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者 段 愿
让浙江经济软着陆
■观察记者 段 愿
自2010年9月份汇改开始,人民币汇率上涨等“三上三下” (“三上”指2010年的人民币汇率上行、CPI上行、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的现象,“三下”是指投资增长率下滑、信贷投放增量下降、节能减排下降)问题已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也对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经济造成了较明显的影响。
未来“三上三下”对于浙江经济的影响是会持续还是会减弱?浙江经济如何才能实现软着陆?为此,观察记者分别采访了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沙虎居研究员、陈刚博士、项枫博士三位学者。
观察记者:由“三上三下”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凸显,那么,“三上三下”对浙江经济会产生哪些主要影响?
沙虎居:首先,“三上三下”并非都是并列关系,它们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因果联系。比如,通货膨胀率上升是信贷投放增量下降的原因,而通胀率上升以及信贷投放增量下降又构成了企业成本上升的原因。其次,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来看“三上三下”的趋势不尽相同。我们这里提到的投资率下降主要针对制造业而言,事实上,浙江总的投资率仍然是上升的。另外,“三上三下”的影响周期是不同的,人民币汇率上升和企业成本上升具有长期趋势,而通货膨胀率上升以及投资增长率下降则是短期性的。
具体地看,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经济的影响有三个方面。首先,人民币升值后,为维持交易中人民币价格不变,用外币表示的出口产品价格会提高,削弱了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而要使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不变,就会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这又对出口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其次,人民币升值,投资成本上升,对将要来浙江投资的外商产生不利影响。第三,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和境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因为浙江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阻必然会加大就业压力;另外,外资企业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较多的部门之一,外资增长放缓,会使省内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通货膨胀对浙江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2010年以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煤、电、油等能源价格上涨,使得几乎所有企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一方面给企业的生产成本带来持续的压力,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产品价格由于接订单时间过早或是为了稳定老客户等原因,而无法和原材料价格同步上涨,因而大大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浙江要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及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newsphoto
信贷规模紧缩对浙江经济的影响集中在民营中、小、微型企业。2011年以来,温州70%的中、小民营企业缺钱,即便民间借贷月息达到3分至5分之多,企业也很难借到钱;由于得不到资金支持,部分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日益趋紧的节能减排对浙江经济也会产生影响,从短期来看,使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浙江经济雪上加霜,甚至可能直接影响GDP的增长。比如,限电或关停高耗能的重工业企业等措施虽见效最快,但毫无疑问地将影响到经济的增长。
观察记者:人民币升值对国外企业在我国的直接投资是不利的,但同时也有许多人认为,这对于我国的企业到海外投资却是个难得的机会,您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沙虎居:我同意这个观点。因为人民币升值相对减少了投资成本,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今天,国外资本大幅缩水,有利于浙江企业到海外投资。从国际经验看,日本、德国等许多国家的企业都是在本国货币升值的过程中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在1986年至1993年,日元兑美元升值幅度为37.6%。此时,日本企业加速了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发展中国家,针对美国贸易壁垒较为严重的汽车业,日本将其汽车制造转移到美国国内。同样,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浙江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下降,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取外国当地的资源。
因此,现在可以说是鼓励企业到海外投资的大好机遇。海外投资主要有三方面途径:一是到海外发展加工贸易,可以创造新的出口需求;二是到海外并购一些具有较好科技资源的企业,可以尽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到海外获得较多的能源资源勘探权、开发权,可以缓解经济长远发展的能源资源瓶颈。如何把握住这次机遇,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政府搭建平台来支持和引导。
观察记者:浙江一直以来都是以出口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导向,扮演着“世界打工仔”的角色。而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明显,浙江的出口企业受到挤压,这是不是意味着浙江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
沙虎居:尽管人民币升值对企业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实汇率对于推动成本上升的影响相对较小。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台州企业成本变动构成中,原材料成本增长占总成本增长的69.4%,而汇率因素仅占1.2%。同时,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日本地震造成的日本部分制造业的停产、减产,巴西、越南等新兴市场国家或因货币升值过快或因国内高通胀削弱了其国际竞争力。所以,浙江省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存在着价格优势和一定的涨价空间,而国际中间商的利润也有进一步摊出的可能。预计今年浙江省出口增速仍然将保持在25%以上。另外,近几年来浙江省企业在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产品在国外的竞争优势开始不仅仅局限于产品价格方面。
观察记者:输入性通胀导致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又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您认为导致浙江中小企业经营成本上升还有哪些重要因素?
陈刚:通胀确实是导致原材料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而原材料价格又是影响中小企业成本的首要因素。首先,浙江省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受原材料成本影响明显,如汽摩配件、医药化工、塑料模具、船舶制造等传统产业,原材料主要来自原油、钢铁、废铜、对苯二甲酸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逐年攀高,使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上升压力。其次,自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以来,新兴经济体陷入了全面通胀的困境,新兴经济体国际和国内双重通胀环境加大了市场和企业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预期。再次,中东、北非紧张局势特别是利比亚战争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入了快速上升通道。同时,东日本地震特别是福岛核泄漏事故开始对浙江企业原材料进口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此外,劳动力价格的上升、融资成本上升以及企业目前所面临的能源约束,也都是中小企业成本上升的重要原因。
观察记者: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陆续出台了收缩信贷投放规模的相关政策,您觉得这对于一向依赖于资本拉动型的浙江中小企业来说,影响到底有多大?
