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凌,徐丛春,顾培林,曹英志
(1.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 300171;2.连云港金海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连云港222000)
上海世博会对海洋经济的影响分析
朱 凌1,徐丛春1,顾培林2,曹英志1
(1.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 300171;2.连云港金海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连云港222000)
2010年10月31日,为期184天的上海世博会圆满落幕,本次世博会无论是参展国家和地区还是参观人数,都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纪录。作为一个大型综合性国际展览活动,上海世博会对海洋经济的影响是明显且深远的,文章重点分析了上海世博会对我国海洋经济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影响,期望能为未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方向的确定提供参考。
上海世博会;海洋经济;影响分析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被誉为“经济奥林匹克盛会”的世博会首次在我国沿海城市上海举办,此次世博会参展国家和地区超过240个,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作为集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国际展览活动,世博会对海洋经济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开放期间,在本次世博会开放之前以及结束之后对海洋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世博会筹备期间,受世博会影响最主要的是投资型的海洋产业,其中对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影响和推动最大,海洋电力业和海洋工程建筑业等第二产业推动次之,而对海洋渔业等第一产业影响甚微。
举办世博会受益最直接的就是旅游业,世博会将使上海乃至中国形成巨大的旅游客源市场,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长达6个月的展期内,有170余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加上海世博会,参观人数超过7000万人次。这样庞大旅游客源的到来,为世博会前期上海及周边地区迎来一轮展览场馆、酒店和交通设施等的建设,饭店业的改造和新扩建的契机,可以说世博会筹办过程就是整合宾馆、交通及景点等各项要素的过程,为拉长上海旅游产业链提供了机遇。
1.1.1 世博会成为上海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器
世博会的召开为上海城市旅游基础设施提出新的要求。世博会要为展览提供会展用房为参展工作人员、预计将要接待的与会人员和旅客提供餐饮、住宿和交通保障,以及配套的生活设施、购物和娱乐设施。而在世博正式筹备之前,上海全市星级宾馆、五星级宾馆、酒店客房数、床位数远远达不到世博会期间的要求,此外酒店内部的设施,如,客房的设备酒店的信息化设备和商务设备等都与世博会要接待的商务客人的需求存在差距,在旅游基础设施等硬件设施方面亟待加强与完善。世博筹备期间,为满足世博期间对旅游基础设施的需求,汉庭连锁酒店等多家酒店在世博园区相继开业;同时,世博会的召开刺激了上海旅游的创新能力,2009年4月上海市中心一家设有上下铺、房间大小只有7 m2的袖珍旅馆开张,它的目标人群就是2010年世博会游客中的“背包一族”。当然,受益的并不只有上海。据调查显示,至2010年4月底,世博会前期,上海的住宿缺口每天在6万张床位左右,这些将依靠上海周边城市的支持[1]。
1.1.2 世博会提升了上海滨海旅游服务能力的软实力
旅游业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重要窗口,面对世博这种大规模、高层次的国际展会,对上海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专业人员的素质、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等方面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世博会筹备之前上海旅游软环境来看,上海很多酒店集团化程度不高,单体酒店竞争力薄弱,宣传促销和培训管理方面不到位,缺乏国际酒店服务标准和意念的高素质和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此外,很多酒店还停留在标准化的地位,缺乏个性化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这些都导致酒店还不能提供与世博会相适应的信息、商务和绿色服务。世博筹备期间,上海市通过行业协会加强了对旅游行业的管理和协调,推进了旅游企业的改革,加强了行业自律、规范了企业竞争行为、配合政府建立良性的市场秩序,加大了协调工作力度,增加了应急、应变能力,全面提高了旅游行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了上海旅游服务的软实力。
1.1.3 世博会加快了上海邮轮经济等高层次旅游产品的开发进程
