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勇 潘家武
(云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云南 昆明 650216)
某特高压试验研究基地,海拔高度2100米,基地内有方型构架、门型构架各一组,均采用格构式钢结构,构架安装高度高、跨度大、重量重,设计采用的格构式结构加大了整体安装难度。
图1 方型构架安装示意图
图2 门型构架安装示意图
方案一:所有梁、柱地面组装,最后用350吨吊车进行吊装。所有构架的梁和柱都在地面进行组装,方形架柱需分三段组装,每根柱需在空中对接两次;门形架总长84米,需分二段组装,每根柱需在空中对接一次。
方案二:所有构架柱采用内悬浮外拉线抱杆方式进行组立,所有梁在地面组装好后,采用一台350吨吊车进行吊装。
图3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组塔现场布置
2.2.1 安全性对比
1)两个方案有共同的危险源:7榀梁和相应的柱的连接,应对措施是柱组立好后,提前在梁柱交汇处梁的下方搭设封闭的工作平台。
2)方案一增加了高空对接构架柱的工作,安全风险较高,方案二采用内悬浮式外拉线抱杆方法施,风险可控。
2.2.2 技术性对比
1)施工场地对比:方案二只需考虑梁的摆放位置,有大得多的空间使用。
2)方案一需在高空分三段组装,难度较大,如遇加工误差大的情况,可能无法按计划完成柱的吊装工作。
3)时间对比:两方案部的施工时间相差不大,对工期没有影响。
4)经济性对比:方案二比方案一更经济。
综上所述,采用方案二,是最合理的。
一般情况下,送电线路组塔大多采用内悬浮式外拉线抱杆的方法,在变电站内组构架则采用地面组装,吊车一次把梁、柱吊装完成的方法。本工程因为柱太高,梁跨度大、重量重,安装高度高,采用常规变电施工方案已经无法满足要求,结合送电、变电两个专业的特长选择恰当的施工方案,即将变电站内组构架采用地面组装,吊车组立的方法改为采用内悬浮式外拉线抱杆的方法,今后在±800kV换流站及1000kV特高压交流站的构架安装中,均可以采用方案二内悬浮式外拉线抱杆的方法组织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