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全
创新进行曲
■郭全
2009年1月10日,北京,建设部大礼堂,颁奖典礼来自中石油辽河油田的裴红从部长手中接过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证书,登上了设计工作者人生金字塔的塔尖。
天道酬勤,裴红用29个春夏秋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设计并铺设了一条闪光的人生轨迹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设计工作者成长为中国设计大师。
矢志创新、追求卓越。裴红用这八个字概括自己所走过的路。
裴红。1981年毕业分配到辽河油田勘察设计研究院
裴红的母亲是搞音乐的,父亲是搞石油的。他从6岁开始就接受了正规的音乐教育,遵循母亲的理想,成为音乐王国里的王子。他喜欢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喜欢他的交响曲和他的协奏曲。喜欢指挥家卡拉扬,喜欢他的严谨和敬业精神。然而他献给父母亲的成人礼却是走出了音乐的象牙塔,放弃已经浸洇17年并深深热爱的音乐生涯用拉小提琴的艺术之手握住了工业设计之笔,重新设计人生,步入了石油工程建设行列,开始实现父亲的愿望。
隔行如隔山,改行自然也就意味着从头再来,重新攀登。
为了让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裴红付出了比他人多出数倍的努力。无论是在下现场的汽车里还是在出差的火车和飞机上,手头都有一本相关专业的书籍在看。“书伴着我,我伴着书”,裴红利用所有能够利用的时间去学习,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就走完了别人要七八年才能走完的路程。
有人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固定的音符。设计工作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专业性和知识性。那么,从小提琴手到石油工程设计者有多远呢?
从一名“出色”的小提琴手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大师,让我们用知识来衡量一下这两点的直线距离:裴红是辽河油田职工大学培养的第一届毕业生。在大学,他学的是油气集输专业,而设计实践中却需要系统掌握油气储运、油气加工、工程咨询、项目管理以及油气藏开发、钻井工程与采油工程方面的综合知识。
针对我国发现的大量凝析气田尚无可靠技术进行开发这个现实,裴红将科技攻关的主攻方向锁定在高压凝析气田地面工艺技术研究上。他把“学无止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自学路上,裴红连续多次被油田评为自学成才的标兵,收获了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专业工程硕士学位,取得了美国PMP国际项目经理执业资格证书。不断学习,广博知识,精通业务,是成果创新的基础,他先后三次被破格晋升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可以说,他所经历的是从学习到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不断提高过程。而知识对于他在实践中采取新的方法和新的工艺起到了关键作用,引领他走向新的专业设计领域。
作为一名设计工作者,还必须把自己打磨成一名“复合型”的科技工作者,拓展地面工程设计的思路,做一个博学多才的设计师。
设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设计者要常常面对各种艰难的考验,做挑战极限的拓荒者。
针对我国存在的大量凝析气田尚无可靠技术进行开发这个现实,裴红将科技攻关的方向锁定在我国高压凝析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的技术开发上。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已没有什么免费的午餐可享用,只能靠良好的业绩和优质的服务取信于用户,取信于社会。在这个基础上,对于那些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一定不要错过良机,只有紧紧地将项目把握在手,才有创新的可能。
199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现了塔西南石油勘探开发公司所辖的柯克亚凝析气田,并决定进行开采。当时,国内大港油田的板桥和华北油田的苏桥两个已经衰竭开采过半的凝析气田正在酝酿采取循环注气工艺进行开采。因此,柯克亚就已成为国内唯一一个尚未进行破坏性开采的凝析气田。柯克亚凝析气田连续被几家设计单位拒绝之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领导找到了辽河油田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领导接下这个任务后首先想到的最合适人选就是裴红,可他当时正准备补读研究生。他面临着一生中一次重要的选择,两条路同时摆在了裴红的面前:一是走进大学,攻读研究生,实现多年的梦想;二是走向大漠,攻关新技术,接受严酷的挑战。
新疆柯克亚凝析气田是我国第一座采用循环注气开采的整装凝析气田,凝析气田的特点是压力极高、气液比极大、反凝析突出。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它的开发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国内既没有经验可借鉴,又缺少标准规范可执行,地面工程设计工作难度之大更是难以想象。
裴红毅然选择后者,勇敢接受挑战,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他带领他的项目团队成为高压凝析气田地面工艺研究领域的首批拓荒者。他和他的项目团队一次次走过山重水复,走进了柳暗花明。石油系统没有经验,就去借鉴化工项目的经验,在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工艺模拟计算和理论论证工作,技术调查、综合分析、方案筛选、方案确定,研究进程异常艰难,每项工作都是脑力、心力、体力的持久战。当他和他的团队终于首次独立完成了当时国内首个柯克亚凝析气田循环注气工艺技术研究与设计工作,在大西北最西端建设成当时我国第一套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凝析气田循环注气开发生产装置,并一次投产成功时,茫茫的戈壁被征服了,那一刻在场的项目组全体同志几乎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它不仅仅意味着裴红和他的团队出师告捷,更标志着辽河在这方面已跻身全国领先行列。
