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竞技网球运动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的研究

2011-11-15 01:32:12高守东郑宏萍
巢湖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网球教练员竞技

高守东 郑宏萍

(1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2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0)

安徽省竞技网球运动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的研究

高守东1郑宏萍2

(1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2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0)

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比较分析、文献资料等方法,从网球场地、网球运动员、网球教练员等方面对安徽省竞技网球运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网球文化和竞技指导思想等是制约我省竞技网球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制定安徽省网球规划发展步骤,加大网球场地的建造和利用,加快教练员培养的速度,提高运动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和组建科研队伍、多举办高级别的网球赛事,运动员“请进来”与“送出去”等措施,为我国竞技网球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安徽省;竞技网球;现状;对策

李娜2011年法网夺冠并创造了亚洲最好成绩,标志了我国竞技网球发展历程中新的里程碑.结合我国现行的培养体制,各省级竞技网球开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竞技网球的发展水平.安徽省网球队自成立以来,已有10余年,取得了一些成绩和为国家输送了一批人才,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安徽省竞技网球运动进行调查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安徽省网球队和各地市网球队.

1.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

2 现状与分析

2.1 运动员队伍现状与分析

2.1.1 我省网球运动员的数量

我省17个地市注册网球运动员共有350多人,其中少儿选手达320多人.网球运动员中男运动员占总数的55.56%,女运动员占总数的44.44%,说明了我省男选手多于女选手,但从近几年我省运动员在全国比赛的表现来看,女子项目成绩要好于男子.从调查中获知,芜湖、合肥、蚌埠、淮南、淮北、铜陵、六安、宿州等地市组建了网球队.从表1可知,我省各级体校网球运动员数量偏少,且主要集中在合肥、芜湖、蚌埠和铜陵等几座城市.

表1 安徽省各地市体校现役网球运动员人数一览表

表2 安徽省第九、十、十一、十二届运动会网球报名统计情况

2.1.2 我省网球运动员体格特征

利用安徽省十二运会网球比赛期间,分别对18名男子甲组和18名女子甲组全部参赛运动员进行了现场调查和测量发现,男子甲组运动员(1994年1月至1995年12月出生)身高情况:160-165厘米占11.11%,166-170厘米占22.22%,171-175厘米占50%,176厘米以上占16.66%;女子甲组运动员 (1994年1月至1995年12月出生)身高情况:155-160厘米占5.55%,161-165厘米占27.77%,166-170厘米占44.44%,170厘米以上占22.22%.男子甲组运动员体重情况:体重符合正常值的占72.22%,偏胖的占5.55%,偏瘦的占22.23%;女子甲组运动员体重情况:体重符合正常值的占89.9%,偏胖占5.55%,偏瘦占5.55%;综上分析,我省女子甲组网球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要优于男子甲组网球运动员.这36名运动员中配戴眼镜的占47.2%,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2.1.3 我省网球运动员技战术情况

利用安徽省十二运会网球比赛期间,对所有90名参赛选手的技战术进行了统计,总体如下:发球方面,双误较多,最多的一分球发出了4记双误,发球的力量差,旋转不强,有少数队员二发采用下手发球.接发球方面,可能是比赛压力较大,接二发抢攻并不多见.正反手技术一般,少数运动员的引拍还采用直拉式,抽球次数超过五个来回不多.截击球技术较差,很多难度不大的球都失误了,男子乙组决赛中上网截击仅有一次.战术运用方面以底线为主,打法单调,缺乏变化.移动不够积极,多数情况下等待击球,连续攻击能力不强,进攻意识差,求胜欲望不强.

