解除呼吸道痉挛的临床疗效。如:(1)能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释放,控制呼吸道慢性炎症反应;(2)能抑制气道平滑肌细胞内的磷酸二酯酶,激活蛋白激酶A及C,从而降低细胞内Ca2+浓度,减轻气道平滑肌痉挛。研究表明,多索茶碱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是氨茶碱的10~15倍,且起效快,仅需30 min,药效持续时间长达12 h,因此其对患者症状及通气功能的改善显著强于氨茶碱。此外,由于多索茶碱对肺外其他系统如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的腺苷受体亲和力仅是茶碱的1/10,因而对这些系统作用轻微,临床应用副作用更少,安全范围大。本文结果表明,与氨茶碱对照组相比多索茶碱治疗组患者的症状、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显著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少,由此可见:多索茶碱与传统茶碱类药物相比,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药效持续时间长、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