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鹏
革命戏娱乐化,谁该负责
□刘 鹏
近日,广电总局下发通知,批评一部分革命戏的娱乐化倾向。称个别剧目在表现抗战和对敌斗争等内容时,脱离历史真实和生活实际,没有边际地胡编乱造,将严肃的抗战和对敌斗争娱乐化。(6月7日《山东商报》)
广电总局的通知很是 “温柔”,被批评者并未被公示。然而媒体还是总结了一批娱乐化倾向严重的革命戏。比如 《抗日奇侠》像武侠剧,《中国1921》中伟人的爱情夸张离谱。
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要求革命戏保持一份纯真与宁静,似乎是强人所难。相关专家也明确表态:“革命剧中的爱情,是必然的,没有就没人看。像《士兵突击》《亮剑》这种纯男人戏,能够成功的太少了。”
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有观众对娱乐化的需求,才有娱乐化的革命戏。那么,观众是否就该为革命戏的娱乐化负责呢?电影、电视剧作为文化类商品,观众虽然有选择权,但却没有决定权,基本上还处在一种卖什么买什么、给什么吃什么的状况。一到电影电视剧时间,所有电视台不是“鹰爪功”飞舞,就是“我爱你”漫天,观众不过是被迫接受,怎么能负得起这个责任?
到底是庸俗的电视剧破坏了严肃的革命戏,还是媚俗的观众催生了革命戏的娱乐化倾向?这个问题有点儿让人纠结。但以笔者之见,却也不难回答,甚至不需要回答。因为这个问题,就像食品安全问题一样,到底是 “有毒”食品害了食品安全形象和消费者,还是消费者的食品需求,催生了 “有毒”食品呢?答案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