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昆仑影业公司的发展与流变

2011-11-16 11:33周璇
电影评介 2011年19期
关键词:昆仑创作

战后中国电影的局面实际上相当复杂,官方对电影事业的垄断,投机商人谋取利益粗制滥造,在这种情况下,昆仑影业公司以关注社会,批判现实为主要特征,推出一批以深刻的社会批判和心理探析见长的银幕佳作,代表着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风格的形成,也包含一股浪漫气息,开新中国革命浪漫主义电影艺术风格之先声。

1946年6月,联华影艺社成立后,先后拍摄了《八千里路云和月》和《一江春水向东流》,影片摄制由史东山,阳翰笙,蔡楚生等主持操作,作为总召集人的章乃器先生日渐感到自己在影片创作、管理尤其是经济上难以操持,对联华影艺社的状况日渐不满,内部矛盾日渐恶化,1946年10月,全面内战爆发,国共谈判破裂。周恩来在即将离开上海返回延安之际,特地约见了任宗德和周宗琼,要求和嘱托尽力支持和办好新组建的电影制片机构,“因为这是我们党在国统区文化战线上的一个据点,一处重要的文艺阵地。”① 1947年5月,由联华影艺社改组的昆仑影业公司成立。昆仑影业公司是联华的发展壮大,它标志着党领导的文艺阵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扩展,标志着战后中国进步电影的中坚力量——昆仑影业公司登上了历史舞台。“昆仑这个名字是由其创始人之一的任宗德先生提出的,因为其在重庆曾开办过一家昆仑锯木厂,这个名字受到了大家的肯定,这个名字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艺术意味,同时也隐含了要登上电影艺术高峰,成为进步电影运动中流砥柱的决心和信心。”②1947年10月,任宗德任昆仑影业公司总经理。1950年,昆仑公司与其他私营电影企业联合改组为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1953年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

在昆仑,人们尊称阳翰笙为翰老,史东山为东老,蔡楚生为蔡老。“昆仑三老”在文化界、电影进步人士中受到普遍的推崇和敬重。“在他们的倡导和鼎力协助下,爱国实业家任宗德创立了昆仑影业公司,三老在“昆仑”的活动与业绩代表了昆仑的方向、主流和成就。”③阳翰笙是昆仑公司实际的创建者、领导者,是“昆仑”的核心和灵魂。他主持组建了凤凰联谊社—联华影艺社—昆仑影业公司。史东山是昆仑影片创作制作方面的中坚、台柱和权威,东老为“昆仑”导演了两部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和《新闺怨》,田汉评价《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替战后中国电影艺术奠定了一个基石,挣得了一个水准。”蔡楚生导演的《渔光曲》风靡全国,并在莫斯科举行的电影节上获奖,成为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蔡老参加了新联华和昆仑公司的筹备组建工作,与郑君里联合编导了史诗巨片《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昆仑”的功臣元勋和艺术权威人物。

“昆仑”的出品数量其实并不算多,但重在以质取胜,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昆仑”共制作推出了九部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新闺怨》、《万家灯火》、《关不住的春光》、《丽人行》、《希望在人间》、《三毛流浪记》、《乌鸦与麻雀》,这些影片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手法,轰动了当时的影坛,成为战后进步电影运动的巨大成果和代表作品。《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昆仑”推出的第一部影片,但它是以联华影艺社的名义出品的,影片通过两名救亡演剧队队员的战斗历程的艰苦经历,揭露了国民党在抗战时期消极逃跑、胜利后劫收掠夺的罪恶行径,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战斗精神,由于编导者史东山曾经有过和剧中人物同样的经历,致使他得以深刻地认识到国民党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并在影片中对它理行鞭鞑和揭露。

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分为前集《八年离乱》和后集《天亮前后》两集,这部影片摄制于1947年,连映三个月,再创继《渔光曲》后电影卖座的最高纪录,堪称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影片把抗战前后将近十年间的复杂社会生活,浓缩到一个家庭的遭遇之中,揭示了民族危难关头,整个社会处于纷繁动乱之中,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的正义呐喊。全片以“抗战”、“沦陷”、“胜利”三个阶段为经,青年与三位女性的恋爱婚姻纠葛渲染衬托为纬,在错综复杂的故事中,真实地勾勒出八年抗战中大后方与沦陷区的社会风貌,蔡楚生娴熟地运用我国传统艺术表演技巧所获得的良好艺术效果,特别是他吸收章回小说及戏曲展开情节的手法,并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段用交叉和对比相结合的形式,“蔡楚生编导的影片深为中国广大观众所喜爱,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两部电影以史诗的风格讲述了一个时代、两个阶级的两种生活。”④

《关不住的春光》这是欧阳予倩战后的一部电影剧作,以女歌唱家梅春丽为主角,编剧的创作意图是想表明:“要求解放的进步思想和春光一样,绝不是铁门所关得住的。”1949年初完成的《丽人行》是田汉的作品,影片写了三个不同女性在日本占领下的上海的生活经历,三位女性则由黄宗英、上官云珠、沙莉扮演,赵丹和蓝马饰其中两位男主角,这些演员为影片增色不少。这些影片我们看到了昆仑公司影片的另一面,即富于积极昂扬的浪漫气息,蕴涵着对正义,理想的追求。

昆仑影业公司所采取的制片方针,引起了统治当局的极大注意,随着人民解放战争形势的日益发展,陈白尘、 沈浮、郑君里等又集体创作了电影剧本《乌鸦与麻雀》于1949年4月投入拍摄,并不顾当局的禁令于1950年初完成上映。影片以寓言式的标题概括了统治的黑暗与社会底层百姓的生活困境,是“蒋家王朝崩溃前夕社会生活的写照,作为蒋家王朝崩溃的目击者,应该记下它的最后罪恶史,并以之迎接解放。”⑤剧本的构思反映出陈白尘讽刺喜剧的风格,影片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其后“昆仑”与其他私营制片机构改组为国营性质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1953年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昆仑”继承和发扬了中国30年代左翼电影的现实主义精神,而且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关键时刻,站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以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为目标,创作出了一批在中国电影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作品。

昆仑公司取得重要成就的原因,从内容上看,“昆仑”出产的影片多以小人物的命运、困境展现社会、历史的问题,其犀利程度明显沿袭了左翼电影运动中的作品,几乎全部是以社会意义为重,很少出现由商业价值出发的创作。而在工作模式上,“昆仑”采用近乎“集体创作”的方式,公司建立了编导委员会,对创作的分工进行细化,每一部具体的影片都要经过多位编导的集体研究、讨论和修正,昆仑公司还建立了导演实习制,配置副导演,新老导演合作等制度,这种模式,在建国后的各个制片厂的创作环节中,得到了普遍执行。制度上的保证和创作上的一丝不苟,使得影片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昆仑”的影片创作,为中国电影历史写上了光辉的一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他民营公司的电影创作,推进了这一时期整个进步电影运动的发展,以昆仑影业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电影人,在中国电影在走过了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终于到达了它应该达到的高度。

[1]杨乐生、郜晋.《昆仑影业公司创始人、我党的好朋友任宗德》[J].《文史春秋》2001年第3期.

[2]任宗德.《回首昆仑》[J].《电影创作》,2000年第1期.

[3]杨乐生.《昆仑三老》[J].《四川统一战线》,2003年第9期.

[4]李少白.《中国电影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P144.

[5]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M].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P247.

猜你喜欢
昆仑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我在南昌 你在哪
昆仑润滑油
跨越昆仑
《如诗如画》创作谈
昆仑
《一墙之隔》创作谈
我的青春,昆仑为证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