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红杰,张玉玲,张龙斐,陈 云
(1.上海理工大学体育部,上海 200093;2.上海预备役师高炮二团,上海 201203)
上海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同国外比较研究
索红杰1,张玉玲1,张龙斐1,陈 云2
(1.上海理工大学体育部,上海 200093;2.上海预备役师高炮二团,上海 201203)
在走访调查、座谈访问和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外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在规划和发展目标、管理体制、配套建设等若干问题与上海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就对上海在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方面的启示谈了几点看法。
上海社区;社区体育;体育设施
社区体育设施作为开展群众体育和普及体育活动的载体,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建设历史,而我国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并且各个城市发展极不平衡。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民健身理念的兴起,构建和营造适合城市居民健身、休闲和娱乐的社区体育设施已经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实现我们国家有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过度的重要举措。1998年起,上海市政府将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作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开始了社区健身苑、点的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上海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初具规模,已经成为其他城市学习和效仿的榜样。但与国外发达国家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就上海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同国外发达国家城市的建设做个对比研究,找出差距,吸取经验,少走弯路,尽快健全和完善上海体育设施建设。
根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JGJ31-2003》对体育设施的解释为:“作为体育竞技、体育教学、体育娱乐和体育锻炼等活动的体育建筑、场地、室外设施以及体育器材的总称。”英国体育学者克劳森 (M Clawson)和尼奇 (L Knetsch)认为:“体育设施是指提供体育活动的所有媒介。”本文对社区体育设施的定义为:社区内从事体育活动和休闲娱乐的所有媒介——是场地和器材的总称。
由于受到经济、文化和制度的制约,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发展极不平衡。有些城市发展较快,有些城市相对较慢,还有些城市刚刚起步,或者没有起步。本文选取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做个比较,以期为其他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规划,一般都是有政府牵头,协调各部门关系,共同制定体育设施建设的规划和发展目标,通常以立法的形式,加以确认和保障。60年代初,德国政府针对国内群众体育设施严重不足的现状制定了体育设施发展的长远规划,简称《金色计划》其主要内容是为社会各个阶层建立体育设施,并聚集了社会各界的财力支持,紧紧 10年间,就使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1]。1990德国政府提出《发展社区专项体育设施计划》,针对社区体育人口结构及体育项目热点,设立专项体育设施;1972年日本由文部省体育局制定了《体育场馆建设十年规划 (1972-1982)》,提出体育场馆配套建设,让更多的国民参与体育活动,并对不同人口规模的居住区和企业的体育场馆配套标准作了规定。同年文部省体育局还出台了《关于普及振兴体育运动的基本计划》,强调以完善社会体育环境为核心思想,以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美国于 1980年由卫生部制定了《关于增强健康与预防疾病的国家目标》,强调开展大众体育活动的同时,对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也做了出了具体的规定。1990年又制定了新的发展计划《健康国民 2000》,对居住社区提出了明确的营建社区体育设施的要求及指标,并号召和鼓励所有政府部门与机构,包括军事部门无偿支持增进人民健康的活动。同年美国国家健康中心有提出《AUU身体健康计划》,对社会各个阶层的体育锻炼提出要求,并提出体育设施配套要求。1985年英国体育理事会提出《社区体育中心发展计划》,对居住社区提出了建设体育中心的要求,并制定相关标准。1997英国政府提《1998-2000英国体育发展战略》,鼓励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对社区闲暇运动设施提出具体要求。1975年新加坡体育理事会、教育部、国防部等 15个部门,提出《体育设施蓝图计划》,要求在全国修建 15个社区体育中心,规定20万人左右的居民区,必须建有一个社区体育中心。1996年新加坡体育理事会提出《生命在于运动》,要求在各级管理机构落实体育配套设施建设,以配合全国性运动行动计划[2]。