邮轮经济是高层次的旅游产品。世博会前夕,上海港迎来了多班国际邮轮。仅2010年2月,上海港共计迎送中日航线的国际客轮16艘次,外国籍豪华邮轮6艘次,11000余名旅客船员出入境。该数据与2009年同期相比,旅客客流量增幅达88%;与2010年1月相比,增幅更达150%[2]。随着世博会的临近,国际邮轮在上海港停留的频次将继续加大。据专家分析,这些豪华邮轮的纷至沓来,有力地推动了上海“邮轮经济”的全面发展,加快了上海高层次旅游产品的开发进程,带动了上海都市旅游、酒店、餐饮和购物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1.2.1 世博会加快了港口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以世博会为驱动,中国经济和贸易大幅提升。对于中国的海运业来讲,面临着一个大好的发展机遇。港口凭借它在航运中的特殊地位,自然也就占据了发展中有利的位置。世博筹备期间,通过港口运输能力的大幅提升,推动了港口结构调整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港口装卸、仓储、代理、联运和结算等管理方式的规范化、现代化发展,推动着港口技术进步及现代管理方式的运用,提高了港口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1.2.2 世博会推动了上海从国际大港向国际航运中心转变
上海具有比较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现代金融体系、先进的港口基础设施、高效的航运服务体系,以及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广泛参与全球竞争的周边经济腹地,具有加快形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有利条件。世博会的召开,充分发挥上海陆、海、空综合交通枢纽和大口岸优势,加快推进上海航运业的发展,促进上海向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转变,增强上海国际航运资源整合能力拓展上海航运服务产业链,提高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为更好地诠释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以低碳、节能、环保为特征的亚洲最大海上风力发电场——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力发电场项目在世博前夕全部完成安装调试,投入运营,正式并网发电。上海东海大桥100MW海上风力项目位于上海东海大桥东侧1~4km、浦东新区岸线以南8~13km的上海市海域,总投资23.65亿元。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上海绿色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和中电国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负责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工作[3]。
1.3.1 世博会促进了我国海洋风电业的技术创新
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的我国第一个大型海上风电项目——东海大桥风电场,对我国海上风电技术研发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具有示范意义。整个风电场34台机组全部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目前国内单机功率最大的3MW离岸型风电机组,技术创新不仅体现在选址勘察总体设计、设备制造上,而且包括运营调试和后期维护过程,对于促进我国海上风力发电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1.3.2 世博会驱动着海洋风电业相关联的环保与风电制造业迅速发展
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建设给上海带来的最大效益将是环保和对风电制造业发展的巨大驱动力。有资料显示,风力发电1度,可相应减少960g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每千瓦时风电能创造0.25元的环境效益,被誉为“绿色电力”。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建成后,与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8.6万t标准煤,减轻排放温室效应性气体二氧化碳23.74万t,节能减排效益显著,极好地诠释了上海世博的低碳生活理念。
此外,风电场的建设和落成,对临港新城风电制造业集聚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2009年10月起,上海电气集团临港基地全面启动风机生产项目,德国西门子风电及新能源产业项目和华仪电气风电项目也于2010年开工建设。目前,临港产业区已集聚了德国西门子、上海电气和华仪电气3家风电设备制造商,成为中国最大的风电设备生产基地之一。如今,新浦东版图上,北有张江太阳能电池研发机构,南有临港风能发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上海世博会对海洋经济的中期影响,表现最为直接且突出的是滨海旅游业,其次海洋交通运输业以及涉海服务业也受到上海世博会的些许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世博会的举办,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宾客涌向上海。据了解,原计划在近一两年内要来上海的外国游客,由于世博会,都选择提前访问这个城市。国内很多企事业单位也因为世博会在上海举办,纷纷将会议安排在上海召开。更多国内的散客,一方面考虑这难得一次的世界经济盛会在国门内举办,不参观一下未免遗憾;另一方面,世博会正值暑假,带孩子感知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因此选择来到上海。上海世博会对外开放的184天累计接待人数超过7000万人。如此之多游客涌进上海,致使上海宾馆酒店价格飞涨,供不应求。据上海旅游局公布的数据,仅2010年6月上海过夜人数为756600人,同比增长61.2%旅游饭店客房平均出租率为85.23%,同比增长33.61%;平均房价为583.89元/间/天,同比增长26.46%[4]。
