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粹
王石川在《中国青年报》上撰文说:北京的文艺评论家们终于有组织了!酝酿多年的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正式挂牌成立,经过全体会员选举,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成为协会首任主席。谢冕表示,文艺评论家协会不会对会员有太多约束,评论家要排除人情、权势、金钱的干扰,发出独立的批评,主要靠自律和个人良知。
说到独立批评,最近颇流行一个词:“交口”。近期,这个词风生水起,已经衍化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往往出自影评人之口,出现的时间多是观影之后,地点则是媒体或网络上。何谓“交口”?按照坊间的说法就是:“一个娱乐圈流行的新词,每当一部电影出来,领了观影费或被导演托付了伟大友谊的达人们,就开始在报刊、博客和微博上交口称赞,简称交口。交口必须公开,片子好不好私下再说。”
当年,鲁迅对批评家十分鄙视,“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从批评家谈文,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鲁迅为何反感批评家?因为批评家总在“乱骂与乱捧”,“不是举之上天,就是按之入地”。时至今日,乱捧的文艺批评确实不少。为何不顾一切地乱捧?有的碍于人情,有的基于红包,有的慑于权力,有的则属于沸点太低,无论哪一种原因,都不是真正的批评。
批评是个良心活,也是技术活。当下的文艺批评备受诟病,已经陷入了严重的公信力危机,被坊间嘲笑为红包评论和棍子评论。一个真正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就应该拒绝这两类倾向。只有远离权力的侵袭和金钱的干扰,才能写出具有独立品格的文艺评论。与此同时,还应昂扬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批评者不能因说了真话而遭受攻击,甚至打击报复。
王蒙在《新华每日电讯》撰文说,咱们中国有一个问题,咱们的专家直不起腰来,原因可能跟历次政治运动被收拾有一点关系,还有经济上不能完全自立。在中国我看到的专家是什么样的呢?比如某地声称某文化名人的坟墓就在这儿,就请专家过来,有的专家不来,有的因各种关系、各种原因,就被请过来了,请来了以后,当地各种的招待,又吃鲍鱼,又吃龙虾,住在五星级的宾馆里,临走的时候还有若干表示、红包之类的。专家很快就接受了:这个坟头就是在这个地方。我们专家硬不起来呀!就是说,一定要有能直起腰来的专家,一定要有坚持学术和艺术标准的专家,一定要有坚持对国家、民族、人民负责的专家,没有这样一个专家的评估体系,或者这样一个体系的声音非常地微弱,或者这样一个评估体系本身就没有权威、没有公信力,这个国家文化的发展是不是就失去了方向?
我再举一个例子,美国是一个非常讲商业的国家,但是它文化的产品非常的厉害。《纽约时报》的评论很厉害,是书评、影评、剧评上的权威。1982年我去美国看望一个著名的剧作家,阿瑟·米勒,他是文化部原副部长英若诚的朋友,英若诚翻译并排演过他的名戏剧《推销员之死》。当时他的一个作品在纽约剧场上演,我就向他表示祝贺。但是阿瑟·米勒忧心忡忡,他跟我说:“还不知道效果怎么样,到现在为止,《纽约时报》的剧评没有表态。”就是说,连阿瑟·米勒这样的大家或者他背后的大投资人都怕《纽约时报》的评论,说明这个评论是多么权威!我们这最好还别评论,只要你一评哪个作品、一骂哪个作品,它就红了!如果这本书只卖了三千册,在中央的某张报纸上批一下,起码三万册就卖出去了。怎么样建立权威的、高水平的、严格的、绝对六亲不认的评估体系?任重而道远。
作家阎纲在《人民日报》上说,多年来,我们“呼唤”艺术大师和“伟大的作品”,说了不知多少偏离美学原则的话!我自己早在28年前首届“茅盾文学奖”颁奖时,写过一篇文章:《呼唤史诗的时候已经到来》,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孙犁看后大不以为然,批评我说:“史诗是‘呼唤’出来的吗?”