柯克亚凝析气田循环注气工程获得了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优秀设计奖,裴红所在的勘察设计研究院还因此荣获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凝析气田地面工程建设方面指导性设计院称号,意味着裴红使他所在的单位在凝析气田开发建设方面的工艺技术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成为勘察设计研究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在成绩面前,裴红没有骄傲,没有停滞不前,他带领他的工程技术人员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对更加复杂的凝析气田工艺技术的研究工作中。
1993年裴红被任命为设计院总工程师。
这个昔日的小提琴手走上了首席设计舞台。如若说柯克亚工程设计是他首席设计的序曲,那么他的第一乐章是塔里木油田的牙哈工程设计,是在那个神奇大漠里奏响的。这个乐章,对于裴红,是命运的交响,也是英雄的交响。
他与“牙哈”是从报纸上相识的。也可以说是“一见钟情”。
一天,他从报纸上读到了一个消息:塔里木油田发现了高压高产的牙哈凝析气田”。凝析吸引着他的眼球,透过“凝析”他看到又一个天大的机遇。
他像相亲一样品味“牙哈”,它可是百里挑一,千里难寻啊。一是塔里木牙哈凝析气田是我国迄今为止投入开发的凝析气田中难度最大的整装凝析气田,它的处理量为国内最大;二是它的集气压力和循环注气压力是国内最高的、也是国际上极其罕见的超高压凝析气田,注气压力高达56MPa;三是它的流体类型是国内最复杂的;四是它对国内凝析气田的开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五是它在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六是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包括他们吃的第一个“螃蟹”。这个机遇,是挑战,更是严峻的考验。宝剑锋从磨砺出,对于裴红来说,这不正是他所期待的“虞美人”吗?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了能够赢得并亲自组织完成这项工程设计,他采取了那些自信心十足的产品推销商常用的办法——“免费安装试用”。裴红作为新疆分院院长代表当时的辽河油田设计院向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请示,愿意无偿为塔里木进行牙哈凝析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这个请求立即得到了塔里木领导的答复。
可行性研究分为技术方案对比和经济评价两部分。
抓住机遇、大胆创新,裴红带领项目团队出征了。针对国际性的难题,他们找出所有难点,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一个个试验、计算、研究解决,几回回征战几回回搏,通过多次激烈的争论坚定了自己的思路。在用户至上的思想指导下,倾力倾情地发挥整个项目团队的创新积极性。
牙哈在我国历史上是第一个高难度气田,牙哈一旦建设投产成功,将意味着我国长期依赖国外技术开发凝析气田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这项技术将领先于国内、与国外齐头并进。集团公司组织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技术审查,80多位久负盛名的集团公司领导和专家提出的数百个担心,裴红和他的包括16个专业在内的项目团队,用大量试验数据、论证报告和计算结果给予了令人满意和放心的答复。
成果的交付为塔里木油田决策是否进一步建设牙哈工程提供了依据,裴红也因此将牙哈项目紧紧抓在了手里。
善于把握时机,抓住机遇是设计创新的关键。创新是以时间为前提,受时间制约。超过一定时限,新的东西将不再新了,也就谈不上创新了。所以,把握时机,抓住机遇是很重要的。
无论是作为重大工程项目设计的组织者,还是作为总工程师,在项目策划中都会提出创造性的技术方案设想,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地进行技术论证,从而得出先进可行的优秀成果。
牙哈凝析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的设计存在流体常温输送、高压密相输送、高压循环注气、高压分离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针对这些难题,裴红提出了许多原则方案设想,并逐项进行科学论证、进行筛选。
针对井流物分离状态的确定问题,他带领项目团队从气藏寿命到分离效率,从工程投资到投产后的生产成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对于高压注气压缩机的总体布局,他们几乎用了一个厚厚的单行本进行分析。
对于流体是否采用常温输送的问题,针对牙哈物流“三低两高”(低密度、低粘度、低含硫、高含蜡、高凝固点)的特点,在布站方式、集中分散处理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最后从经济上、技术上、管理上和安全上进行系统比较而确定了常温输送方案为最优方案。
对于物流输送和高压密相输送问题,分别就超高压密相模拟计算、高压凝析液段塞流、高压凝析油气水三相不分离计量技术、超高压密相计量技术进行了联合研究,从而解决了高压超高压物流的工程计算问题。
对于高压循环注气,就注气压缩机的集中与分散布置、注气管网敷设方式、注气压缩机排出压力、注气压缩机排气量与数量的确定,以及压缩机的防振与减振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技术经济比较,还就压缩机制造工艺专门到国外进行了联合考察,最终确定了技术合理、制造经济的选型方案。
对于高压分离问题,就分离的有效性、分离压力与整个工程效益的关系、分离压力与远期规划的衔接进行了充分论证,从而得出了正确的分离压力选择方案。
为了顺利完成牙哈工程设计,他还专门组织人员编制了指导设计、施工及验收的《高压注气工艺设计、施工及验收规定》企业标准,在牙哈工程建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为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决策提供了依据。
