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集群企业社会网络对内部智力资本的影响机制研究

2011-11-16 02:36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高技术智力集群

彭 澎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北京100081)

高技术集群企业社会网络对内部智力资本的影响机制研究

彭 澎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北京100081)

智力资本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揭示智力资本组成因素间的互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高技术集群企业的社会网络对内部智力资本影响机理的数据来自中关村软件园企业的调研问卷。通过规范的实证分析验证理论模型及所提出的假设,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集群企业的社会网络、内部智力资本要素之间存在较复杂的作用关系。

社会网络;高技术集群企业;内部智力资本

自从智力资本这一概念提出以来,一些学者认为经济的基础已逐步转向人的智力和物化在产品中的知识,由此企业的知识密集度不断增强,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已让渡于知识、信誉、专利等无形智力资源。追根溯源,智力资本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并日益成为唯一的真正的战略资产[1]。但是对于智力资本的研究目前还有许多空白,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假设的提出

1.社会网络的内涵及研究维度

集群是一个由生产者、消费者、供应商、政府部门、支撑机构等多种主体构成的网络体系。高技术集群企业的经济行为通常根植于集群内基于“弹性专业化”的生产网络体系和基于合作创新的创新网络体中,并嵌入集群当地社会关系、制度结构和文化土壤组成的社会结构之中,以及集群社会结构中特定的信任水平、习俗与价值观中。

高技术集群企业社会网络是衍生个体网,是指在高技术产业集群整体网络的边界内,集群企业和其他网络成员进行直接或多层间接互动形成的、以该企业为中心的社会网络。除了网络成员多数量、多元化以外,高技术集群企业社会网络还具有价值性、功能多样性和资产专用性等特性。通常来讲,可以采用已经被认可的、常用的四个维度,即网络中心度、网络范围、网络强度和网络稳定性来展开对高技术集群企业社会网络的度量研究。

网络结构的位置一般用网络中心度来表示,显示行动者由于参与众多的重要联结而在网络中占据一个重要战略位置的程度;网络范围可以定义为个体单元直接相关的关系种类数目、关系的类型,种类越多则网络的范围越大;网络强度主要是指网络的嵌入性程度,可以用网络中强关系在所有关系中所占的比例来测量;网络稳定性指网络中关系的持续程度。

2.内部智力资本的内涵及研究维度

内部智力资本是指组织对某种智力资本,根据法律归属或雇佣合同的规定,在规定时期内具有相对完全地拥有、把握或支配的能力,可以划分为人力资本、组织资本两部分。高技术集群企业人力资本是指高技术集群企业员工的知识与经验、能力和态度的总和。高技术集群企业组织资本是指企业为达到发展、满足客户需求的目的,通过组织学习和工作实践积累而形成的企业员工所共同创造的编码化或部分编码化的组织共享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主要包括创新成果、企业战略、企业治理、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高技术集群企业社会网络特征间的关系

(1)网络中心度与网络范围的关系假设。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企业网络关系的差异性(网络范围的广度)成为企业获取外部异质性资源,以及应对外部环境的重要条件。巴乌拉斯最先验证了行动者越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其影响力越大,越可能提供与群体中其他成员较好的联系。黄洁研究发现,在纺织集群企业中,企业网络中心度越高,企业网络关系类型越丰富,网络范围越大。在制造业集群企业中,这个现象也得到了证实[2]。

假设1a:网络中心度与网络范围存在正相关关系。集群企业越接近网络中心,网络范围就越大。

(2)网络中心度与网络强度的关系假设。对于“有中心网络”来说,一是核心结点对于非核心结点存在着类似于层级组织的“权威”关系;二是核心结点对于非核心结点的关系一般属于“强”关系;三是核心结点可以利用自己的中心地位主动创建非核心结点之间的“强关系”联结。黄洁利用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在制造业集群企业中,网络中心度对网络强度有正向影响,而与纺织集群企业的实证结果刚好相反,她推断这或许是产业差异造成的[2]。

假设1b:网络中心度与网络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集群企业越接近网络中心,网络强度就越高。

(3)网络中心度与网络稳定性的关系假设。从网络关系角度,一些学者有如下研究:企业在网络中越处于中心地位或网络越集中,则企业越可能发展新的网络关系。黄洁实证分析表明,对于纺织集群企业,企业较高的网络中心度使企业获得了更多与不同类型主体,以及集群外部主体建立关系的机会,使得企业有能力不断选择更适合的合作伙伴,从而更换合作伙伴的频率有所增加。即网络中心度越大,企业网络的关系类型越丰富,集群外部关系的数量越多,而网络的稳定性越低[2]。

