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虎
1.1 实验设计 回归分析方法,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
1.2 病例选择
1.2.1 病例要求 病历记录完整、准确,由中药注射剂引起的明确的不良反应。
1.2.2 病例分配 按符合年龄范围,随机入选来自不同科室,不同疾病的患者,纳入标准的不良反应住院病例。共收集不良反应病例472例,其中男242例,女230例。年龄范围3~75岁。
1.3 统计学处理 单因素回归分析方法
表1
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不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只与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用药、患者体质、给药途径、操作规范因素相关。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1]为主。
2.1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荨麻疹、药疹、丘疹、皮肤瘙痒、水疱、水肿、呼吸困难或过敏性休克等症状。茵栀黄、清开灵、双黄连[2]等均有过敏性休克报道。
2.2 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黏膜和神经系统的损害。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泻、咳嗽、烦躁、神志不清等症状,复方丹参注射液有报道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达十几种[3]。
2.3 研究表明,中药注射剂与临床静脉注射剂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量增多且超标[4]。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后阻塞微血管,造成水肿、肉芽肿、静脉炎,并诱发热原反应和过敏反应。
3.1.1 中药材品种受产地、气候、采收季节、种植条件和药用部位及炮制方法的不同,而造成所含药材成分的不确定性。其所含主要成分存在较大差异性,影响药物成分的纯度,造成不良反应差异大。
3.1.2 中药注射剂中杂质(如鞣质)与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及特性极为相近,生产过程中不易完全分离出[5]。药材中含有的多肽蛋白质、树脂、绿原酸等杂质难以除尽,会以胶体形式存在于药液中,可能作为半抗原与血浆蛋白结合成全抗原,输注时易引起过敏反应。
3.1.3 建立指纹图谱检测标准,保证不同生产批次的提取物与产品都基本稳定在标准值范围内。可使指标成分含量的波动和指纹图谱的变异控制在较窄小的范围内,反映中药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分布。
3.2.1 缺乏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辨证施治[6],未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超功能主治用药。临床运用应根据病情的具体表现,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相应调整。
3.2.2 中药注射剂溶于输液体后必须进行不溶性微粒检查,无沉淀析出方可应用。中药注射剂不宜与西药同时使用,可改变其原有的化学性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3.2.3 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与药物的稀释度有一定的关系,药物的浓度越高,不良反应越重。因用药浓度过大而突发过敏性休克[7]。并且滴速不宜过快,以免血液中药物浓度间歇性增高,引发不良反应。
[1]郑彦云,陆平平,吴志红,等.84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广东药学,2003,13(4):53.
[2]林飞,尹利辉.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分析.中国药事,2009,23(5):499.
[3]汤启勋.复方丹参注射液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观察.中国中药杂志,2005,24(1):57.
[4]李江华,曾佳.9种中草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2):120.
[5]佘白蓉,杨绮华.四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资料分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3,3(1):54.
[6]高素珍,张志刚.浅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及防治措施.中国药房,2008,19(18):1439-1440.
[7]站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对策.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8(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