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琢生命的宝石——访陕西省青年科技奖得主、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明雍教授

2011-11-06 04:50刘德英
科学中国人 2011年20期
关键词:科技奖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

首席记者 刘德英

雕琢生命的宝石
——访陕西省青年科技奖得主、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明雍教授

首席记者 刘德英

诺贝尔有句名言:“生命,那是自然赋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然而,要在这块宝石上雕琢出完美至极的图纹,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

近日,应陕西省科协之邀,记者为“第八届青年科技奖”做深度报道(已连续报道四届——两年一届),这才发现当年报道的疏漏——一位优秀的水中兵器专家,四年前竟与自己擦肩而过。

他叫刘明雍。

不仅有一个不俗的名字,更有一串令人敬佩的头衔——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国宇航学会会员;中国造船学会会员;中国惯性技术学会会员;水中兵器学术委员会控制学组成员;国防科工委“无人航行器”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教育部“长江团队”核心成员……

巧合的是,记者在采访航海学院水下航行器团队时,接待人正是他。

十七岁,在一个天真烂漫的年纪里,刘明雍以十分优异的高考成绩,从老家湖北石首一中考入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校园里浓厚的学习气氛熏染着他,使他把人生变成了科学的梦,在大学毕业后,仍执着于对科学的追求,相继获得自动控制系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硕士、兵器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赴华中理工大学,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之后,回到西工大,追随徐德民教授(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创建不久、起步艰难的团队注入了活力。他在这支“致力于新型水下航行器的研究”的团队里,最终把梦变成了现实——成为远近闻名的“五虎将”之一,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说,优秀的人是因为他们有优秀的习惯。优秀的习惯是成功的前提,高远的理想则是优秀的前提。

怀抱高远理想的他,跟随徐院士走上了一条致力于新型水下航行器的研究道路,并在这个领域里不断寻觅、开拓、挖掘……

为攻克一个个难题,参与一次次试验,他像中了魔法一样,每天片刻不歇地忙碌着,疲惫中总透给人一种自信、一股豪情、一份坚毅。他坚信新型水下航行器研究领域在国防和科学发展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坚信自身的力量,坚信永往无前、继往开来的人生华章。

他与团队一起,历经十年艰辛不懈地努力,共同创立了一个系统完整的形成极具特色的科学研究体系。

他不仅荣获了“陕西省第六届青年科技奖”,还主持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金、国家型号工程、国防预研、国防基础科研、重点实验室基金等科研项目二十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五项;获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并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其它各类科技进步奖励三项……这些国防和国家重大奖项,让笔者看到了我国远程水下自航器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前景。

他也为自己确定了主要的研究方向:先进控制理论与应用;惯性导航与组合导航理论与应用;精确制导、控制与仿真;自主航行器控制与协同;信息融合理论与应用;水下航行器导航与控制技术;水下武器系统研究等。特别是,在非线性系统控制、导航与定位技术、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分析与仿真等方面取得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成就,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被EI、ISTP等国际工程索引收录三十余篇。作为博士生导师,他主讲本科生课程、研究生等课程;编写国防重点教材、讲义……并成为多种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十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

短暂十年,刘明雍通过某型号项目的锻炼,迅速成长为国防“某型号工程”学术科研的重要力量,成为水下航行器团队不可多得的重要骨干,成为前沿科技崛起的杰出贡献者。

人们总是感叹于艺术家对宝石的精美雕琢,却往往忽略人对于生命的自然雕琢。此时,记者眼里的刘明雍,正是一块穿越了艰险狭谷,历经了深海巨浪而熠熠生辉的生命宝石。

这宝石散发出的,是任何艺术家也无法雕琢出的最完美的光芒!

猜你喜欢
科技奖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
我国2021年在学研究生规模达333万人
向华同志获得第十届新疆青年科技奖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0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获奖项目简介(Ⅱ)
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纺织科技奖见证行业飞跃
迎春佳作
作品赏析(3)
西北工业大学张卫红副校长一行来我校调研交流
The 18th century of America in the Autobi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