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家辉
摘 要 为了保证建筑的安全,保证居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在建筑设计中必须要对建筑的抗震设计进行有效分析和研究,保证建筑抗震的强度。而农村、乡镇由于地理位置和建筑结构、高度的独特性,在现代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农村与乡镇;房屋抗震设计;设计施工
近年来,由于地壳运动频繁,地震灾害时常发生,而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产生对房屋结构作用的地震荷载,导致房屋结构产生附加内力,最终使得建筑受损,甚至倒塌。在抗震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要首先考虑地震荷载的作用使房屋受到破坏这一问题。因为目前对地震还缺乏充分的认识,地震荷载的计算有相当的近似性,所以,房屋的抗震设计,一定要进行震害调查,及理论分析来作为基础,同时还需要对房屋结构进行计算并制定必要的构造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结构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农村,乡镇的建筑与城市有所区别,在建筑材料和结构上存在差异。比如说农村和乡镇会存在大量的土木结构建筑、单层砖建筑。本文就将农村、乡镇的土木结构和单层砖结构抗震设计和施工进行探讨。
1.房屋结构抗震设计的一般原则
1.1 房屋结构的场地和地基选择
在进行房屋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工程需要,了解场地的地震活动情况和工程地质的有关资料,同时要对场地作出综合评论。尽可能的选择对建筑物抗震有利的地段,以便能够有效的避开不利地形。对建筑物抗震有利的地段,主要是属于I类场地土或开阔平坦、坚实均匀的Ⅱ类场地土等地段。对建筑物抗震不利的地段,主要是包括属于如条状突出的山脊、高耸孤立的山丘、陡坡、河岸和山坡边缘、的Ⅲ类场地土、发震断裂带交汇的附近等地段。
1.2 合理规划,搞好工程结构设计
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是,必须要考虑避免产生次生灾害。首先,要保证建筑平面布置不要过密,能够利于疏散。据相关的地震灾害显示,在农村地区石结构房屋较多的地区,会因为小巷过窄,导致地震时震害加重。因此,在房屋结构平面布置中,必须要力求规则平整,保证建筑立面应简略整齐,尽可能的不做高门脸、女儿墙等附属装饰设施,如必须做时,应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以防止地震时倒塌伤人。
1.3 提高房屋结构抗震能力
结构布置应该尽可能的保持均匀一致,使其刚度均衡。比如说,在对砖房设计时,纵横墙布置要均匀,这样才能够减少地震对房屋产生的扭转影响。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要牢固。梁板之间、墙体之间连接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地震寸梁、架脱落。因为,在地震时较多纵墙外闪,就可能会造成震害。结构构件的连接,应该尽可能的提高延性,避免强震时的昵性破坏。如果是同一房屋建筑,就需要采取统一的基础型式,保证其在地震时沉降均匀一致。
1.4 保证施工质量
保证施工质量,对提高房屋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图纸要求施工,要保证施工材料的标号等。同时,还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检,保证设计规划在施工中得以实施。
2.土木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2.1 土木结构房屋概述