经过3年的前期工作,准备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却逢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油气价格大幅下跌,本来效益前景很好的项目面临着胎死腹中”的危险。裴红带领项目组的50名同志像计算机一样高速运转:5个月没有节假日,机房里的灯光整夜通明,方便面就是工作餐。几千张设计图将原设计全部优化。最终结果是:降低工程投资1.44亿元。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已经很可行的工艺技术方案变为不可行,为了使牙哈项目由不可行变得可行,这个说你行你就行的唯一办法就是进一步优化设计、降低工程投资、降低运行成本。
在塔里木牙哈凝析气田地面建设工程初步设计过程中,他们与有关人员就集中处理站内注气压缩机设置方案问题发生了争论。他们的方案是将循环注气压缩机放在集中处理站内集中布置。对方的意见是将循环注气压缩机一对一地布置在注气井井口,理由是国外大部分循环注气压缩机都是布置在注气井井口。裴红和他的团队通过定量定性分析认为,集中布置在经济上合算、在操作上容易、在维护管理上方便。经过考察了解到,国外循环注气压缩机大都是以租用的形式出现的,适合美国和加拿大的国情。在我国,租用目前国际上最大的压缩机在经济上是很不合算的。裴红的观点在集团公司最终审查中得到了认可。牙哈工程投产一年多就收回了全部投资,业主得到了最大的实惠,这足以说明当时方案的正确性。
牙哈项目需要设计人员为引进大型循环注气压缩机赴美国进行设计联络,当时裴红是出国人员中的重要成员,七名设计骨干正好要在设计的关键时刻离开项目组出国。对于这种情况,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时请示留下来继续组织设计工作,保证了设计按时完成,保证了设计质量。
裴红和他的团队刚刚过五关接着又斩“六将”。
牙哈降低投资措施有:
按照丙烷收率与装置能耗分析技术确定工程建设档次节省了投资;
简化工艺流程,缩短了流体流动距离,进而节省了投资;
合理确定产品种类,确保循环注气工艺的可靠性,节省了投资;
合理布局,减少了大量占地面积;
首次将工艺设施和辅助设施同区布置,大量减少了流程交叉;
大量采用先进设备、先进工艺模拟软件、先进控制系统,大幅度降低了投资。
在塔里木牙哈凝析气田地面建设工程设计中,一是将消防设计得简单易行,与全进口消防系统相比,消防自动化投资小,泡沫供水时间短,操作系统十分灵活,整个投资减少了七分之一,用户对此十分满意;二是将总平面的设计有所创新,总体布局上按流程需要进行布置,打破了按专业进行平面布置的格局,不仅从平面角度看使整个站场紧凑美观,而且从立体角度看又十分合理;三是改革电源方案设计,没有单纯追求双回路双电源,而是充分考虑了凝析气田生产作业的特点,采取了直接从一条110kv供电线路上T”接的供电方案,既保证了安全生产,又大大减少了投资。
在简化流程、减少投资、降低能耗方面对方案实施了大手术,项目团队斩“六将”,最终把工程投资降了下来,降幅达1.44亿元人民币。
时间是金钱,效率是生命。为了尽快攻克所有难题,裴红用三天三夜不睡觉的拼命三郎精神和不放过一个错别字的严谨作风,影响着整个项目团队。在那280个日日夜夜里,整个公司都在戏称这个项目团队是一群工作起来不要命的疯子。
牙哈工程设计的真正开始时间是1998年4月。
在院长正式宣布成立牙哈工程设计项目组并决定由裴红担任项目经理时起,他仅用了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人员全部到位、管理文件全部下发、设计范围交代清楚、各项职能落实到人,项目组的工作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牙哈工程项目组,用现代项目管理概念,它既不属于项目型组织,又不属于矩阵型组织,是一种“综合型”组织。尽管如此,他们在项目组织中还是严格按项目管理定义和理论管理项目。
为了在现有条件下圆满完成任务,他们采用了时间、范围和质量作为三角形限制,既保证了设计进度和范围控制,又提高了设计质量。在总体设计方面,按照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对减小占地面积、美化布置的要求,参考国内外好的习惯做法,总体构思牙哈凝析气田地面建设工程集中处理站,从平面到立体全面进行优化,达到了预期效果。
牙哈工程设计经历过许多次审查,在每一次审查中,裴红都牢记“把业主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认真吸收业主在类似工程中积累的经验,仔细讲解经过长期深思熟虑形成的技术观点。在有些人看来,作为设计项目经理要以“业主就是上帝”为宗旨,业主的要求就是上帝的要求,业主的所有要求都应予以满足。而他却恰恰相反地认为,真的把业主当作上帝,就要坚持科学的观点,甚至不惜为技术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塔里木牙哈凝析气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设计完成时间是1998年年底,建成投产时间是2000年10月,2003年荣获设计最高级别的奖项——国家级优秀设计金奖。围绕项目设计开展的凝析气田工艺技术研究荣获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一等奖。这成为裴红带领项目团队工程设计一举创下十个成功的先例,赢得了年度国家优秀设计金奖、国家优秀工程咨询成果银奖等多项大奖。
在项目管理环境下,裴红和他的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了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
结合与国外合作所取得的经验,裴红组织编制了一整套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内容、深度规定,这些规定高于国家和行业关于这方面的标准。按照这套规定完成的设计,无论是设计内容还是设计深度都很好地满足了业主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也很顺利地通过了各个阶段、各个级别的审查,为建成高质量的工程赢得了宝贵时间。设计编制的“工程规范”、“工艺规范”和“技术规格书”深得业主和国内外设备制造商的认可。规定中所涉及的PFD和PID制作规定已经被有关方面要求应用到西气东输气源工程设计上,“技术规格书”模式已经作为塔里木对外工程和设备招标的重要参考。