陈刚:有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2011年一季度浙江规模以上企业利息净支出169.4亿元,同比增长33.8%,增幅创2008年11月以来新高。其中,小型、中型和大型企业利息分别为74.1亿元、78.7亿元、1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8%、35.4%、0.3%,中小企业利息支付成本大幅上升。据统计,一季度末小型、中型、大型企业每100元负债支付利息分别为0.66元、0.68元、0.42元,分别增长14.5%、15.2%、13.4%。浙江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明显上升。
从省内民间借贷的角度来看,如台州市今年前三月,全市人民币一般性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7.89%、8.15%、8.54%。而一季度全市民间借贷加权平均利率为15.54%,同比提高了70个基点。温州近8000亿元的民间资本里,有1000亿左右的民间借贷资本。而从年前到现在,这些资金都延续着供不应求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台州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552家,同比增长16%;亏损额3.5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3%,亏损率15.41%。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是严峻的。
观察记者:正如您刚才所说,在信贷规模紧缩的大背景下,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有观点认为:国家通过优化信贷结构达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陈刚:成本的提高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加之信贷紧缩的压力,这将对企业转变经营方式、竞争策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形成倒逼机制。2011年我国信贷投放更加注重于保“质”,促使信贷在适度均衡增长的基础上投向与扩大内需、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产业和行业,以配合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那么在这样一个思路下,信贷投放将会加大对国家重点工程、中小企业、“三农”、保障性住房、消费和服务性行业及节能减排等“十二五”期间政策倾斜行业的信贷支持,并严格限制对“两高一资”、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增授信,从源头上抑制产能过剩,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观察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数据来看,6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4%,创36个月新高。专家普遍预计,短期内CPI仍将保持高位。在这样的背景下,您认为接下来的时间内我国货币政策的走向将会如何?它对浙江经济走向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陈刚:从国际形势来看,今年以来由于中东局势的动荡、东日本大地震以及全球流动性趋向充裕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粮价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国际油价和FAO食品价格指数居历史高位。从国内情况来看,受“南冻北旱”天气的影响,粮食等食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对浙江省而言,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密集性行业、农业等领域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由周期性转化为持续性的可能性较大,核心通胀有可能加快。未来一段时间,浙江省物价指数可能将在高位继续运行。因此,我们认为趋紧的货币政策在未来一到两个季度不大可能出现松动,浙江省中小企业目前所面临的融资环境在年内很难出现大的改观。
但是,随着年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政府处于防止经济“硬着陆”的考虑,再加上“十二五”规划中投资项目亟待启动以及年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换届,年后紧缩的货币政策将会有所松动。不过,如果政策从过度紧缩转向过度宽松,很有可能引起物价的重新反弹,这也是各方都在竭力避免的。并且政府考虑到持续加息会吸引短期热钱的涌入,下半年在执行紧缩货币政策的时候,将可能采取更为谨慎的措施。
观察记者:从“三上三下”对浙江企业的影响来看,我们认识到浙江经济和企业的转型升级任务已相当迫切,那您认为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应该着重放在哪里?
陈刚:我认为应放在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在加大第三产业投资方面,可以实施如推进垄断行业市场化改革,放宽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管制;将杭州、宁波中心城市建设成面向全球的生产性服务集聚中心;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创新等措施。
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自主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方面,不妨借鉴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做法,他们已把“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并已开始着手设计和实施这两项技术的长期资助措施。
观察记者:一方面,某些高能耗产业的转型就意味着要牺牲GDP,另一方面,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比如发展海洋经济,将会有一批临港工业项目建设实施,这又对浙江省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构成压力。因此,从短期来看,转型升级似乎是一个既损失GDP又不利于完成浙江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工程,对此您怎么看?
项枫:浙江省的“十二五”节能指标确定为单位GDP能耗下降18%。按年均下降3.89%测算,“十二五”期间浙江五年累计需要节能约3850万吨,超过“十一五”累计节能量一成以上。而同时“十二五”期间浙江省有一批临港重化工项目拟上马,合计新增用能在3000万吨以上。这对顺利完成节能降耗目标将构成巨大压力。然而,节能减排是一个中长期的目标,相比之下,提高经济质量,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更为迫切。虽然从短期来看,转型升级会给浙江经济带来“阵痛”,但从长远来看,能让浙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观察记者:那么,浙江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该如何挖掘其节能潜力?
项枫:应主要从结构调整入手。首先,浙江现已初步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初级阶段,加快三产发展,适当降低二产比重的条件已初步具备。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挖掘产业结构节能潜力,使三次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十二五”节能降耗的主要途径之一。一是要顺应工业化趋势,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生产服务剥离外包,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二是要结合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市和中心镇服务业。三是要加快发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文化传媒、金融保险以及旅游业等新型第三产业,培育一批三产支柱产业,从而提高三产比重。
其次,促进工业内部结构优化是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浙江省工业结构轻型化特点仍较明显,今后及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面临较大的重工业化压力。在重工业化过程中,浙江要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及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同时,结合选择发展技术含量高的轻、小、精的装备制造业,向“高端”重工业化靠拢。
再次,优化高耗能行业内部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仍是今后节能重点之一。同时,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品种结构优化,可以为降低碳排放,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目标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