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颖骏 云霞 方伟杰
浙江大学智慧校园盘活“校产”
文/吴颖骏 云霞 方伟杰
随着公共资产规模不断快速扩张,对资产管理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充分利用这些资产,并对之进行合理配置已然成为制约学校跨越发展的一个难点。
智慧校园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推动教育发展与改革。浙江大学近年来密切围绕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出了学校“资源统筹计划”、“人事分类管理”、“管理创新计划”、“机关效能建设”等一系列积极的变革创新举措。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如何有效针对学校改革的各个环节,科学合理地调整学校现有体制机制,有效制定各项革新制度,成为摆在学校决策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近年来,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浙江大学实验室装备不断更新,仪器设备数量迅速增加。然而随着公共资产规模不断快速扩张,对资产管理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充分利用这些资产,并对之进行合理配置已然成为制约学校跨越发展的一个难点。
2009年4月29日,学校召开第一次公共资产数据公开工作专题会议,确立工作目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公共资产主题数据库,推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加强教学资源统筹、提高公用房利用率,发挥学校信息化建设支撑保障作用,促进学校信息资源进一步公开透明、整合共享与优化利用。”明确将公共资产数据共享与公开工作纳入学校校务信息公开的整个体系,规范管理,有序推进。
早在2008年,学校已经建成数据交换中心、统一身份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但是面向学校办学的资产信息一直没有建成统一的资产数据库,由于缺乏可信的数据,平台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对学校办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无从谈起。为此,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从2009年开始,加大了对房地产管理处、实验室与设备处、教学质量与资源管理处等单位的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经过近二年的建设,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房地产综合管理系统、教师公寓网络管理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等项目陆续投入使用,为师生提供了许多便捷的资产服务。
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实现了仪器的基本查询、网络记录提交与管理等功能,并于2008年4月1日正式启用第一版系统。系统第二版实现了多种查询功能、网络预约功能、信息管理与信息统计等功能,并与E校园、教职工信息等实现数据对接。该系统包含了单价10元万以上分析测试类大型仪器设备2400多台,其中单价40万元以上共600多台。
2008年3月,房地产管理处成立信息化建设工作组针对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专题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如项目申报、方案论证、基础数据库设计、各功能模块的确定等。自此两年期间完成制定全校公用房编码方案,完成503幢建筑物,30296(含13670间学生公寓)间公用房的标准编码工作,会同宿管中心完成宿舍楼宇的标准化工作;所有公用房房屋和房间数据及使用配置数据全部对外公开查询。开发公用房数据维护系统,目前学部院系共配置9501间公用房,其他行政办公、后勤产业、直属单位、周转用房、发展用房、其他用房共计7125间。通过系统可实现数据的实时、动态核实与维护。启动GIS房屋图形系统建设,着手公用房分层分户CAD图纸收集和图纸数字化,完成了108幢共4569间公用房资源的分层分户图形数据建库。
2008年10月,教学质量与资源管理处开始启动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接轨学校公用房信息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全校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的统一排课、排考;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的实时查询、部分实时查看;教学资源网上借用(师生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登录系统借用教室);教师网上教学调课;全校自修教室查询;全校教学资源使用查询、统计与分析;自2009年12月7日开通网上申请借用教室功能至今已实现成功借用教室8098次。
浙江大学“E校园电子地图平台”的重要宗旨就是希望能把浙江大学硬实力如何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把校园教学与实验空间,办公区域,休闲环境与数字化校园建设平台无缝接入,在可视环境下解决与校园空间信息有关的信息查询、信息发布、空间规划、信息管理等实际问题,建立校级统一信息发布平台,便于全校师生以家长查询、检索所需信息,更为各级领导对校园管理进行可视化管理、分析与决策提供依据和保障。
不仅如此,信息中心代表学校技术支撑单位,先后完成公共资产数据共享与公开服务平台方案制定;结合教育部16类资产数据标准完成公共资产主题数据库设计与建设;在ZUPO办公网开设资产公开专栏,完成公共资产公开服务目录规划,面向师生提供了29项资产公开和相关的预约服务;初步建成公共资产数据查询与分析平台,面向公用房分布、仪器设备分布、大型仪器机时利用率、教室课时利用率四个分析主题的24项查询与分析服务。
智慧校园在浙江大学已经得到初步应用。
1. 技术与管理策略结合,沉寂的大型仪器持续复苏。
信息系统只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但并非万能的平台。大型仪器共享率和使用率的提高还依赖于对大型仪器管理机制的积极探索。2009年,为加强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促进我校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转和开放共享,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学校出台了《浙江大学大型仪器设备有偿服务管理办法》( 浙大发设〔2009〕2号),明确了学校、学院、机组各方受益的经济政策,鼓励大型仪器有偿服务。大型仪器网络管理系统中的部分仪器加入了有偿服务行列,对校内外开展规范服务,收费标准经过实验室处、校收费管理小组审核后均在系统中“明码标价”。2007年,我校有规范的收费服务仪器85台,总价值0.55亿元,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共有规范的收费服务仪器532台,总价值3.30亿元,与2007年相比,开放服务仪器的总数(台件数、总价值数)增长500%多。这说明信息化平台与经济政策的合理应用,的确能为学校大部分的仪器设备资产和几乎全部的优质资产的妥善管理和有效利用起到积极的作用,堪称“四两拨千金”。
2. 合理计算教室利用率,还原玉泉校区教室“紧张”真相。
在校长信箱里,关于玉泉校区的教室紧张问题一直关注重点。学生屡次反映教室不够,可是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这件事一直让相关部门非常困惑,从总量上为学生提供的空间并不少,房产部门认为已经给教学单位足够的支持了,但教学单位却一直感觉空间严重不足?问题是那些空间也不可能莫名地没有了,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在从业务部门得到更全面的数据后,公共资产数据查询与分析平台终于能派上大用场了。以玉泉校区教学资源分析为例,玉泉校区共有110间教室,从总体上看多媒体教室的平均课时利用率在56%左右,总体还是不错的,可为什么同学还是不满意呢?通过对不同教学楼和时段的统计,问题变得一目了然,首先表现在教室的分布结构不合理,有的教室利用率可以达到90%以上,有的教室利用率则不到10%。同时,大量的科研用房和教学用房交织,存在互相干扰和安全隐患,不利用学生的学习。再次,通过分析还发现,一些大容量的阶梯教室利用率偏低,建议通过适当的改造来适应学生上课的要求。
3. 精心设计智慧校园,十二五全力支撑学校跨越发展。
公共资产的共享与公开工作的有力推进,为我校的下一步发展办学资源的优化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盘活更多的公共资产,真正为支撑学校建设智慧校园树立了信心。公共资产的盘活将为学校从量变到质变提供重要的支撑,信息化作为公共资产透明管理的一项利器必将发挥重要的历史作用。
(作者单位为浙江大学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