综合性技术会议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他们在每个设计阶段中安排了多次综合性技术审查会议,包括工艺(含给排水和热工专业)设备专业综合技术会议、工艺仪表自动化专业综合技术会议、技术接口会议、工程外观审查会、投资概算与所有专业的综合技术会议,这些会议的召开,有效地解决了技术可行问题、技术接口问题、技术完整性问题、技术准确性问题、投资概算准确性问题。在召开这些综合性技术审查会的过程中,他们都要求公司各个专业技术负责人参加,既发挥了他们的专业作用,又为最终完成审查打下了基础。
设计工期与技术审查永远是一对矛盾体。但在各个设计阶段中召开的设计审查会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挑毛病会议,大家对设计方案和成果品头论足、严格审查,提出的问题往往让设计人员透不过气来。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是:不放过任何已经发现的问题,鼓励团队成员深挖隐含的问题,最终使提交的产品没有问题。
许多设计公司都有多级校审制度,但他们将多级校审制度同时演变成互相监督的制度即:审核人在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核的同时,适当地进行部分校对工作,如果校对人责任心不强或业务能力不够,会在这一过程中暴露无疑,裴红要求校对人返工直到合乎要求为止。按照同样的步骤,审定人将对审核人进行必要的监督。项目设计结束后,他们将对每一位成员的表现给予综合评价。
一个好的项目要有一个好的项目团队去完成,一个好的项目团队一定要有个好的组织者去管理、去领导他们完成既定的目标。裴红作为总工程师兼牙哈项目设计经理对团队成员的心理作用是相当大的,他的工作是否严谨直接影响到成员对待工作的责任意识。因此,他对自己确定了一个原则,凡所有由团队成员出手的设计文件,都要亲自过目。在项目设计的每一个阶段,他审查批准了所有设计文件,包括往来于业主和制造商之间的文件,提出了大量大大小小的问题,保证了设计风格的统一,团队成员的责任意识得到迅速提升。
正是由于裴红和他的团队提高了质量标准要求,并采取了必要措施,才有牙哈工程投产的一次成功。
创新是社会客观发展的需要,有了创新,我们的世界才日新月异。
何谓创新,顾名思义就是抛开旧的,创建新的。设计工作坚持创新是设计本身长盛不衰、永葆青春的根本,成绩的取得来自多方努力和诸多因素,但主要还是在于坚持设计过程中的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前进的动力源泉。没有技术创新,企业就不可能进步和发展。作为一名设计工作者,头脑中要具有技术创新的意识,具有为国家、为社会节约投资降低能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设计的节约就是最大的节约”的理念。
裴红用设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诠释责任诠释创新诠释忠诚,大量工程设计方案在他手上不断得到神奇的优化,一些传统技术在他的麾下妙手回春不断得到突破。
第一乐章:品牌效应
1993年,大西北的最西端建成了中国第一套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凝析气田循环注气先导试验生产装置,一次投产成功。辽河油田设计院因此被集团公司命名为“在凝析气田开发建设方面的指导性设计院”——辽河,从此一举打开了凝析气田工程设计市场。
塔里木牙哈凝析气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于2003年荣获设计最高级别的奖项——国家级优秀设计金奖。围绕项目设计开展的凝析气田工艺技术研究荣获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一等奖。这成为裴红带领项目团队为辽河油田勘察设计研究院获得了建院以来第一项国家级优秀设计金奖。为勘察设计院打造出第一块品牌。他们利用这块品牌,又成功地承揽设计了90年代由于技术不成熟而无法开采的塔里木吉拉克高压凝析气田。
塔里木吉拉克凝析气田担负着向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首站供气的任务。它既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凝析气田开发项目,又是国民经济生活中的一项政治任务。为了保证工程年内投产,业主要求裴红和他的团队在设计初期和中期提供引进设备和国内设备技术规格书,提供线路部分施工图设计文件,同时还要求在短短两个半月内完成全部施工图设计。在时间就是效益的今天,优化方案,实现高效益,本身就是对创新的一种保证。对此,都一一满足了用户的要求。
以塔里木吉拉克凝析气田地面建设工程初步设计为例。为了满足用户和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对初步设计工期的要求,裴红带领项目团队抓好每一个环节,使技术方案、设计深度、工作范围、工作任务、完成时间得到全面落实。在36天时间里,他身先士卒地与全体项目团队一道,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中午一包方便面充饥,晚上一份盒饭成了一天中的主餐。完成的成果摞起来足足有两尺高。另外,为了使股份公司领导和专家们在短时间内对初步设计有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他亲自草拟汇报提纲,亲自上台汇报,使得设计得到一致好评。
吉拉克完成设计时间为2004年,建成投产时间为2005年4月9日。裴红和他的团队在茫茫戈壁尽情地挥洒智慧、挥洒汗水。就这样,我国当时最大的采用衰竭式开采的整装凝析气田就这样在他们手中诞生了。他们的智慧使我国完全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他们的努力又一次一举改变了我国长期依赖国外设计和进口的局面,并填补了我国凝析气处理的多项空白,开创了中国凝析气田设计史上的新篇章。
第二乐章:深冷的瓶颈
90年代末,上海平湖油气田陆上终端天然气处理厂项目招标,裴红和他的团队一举中标。
这是当时我国第一套最大的天然气深冷轻烃回收装置的设计,裴红和他的团队参考的是国外一家著名公司完成的初步设计。凭借一个职业科技工作者的敏感,裴红发现这个所谓的权威设计投资偏大、能耗偏高、工艺复杂。国外这家公司为了显示他们在天然气深冷方面的优势,无限制地制造低温量,使天然气中的丙烷收率达到了99.9%以上,造成投资和能耗大幅度提高。
在上海,伴随着讨厌的梅雨天气和老鼠在天花板上互相撕咬的嘈杂,在内在冲动和勇气的鼓舞下,裴红坚定地指导完成了各种测算和分析,终于在最短时间里找到了问题所在。
从事天然气处理项目设计多年来,裴红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装置的丙烷回收率标准究竟怎样确定?国内很多天然气处理厂都是以高丙烷回收率为标准进行设计。而他认为,过高的丙烷回收率意味着高成本。于是,裴红提出了一个丙烷回收率与装置能耗分析方法,经过对大量天然气处理装置和不同的天然气组分进行测算,发现了丙烷回收率与装置能耗之间的关系。当提高装置的丙烷回收率时,装置能耗缓慢升高,当将装置的丙烷回收率提高到一定数值时,装置能耗会急剧上升。应用这个规律成功地将美国ABB公司为上海平湖油气田陆上终端天然气处理厂项目确定的99.9%以上的丙烷回收率降到95%。
