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琴
七里山塘
●曹丽琴
雨,不知是什么时候下的,许或是在夜半梦境之时。
梦醒,雨声淅沥,晨光熹微。遂起,伫立晓窗,晨风微凉。天宇如烟雨斜织,轻雾迷蒙,恍恍然的,一时不知是春色时分还是秋意正好。许久未雨,蓦然欣觉十月的第一场雨如秋姑娘的舞袖静静悄悄、随随意意地来了,欲飘又止的样子。这样的天气和日子,到底还是心念起那条老街了。秋雨婆娑,七里山塘总该另有一番景象吧?
早闻离居身之处不远的七里山塘为保护和再现千年古街风貌,修复得近乎可以。素日,因念是修复,想之一些人为的现代痕迹,势必会流失并带去一些古街的风韵,反给人以矫揉之感,这是和我一样深爱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朋友们所不愿看到的。于是,便故意冷落了她似的,常将心思和步伐恋恋于这座古城的其他街巷和山水。
但是,不论如何大肆修缮,这里总有一种历史的积累,文化的意味或者更多的一些什么,已付诸定格并光灿于她千年的史料里,牵引、召唤着一个又一个文人墨客把她追寻。静心默吟,这“七里山塘”的雅称一点也不比“十里秦淮”逊色,足让你品味出一番味道来,内心渐升起一丝悠远的梦幻和厚实的诗意来。
我是该去看她的。步履抵达之处,皆有我心弦的波澜,醉心的同里,别样的秦淮,梦幻的九寨,浩瀚的南海,秀丽的峨眉……唯独把最近身边的你忽视了,枉实有点委屈了你。
于是,便愈发急切地想见到你。
几次问路,几多徘徊。穿过闹市的街流,也穿过尘世的喧嚣。
蓦的回眸,你却兀自清寂在姑苏城的一隅隐匿于繁华丛中,似乎正恬静地望着我微笑。原来只要走下这已有着千年历史的渡僧桥,穿过石牌楼便是自古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的山塘街了。
你像从历史中刚刚醒来,泼好墨,润好色,调一帧旧颜又新面的江南水乡画轴静静地等待着我。伫立画幅的初端,突然有种不忍扑入的感觉,生怕自己的足迹和粗糙的心情破坏了这帧江南画轴的写意和诗情。
就是单站在渡僧桥上,也足让你驻留半晌了。这座余秋雨先生敬称为白发苏州的古城,几乎俯拾便是千年沉香的古河名桥。如绢似玉的上塘河与不远处我此行要独步探幽的山塘河呼应成姑苏城又一双姊妹河,均起于这边阊门护城河,而后各自分流一至京杭运河,一至西山庙桥。两岸皆有粉墙黛瓦,古刹名园,河上石桥如垂虹卧波。两河流清清又似明如玻璃的带子飘逸在古城苏州。
桥上东望,护城河水幽幽,城墙外藤葛垂蔓。桥北堍矗立的牌楼上高悬着匾额,那四个儒雅又不失厚重的“山塘胜迹”隶书字样,以及两侧石柱上镌刻着的“白堤胜迹诗中遇,绿水人家书里看”楹联,无不诱惑着你走进去翻开书入画里。
那就去诗中相遇书里翻阅吧。
穿过牌楼,信步街口。回望的目光跃过牌楼后面匾额上“路接阊阖”四个遒劲有力的字体,繁华的现代城市背景如幕般在我身后渐渐远去。此刻,倾听着鞋跟轻击条石的笃笃之声,目阅着两旁古色古香建筑的街市,仿佛时光倒转,自唐以来流传下来的一些历史音符模模糊糊间在心头响起。
当拐弯迈进山塘街口处白居易纪念苑,这种历史的沉音才愈发清晰地击落在我的心弦上。苏州人无疑是最为善良和记恩的。在他离任之后,百姓们感激他为苏州开河筑路作出的功绩,修建白公祠以示纪念。白公祠和傍山塘河北筑的堤即后来繁华盛世的山塘街,虽历经风雨飘摇,渐渐寥落、衰败以至最后沉寂。但这曾是曹雪芹笔下“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阊门山塘一带,怎么可以就此落魄并与日消逝在岁月的尘烟中?!