2.2 我省网球教练员现状与分析

我省注册网球教练员12人,从所有被调查的省市网球教练来看,我省市级网球教练员主要是由省小球中心集中培训而由其他专业改过来的,绝大部分没有基础,教练员的学历:本科占33.33%、专科占50%、中专及以下占16.67%;职称以初中级为主,极个别是高级;年龄结构:50岁以上2人,40-50岁2人,30-40岁2人,30岁以下的6人.综上分析,安徽省网球教练员学历以专科为主,职称偏低,年龄结构以年轻人为主.这使得我们的教练员视野不宽,缺乏执教经验,训练方法陈旧,对新技术新打法学习研究不够.因此,亟待加大教练员培养,选拔和教育的力度,这是提高我省网球竞技水平的关键之策.[2]从国外和国内少数发达省市网球运动员培养成功经验来看,运动员训练应该是由一个庞大的系统构成.专门的体能教练、技战术教练、心理教练、科研服务人员、高级营养师、按摩师及日常管理人员等.特别是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来说,体能教练是至关重要的.我省处于网球发展初期,训练队伍还不完善,网球教练员紧缺,绝大部分情况下,一名教练员包揽了训练中所有的角色.教练员的自身能力、知识、精力有限,致使我省网球运动员培养的科学化水平低.从访谈中发现,少数教练员为了完成上级任务,拔苗助长,导致少数有潜质的运动员过早地淘汰出局.从网球教练员待遇来看,大部分教练员感到很失望,领导对网球训练方面关注不够.部分教练员一边带专业队训练,一边开培训班.教练员对专业队的投入不多,激情消退,这严重影响了我省竞技网球的发展.

⑤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不高。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中小河流堤防防洪标准低,很多河段处于不设防状态;诺敏河、绰尔河等一些较大支流尚未建成骨干控制性工程,洪水调蓄能力不足。山洪灾害防治体系还不完善,防御能力仍显不足。2013年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因洪涝灾害死亡人员基本都是由局地强降雨引发中小河流洪水或山洪灾害造成的。

2.3 我省省市网球队场地器材现状与分析

网球场地有室内和室外的,我省各级网球队,除合肥市外,其余训练场地均为室外的.从质地来看,我省各级网球队训练场均为硬地.说明了我省网球场地单一,缺乏多样化(如土场、草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省网球选手的培养.网球训练对场地要求较高,通常情况下一片场地2-4人为宜,当在多球练习的情况下,对场地要求更为严格,最好一片场地不要超过3人,人数过多会出现部分选手闲置,影响训练效果.我省各级体校选手中,小于13岁的选手占63.7%,都处于打基础阶段,需要通过大量的多球练习来巩固技能,因而对场地的要求十分高.从表1、表3统计数据来看,市级体校网球运动员共计193人,拥有场地28片,约每7名运动员一片场地.其中像芜湖约每20人一片场地,铜陵约每10人一片场地.可见,我省网球场地数量十分紧缺.当前,我省网球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初打网球的儿童、少年选手在不断增多,对场地的需求日益增长.

表3 安徽省各地市网球队训练场地一览表

2.4 我省省市网球队资金来源

网球运动员在青少年阶段,学习、训练、比赛需要大量的投入,培养一名优秀网球运动员的时间一般为10年,而每年花费培训费及其他费用至少3-5万元,这对社会低收入人群来说是无法承受的.但是,国外在网球选手培养方面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商业化运行机制.由于我省网球起步较晚,总体水平还很低,市场化运作短期内不大可能.据调查所知,除我省专业队、合肥市队有少数企业赞助训练外,运动员日常训练用球、器材甚至场地费(芜湖市体校网球训练场地是租用的)等大部分均由运动员承担.

2.5 我省网球裁判员队伍及科研队伍现状与分析

裁判员队伍对一个地区承办网球比赛有着重要意义.我省现有网球裁判员120人左右,其中在省小球中心注册裁判30-40人.一名国际白牌裁判、三名国家级裁判、27名一级裁判,其余均为二级裁判.较北京、上海、湖北等省市,我省裁判员队伍规模较小,高级别的裁判员不多.裁判员队伍大部分来自高校,他们中有较好的英语基础,课余时间宽裕,应鼓励其中部分裁判员去申报高一级的裁判,来扩大和带动安徽省网球运动的影响和发展.由于多种原因,截止到目前为止,我省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网球科研机构来为训练服务,这势必影响了我省网球队的科学化训练水平.还未成立专门的网球情报机构来收集全国大赛中各种情报工作,影响掌握对手的打法特点和最新的网球发展动态.