上海在国家出台大力发展社区和完善社区体育设施的前提下,相继出台了针对上海特点的跟进政策法规。上海市政府从 1998年开始,就将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政策实施以来,上海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2000年上海市政府制定“上海市体育局关于加强本市社区健身设施管理的意见”,就明确管理职责、落实经费来源、建立维修网络、加强健身宣传四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本市体育文化教育设施资源向社区开放指导意见》、《关于体育、文化、教育设施资源向社区开放共享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政府公共体育设施资源的作用,加强规范管理,更好地为社区市民特别是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服务。2008年,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印发了《上海市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评估办法》的通知,各区县针对上述通知分别制定了本区具体的开放细则,就分批开放学校名单,开放学校相关管理规定,以及开放学校相关问题的统计工作都做了具体的要求。2008年 10月上海市体育局印发《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开放管理评估办法 (试行)》的通知,文件要求各区、县体育局、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的规范管理,更好地为社区市民提供优良的健身设施服务。2009年上海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目标是确保完成市府实事工程——40个社区公共运动场建设和市府重点工作——20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任务;确保 2009年建成的 40个社区公共运动场和 20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质量达标、安全可靠、环境优美、管理到位;确保新建成的社区公共运动场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成为上海市民健身新的亮点和示范。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年,根据《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纲要》2010年完成 300处社区公共运动场的建设目标,社区公共运动场在确保完成 40个市府实事工程的基础上,争取完成 5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确保完成 200个;同时还要做好 2011年 30个社区公共运动场的选址工作,确保 2010年规划的实现。
大多西方国家采用地方政府对社区体育设施的管理:1)对社区体育中心提供财政补助,除向社区体育中心提供财政补助以外,政府还通过免税、转让土地、低价出租土地等政策手段对其提供财政帮助。2)社区体育中心的建设与维护。3)法规制度建设,通过免税和土地转让经营管理提供咨询。4)了解和研究社区成员的各种体育需求和兴趣,与有关体育社会团体合作,指导和帮助社区体育中心制定社区体育活动计划,策划和组织社区体育活动使其良性运行。5)在社区各种体育协会和俱乐部等社会团体及其他有关组织之间进行联络,促进社区体育中心与这些组织的合作和信息沟通。
国外社区体育中心提高经济效益的策略:1)积极发展社区体育俱乐部。2)积极发展会员,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3)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4)国外社区体育中心往往是体育培训和体质监测基地。5)开展多种经营活动及多种创收渠道。
上海就我国社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是实现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针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的相关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行政法规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部门规章有《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这些法律法规都对居住区体育设施建设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上海新建居民小区很好地执行了上述法规,从立法层面上保证了社区体育场地设施配置的合法性、必须性和必要性。
上海体育局就加强上海市社区健身设施管理提出如下意见:1)明确管理职责。市体育局的职责是统筹规划、宏观管理;区县政府及其体育主管部门的职责是组织实施、监督管理;街道、乡镇的职责是具体实施、日常管理;生产厂商的职责是确保质量、长年维修;健身者的职责是遵守规则、文明健身。2)落实经费来源。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集一点的办法筹措经费。日常管理经费由街道、乡镇负责。器材更新经费由市体育局和各区县政府承担,具体如下:器材安装后一年内由厂家提供保修 (包换);一年以后,日常维修保养经费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自筹解决:若干年后,器材老化需大批更新,所需费用由市体育局、各区县政府承担。其中,市体育局承担 60%,各区县共承担 40%。3)建立维修网络。在器材生产厂商实行一年保修、长年维修的基础上,建立市、区 (县)街道 (乡镇)三级器材维修网。市体育局将成立“市健身器材配件服务中心”,各区县要成立报修或维修中心,街道、乡镇要建立日常维修保养队伍,加强器材维修工作,提高器材完好率。4)加强健身宣传。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和各新闻单位要向市民大力宣传健身科学理念、推广科学健身方法。要举办科学健身培训班,组织专家深入社区作科学健身报告,在体育场馆及健身苑、健身点开展科学健身展示活动。
2.3.1.1 对社区体育人口的构成、活动倾向、组织结构等方面的研究
