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汉语教学的十大基本原则

2011-11-15 08:20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母语汉语交际

孟 国

今天我们通常用“对外汉语教学”来指称“在国内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用“汉语国际教育”指称“在海外把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崔希亮,2010)①崔希亮(2010)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语言文字应用》第2 期。“国际汉语教学”是“国际汉语教育”的一个主要部分。随着汉语走向世界,汉语国际教育的主战场也从中国转向世界,因此,我们营造多年的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和经验已经很难满足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对于习惯了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两种汉语教学的同异。

国际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与对外汉语教学存有“大同”:教学内容都是汉语;教学对象都是外国人;教与学的目标都是为了掌握汉语的综合能力;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但二者也有“小异”,如:语言环境;师资;对媒介语的利用程度等。当然最终也会殊途同归。国际汉语教学所存在的弊端有目共睹:缺少汉语环境;对课堂教学过于依赖;没有足够的课时;教学形式单一;汉语课程所处地位尴尬。学好汉语往往要付出超过学习其他外语几倍的努力。如此,我们探讨国际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对于提高其学习成效十分必要,迫在眉睫。

一、坚持“结构—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结构与功能既是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在语言交际中两者紧密结合。纵观外语教学法流派可以发现:有些教学法只重结构,坚持以“结构”教学为主体,背离了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律。有的则只重功能,单纯地追求交际的成功,对语法错误过于宽容。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是我国汉语教学的成功经验。但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这一重要原则也体现出一定的差异:对外汉语教学重功能;国际汉语教学重结构。

对外汉语教学重视功能,这是必要的,留学生迫切需要掌握汉语进行交际,缺少功能训练的学习会使他们不耐烦,失去兴趣和信心,所以我们以功能带结构。另外,师生双方缺少相互沟通的媒介语,老师不可能用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听懂的语言讲解汉语语法和知识。可见,对外汉语教学重功能是一种“必须”。而对语法结构的忽略,则是一种“无奈”。

国际汉语教学的学生除极少数汉语专业的学习者外,绝大部分属进修性质,他们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不够稳定,对交际活动不那么迫切。对于交际训练,课上需要较多的时间;课下则需要环境。这样,国际汉语教学的重点很难放在功能上。语法教学不怎么需要环境,却需要师生具有共同的媒介语,这恰是国际汉语教学扬长避短的机会。本国教师利用母语讲解汉语的语法,无疑为今后的汉语学习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国际汉语教学要坚持结构与功能的结合,努力探索出适合非目的语环境的汉语教学模式。

二、充分利用学生母语,坚持语言对比的原则

对于母语授课,各个教学法历来就有各不相同的观点。实践证明,完全使用母语或完全摒弃母语都有失偏颇。第二语言教学不用母语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不符合第二语言教与学的特点,特别是面对国外中小学的汉语教育。国际汉语教学中师生共同的母语特别有利于语法和词汇的教学。

母语的讲解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面对基础薄弱的初学者,用汉语清晰地解释复杂的汉语语法是不可能的。当地的汉语教师,对于两种语言的异同理解得尤为深刻。如:语法项目的分解、语法规则的细化、语法运用的解释等。在非目的语环境中,对初学者,对中小学生,如摒弃母语,如何深入地讲解汉语语法和词汇?利用母语,对本土教师来说轻车熟路,而对中国的汉语志愿者则是一个挑战,无疑汉语志愿者们只能迎难而上,尽量学好学生的母语。

三、调动课堂教学的习得因素,模拟交际过程的原则

目的语环境对于第二语言获得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国际汉语教学则基本不具备目的语环境。因此,构建尽可能逼真的汉语环境,模拟尽可能真实的交际情景,就显得十分必要。美国明德暑校的经验,并不可能在世界各地推广。任务型教学法和沉浸式教学法在这方面都取得了成功,印证了模拟环境和情节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首先,国际汉语教学,教师要加大师生的双向交流。汉语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实现的,应尽量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课堂交际中去。如:双向型或多向型交际活动、课堂辩论、语言与图画转换等。其次,要积极创造课堂真实交际的环境。教师要尽量将学习和交际结合起来,如:“脱口秀”演讲、阅读汉语书刊、收听汉语广播、观看汉语影视节目等,让学生受到语言环境的感染和暗示。再次,教师对教材要适度延伸、挖掘、发挥,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联系实际进行交流。另外,还要加强课外汉语环境的营造,鼓励并组织学生开展演讲、小品表演、学汉语歌、课外阅读、汉语角等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汉语读物,由易到难,并培养学生写汉语日记、周记的习惯。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可理解性输入的原则