3 安徽省竞技网球发展滞后原因分析

3.1 受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经济是体育的基础,对网球这项运动来说更是如此.2010年,安徽省人均GDP在全国排名位居第17.在安徽省第十二届全运会上,网球项目共有7支队伍报名参加了比赛,分别是:安庆市、蚌埠市、六安市、芜湖市、宿州市、铜陵市、合肥市.从成绩来看,男子团体前三名分别是芜湖、铜陵、合肥、;女子团体前三名分别是蚌埠、芜湖、合肥.团体总分前三的代表队分别是芜湖、合肥、铜陵.从表4可知,安徽省第十二届全运会7所参赛单位,有4所参赛队所在市人均GDP排名在前十,而单从获得成绩来看,团体总分前三的地市代表队人均GDP排名位居前4.说明了经济在网球运动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说明了我省网球开展的不均衡性,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几座城市.我省是一个拥有80%以上农村人口的农业大省,经济还欠发达.截止到2010年12月,安徽省网球人口只有2000人左右,网球基础还很薄弱.

表4 2009年安徽省各市人均GDP排名

3.2 受网球运动本身和文化的影响

相比在我国开展非常好的乒乓球和羽毛球运动,虽说都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球类运动,但网球入门的难度大得多,这也是制约网球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网球是一项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运动,网球文化的内涵比技术更加重要.[3]我国网球开展好的省市,多数是沿海开放省市或经济发达的省市,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早、较多.相比,我省地处内陆中部,网球文化接触较晚,底蕴不深,这也是制约我省网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3 与我省竞技体育指导思想有关

安徽省竞技体育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表示,调整项目结构,突出安徽特色.我省竞技体育加大投入、重点发展,以摔跤、拳击、柔道、武术、射击、手球等列为传统优势项目,以跆拳道、体操、击剑、举重、田径、游泳(含跳水)、自行车、划船等列为优势和潜优势项目.而对网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等项目主要加快社会化步伐,走产业化道路,这也从战略上制约了我省网球运动的发展.[4]

4 安徽省网球运动发展建议

4.1 制定安徽省网球规划发展步骤

长远规划是战略成功的关键,安徽省竞技网球运动具体发展步骤可拟分以下三个阶段:

首先是扶助阶段.这一阶段政府的宏观调控起着决定性作用,政府可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资金的调拔等手段,优先扶持我省网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地区.其次,是普及阶段.最后,是提高阶段.这时,我省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应积极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资助或组建高水平的职业球队,参加全国网球联赛,以此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这一阶段,市场经济杠杆将起着重要作用.[5]

4.2 加快网球场地建设和普及网球知识

一方面,政府应对网球项目采用政策倾斜,加快网球场地的修建速度.在场地方面还应适当修建草场及土场.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好我省现有的网球场地.有迹象表明,我省未来几年网球场地设施修建速度将会大幅加快,如何优化利用网球场地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球协会的作用,宣传网球知识,推广网球运动.

4.3 加快教练员培养的速度

为缓解网球教练员的紧缺,各市体校可以引进网球专业的大学生直接加入到网球教练员队伍中来,也可以由省小球中心对有一定基础,同时热爱网球事业的人进行培训.省小球中心应定期对网球教练员进行业务和相关知识的培训,组织高水平教练员来讲学或组织去开展好的省市进行交流学习、现场观摩来提高我省网球教练员的整体水平.