文坛是非多,是非之大莫过于对于“创作自由”、“自由度”的理解。中央领导曾多次倡导“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指出:“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保障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政策界限是明确的,但这是原则精神,我们在实施中需要行业自身加以细化,具体操作起来才不至于遇到难障。研讨会该开还得开,但求名心切,太滥,有钱就能开,能开就是精品力作,登发言、发消息,形容词高耸入云,要能拿个什么奖的,立马改换门庭。研讨会的学术质量亟待提高。文艺“除草”、“扫黄”,什么是草是毒是黄祸、黄色描写,缺乏法理的依据,致使有的作品昨天禁、今天印,禁有说法,再印却什么也不说,只能被认为禁是对的,开禁也没有错。“以人为本”的文艺立法刻不容缓。
由上海市文明办、市文联、市摄协共同主办,市文艺培训指导中心、市东方宣传教育服务中心、杨浦区殷行街道、浦东新区高行镇联合承办的“我们大家的世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摄影展日前在杨浦区文化馆拉开帷幕。展览分喜迎世博、参与世博、奉献世博和共享世博四个主题,展出作品150余件,既有反映在世博会期间四海同欢、众艳齐放的欢庆场面,又有海宝欢腾、万国参与的喜悦情景,更多的是记录广大奉献者的感人瞬间。另外,与众多世博会相关摄影展不同的是,此次展出的作品尤其注重世博会申办成功的喜悦场景,同时还反映了围绕世博会举办的全市“八大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过程中一幅幅感人景象和工作场面。
“文联名家谈艺”是上海市文联联合上海东方传媒集团艺术人文频道推出的一档艺术家谈艺节目。自2010年9月开播以来,已播出了秦怡、草婴、李仲林、仲星火、周小燕、许诺等多位艺术大家的谈艺内容。为将“文联名家谈艺”节目做得更好。近日,上海文学艺术院组织召开了“文联名家谈艺”拍摄制片工作座谈会。市文联领导、各文艺家协会秘书长、东方传媒集团艺术人文频道相关制片人和编导等出席了此次座谈会。应观众要求,从2011年1月开始,“文联名家谈艺”节目在艺术人文频道“名家”栏目首播时间将调整到黄金时段,即首播为每周三晚7 : 30,重播为每周五下午4 : 00。
经过初选和三场复赛的激烈角逐,由上海市曲协和上海广播电视台新娱乐等共同主办的《笑在长三角——江浙沪笑星邀请赛》近日举行了总决赛,来自江浙沪各滑稽院团的九档节目20位选手决出了三金三银三铜的奖项。决赛评委由原国家话剧院院长、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赵有亮,中央电视台《曲苑杂谈》制片人、主持人汪文华,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剧协副主席顾芗和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王双柏、童双春,著名喜剧表演艺术家李家耀,上海广播电视台新娱乐副总监汪灏担任。经过作品比赛和即兴表演两个环节,上海人民滑稽剧团陈靓的上海说唱《活力上海》,上海人民滑稽剧团陶德兴、钱懿的《世博庆功会》,浙江曲艺杂技总团的小品《站台》荣获金奖。
由上海书画院和上海图书馆联合主办的“海上风”首届上海书画作品展日前在上海图书馆揭幕,画展展期一周。此展是上海书画院历年来主办的参展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书画展,共展出205位书画篆刻家200余件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篆刻作品。参展作品风格多样、视角广阔、源于生活、饱含情感,创作状态显示了艺术家对个性的理解和追求,不同的表现手法体现了创作者的探索与思考。在这些精心创作的作品中,既有德高望重的前辈的精品,也有年轻才俊的力作,全面展示了海派书画艺术的时代活力及海纳百川的艺术风采。展览同时邀请了部分外省市及海外的画家参展。
由杨文军执导,林永健、何赛飞、辛柏青、六月等主演的《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近日亮相东方卫视。该剧通过描写上海老城区里弄厢房老马家从“文革”后期至新世纪初近三十年的岁月变迁,以跨年代、跨地域纵横交错的史诗叙述方式,全景式地记录了上海一户普通人家伴随着改革大潮,追风逐浪、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练,真实地反映了平民百姓是如何追随时代步伐,在金钱与人生、灵魂与财富的博弈下,不断攀登人生阶梯刷新精神世界的过程。由于该剧超越一般家庭情感剧对生活琐事放大的吵吵闹闹,而是把每一个人物的命运都和时代发展、社会变迁紧扣相连,得到了专家的好评与观众热捧,被认为是一部真正的现实主义力作。与此同时,由于这部讲述上海故事的电视剧中用的多是北方演员,引发了海派剧正在没落、上海明星要“给力”的争议。
日前,上海大剧院火热上演了“京津沪京剧对口交流演唱会”,同时,在今年春节期间,作为国家级文化院团中排名前五的五大院团——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天津京剧院、天津青年京剧团以及上海京剧院将带来各自的代表之作,网罗了老、中、青三代京剧名家,可谓群英荟萃、好戏连台。此外,为庆祝京剧申遗成功,京津沪五大京剧院团将于2月11日至28日再度携手登台上海大剧院,为上海观众带来11台节目12场京剧大戏。这也是上海大剧院以“京昆群英会”这一品牌举办的第二届传统戏曲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