一些土生土长的老山塘们徜徉在七里山塘的寺庙、会馆、牌坊、园墅等名胜古迹之中,沉醉于一个个历史典故之中,无不为现今山塘的萧条和冷寂平添无限的忧虑和愁慨。
苏州人是觉悟的,懂得拯救和爱惜这片故土上几近濒临消亡的珍贵遗产。山塘保护性修复工程开启了。这座街口处的白居易纪念苑,无疑是为了让每一个来自天南海北的游人来到山塘后,先别忘了拜谒这位有功于这座古城的盛唐期间的苏州刺史,然后再把白居易与七里山塘的佳话带到天南海北。
当然也有如余秋雨先生说的:“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之因。无论如何,古山塘这一千一百多年风雨沧桑下的深厚意蕴是不能就此再黯淡下去的。
你看白居易一袭长袍,峨冠博带。背对阊门,面向山塘。手持经卷,揽须凝神。目光炯炯,神情庄重。一种渺远的声音仿佛又从时光的深处响起:“阖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白居易的《登阊门闲望》)继而渐响渐漫于姑苏城外。
从此他又与日月同在,与苏州百姓同在,固守山塘。
又伫桥头,山塘桥上凝望,一条清清冽冽、潺潺缓缓的河流隐现于粉墙黛瓦间流入进我的视野。这就是当年白居易率领苏州百姓开凿的山塘河了。乍看,它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姑苏城内多的是这样绢绢细细、灵灵秀秀的河流。但是细之回味,它又是厚重的美丽。风雨战乱后,山塘街也因了这河这水的千年呓语才再灵动了岁月、复苏了青春吧?!
旁边御碑亭内乾隆帝古朴苍劲的“山塘寻胜”宝墨,诉说着山塘过去何等的蜚声,又见证着新的魅力。往里走,窄窄长长的山塘街,林立的商铺,不高的楼,粉白的墙,雕花的窗,一盏盏灯笼,映着墨迹洇漶的“山塘”字样。一个个中国结,透着祥瑞和美好,那是山塘雨后开出的花,一朵朵一串串,雅致而古朴的红。一面面幌旗,流苏飞扬,明亮着鲜艳的色泽,街风里飘逸,似乎正为山塘街一天的热闹谱写着序曲。
初晨时的山塘街人儿不多,陆陆续续,老街便又弥漫起一股股世俗生活气息。街虽窄但建筑疏朗、错落有致。我怔怔地望着竟有点痴,相形于现代四处可见的一望尽底的大街,这样的街可谓是一首曲折悠远的古诗了。纵使市井街巷,古人也讲究审美意蕴的体现。
山塘街,不经意在我的心头逶迤成一条时光的追溯之路。轻轻地踱在经纬相织的条石上,青石泛着秋雨涂抹后的鳞鳞湿意,诗意更浓,那是明清时期的雨滴留下的吧。有一缕缕笛声琴音从不远处响起,和着雨后的迷蒙,缥缈而来。凝神听之,正是《梁祝》中的草桥结拜。
循着乐声,在这悠长的老街徘徊,恰似那个《雨巷》中走来的女子,收好油纸伞,敛去太息一般的眼光,寻梦似的。遐想那位复社才子冒辟疆多次寻访佳人到苏州,也与小宛牵手走过这一条条条石,不知他俩是否也曾沐浴到过这一片雨后的晨光?!