4.4 提高运动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组建科研队伍

网球运动员的训练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网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体能、技术、战术、心理、网球文化以及运动智商.教练员应当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短期学习或自学的方式,学习和研究新的训练方法,丰富训练内容,研究网球新技术新打法等.结合运动员训练的需要,要多利用现有高科技来为训练服务.运动员的培养可以进行转型,走体教结合之路.利用高等院校的科研资源,为我省网球开展进行科技攻关,利用教育资源,为我省培养高水平网球教练员、体育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等人才,利用训练资源,辅助网球专业队选手训练,培养优秀后备人才.[2]

4.5 多举办网球赛事和相关活动

从项群理论角度分析,网球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是以得分多少取胜.网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必须从实战中获得.[2]通过比赛来检验教学和训练水平,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增进交流互相学习.各市网球队之间可进行交流赛、对抗赛、系列赛等,增加运动员的实战经验.积极承办国内外重大比赛,为运动员提供更多大赛的锻炼机会.1997年之前,有数字统计表明,上海市的网球人口只有500人左右,随着大师杯落户上海,上海的网球人口逐年上升,截止到2005年,上海市的网球人口约54万人,平均年增长率达22.68%.

4.6 “请进来”和“送出去”

目前,我省网球处于起步阶段,为提高我省竞技网球水平,可去国内一些网球开展好的省市,把他们的优秀教练请进来,再从省内配置几名助理教练协助训练和管理,学习他们先进的训练理念、培养模式及管理模式等,对聘请来的教练,省小球中心可以定期安排对市级网球教练员进行集中培训.同时,运动员的培养可以采用送出去,把有潜质的运动员送到国内开展好的省市去学习、培养;还可以定期选拔一些青少年选手利用假期去国内开展好的省市去短期学习,像合肥、芜湖、铜陵等城市尝试了这种培养方式,而且收效良好.当然,有条件的可送到网球水平高、网球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去学习、深造.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经济发展水平、网球场地、网球文化、网球教练员等是制约我省竞技网球发展的主要因素;网球选手的培养要与国际化接轨,走举国体制保障下职业化培养模式.

5.2 建议 立足学校,扩大网球人口.把网球运动的开展全面推向中小学,鼓励和支持一些有识之士和企业兴办网球俱乐部或网球特色学校,拓展多渠道培养运动员的途径,在青少年中普及推广网球运动,力争网球人口像乒乓球一样形成稳固的金字塔发展模型;领导重视,重点扶持网球项目.网球可列为我省重点发展项目,以竞技网球为突破口,重点扶持,加大培养力度,同时鼓励和扶助学校网球和群众网球的开展,形成竞技网球的发展带动群众网球和学校网球的开展,群众网球和学校网球的发展推动竞技网球发展的局面.

[1]陶志翔.网球运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陶志翔等.国竞技网球运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830-833.

[3]杨芳.对网球运动的社会文化审视[J].体育与科学,2005,(2):71-72.

[4]关于印发《安徽省竞技体育“十一五”规划》的通知.皖体竞2007[10].

[5]何斌.安徽省篮球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9):353-356.

A STUDY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PORT TENNIS IN ANHUI PROVINCE

GAO Shou-dong1ZHENG Hong-ping2
(1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2 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uhu Anhui 241000)

This paper analyses deeply sport tennis from tennis fields, training of athletes, coaches perspectives in Anhui Province through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experts,comparison analysis,the level of economic improvement,tennis culture,completive guidelines and so on are founded to be the major causes which affect sport tennis in Anhui province.And if also propose several suggestions such as working out the steps of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in tennis,increasing the speed of coaches’ training,improving the level of athletes’ training and enlarging the research team,holding more high-level tennis competitions,bringing in and sending out the athletes literatures,data statistics and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and countermeasures concern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tennis in our nation.

Anhui Province;sport tennis;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G845

A

1672-2868(2011)06-0116-05

2011-08-19

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Ass2010118)

高守东(1972-),男,安徽繁昌人。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球教学与训练

责任编辑:陈 凤

猜你喜欢
网球教练员竞技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竞技精神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 08:41:50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06:34:28
花与竞技少女
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21:28:39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竞技体育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1
同台竞技
对联(2011年16期)2011-09-18 02: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