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美政窦国际
从京津对比看天津高技术产业
□文/傅美政1窦国际2
在当今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环保产业的大背景下,高技术产业是大势所趋。经过多年努力,天津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优势,已成为支撑天津经济发展的主力。但通过与北京对比不难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多种策略并举,促进天津高技术产业优化升级。
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资源;科技产出成果;政策支持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到“十一五”期末,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应发展为:建立起国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体系;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初步成为新的战略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新能源产业基地基本建成;推动其成为我国最富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一)天津高技术产业保持蓬勃发展势头。高技术产业的总产值从2004年的1,522.23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3,444.35亿元,年均增长19%,呈现快速增长势头,而其占GDP的比重亦逐年上升。2008年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25.11亿元,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149.32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的35.46%。
(二)各类高技术产业组成有机整体,并各具特色和优势。在2008年天津市高技术产业实现的产值中,电子信息业完成产值2,022.52亿元,占高技术产业的58.7%,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的地位得以巩固;紧随其后的是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其完成产值达651.27亿元;新材料产业形成了以化工新材料为特色的产业链,其实现产值399.14亿元,较上年翻了三番,是天津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业完成产值227.79亿元,同上年相比增长了13.8%,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新能源和材料产业继续上年的迅猛发展势头,产值规模达到了134.11亿元,增长九成,节能环保的绿色能源和材料、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无污染、低能耗的产业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一定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民用航空产业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6月23日由空客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总装的首架飞机交付使用。这个亚洲第一条、全球第四条民用大飞机总装线一年内总计交付飞机22架,已进入平稳运营阶段。
(三)形成了一定的科技研发创新能力,汇聚了一批优秀人才。据天津科技统计年鉴,2009年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53家、高技术产品156项,获得国家级新产品认定5项。全市共完成市级科技成果2,020项,其中属于国际领先水平9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51项;受理专利申请19,187件,专利授权7,216件。
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截至2009年,1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本建成,55项重大产业化项目全面启动。曙光超百万亿次计算机已经形成生产规模,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第三代聚光太阳能电池、巨型子午线轮胎装备等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正在加速推进。
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断完善。2009年全年引进各类人才5,841人,新建博士后工作站9个,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达到184个,在站博士后近800人。全市高级以上技术工人达到26.8万人,比上年增长10.3%。
(四)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优势明显。以华苑产业园区为腹地建立起来的软件产业基地和以中新药业天士力为龙头的中药现代化基地已初见规模;以华苑产业园区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已初步形成。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两大基地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振兴环渤海已成为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国家批准天津滨海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其中又以金融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为核心内容。规模达200亿元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的运营、20亿元滨海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设立为高技术产业的振兴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融资渠道。
(一)科技活动资源投入不足。综合2004~2008年五年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北京市的R&D人员平均是天津的4.6倍;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平均是天津的3.4倍;而R&D经费则为4.7倍。如果强调北京市的人口数量优势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那么再看相对指标:北京市万人R&D科学家和工程师数平均起来达到了天津的3.3倍;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是天津的1.5倍;而R&D经费占GDP比重则达到了3.2倍。这些数字背后隐含的意义发人深思:无论是相对值还是绝对值天津都很难与邻居抗衡,即便天津的科技活动资源投入、产出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指标始终名列全国各省市前茅,但要完成自身高技术产业跨越式突破,任重而道远。
