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新闻工作的源头和终端

2011-11-16 13:33廖望劭
声屏世界 2011年9期
关键词:文风广电广播电视

□ 廖望劭

近日,中宣部等五部门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了部署。一段时间以来,新闻媒体中虚假报道、不实报道屡禁不止,广播电视声频荧屏中不乏媚俗之风、低俗之风。这些问题的出现让群众深恶痛绝,更削弱了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与感染力。这次专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将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个契机。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作为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充当着上情下达的桥梁和下情上达的通道作用的新闻媒体,尤其是联系群众最为广泛的广电媒体要回答好这个问题,首要的是要明白新闻工作的真正源头和服务终端在哪里。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历来是我们党的基本观点和路线,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在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实践过程中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人民群众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真正源头和服务终端。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实践,也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具体途径。它有利于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能有效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服务能力。

广播电视媒体不同于其他任何媒体样式,它的声音、图像等基本新闻传播元素需要到新闻发生地去采集。基层有着广大的人民群众,那里有丰富的生产生活实践,为广播电视新闻提供取之不尽的鲜活素材。“走基层”是广电新闻工作者做好新闻工作的本职要求,也是广播电视新闻强化群众视角的必然步骤。广电新闻工作者应走出高楼大院,跳出文山会海,进社区、去农村、下工厂,真正沉下去,深入群众“接地气”,走进基层“抓活鱼”。“接地气”不仅仅是脚踏基层土地,更要走到群众之中,在沟通中体察民情,在交流中了解民意。“抓活鱼”不仅仅是采写出生动精彩的新闻报道,更要使新闻作品能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反映群众的期盼,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广播电视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无论时代和传播形式怎么变,广播电视媒体的基本职能不会变。为广大群众提供真实、公正、及时、冷静的报道,永远是广电媒体的职责所在。广播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依靠什么途径来加强?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决定广电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同定位。坚持群众意识、彰显媒体特色、增强服务能力,是提升广播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式。广播电视的服务终端是群众,其新闻产品只有群众消费了才会产生应有的价值。“转作风”“改文风”的基本要求就是坚持客观真实的报道,用群众的语言说群众的事,使新闻报道真正走近群众、走进现场,赢得群众的信任。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从而实现广播电视媒体的价值。大量的事实表明,媒体真正的公信力是建立在密切联系群众和为广大群众服务的基础之上。

认清新闻工作的源头和终端,有助于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正确认识“新闻工作是干什么的”“怎样做好新闻工作”“谁来评判新闻工作”等这些需要思考和不断求解的问题,从而有助于从根本上杜绝虚假报道、抵制“三俗”之风。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苦练扎根基层的基本功,把联系群众作为新闻工作的生命线,以群众的视角和群众的语言报道新闻,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

猜你喜欢
文风广电广播电视
河下:文风厚重的“进士之乡”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
对电视新闻节目“改文风”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