假设1c:网络中心度与网络稳定性呈负相关关系。集群企业越接近网络中心,网络稳定性就越低。

4.高技术集群企业社会网络与内部智力资本的关系

(1)网络中心度与内部智力资本的关系假设。不同节点由于所处网络位置不同而获取不同的网络资源。中心度高的企业在网络中占有显著的优势,集中体现为在知识转移与信息搜集、资产与技术的流动中占有优势,并且被认为是有威望的行动者。而且企业越靠近网络中心,员工越具有比较高的荣誉感,越能够提高企业人力资本价值。

关于促进创新方面,由于在网络中居于中心的网络成员起着联结其他网络成员的作用,更可能得到各方的支持,而在创新过程中,占据“桥”位置的创新企业总会比其他的行动者更能及时地获取关键信息;而且在传递过程中,它还可以通过对信息与知识的筛选,使有利于创新活动的知识在集群中传播,并通过不断创新来保持集群竞争优势。

关于组织管理和战略方面,龙头企业的存在能够较好地协调网络内企业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快决策过程。许小虎认为高中心度的企业在网络资源的流动中所享有的不对称利益,在资源的获得方面具有优势,对信息流、资产流的流向与流量形成一定的控制力,其行动策略和战略实施能力得以提升[3]。

假设2a:网络中心度与人力资本呈正相关关系。集群企业越接近网络中心,人力资本越容易增值。

假设2b:网络中心度与组织资本呈正相关关系。集群企业越接近网络中心,组织资本越容易增值。

(2)网络范围与内部智力资本的关系假设。企业建立的联结或联盟越多,越会构筑起全新的技术系统或平台,以对多个组织的人员和知识进行整合,提高生产效率。产业区相关支持机构能够给企业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便于企业明确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和角色,提升企业员工的多元化技能[4]。

关于创新方面,Freel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广泛多元化的外部网络关系,能够使企业获得大量外部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Harrison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采纳新技术,实现创新优势的速度与其网络关系的异质性正相关。马刚研究证明,网络范围与创新能力显著正相关,企业的网络范围越广,就越具有创新能力[4]。

关于战略方面,大量联结的存在以及在网络中的重要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战略优势,如Galaskiewicz指出的那样,通过与外界其他主体联系,调动、整合外界资源比企业本身所具有的内部资源对于一个组织更具有决定性作用。

假设3a:网络范围与人力资本存在正相关关系。集群企业网络范围越大,人力资本越容易增值。

假设3b:网络范围与组织资本存在正相关关系。集群企业网络范围越大,组织资本越容易增值。

(3)网络强度与内部智力资本的关系假设。根据Burt、Granovetter等学者的观点,关系嵌入注重通过直接的关系联结以获取高质量的信息和隐含经验知识。非正式组织网络有利于默会性知识的传导,成员间更可能倾听、吸纳甚至完全采用对方技能。邬爱其认为一些对企业成长很关键的知识和信息都是在具有很强信任度的企业间传递的。

在产业集群中,企业的空间相邻使得企业间的面对面非正式交流更为便捷。Uzzi发现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密切接触而发生的知识转移要比通过市场交易发生的转移高效得多。魏江的实证调查发现,各类人员间都存在高频率的非正式沟通,这为技术管理知识和信息在集群内部流动提供了有效路径[5]。

关于创新方面,高展军与李垣认为,根据社会网络理论的强联结优势观点,良好的互惠关系能促进企业间知识共享惯例的培育和认知模式的形成,强联结企业间会形成共享态度、主张以及信念[6]。政府与中介机构是集群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科研机构和中介机构来往频繁的企业也经常在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上具有一定优势。

关于组织结构与管理方面,Hsu指出网络关系的强联结有助于组织间的深度互动,并以产业技术转移为例,论证了紧密且频繁的互动可以使企业获得所需要的技术,还会对企业生产管理方式和技术创新能力产生有益的影响。这种网络结构的互动,在一定范围内也有助于组织的生存与提升竞争力。