我自然没有在这里逢遇知己抑或收获一份爱情,但是也并不十分惆怅,孤独似一壶酽茶,一瓶醇酒,只将我的日子浇灌得越来越独立越来越清高。一个人行走江南,流连于青山绿水,徜徉在古桥小巷,时不时地与历史相会,倾听陈音。就像陶渊明笔下一种远年的安静,赏味孤独,在孤独中品味乐趣。
这更是一种享受和境界。
当我被悠扬的民族乐包围,经过通贵桥,山塘河上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时,几株兀自在斑驳的石级间摇曳的绿草,在我眼前鲜艳着生命的色泽。古桥新绿映衬着桥堍一狸猫的石雕,刘伯温为破山塘河的“龙气”而特意雕立青石狸头的传说,便在我脑际回想。想来山塘街的确切之称“七狸山塘”,要比现在被讹传的“七里山塘”更有神奇的历史色彩。
随意走走看看,似乎都能与一些渐被时空遗忘的故事邂逅。一颗终日被忙碌的生活揉皱的心灵,便有了别样的体验。这是我所梦寐的。
脚步渐行,音乐的旋律也更近,如成幅的苏绣拂过手腕心间,清婉飘扬。终于在古戏台前沿河的回廊里坐定。旁边几张石桌,几个石凳。三两游人与我一样侧身望着这已经修缮过了的古戏台。它飞檐翘角,朱窗墨瓦,楹联佳句,高挂的灯笼映着台下一簇鲜艳的花坛,透着一片两片水意的石砖,让人仿佛跌入了一部古典的戏曲里。
原是几位老山墉艺人在台上认真地弹奏着。他们不在意有人听无,只自顾自地陶醉着。俨然这儿成了他们眷恋山塘的息憩之地。
江南丝竹,小、细、轻、雅。在他们的演奏下,一首又一首飘来,温婉柔美,又似一缕缕太湖风轻轻拂过脸颊,一波波山塘水缓缓流过肺腑……我甚至无法用确切的比喻来形容这种近乎天籁的美妙。只让人心里一下子润泽起来了,泪花也不知何时情不自禁地在眼眶里打转起来。整个一片江南水韵的自然流淌。
乐声如水。点点滴滴,舒舒缓缓。萦绕着山塘街两侧一家家工艺品店、风味小吃斋、民间手艺铺、古迹会馆……处处画梁雕栋,声声丝竹管弦之境便是如此。念着天工坊、老山塘珍珠馆、姑苏第一筷、山塘染坊、姑苏丝绸、五芳斋、江南衣馆、山塘书院……一个个名字似一个个不同的词牌名,让人不禁吟咏出各种意味,消遁了现代商业的气息,如回明清。
山塘山塘,通山开塘,最是那繁繁华华的塘岸和那绵绵长长的河流。
千年前,诗人白居易在此和苏州人民一起创下了奇迹。来山塘,不坐船不游河,像是戏入半,曲未了,终是个憾。回去必是耿耿于怀,念念不忘下次必定把梦圆。
在通贵桥和新民桥间停泊着数艘透着古意的画舫,明净的山塘河就有了几分待发的热闹,好像正等待着我去帮它把梦寻。
于是,从古戏台前的河滩上登船坐定。船舫渐行,透过雕花的窗棂看去,两岸人家、商铺俨然成了山塘河的两堵屏风,透着浓郁的江南气息。且远比旧时府邸人家的更要自然。无须刻意的装饰,粉墙黛瓦,朱栏木门,或启或掩的窗户,一墙临水的绿蔓,几盆随意的盆景,横挑而出或垂悬着的几盏灯笼,抑或晾晒着的衣服,驳岸石缝间自由而生的绿草,便都成了屏风上一幅幅活脱脱的画,有清明上河图般的生活风情。
船在行着,又让我易生幻觉,如回儿时,坐在祖母摇橹的小船上,看着两岸的村庄。那种亲是从心底深处泛漾起的。在水乡的怀抱里长大的孩子,于城镇的喧闹中浸泡久了,还有什么比目染这些更让人心灵滋润和释放得呢?!
河道绵延,渐行渐宽,一座座古桥如星桥、彩云桥、普济桥、望山桥……似飞虹临水,人便在彩灯架下游,悠悠然的。游船画舫也款款而来。有人便在舒缓轻扬着的评弹曲调里对望,示意着点头微笑或者唠几句家常,也不管认识和不认识,熟悉和不熟悉。心会在意的就是这不断逶迤、变幻着的旖旎风光,同河而渡的那份心情。
此时的山塘河仿佛一带绿绸慰贴着你,那潋滟的波光就在你眼前晃动着,伸手可揽。它从宝历元年来,水意氤氲,一直默默流淌到现在……我想没有人能抵达一条河流的静和深。白居易也不曾料想到它会历经的坎和坷。但是一点永远是明朗的,一条河流从它诞生的初起便抒写起了它的命运。时光是最恒远的陪伴。自然我们人类也决策着它的命运。因此,历经世事沧桑后的盛世容光又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到了山塘。
念及白居易纪念苑那帧《白居易为民修山塘》大型磨漆画插屏。那水陆街河的修筑场景,此际在我眼前浮现着。一些消逝了,一些永远地留存了。我想这山塘河的水和堤都默默地记下了。
我们,千年之后,修得同船共渡一河,寻一江南旧梦。何必一定要相识呢。静心地谛听,你已经与漫漫历史长卷里的人事烟云有点融会了。岂不已是人生一幸!
船至虎丘,又是一番洞天。不曾上岸,慢慢折回,再听一回河流的清音。偷得浮生半日,我的心里沉淀起一份如阅书卷画轴后的宁静和怡然。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