95%的丙烷收率指标,他将这个研究成果称之为“丙烷收率与装置能耗分析原则”。从装置能耗与生产成本入手对装置的丙烷回收率进行系统测算,提出了适当降低丙烷回收率,提高装置整体经济效益的方案。提交到上海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董事会,得到一致通过,并在工程建设中得到实施。这一建议,为业主节省了一亿多元投资,综合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这项技术也因此成为集团公司“十五”期间领先于国内外水平的重要创新成果,被作为行业内部所有天然气处理项目技术上是否合理的重要衡量标准,被集团公司确定为“‘十一五’重要技术推广项目”。
在上海平湖油气田陆上终端天然气处理厂项目设计中,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地下污水池的上部空间,节省了大量占地;总平面的设计不仅满足了各种规范标准对安全距离的要求,还将整个工厂合理布置成花园式工厂,成为凝析气田陆上终端天然气处理厂的样板。
这项成果在凝析气田地面建设工程和天然气处理工程设计上得到广泛应用,投资和成本都得到有效控制。这是他带领项目团队打造的第二块品牌。他们利用这块品牌,成功地中标了塔里木和田河气田工程。
第三乐章:紧急关断
裴红从接触设计的第一天开始,就非常热爱这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不断接触新的工程,不断向自己提出创新要求,突出一个“新”字。
隶属于长庆油田的苏里格气田是近年来中国开发的少有的世界级大气田,这个区块低孔隙、低渗透、低压、低产、低丰度、低饱和度——“六低”给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设计目标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尤其是各级领导提出的要将单井地面投资降低到100万元以内、甚至更低的工作目标。苏里格苏10井区是辽河油田重要的产能建设项目,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裴红组织项目团队从地下研究到地上,从井口研究到外输天然气接口,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能简化的都简化了,能省的都省了,但还是达不到目标要求。对此,他们又从井口开始,逐项地进行重新计算确定,最终把焦点集中在井口紧急关断阀上,确认它就是最终影响单井地面投资的罪魁祸首”。
裴红首先发现,这么个两寸小阀却需要进口,还发现,它的价格出奇地高。起初,它的价格是25万元一只,相当于一台中级小轿车的价格,后来它降价了,要16万元一只,但还是相当于一台不错的小轿车的价格。于是裴红认为,研制一台国产紧急关断阀是当务之急。有了这种冲动,他结合弹簧式安全阀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个类似于安全阀反向安装的工作原理,请来了阀门设计专家,最终制造出了样品,并成功地经受住了氮气高低压紧急关断试验,而且还有了意外收获。经过核算,他们自己研制的这个紧急关断阀,造价只有3万元,远远低于进口紧急关断阀的造价。用它替代苏10井区所有进口紧急关断阀,实现了单井地面投资在91万元以下,将节省投资3000万元;如果用于苏里格气田所有井口,将节省投资1.3亿元以上。科技成果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裴红的责任感体现在让自己的设计成果造福国家、造福社会、造福企业上。他认为,技术创新”首先是一种经济概念,科技工作者不能就设计搞设计,就科研搞科研,必须树立技术创新与节能型经济相融合的理念。带着这样的理念,裴红和他的项目团队又投入到了一场新的战斗——苏10井区天然气田地面建设设计项目。
六家油田队伍会战苏里格,“比武擂台”已然摆好。油田领导明确要求,第一应该是属于苏10区块的!不仅要第一个建成、第一个投产,而且要产量第一、水平第一。2005年11月,裴红组建了苏10项目组,20多人加班加点为中标后的项目而努力工作。
专家们看过裴红设计的图纸,无不为他赋予设计的创新之魂所动。
胸中有丘壑,纸上有天地。裴红胸中的丘壑”就是辽河的信誉、业主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三者缺一不可。
“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成本”,“满足技术要求的最低成本就是我的最高设计理念”——这是裴红对自己和团队的设计要求:“这是设计人员的使命,更是一个大型国有企业设计师的风范;不要只看到眼前的设计费,业主的效益和国家的利益换来的是辽河设计诚信的品牌和长远的市场”。
随后,设计图纸在西安长庆油田初步设计审查一次通过。在参与此次设计评审的五家油田设计院中,辽河的设计独树一帜:是唯一一份“集中增压”布站模式,这个出自裴红的思路基本实现了辽河集团公司领导要求的“单井地面工程投资降低到一百万元以内”的目标,在集团公司组织的专家会上得到高度认可。长庆油田一位老总的话却让裴红无法轻松:能不能再想个降低成本的设计?
面对高要求、重任务,裴红和他的项目团队以“满足技术要求下的最低成本为最高设计水平”为理念,提出了创新的地面布站技术,这项技术一提出就引起了轩然大波。为什么呢?苏里格气田其它区块采用的都是分散增压集输方案,只有辽河的苏10区块是一枝独秀。在集气系统方案对比中,裴红突破了规范的束缚,顶住周围的压力,进行了大量的方案对比论证工作。
说起来容易,大概很少有人体会到用脑过度的那种近乎缺氧的累,计算到连觉都睡不着的那种苦。妻子已经习惯半夜里他会突然把灯打开记下刚刚想起的“灵感”,孩子已经习惯正在吃饭的爸爸会呼地起身抓起纸笔开始计算。吃饭,看电视,走路,他的心思都在如何布站、降低成本上。也许是他的执著感动了上苍,“用阀组取代增压站”——梦里的灵感第二天就化为裴红图纸上的新设计:阀门、管线取代了增压站。裴红看着图纸上像树枝一样延伸的管线,欣然命名:“枝上枝”阀组布站技术。经过详细论证他提出集中增压优于分散增压方案,并提出把若干座集气站改为若干个集气阀组的方案,将这两个方案结合到一起就形成了完整的“集中增压‘枝上枝’阀组布站技术”。由于这项技术是他半夜三更产生的“灵感”,也被大家戏称为“夜半杰作”。2007年7月26日,在集团公司总体开发方案审查中,“集中增压‘枝上枝’阀组布站技术”一炮打响,为国家节省工程投资2.5亿元,如果在苏里格气田全面实施,将为国家节省数10亿元投资,裴红和他的项目团队在苏里格高高树立起了辽河品牌!