在传统的国际汉语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语言、板书和其他的辅助手段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这虽然可能取得成功,但也显现出不足,如:难以因材施教;汉语输入不足;教学模式单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些不足:节省课堂时间,增加汉语输入,优化师资力量配置。实验心理学家的实验和研究证实:人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查国荣、张俊红,1999)①查国荣、张俊红(1999)大学英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构想,《山东外语教学》第1 期,第26—28页。尽可能地使学生通过眼、耳、口等把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记忆而获得知识;因材施教,有效推动了汉语学习的进程,选取适合本人的项目,对教师讲解不够充分的语言点,通过多媒体进行有效的弥补。

五、合理安排讲练比例的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的讲练比例为3∶7,这已得到广大汉语教师的认可。(孟国、车俊英,2007)②孟国、车俊英(2007)关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时间配制的调查,朱永生,姚道中主编《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第117—129 页。而国际汉语教学很难保证这一讲练比例。这主要是因为:课时不足;教学条件较差;交际训练的目标不迫切。另外,训练往往和讲解、测试等相抵牾。语言训练多是输出性的,缺少公共性,常常是单兵教练,而眼下的测试大部分是以输入性为主,或是没有输出性,或是输出性的难度大大低于输入性。

美国汉语教育专家吴伟克认为:初级阶段的学习者,往往以学习为主,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学习成分越来越少,习得成分越来越多。③刘珣(2000)《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第154 页。再考虑到国际汉语教学以基础阶段为主这一事实,我们十分理解其在讲练比例上与对外汉语教学的不同。国际汉语教学以模拟性和理解性的训练为主体,具有公共性,自然也具了可行性,这些练习便于测试,容易量化。当然这种练习不够全面,自然也难以保证语言技能的全面掌握。显然,国际汉语教学没有必要追求,也不可能做到讲练3∶7的比例,但国际汉语教学也应该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做到语言交际能力的全面掌握。

六、指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原则

国际汉语教学的对象一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这有利于自主性学习。其中包括:预习、复习、写作业等。这些在非目的语环境中更为重要,而对外汉语教学则未必:

表1:不同环境外国学生预习与复习情况调查

从上表①此表的数据参考了王丽(2009)对外汉语及英语专业教学的比较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1 页。马思颖(2010)论非目的语环境中的汉语获得和汉语教学,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0 页。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环境的汉语教学的一些不同:对复习和预习,国际汉语教学“常常”和“有时”占84%;而对外汉语教学“常常”和“有时”只占36%。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会过多依赖学生的预习和复习。当然,我们可以理解,留学生要进行各种形式的汉语交际,而没有更多的时间预习和复习。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复习环节和预习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之一。不管哪种教学,掌握自主性学习的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者不可能长期在校学习,而学习汉语又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他们在校学习汉语的同时,应尽可能掌握有效的、可行的自主学习的方法。这自然也是国际汉语教师的责任。

七、注重测试、评估,加强元认知策略的原则

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环节。国际汉语教学重知识,使得测试成为必须和可能。一般来讲,国际汉语教学多属学历教育,测试是必需的;对外汉语教学则恰恰相反。国际汉语教学缺少交际,对学习成效唯一的检测手段就是测试。测试为教师带来的反馈信息,可以用来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差距,以此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特别是元认知策略加以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从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元认知策略上的反思。特别是诊断性测试,更显示出语言学习“轻骑兵”的作用,其频率高、随堂进行、针对性强、反馈迅捷,能够及时而有效地调整语言学习的“航线”。有调查显示,对测试中显现出的问题,约80%的非目的语环境的语言教师主张“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约80%的在目的语环境的语言教师主张“改进教学方法”。②王丽(2009)对外汉语及英语专业教学的比较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1 页。这一明显差异,应引起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对于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国际汉语教师不应只是在学生方面寻找不足,要经常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不断改进教学,使教学尽可能地适应各种情况的汉语学习者。

