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赵士振 通讯员 殷武跃
王延光:创新永不止步
□本刊记者赵士振 通讯员 殷武跃
王延光(中)接待来访的外国专家。赵士振 摄
《我为祖国献石油》是王延光最喜欢的一首歌。27年前,他充满自豪地唱着这支歌,跨出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校门,来到一片盐碱荒滩的胜利油田。从此,王延光就和找油找气的勘探工作结下不解之缘,把美好的青春全部献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
1999年6月24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和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了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视察中,总书记提出了要加强自主创新、研究和发展国产软件、技术的殷切期望,这让王延光终生难忘。从此,自主创新,打造我们国家自己的勘探研究技术品牌,就成为王延光坚定追求的目标。
2000年,他作为“复杂油气储集体地震反演方法及应用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一起,大胆实践、刻苦攻关,终于取得了弹性波波动方程反演、弹性波阻抗物性参数提取方法和同步反演方法等核心技术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打破了国外对叠前反演核心技术的封锁,形成了五种类型沉积相复杂岩性储层反演配套技术系列,为胜利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这一项目的研究成果,在胜利油田13个区块、陕北鄂托克旗、陕北神木、四川洛带等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均取得了十分明显的应用效果。
王延光常说:“为国家找到更多更好的资源是我们勘探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样的信念支持下,数十载春来秋往,寒暑更替,他始终扎根于石油勘探综合研究的肥沃土壤中,勤耕不辍,孜孜以求。
熟悉勘探的人都知道,勘探研究工作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要用先进的技术做“CT”、“核磁共振”并给出正确的“诊断、药方”。不同的是,勘探诊断的对象是厚达几千米的地层,难度更大、更加神秘莫测,需要勘探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需要有永不满足、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精神。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王延光从没有停止过知识报国、科研攻关的脚步,总是从繁忙的事务工作中挤出时间,主持开展众多石油专业科研项目。由于在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始终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白发过早地爬上了他的双鬓。多年来,他几乎没有节假日,甚至顾不上照顾老人、孩子,对家人深深的愧疚总让他感到无奈。值得欣慰的是,他刻苦攻关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作为项目负责人,王延光主持开发了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Tseis地震叠前成像软件系统。这个已被命名为“神通”的软件系统,不仅其寓意深远,而且在实践应用中也名副其实地彰显着它的广大神通。该系统在国内一经推出,当年就节省了国外同类软件引进费用500万元和资料处理费近2500万元,年直接经济效益3000万元。特别是其中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成像技术,完成了从理论到实用的转变,占领了该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
2006年,王延光带领项目组成功申报了国家“863”课题——“高精度重磁电震联合反演技术研究”项目,次年又成功申报了国家“863”重点项目——“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该项目的5个课题全部由物探研究院负责。王延光深知自己的肩上责任重大,他比从前更加忙碌了,办公室和机房几乎成了他的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他的带领下,两个项目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一系列的创新技术。首次提出了利用慢横波预测砂泥岩互层流体的全新思路,形成了转换波属性预测流体技术;首次提出了井间地震“拟露头”方法,形成了条件递推确定性油藏建模技术,大幅提高了油藏模型精度和确定性。其中的12项技术正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软件已经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4项技术被列为中国石化专有技术。
紧扣胜利油田的发展脉搏,凭借着以国为重、以油为重的责任感,王延光带领着物探研究院广大科技人员,针对隐蔽油气藏、深层潜山、外围新区等不同地质特征及勘探任务的不同需要,坚持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和完善物探技术,逐步探索形成了规范、完善的一体化勘探技术体系。2001年以来,胜利物探研究院先后承担了260项局级以上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获得203项局级以上的科技进步奖,成果水平大部分居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08年,王延光负责组织研发完成的油气勘探决策支持系统,彻底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勘探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勘探效率和精度。三项软件已经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在胜利油田安装571套,用于大型勘探论证会4次、生产讨论500多次、论证井位800余口,已成为支持胜利油田勘探生产决策的日常工作平台。这一成果,使勘探研究工作靠铅笔橡皮、图纸的手工劳作成为历史,向着无纸化、信息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国内石油行业引起了极大反响。
在他的组织领导下,物探研究院确定了充足的钻探井位目标,为勘探部署的落实和取得一个又一个勘探突破奠定了基础,为保障胜利油田连续26年探明储量过亿吨、连续6年三级储量超亿吨,实现东部油气硬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王延光,这个执著追求石油勘探事业的科研人激动地说:“我只是众多找油人的一分子,是胜利油田这个大舞台成就了我。胜利油田艰苦创业、为国分忧的光荣传统,将永远激励我创新不止!”
人物简介:
王延光,46岁,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委员,石油物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山东石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兼职教授,是中国石化第二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胜利油田科技英才”银奖获得者,山东省首届“十大杰出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