我国的土木结构房屋历史悠久。因为这类建筑具有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同时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成本低廉的优势,所以至今在一些农村和乡镇地区仍是广泛采用。比如说鲁西、鲁东广大农村中以及其它地区都有不少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建筑。根据震害调查,这类建筑只要设计合理,在建筑构造上又采取一定措施,可以在烈度7度、8度地区采用。但是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结构设计。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土木建筑基本类型分为以生土墙体承重,椽、檩做屋盖的承重构件的土夺结构房屋和生土墙体仅做围护结构,由柁、檩、椽组成木构架的土木结构房屋。所谓的生土建筑,是指未经焙烧的土坯、灰土、夯土,或者自然土为承重墙体的房屋。上坯一般要选用粘性上湿法成型,可以在土坯中掺入麦秸草等拉结材料。土坯可用粘土浆或粘土石灰浆砌筑,土坯卧砌。土筑墙系应该由粘土加适量的麦穰逐层夯筑而成。
但是由于这种结构的建筑对施工方法要求较高,所以在抗震设计中其对施工方法的要求也较高。一般来说,都是采取由下而上逐层交错夯筑,保证土坯竖缝逐层错开。同时需要在纵横墙交接处,要交错夯筑,相互搭接,这样才能保证整体性较好。
2.2 抗震构造措施
2.2.1 墙体构造措施 在进行墙体砌筑时,必须要保证内外墙体同时分层交错夯筑,咬砌。同时需要注意在土坯墙、土筑墙内外墙交接处,每隔30厘米左右就要放一层如竹筋、木条、荆条、苇子等拉结材料,保证每端伸入墙内约1米左右。如果采用砖柱和包角砖柱,就需要注意砖柱与土坯墙之间的拉结。这就要求在施工中,完成砖与土坯的同时砌筑,保证其可以互相咬接。土坯墙的砌筑可模拟砖的砌法,互相搭接错缝,不要形成通缝。坯与坯间泥浆要饱满,泥浆中可掺些麦穰。墙体要做防潮怠,这样才能更好的防止雨水浸蚀及碱化。
2.2.2 屋盖系统的抗震措施 在设计和施工中都必须要保持屋顶的整体性,这主要是通过加强梁、檩、椽之间的连接来实现的。檩子应该放在梁上,椽再放左檩—巳交错搭接牢,或用铅丝交叉绑牢。如果在施工时,檩木不够长,用扒钉钉牢。此外还需要要做好梁(檩)与墙之间的连接。大梁要压在墙体或砖柱上,伸入墙体部分的长度不小于25厘米。如果梁或檩长度有限,搭入墙体长度不够时。可在墙外加一方木,用铅丝通过墙体缠在檩子的钉子上。为使地震力能均匀传绐墙体,应在梁端,檩端设垫木,在垫木和大梁之间用扒钉钉牢,或旧铅丝绑扎,大梁不能放在窗过梁上面。
3.单层砖房抗震设计与加固措施
抗震设计的目的是防止地震造成的人身伤亡,使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要保证在地震时,必须坚持工作部门的正常工作,如通讯、电力、医疗等。
3.1 单层砖房抗震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选好地基按。如前所述,这种结构的建筑必须要选择好地基,使建筑物尽量着落在良好地基上。也就是要保证在同一幢建筑物中,采用同一的基础形式,保证在地震时不会发生不均匀沉陷。
3.2 建筑物的体型要单一
一般来说建筑物的体型的平、立面越规则越好,所以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保证其布置尽量的对称,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物刚度比较均匀,能够有效的减少因地震而引起的扭转作用,使地震力容易顺利传播。
3.3 房屋的均匀布置
要保证房屋的纵横墙均匀布置,如果条件许可,横墙应该要贯通房屋全宽。如果需在墙上开洞,那就应该使各墙段宽度尽量均匀一致,而且洞口应离开纵横墙连接处一定距离,以免削弱纵横墙的整体连接。另外,横墙的布置尽量密些。
3.4 尽量减轻房屋重量,降低房屋高度
一般来说房屋愈重,地震时产其生的地震力就越大。所以,单层房屋应该尽可能的使屋盖做得轻些,这样一方面可减少地震荷载,另一方面屋盖较轻,也能够更好的降低房屋的重心。为了进一步减少地震力的影响,房屋高度也应该尽可能的低些。
4.结语
总之,在建设新农村,在发展乡镇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对这些地区的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保证农村、乡镇建筑在遭受地震灾害时,能够避免或者减少损失,保证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葛学礼,朱立新,王亚勇,等. 村镇建筑震害与抗震技术措施[J]. 工程抗震,2001(01).
[2] 吴慧娟,曲琦,葛学礼,等. 地震高发地区农村抗震能力建设与震后重建[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4(05).
[3] 陈信强. 村镇建筑抗震设计若干要求与建议[J]. 福建建筑,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