2007年7月27—28日在集团公司的审查中,裴红又独树一帜,其他的五家清一色的采用分散增压布站方案,裴红的成果再一次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赞扬,给与了“辽河的苏10地面方案设计新颖”的很高评价。2007年11月16日,苏10-3号站一次投产成功,也标志着这项技术创新成果的圆满完成。投产至今,装置运行良好。这一次裴红和他的团队又一次抓住了机遇,又一次创新成功,拥有了适应“低渗”、“低产”气田的“枝上枝”地面集输工艺技术,并将该项技术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
2007年9月13日,为期三天的集团公司苏里格气田地面建设标准化讨论会”已进入了尾声。
“……通过技术对比,辽河确定了集中增压‘枝上枝’阀组布站方案,假如年产50亿立方米产能推广使用这一方案,可以节省投资12.5亿元并节省大量的人力、节约大量的土地。”
足有一分钟的沉默后,会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把辽河的设计创新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裴红和他的团队破解了中国油气田开发中的又一个新难题。
苏里格气田是个由五家大型国有企业同时进行开发的世界级大气田,苏10井区的开发建设就历史地落在了辽河的头上。似乎工程建设一开始就形成了辽河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地面建设工程的设计。
由于招标工作的引导,或许由于其他四家企业不想“得罪”业主的原因,其他五个区块的地面建设技术方案无不都是分散增压,辽河也在一开始打算按照分散增压模式开展设计工作。但这一举动被裴红阻止了。他认为,未经详细的技术经济论证的任何一个技术方案都不是最终的。同时,他作为总工程师提出了用集中增压方案参与和分散增压方案的比较。结果令所有人惊讶,他提出的集中增压方案竟然比分散增压方案具有较大的优势。后来,他的思路一发不可收拾,整天琢磨着如何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更加节省投资。经过了一段时间苦苦思索后,竟然在一次梦中想出了一个具有开拓性的点子。通常,集中增压方案中的增压站周围都要布置十余座集气站,同样要有很大的占地,同样要有人值班,同样要建设各种各样的设施。但他梦出的点子是采用一组阀组来代替集气站,这样的阀组占地极小,不需要人值班,不需要建设各种各样的设施。他给这个方案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集中增压‘枝上枝阀组’技术方案”。为了验证这个重大技术创新点子的可行性,裴红组织项目团队人员进行了大量计算、核算和对比,证明这个技术不仅十分可行,而且也十分优秀。裴红提出的这个方案就苏10井区而言,可以为国家一次性节省投资2.5亿元人民币,每年可以节省能耗2340吨标准煤,节省操作人员63人,节省占地面积60亩。如果推广到最终规模的整个苏里格气田,可以为国家一次性节省投资50亿元人民币,每年可以节省能耗46800吨标准煤,节省操作人员1260人,节省占地面积1200亩。
方案优化到这种程度,似乎应该是十分完美了,但他认为还有研究的余地,还不是最完美的。他把研究的焦点从重大技术方案转移到井口数量巨大这个问题上,做起了“大”的文章。记得在党校学习中,老师曾经提起一位国家领导人说过的话,叫做“再大的数,被中国的人口一除就变成了很小的数;再小的数,被中国的人口一乘就变成了很大的数”。据苏里格开发方案描述,最终规模的苏里格气田要建设天然气生产井至少15000口。他想,如果每口井的地面设施能够节省1万元,整个就能节省1.5亿元。如果每口井的井场能够节省1平方米土地,整个就能节省22亩土地。因此,他对一口井的地面设施进行了详细优化,提出了每口井在“标准化设计”的基础上减少1180平方米,并取消绿化带;将漂亮的钢网围栏用铁丝网代替,简化“标准化设计”中的井口流程。对于这项方案,他在集团公司组织的对苏里格气田“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现场调研团专家会议上正式提了出来,也详细说明了他们正在实施的“集中增压‘枝上枝阀组’”技术方案。实施这项方案,最终可以为国家节省投资12.5亿元,节省占地26540亩。调研团的领导在听取了裴红的方案说明和方案建议后感慨地表示,优化方案所取得的成果数字令人振奋,要求辽河石油勘探局坚定不移地实施好这个方案。
有人说,你裴红提出的这个优化过的技术方案是给国家节省了几个亿的投资,但设计收费却损失了近千万元,你不觉得后悔吗?但裴红认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工作者,责任高于一切。要对国家负责,要对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和节省土地的政策负责,“满足技术要求的最低成本”是技术人员特别是设计工作者追求的理念。二十多年来,他一直用这种理念指导着自己的设计行为,也管理着他所领导的项目团队,为国家节省了数十亿资金,每年为企业节省了亿元生产成本,也为国家节省了数万亩土地。
完美是裴红的追求,技术创新是裴红追求完美的手段,责任是裴红追求完美的动力。
第四乐章:无限的“传煤”
机会只会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这是大家非常清楚的道理。山西煤层气项目从设计到该工程一期工程的总承包的全过程更加充分说明了应用技术创新同样可以创造机会。
说起煤层气设计项目投标可谓精彩之极,投标时间短,从投标到宣布裴红和他的团队中标也不到10天。业主的评标方式也很新颖,他不要求报设计费,设计费的高低不作为是否中标的依据,而工程的技术方案才是最重要的。
这是国内新兴的产业,该项目的难点就在于它的新。对裴红来说是一个全新又陌生的领域,最难的就是国内没有针对煤层气的规范,设计人员没有规范就好像一下子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不知道如何干,只好照搬已建成的先导试验站工程和唯一的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记得那是正式提交标书前的公司审查,445口煤层气井,不到3亿方的产能,采用的是分散增压站方案,布了13座增压站。当项目负责人把项目情况和采用的分散增压方案汇报完时,裴红大胆地设想着:煤层气这个项目是一个全新的项目,但是和苏里格气田有着相似之处,同样都是“低产、低压、低渗”,区别是苏10是天然气,而山西的是煤层气。为什么不把我们苏里格的成功经验应用于山西煤层气呢?思路开阔了,方向明确了,审查的当日就将苏10的“集中增压‘枝上枝阀组’布站方案”移植到了煤层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增压站的数量由13座减少到了1座,工程投资从6亿元减少到了2.7亿元,辽河设计,毫无悬念地中标。一鼓作气,他们一个月完成初步设计,两个月把施工图纸摆在甲方眼前。在专家的现场评审中,开始还是有问有答,后来甲方干脆提出:“请裴总给我们讲讲吧!”
在设计过程中,裴红主动为甲方做了很多咨询工作,提出了超出设计范围的大量建议和建设性意见。7月12日,中联煤勘探部主任突然电话通知他,提出让辽河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总承包的想法。第二天晚上,刚刚回到辽河的裴红连夜组织人员进行总承包方案设计。两天后,二百多页装订好的《沁南煤层气田端郑采气区地面建设一期工程总承包实施方案》送往北京。16日,在中联煤的办公大楼里,刚打开办公室门的勘探部主任就接到了这本方案,他愣了几秒钟后,说了两句话:辽河的作风太过硬了!你们做得太好了,太规范了!