(二)科技活动产出成果较差。汇总2004~2008年五年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天津市的科技活动产出水平、技术成果市场化水平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等宏观指标均排在全国各省市的前列。但在大部分年度内,还是以较大幅度落后于北京。(表1)从微观层面指标不难得出:2004~2008年的五年间,北京的专利申请受理量是天津的两倍多;专利申请授权量是天津的三倍;而国内期刊科技论文数以及技术市场中合同成交的规模和金额也都遥遥领先于天津同期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就2004~2008年这五年而言,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水平方面,天津优于北京。这意味着,天津如果在发挥自身科技能量的基础上,再充分吸收利用好周边省市的科技资源,将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从天津高技术产业自身发展角度来讲,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仍旧不够理想。近几年,天津的R&D经费投入虽然逐年上升,但其占GDP的比重依然很小,始终难以突破3%。而北京、广东等城市早已超过了200亿元。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新产品研发缓慢,科技成果难以产业化。
(三)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无法做到产学研各环节紧密结合。2008年有科技机构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只占25.6%;大中型企业中新产品开发经费只占科技经费内部支出的56.4%;R&D经费比重严重偏低,很多高新技术企业根本没有R&D经费,有R&D经费的占其销售额的比重也不高,远低于发达国家2%~3%的水平。这就导致科技开发无法跟上高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如,作为天津高技术产业支柱的电子信息业,长期无法摆脱核心芯片不能自主研发设计的窘境。截至2008年,全市独立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共179家,从业人员29,012人;高等学校19所,科技活动人员16,478人,但很少有企业与科研机构或高校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一)设计研发阶段策略。通过北京与天津的对比不难发现,北京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以及技术研发成果,但其能源、矿产、土地、水资源等相对缺乏,资源承载能力不足、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有限。所以,北京应该担当的角色是高技术产业链的研发总部与营销策划机构。而天津坐拥“两区”优势——滨海新区高技术产业区和华苑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空间巨大,潜力尚待发掘。但其科技资源力度不足以及研发产出成果水平不及北京的劣势亦十分明显。
1、在天津成立完善的京津一体化技术交易市场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第一,制定一整套交易规则和制度,从根本上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第二,建立并完善交易市场和交易中心的内部管理运营机制,确保交易程序简洁而高效;第三,建立相关信息披露机制。目前,科技信息在区域间以及区域内部的流动十分困难,信息不对称现象异常突出。因此,政府应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完善资源共享机制,搭建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公共科技平台。天津应充分利用与北京的地缘优势,出台一系列补贴、奖励等优惠政策,借助一体化技术交易市场,吸引北京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成果落户津门高技术产业。如,可与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签订有关协议,使天津成为其科技成果的承接地,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从根本上改变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
2、完善的法规体系,优惠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好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这块试验田,全力以赴搭建高技术产业的孵化平台,将振兴、发展、改革天津高技术产业的措施、方法、创新等在其中加以试验,择其善者推广到全市范围内,促进天津高技术产业的孵化和扩散,确保实现整体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专利、商标、版权,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盗版侵权行为的执法力度,切实维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利益。
3、渠道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的科技投融资体制。高新技术产业前期需要高投入,这给其萌芽发展增添了不少难度。政府财政支持必不可少,但不能盲目。应多采取补贴、税收减免、财政信用担保贷款等非直接的途径支持那些初具规模的高技术企业。组建高技术产业贷款担保公司和投资服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将社会闲置资金聚集起来,提高回报率,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高技术企业,形成充分市场化的高技术产业投融资运作体系。规模200亿元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就是这方面好的探索与实践。无偿的财政拨款要应用于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如“低碳”经济、“绿色”产业、“节能环保”事业,以保证其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新产品的设计开发,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表1 天津、北京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
(二)规模生产阶段策略。生产的政府采购引导。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为企业提供足够广阔的市场营销空间。实行政府采购政策,通过创造和扩大市场对企业高技术产品的需求,促进本地区高技术企业的发展,既减少了企业市场营销成本和风险,定向引导市场需求,又有利于企业确定生产进度和生产规模。对于高新技术产品定价也要相机抉择,处于产品生命周期初级阶段的产业要给予市场价格上的有利保护。
(三)销售阶段策略。充分调研,精确制导。做好充分的前期市场调研,明确高技术产品的受众人群,瞄准目标销售市场,做出有针对性的部署,准确定位,从而获取回报。当前,天津可以利用其独特的港口优势,积极拓展新的海外市场,如非洲市场、拉美地区市场、南亚市场等,为高技术产品打开销路。此外,天津市政府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可给予适当的出口补贴或税收减免等优惠,而对于进口目前我国还不具备生产能力的先进科技仪器设备可以免征进口关税等。
[1]祝尔娟.全新定位下京津合作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齐善鸿.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研究纲要[J].南开经济研究,1997.3.
[3]陈柳钦.进一步发展天津高新技术产业的十大政策建议[J].高技术与产业化,2004.3.
[4]刘禹宏,张艳艳.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潜力与实现途径研究 [J].黑龙江对外贸易,2010.2.
F 127
A
(作者单位: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天津市河东区金融服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