八、适时利用目的语教学的原则

吴伟克认为: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习得成分越来越多。①刘珣(2000)《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第154 页。国际汉语教学在充分利用母语的基础上,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适时增加汉语授课,这是可能的,也是必需的。特别是面对具有一定水平的学习者,面对汉语专业的大学生,面对海外华人及其子女,利用目的语教学是一种重要的习得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语言环境的不足。汉语授课并非是中国老师的专利,当地的汉语教师应该努力做到这一点。一般来说,在语音、汉字和文化方面,中国的汉语老师有着先天优势。在非目的语环境中,课堂是学生汉语输入的主要来源。一方面,中国老师目的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更加准确、地道的汉语发音;另一方面,中国文化的传播也是中国老师目的语教学的突出优势。中国老师对中国文化有着最直接、最深刻的理解,这样可以有的放矢地向学生展现中国文化。

九、注重当代中国国情文化教学的原则

没有人怀疑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但人们重视的往往是传统的中国文化,而传统文化恰恰是离学生交际目标最远的,对此,大部分学生兴趣不大,这些内容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的主体。同时,人们还往往重视交际文化,但交际文化的内涵常常是潜移默化地存在于各项语言教学中,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自然也就掌握了。而我们所说的当今的国情文化,即:今天的中国人在干什么,在追求什么,他们的希望和担心是什么,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这类内容没有专门的教材和课程,但它的重要性却一点也不能低估,尤其是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由于不在汉语环境,自然也就不了解中国当代国情。再加上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往往滞后,所以很难编写和出版这类教材。因此,提高当地教师对中国当今国情文化的了解刻不容缓。可采取的解决办法如选派学生定期到中国进修,为他们提供了解中国的条件等。我们的国际汉语教师和志愿者也应该重视自身这方面的修养。

十、增强学生对汉语的感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

情感因素,即对汉语的感情,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留学生勇敢地迈出来中国学习的第一步,说明他们对中国有感情,对汉语有兴趣。而国际汉语教学则不同,他们学习汉语往往是被动的,他们对中国,对汉语几乎一无所知。因此,提高学生对中国的情感,对汉语的兴趣,是国际汉语教学迫切而又漫长的工作。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对几个汉语词语和语法点的掌握。我国的国际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应该有这种意识和责任,国外的汉语教师则应不断提高自己对中国的感情,对汉语的兴趣。情感,不是说教,而是存在于教学环节之中,我们应把汉语课上得不仅有用,而且有趣,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目的,让学生喜欢汉语课,学生对此充满乐趣。情感问题也存在于其他工作和生活中,要让学生喜欢上你,这便要求国际汉语教师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保持个人魅力。这样,学生爱屋及乌,就会慢慢地喜欢上中国,喜欢上汉语,这是国际汉语教学的重要目的。

基于以上国际汉语教学基本原则的思考,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些原则对广大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教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国际汉语教师应该精通外语,特别重视学习那些仅次于英语,但又有着比较广泛使用地域的“小语种”,在国外的汉语教师应该努力学习所在国的语言;其次,要精通汉语知识和理论,对汉语应该有一定研究,特别是对汉语语法更应该熟知;第三,要懂得语言教学理论,特别是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应该有所研究,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第四,对中国文化知识要有相当的了解,特别是对当前的国情文化和交际文化要敏感,清晰,还要具备传统文化的才艺表演和操作能力;最后,要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够运用于课堂教学,还要能够制作教学软件等。

以上国际汉语教学的十个基本原则,是相对的,有交叉的。简言之,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要完成在教学原则上的转变,对刚刚走上国际汉语教学讲台的国内外汉语教师,应该了解这一工作领域的特点。

查国荣、张俊红(1999)大学英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构想,《山东外语教学》第1 期。

崔希亮(2010)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语言文字应用》第2 期。

刘 珣(2000)《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马思颖(2010)论非目的语环境中的汉语获得和汉语教学,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孟国、车俊英(2007)关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时间配制的调查,载朱永生、姚道中主编《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

王 丽(2009)对外汉语及英语专业教学的比较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猜你喜欢
母语汉语交际
情景交际
学汉语
母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交际羊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母语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