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菊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指使用抗生素后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而导致的常见的医源性腹泻[1,2]。抗生素是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必备药物,其发展快、品种多、用量大,且广谱抗菌药的新品种不断进入临床,给医生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方法,但同时也给临床上合理使用带来了一定困难,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情况逐渐增加,导致AAD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3,4]。本文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科住院发生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临床特征,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06年2月至2011年3月呼吸科住院使用抗生素患者共160例,其中男78例,女82例;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58±14)岁。入院时诊断肺炎5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50例、支气管扩张37例、肺脓肿1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例、肺栓塞3例。其中发生AAD的8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上述患者共667例,发生率为11.9%)。并随机选取无AAD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1)AAD诊断标准:参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5],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出现腹泻伴大便性状改变如水样便,血便,黏液脓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可合并下列情况之一:①发热≥38℃;②腹部或腹部压痛反跳痛;③周围血白细胞升高。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的:①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群;②如作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水肿出血,或见到2~20 mm的灰黄(白)色斑块伪膜;③细菌毒素测定证实。(2)排除标准:各种类型的感染性腹泻(如病毒性腹泻、细菌性痢疾、伤寒、食物中毒等),肠道器质性疾病 (如结肠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功能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及其他有除抗生素以外明确原因的腹泻。
1.3 方法 分析AAD患者应用抗生素的情况;试验组为发生AAD的80例患者,对照组为无AAD的80例患者,比较2组患者在年龄、抗生素使用种类、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禁食、静脉给药途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及采取侵袭性医疗干预措施(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静脉留置导管、泌尿道插管等)等方面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导致ADD抗生素 本试验中抗生素剂量均为常规剂量,并与腹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无关。试验组中导致AAD的抗生素依次为头孢三代23例(28.8%)、青霉素类21例(26.3%)、碳青霉烯类15例(18.8%)、头孢二代10例(12.5%)及克林霉素9 例(11.3%)。
2.2 2组观察指标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抗生素使用种类、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禁食与干预措施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的静脉给药途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2组AAD影响因素比较n=80,±s
表12组AAD影响因素比较n=80,±s
组别 年龄(岁)抗生素(种)抗生素使用时间(d)住院时间(d)58±8 2.3±0.5 15±5 20±8对照组 47±7 1.8±0.6 9±5 14±5 t值试验组4.52 3.55 7.81 5.82 P值 <0.05 <0.05 <0.05 <0.05
表22组AAD影响因素比较 例(%)
AAD发生的机制为:(1)抗生素使用后的菌群失调:原本肠道的正常菌群有500多种,各种菌群及宿主间保持平衡,但是由于抗生素的长期或不当应用及在其他高危因素下将平衡破坏,致优势菌群降低,而条件致病菌及外来致病菌和肠道内耐药共生菌过度生长。而难辨梭状芽孢菌,一种革兰氏阳性肠道病原体成为主要致病菌,除此之外,近年还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沙门菌、产气荚膜杆菌 及真菌等引发的AAD;(2)抗生素的变态反应,毒性作用对肠道黏膜的直接作用;(3)药理效应致肠道动力的改变;(4)糖和胆汁酸的代谢异常,致腹泻的发生[6]。而AAD发生率视不同抗生素而异,文献报道约为5% ~39%,本研究发生率为11.9%,呼吸疾病的患者大部分合并感染,由于病原学检查的延迟性,使医生在应用抗生素时存在很多盲目性,有研究发现呼吸科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达78.2%,远远高于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要求的抗生素使用率控在50%以下的标准[7]。因此,广谱抗生素的滥用使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显著增加,本研究结果发现,AAD多为单纯性腹泻,且大便次数多,呈糊状便、稀便、稀水便,但严重时可出现腹痛、发烧、血便或黏液脓血便,甚至有假模样渗出物。同时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均能引起AA,,但与AAD相关性较大的有三代头孢(28.8%),青霉素类(26.3%),碳青酶烯类(18.8%)等。影响AAD发生的因素有年龄大、抗生素使用种类多、抗生素使用时间长、住院时间长、禁食及采用干预措施等,2组在以上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静脉给药途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此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国内相关研究结论[1,8]。
综上所述,由于呼吸科住院患者中AAD的发生率较高,预防AAD应该采取综合措施,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关键。因此临床医生应该遵循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有指征地使用抗生素:对于缺乏感染依据或病毒感染者,不应使用抗生素,一旦确定患者的病原微生物,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生理及病理特征、抗生素的药效学,药动学,细菌的耐药性,不良反应等选择适当抗生素。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检测,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从肠道排泄,容易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的抗生素[9]。同时减少联合用药,慎用广谱抗生素,避免预防抗生素,从而减少AAD的发生。
1 朱欣荣.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抗感染药学,2010,7:269-271.
2 Wistrom J,Norrby SR,Myhre EB,et al.Frequency of antibiotic – associated diarrhea in 2 462 antibiotic-treated hospitalized patients:a prospective study.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1,47:43.
3 许颖颖,张春红,李文峰,等.呼吸内科330份病历抗生素使用的调查分析.海峡药学,2004,16:134-135.
4 Salminen MK,Reutelin H,Tynkkynen S,et al.Lactobacillus bacteremia,clinical significance,and patient outcome,with special focus on probiotic L.rhamnosis GG.Clin Infect Dis,2004,38:62.
5 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生部卫医发(2001)2号.
6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撰写协作组.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146-1147.
7 孙代艳,刘一新.呼吸病房353例患者抗生素使用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783-784.
8 方秋雁,陈仲华,赵承杰,等.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64 例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046-2047.
9 顾奋觉主编.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