8月21日,总承包合同签字!
“集中增压‘枝上枝’阀组布站技术”再次震惊国内业界,是裴红再次创新,将它高水准地应用到山西沁南煤层气田开发建设中。原中联煤公司董事长接铭训称裴红和他的项目团队是一支有魄力、有水平的队伍,是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项目团队,设计理念与众不同。
煤层气这个词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那么地陌生,距离石油人似乎是那么地遥远。但残酷的经济危机让裴红必须去涉猎这个陌生的领域。为此,他开动大脑,设想着、淘汰着一个个方案,就在快要绝望的时候,突然有了灵感:煤层气沿着套管缓慢上升的过程不就是一个无限平衡分离过程吗?针对洁净的煤层气,他提出了“多点接入、柔性集输”的创新技术,解决了煤层气田开发中的投资与能耗长期居高不下的关键难题,把山西沁南一个国家重点示范工程的投资一下子降低了至少40%,能耗减少了15%以上。这个方案一提出,立即得到中联煤层气公司所有高层的认可,这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技术使公司顺利打入中国煤层气市场。为此,辽河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6212计划中第39项目研究工作,裴红任副项目长,实现了公司承担外部系统国家级重大专项工作零的突破。
第五乐章:油稠人不愁
创新是追求卓越的动力,而卓越是创新的目标。
新出版的《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一书的第六页,新增加了一项基本规定:将稠油火灾危险性定义为丙类,建稠油井站时没有必要将间距拉大,一些消防设施也可以简化。
这项规定正是裴红和他的同事们的杰作。
新的规范意味如下:每建设一座年处理量50万吨的稠油站场可为国家节省500万元的工程投资,以及大量的土地。
稠油是一种特殊的油品,我国年产千万吨稠油。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防火设计规范上都是将稠油与普通原油一样看作是甲类液体。辽河油田是中国最大的稠油生产基地,成长在辽河的裴红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因为国家历来没有稠油防火规范,因而稠油站场的设计就只能参照稀油的防火规范来做。辽河的稠油最稠的拿打火机去点都点不着,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新制定规范”。为了公证客观地反映我国油田生产中稠油的生产现状,裴红组织工程技术研究人员开展取样、分析、研究工作,对稠油、特稠油和超稠油进行火灾危险性的探讨与研究。通过大量分析化验和研究论证,他有了重大发现:那就是,完全可以将稠油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由甲类划归为丙类。
裴红在国标《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修订中提出了将稠油火灾危险性定义为丙类这个具有创造性的意见,得到了采纳。尤其是在全国推广应用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这项成果立即得到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化委员会的认可,并被列入国家强制性条文中。
裴红在科研工作中的最大特点就是紧紧将科研成果与工程设计结合起来。在坚持科学态度的前提下保持一个设计工作者应有的热情和内在冲动,敢于冒险,敢于向未知的领域挑战,敢于向自己挑战是设计创新的前提。
稠油作为一种资源已越来越多地得到开采与利用。无论是在辽河油田,还是在塔里木油田,在稠油集输方面,除了常规加热、掺稀油、掺水输送稠油工艺方案外,他会自然地将热裂化、催化裂化等工艺技术方案考虑进去,纳入到可行性研究中,使得稠油处理与集输方案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目前存在成本和操作两个方面的问题。但就目前面临的稠油油田中稀油资源日趋枯竭的严峻形势来看,稠油减粘工艺最终将被推广采用。
不断取得创新成果,使裴红的知名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其自身已被作为一种品牌。依靠这种品牌,不仅使他组织投标的项目保持着最高的中标率,使他所组织设计的各种技术方案保持着近乎百分之百的通过率,而且还使裴红所组织完成的技术成果有着百分之百的获奖率。
在平凡的设计工作中矢志创新、追求卓越,裴红和他的团队的大量成果囊括了国家级金银铜奖和省部级大奖。这些沉甸甸的奖牌和成果,凝聚着设计团队所有人的心血和汗水,让裴红和他的团队伙伴深深地体会到技术创新的魅力。
裴红说: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因为多了解了一些沙漠中绿化带、防沙固沙的知识,他在新疆和田河气田地面工程设计投标中轻松胜出;
因为对天然气处理技术、能量综合利用技术和节能技术的了如指掌,在代表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赴印尼对中方管理建设的大型液化气生产装置进行技术方案优化过程中,裴红在日本等国外专家面前据理力争,最终让他们认可了技术创新方案,按照辽河的设计实现了技术创新;
因为对气举工艺技术知识的精通,在塔里木油田轮南气举气工程设计招标答辩会上,本来是被询问的裴红,却成了演讲的主角。当时业主就宣布:辽河中标。
裴红现在是国家级设计大师,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唯一在职的设计大师。
80年代重点突破天然气深冷工艺技术,发明了“丙烷收率与装置能耗分析”技术,一直将这项技术的先进性保持到现在;
90年代会战塔里木,重点突破了凝析气田开发设计技术,使我国完全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结束了完全依赖技术引进的历史;
进入21世纪,重点突破了具有低渗、低产、低压等“六低”气田——苏里格这个世界级大气田高投资、高能耗的技术限制,发明了“集中增压‘枝上枝’阀组布站技术”,实现了大气田低成本开发战略的要求;此外,还针对煤层气田开发了“多点接入、柔性集输”技术,大幅度降低了煤层气田开发建设中投资和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在煤层气田技术开发中做出的贡献,因而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6212计划中第39项目以及课题研究工作,他本人担任副项目长和课题长工作。
曾作为集团公司技术专家参加对西气东输管道(一线)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的技术审查,参加了对西气东输管道(二线)和中亚管道的现场技术检查,得到好评。
什么是使命?裴红给出了他的理解:使命”就是“责任”加“创新”。简单的回答,简短的等式,裴红用锲而不舍的追求、不懈无悔的奉献,证明它是一个恒等式。
裴红有裴红的思想,裴红有自己的设计理念:
“满足技术要求的最低成本就是我的最高设计理念。”
“只有团队的所有智慧被释放,才能设计出最完美的作品。”
“没有广博的知识和见地,设计创新就是一纸空谈。”
“坚持科学的态度,保持一个设计工作者的热情和内在冲动,敢于冒险,敢于向未知的领域挑战,敢于向自己挑战是设计创新的前提。”