世博会吸引了八方游客,刺激了上海旅游消费,使滨海旅游收入大幅增加,通过“旅游消费链”,涉海服务业也产生了连带收益。以海洋餐饮服务为例,世博期间到访上海的游客都会在外用餐,2010年9—10月,休渔期刚过正值大量海鲜上市的时期,海鲜消费快速增加以经营海洋水产品为主的餐馆、酒店迎来客流高峰期,带动了海洋餐饮服务的瞬间迅速发展除此之外,游客来到上海,不会局限在世博园内活动,游客的短途或长途出行,必然会使用到轮渡、公交、火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进而带动上海滨海公共运输服务的发展。
世博经济绝不仅限于5.28km2的园区,同样也不仅限于上海一个城市。世博会的“蝴蝶效应”已逐渐显现,全国都分享到了上海世博会的“红利”,而长三角区域无疑是“世博利好”最集聚的区域。鉴于距离近、交通便捷很多海内外游客游览了上海之后,自然都到江苏和浙江等地走走看看,据估算,上海世博会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中有30%~35%的人会选择在华东地区继续参观游览[5]。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吸引了越来越多邮轮访沪,引发上海港客运量的猛增。据浦江边检站介绍,搭乘邮轮的游客大多来自欧美、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等。船方及多家旅行社均表示,许多旅客已将参观世博会列入行程安排,成为其旅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西班牙籍仿古帆船“安达卢西亚”号更是专程来沪参加世博会,将在上海国际客运中心停留至9月。仅6月上海国际客运中心共计出入豪华邮轮18艘次,国际客轮17艘次,边检民警办理出入境边检手续34000余人次。而在2009年,上海国际客运中心没有邮轮进入,仅有往返于中日之间的国际客轮17艘次,出入境旅客船员仅不到1800人次,同比增长达19倍之多[6]。
上海世博会已圆满谢幕,然而世博会的影响远未止步,“后世博”时代大幕已开启,海洋经济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上海世博会“成功、精彩、难忘”,回顾世博,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一定会是“科技”。从开幕第一天起,世博会上那些大放异彩的科技亮点就让游客赞叹、回味、憧憬。上海世博会所呈现给世界的“科技盛宴”,既不是点缀、更非作秀,而是将对今后全球的技术发展产生切实而深远的影响。世博科技成果将会被转化和产业化,作为以科技为支撑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未来海洋产业发展的重点。
“绿色世博”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遵循的重要理念之一,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本身就蕴涵着“更美的环境,更绿色的生活”的愿景。上海世博会不仅展示了先进的低碳、绿色技术,更重要的是它所倡导的低碳环保的绿色理念,通过世博会这个载体,已经深入人心,未来发展之路,必然是一条绿色之路。在当前海洋灾害频发、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之时,未来海洋经济究竟如何发展?上海世博会劲吹的“绿色”之风,以可学可行的实践与事实,已给出答案,那就是发展低碳绿色的海洋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追求绿色GOP,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个世界级的盛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新世纪之初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双引擎”。飞转的“引擎”,将大大提高上海的开放程度,使之更好地与世界融合。同时,这一切都意味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会带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1]郭英之.2010年上海世博会旅游发展潜力的效应分析[J].旅游学刊,2003,5(18):52-56.
[2]世华财讯.上海港“邮轮经济”将在3月掀起新高潮[EB/OL].(2010-03-02)[2010-12-10].http://www.hycfw.com/Figure/gangkou/xpx/2010/03/02/4 4430.html.
[3]佚名.东海大桥海上风电月底并网发电预计未来发电量可达2.6亿千瓦时[EB/OL].(2010-06-07)[2010-12-10].http://www.shdrc.gov.cn/searchresult_detail.jsp?main_artid=16845.
[4]佚名.2010年6月上海旅游统计资料[EB/OL](2010-07-17)[2010-12-10].http://lyw.sh.gov.cn/shlyj_website/HTML/DefaultSite/lytj_2010/2011-06-27/Detail_3069.htm.
[5]佚名.世博旅游产生蝴蝶效应客运公司很受益[EB/OL].(2010-06-10)[2010-12-10].http://auto.ifeng.com/roll/20100612/343581.shtml
[6]佚名.上海港6月份再迎客流高峰[EB/OL].(2010-07-01)[2010-12-10].http://politics.people com.cn/GB/14562/12018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