假设4a:网络强度与人力资本存在正相关关系。集群企业网络强度越高,人力资本越容易增值。

假设4b:网络强度与组织资本存在正相关关系。集群企业网络强度越高,组织资本越容易增值。

(4)网络稳定性与内部智力资本的关系假设。在高技术产业集群中,由于地理邻近性和组织接近性,可以形成网络成员所熟悉的圈内语言、背景知识和交易规则,更多的知识才能转移。只有特定的社会组织或个体才能理解这种知识。随着企业之间交往的深入,企业会降低对知识和技能的保护,通过战略网络实现优势互补,获得所急需的技术或者技术诀窍。在长期合作或竞合博弈过程中,职业经理会建立起较高的社会信誉度,获取巨大的收益,其自身的价值含量也会随之增加。

关于创新方面,马刚研究认为,供应商关系久度与产业区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正相关,即与供应商保持的关系越持久,越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之间通过长期的研发合作能够培养一种信任关系,可能出现以新技术、新专利形式存在的显性知识在合作方之间的转移和交换[4]。

关于组织管理方面,Uzzi研究发现在长期的网络关系中,可以使经营策略、边际利润和市场需求等深度信息发生转移,从而使企业获得高质量的异质性资源,能够使企业提升其资源配置效率和竞争力,更快地推出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进而实现竞争优势。

假设5a:网络稳定性与人力资本呈正相关关系。集群企业网络稳定性越高,人力资本越容易增值。

假设5b:网络稳定性与组织资本呈正相关关系。集群企业网络稳定性越高,组织资本越容易增值。

根据以上对要素维度的划分和假设,本研究的模型如下图所示。

二、变量的度量与样本分析

1.社会网络的度量

企业社会网络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变量。研究者们在进行网络分析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指标、概念和分析方法。为了检验本地网络特征对集群企业成长的影响,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访谈结果选取了4个表征网络特征的变量,分别是网络中心度、网络范围、网络强度和网络稳定性。

2.社会资本的度量

借鉴Bontis、郑美群和张炜等学者的人力资本度量指标设计,本文提出适合高技术集群企业特点的一系列人力资本度量指标,经过几个过程,筛选出6个指标度量人力资本。借鉴Bontis和张炜等学者的组织资本度量指标设计,本文提出适合高技术集群企业特点的一系列组织资本度量指标,经过几个过程,筛选出10个指标度量组织资本。

3.数据分析与结果

为了检验上文所提出的假设,主要利用AMOS4.0和SPSS13.0软件作为分析工具。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33,相对拟合指数CFI为0.925和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32均满足模型的检验标准,说明模型与数据的拟合是很好的,其结果具有参考意义。分析结果见表1,假设验证情况见表2。

表1 模型总体拟合检验

表2 假设检验结果

实证分析表明:本文的理论模型拟合较好,提出的11条假设中有8条获得通过,3条未获得支持。对于未通过的假设我们做了以下讨论:

假设1b和1c未通过验证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弱关系网络结构。从理论上讲,中国高新区属于初级阶段的政府扶持型的产业集群,其演进过程是政府主导的,区内企业形成弱关系网络结构。此外,假设1c未通过验证原因还在于集群企业优势伙伴的关系相对固定性。而对于其他许多高新区企业来说,知名的龙头企业、名牌企业并不多,因而能与它们交往,就会提高自身中心度,关系也会长久。假设5b未通过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处于初级阶段的政府扶持型产业集群中弱关系网络结构的长期交往“锁定效应”。如果集群企业仅仅在集群圈子内某一群落中进行封闭式的学习,就会造成学习路径的“锁定效应”,使集群内知识出现同质化趋势,造成知识的“过度根植性”现象,从而不利于企业从这些组织中获取新知识。二是中国高技术集群企业集体学习的欠缺。中国现在的高科技园区大多数属于静态效率产业集群,企业间缺乏强烈互动关系、合作精神和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等促进知识要素进行流动的机制和因素。

[1]MESO P,SMITH R.A Resource-based View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0,4(3):224-234.

[2]黄洁.集群企业成长中的网络演化[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3]许小虎.基于企业能力的自我中心型战略网络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141-162.

[4]马刚.基于战略网络视角的产业区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81-99.

[5]魏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与技术学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6]高展军,李垣.战略网络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24(3):474-479.

F31

A

1007-4937(2011)05-0078-04

2011-07-1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090460574)

彭澎(1972-),女,山东济南人,副研究员,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经济学博士,从事新兴经济和公共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陈淑华〕

猜你喜欢
高技术智力集群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欢乐智力谷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