先进的理念是技术创新和高级技术活动的源动力,把“满足技术要求的最低成本”这个先进理念贯穿到整个技术活动中去,在不同的领域为中国石油天然气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就是裴红。
裴红和他的设计团队一次次征服设计难题,成为辽河公司开拓市场的生力军。
裴红和他的设计团队在逐鹿市场中展现出一种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有着敢为人先的勇气、追求卓越的品质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从柯克亚气田、牙哈凝析气田到苏里格气田、沁南煤层气田,富有创新的作品才能使得市场不断地延伸和拓展。
塔里木吉克拉凝析气田地面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时,因为要向西气东输首站供气,工期要求的非常紧。36天里裴红和项目组所有人员一起每天工作至少16个小时,中午晚上只吃方便面和盒饭,完成的设计图纸摞起来有两尺高。
吉林燃料乙醇总承包项目是国内第一套用玉米生产乙醇的项目,竞争对手是最强的设计院,项目组人员三天两夜不停工,做完设计后大家都累得睁不开眼睛了,裴红却直奔吉林招标现场,一举击败对手中标。
跟裴总做设计,真累;跟裴总做设计,严格;跟裴总做设计,重新认识了自我。这是与裴红共事过的人的共识。
高水平、高质量的设计需要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缺,这是创新的基本要素,也是裴红团队的座右铭。
用创新诠释忠诚。把使命化作责任。做一个项目带出一批技术骨干,把老同志的经验和年轻人的热情结合在一起,不断超越自我、挑战极限。项目组有非常严格的管理网络,工作目标、完成的任务非常清晰,环节的衔接达到标准化;项目组像高转速的发动机,作为每个零件都必须高速运转,否则跟不上。团队所有人都会讲出一个又一个记忆深处的难忘故事,并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就是裴红和他的设计团队。
裴红是一个有魅力的“核心”,在他的项目团队里,大家总是用“裴氏名言”相互激励:
“人要像99摄氏度的水,时刻准备沸腾。”
沸腾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境界。在攻克柯克亚项目,创造“全国第一”的时候;在承揽牙哈项目,荣获国家金奖的时候;在决胜苏里格项目,为企业节约两亿元投资的时候……裴红的血是沸腾的。沸腾彰显情操,印证忠诚,升华境界,诠释使命!
裴红从事设计工作30年,设计了几十项国家大型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有十三项获得集团公司创新奖、全国优秀设计金奖、银奖;本人获集团公司优秀设计大师称号、全国优秀设计大师提名、全国优秀项目经理、集团公司优秀科技工作者、集团公司优秀创建个人贡献奖……
从1985年到现在,裴红共完成60余项工程设计、研究和工程咨询的组织工作;靠技术决策为国家节省投资数10亿元人民币,年降耗达8000万元以上,成为石油行业节能降耗的功臣。
创新是裴红的至爱,责任是裴红的本色。作为公司总工程师,裴红不仅常年亲自组织项目的研究、创新和设计工作,更重要的是对全公司开展的油田内外工程项目的咨询与设计工作把好技术关。工作中,他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节省投资、节能降耗、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审查所有技术文件,把住了技术方案关。到目前为止,裴红完成过的工程咨询、设计以及总体规划方案包括了:普通油田、稠油超稠油油田、大型深冷天然气轻烃回收装置和原油稳定装置、海上陆上终端、各种油库工程、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特大型低渗、低产气田、凝析气田、炼油中的常减压装置、煤层气田工程等各个方面,参加油气田及管道和石油化工专标委等活动,他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咨询以及处理各种复杂技术难题的经验。
作为全国注册石油天然气工程师专家组副组长和全国第11届优秀设计评选组成员,裴红多次作为技术专家参加国内外重大工程——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塔里木克拉2和迪那凝析气田工程、宁波、青岛、曹妃甸海工基地工程、中石油印尼LPG工程等的审查工作,组织编写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参加和组织编制了集团公司“十五”和“十一五”技术发展规划。所有这些繁忙的社会活动,都使裴红的业务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他的知名度也随着业绩的取得和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而得到提高。
2002年,辽河石油勘探局科技标兵、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优秀设计师、产能建设工程项目优秀创建贡献奖。
2003年,辽河石油勘探局学术技术带头人。
200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建设企业优秀项目经理。
2006年,辽河石油勘探局杰出科技工作者、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项目经理。
2007年,辽河石油勘探局劳动模范。
2008年,辽宁省十大创新能手、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近年来,裴红先后被建设部聘请为全国优秀勘察设计成果评选专家;被全国注册工程师委员会任命为注册石油天然气工程师专家组副组长;是第五届油气田及管道建设设计专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是全国建设部质量奖委员会专家,也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
面对荣誉,裴红说:“成绩的取得来自于自身的奋斗,来自于富有挑战性的各种压力,来自于团队的协作,来自于集团公司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来自于集团公司各部门新老领导的鼓励与激励。尽管在人的有限一生中是不可能完成所有类型油气业务设计咨询的,但先进的理念却是技术创新和高级技术活动的源动力。我将继续把‘满足技术要求的最低成本’这个先进理念贯穿到整个技术活动中去,继续在不同的领域为集团公司石油天然气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在科学技术的探索研究上更是如此。
裴红成长在中国第二个科技春天里,他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继承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的传统,把中国科学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是裴红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