国外许多学者对社区体育设施的研究都是始于对社区体育活动参与研究。而社区体育人口的调查和体育活动状况评价是研究的重点内容。其中,体育人口研究不仅就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进行研究,更注重对潜在的参与人口、特殊参与人群进行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体育协会就提出“体育参与”理论,“即指现代社会由于传媒和体育组织的发达,几乎 100%的人口都与体育活动有关系,只是参与方式不同而已。”1993年,美国学者图普·菲利普·杰恩 (Troped Philip Jay)在对马萨诸赛州社区体育设施个案研究中指出:居民的体育活动因为行为主体的年龄、性别、职业、气质、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身体状况、个人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个人爱好等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新加坡体育理事每年都会对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结构、成员构成等方面进行研究,找出适合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途径,并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社区体育比赛的形式,考察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2.3.1.2 对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标准的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以社区人口的数量来配置社区体育设施,其中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标准是研究的基本内涵。日本社区以人口数量配置体育设施情况如下表,对体育设施的面积、按人口兴建体育设施的个数以及体育项目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表1 日本社区体育场馆设施配套标准
美国主要以体育公园的形式来建设社区体育设施,美国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美国休闲运动”。体育设施往往结合休闲设施和开放空间系统进行设计,以树林、开阔的草地、蜿蜒的步行道路为自然背景。休闲体育设施在1930年左右开始在美国城市和城镇中发展起来,并成为公园和社会改良目标之间的纽带。它强调体育场地、体育器械和有组织的活动。美国的社区体育设施体系中,社区体育设施与公园系统结合紧密,在各个区域公园内对体育设施都设有一定的空间标准,如表2。
表2 美国城市区域公园中体育配套设施的空间标准
英国有针对地方体育设施的规范,在规范城市体育运动场地的人均占有量上,英国的国家运动场地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1992年颁布的“NFPA六英亩标准”为城市大众体育设施的发展奠定了法规基础,英国国家运动场协会推荐的户外活动场地为 2.43公顷 /千人。具体分项指标见表3。
表3 英国体育娱乐规划标准
2.3.2.1 上海社区体育设施研究现状
上海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基本按基础、单项、综合的建设规模依次进行的,也就是基本设施建设、运动设施建设以及多元设施建设。
在过去的 10年中,上海大力建设社区健身苑点、绿地公共运动场。截止 2006年初,上海共建成社区健身苑 232座,居民健身点 4 367个,总建筑面积超过293万平方米,建成绿地公共运动场 80个,共计 226片各类球场,总面积 16.8万平方米。市民亲切地称赞这些身边的运动健身设施为“民心工程”。截至 2009年底,已经建成社区公共运动场 261处,建成各类球场637片,新增体育场地面积 37.8万平方米。2010年社区公共运动场建设将是“十一五”规划建设的最后一年,将要在全市有关区县新建设 40处社区公共运动场,并完成 300处的规划建设任务。2010年社区公共运动场建设工作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要在确保完成40处和 200个建设数量完成的基础上,均衡市郊和中心城区的发展。公共运动场建设重点增加中心城区的数量,增加场地设施较少区域的设施布局。中心 10个城区要完成 21处的建设任务,每个中心城区至少完成1处,基本保证 2处。农民工程建设指标投向前几年建设数量较少的区县,重点均衡郊区区县间、乡镇和村委之间设施布局。
合理配置社区公共运动场地建设的功能,在本市已建成的社区公共运动场包括篮球场、门球场、网球场、足球场 (含笼式足球场)、排球场、蹴球场、轮滑场、健身跑道等,其中篮球场占 52%;门球场和网球场各占 14%;今年国家体育总局已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加大对非标准足球场的建设。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市群众性足球运动的蓬勃开展的现状,2010年起社区公共运动场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要加大对非标准足球场 (5人制或7人制球场)建设,在有条件的社区内增加建设各类非标准足球场和笼式足球场,以合理配置场地建设功能,满足青少年的健身需求,促进社区足球运动的发展。
在进入新一轮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的时候,上海注重整合资源,把提高市民健康水平,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健身服务体系,作为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2.3.2.2 上海体育设施建设标准研究
表4 上海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标准
由《2005年指标》我们可以定义:上海社区是指街道办事处辖区或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也可以是具有共同利益关系、社会互动并拥有相应的服务体系的一个社会群体,是城市中的一个人文和空间的复合单元。上海社区体育设施的配套是根据社区的类型和国家体育总局《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制定的标准来建设的,具体标准如表4。据同济大学博士生郑皓怀的调查,上海社区体育设施发展较好的社区 人均室外的体育设施用地均在 0.2 m2以上,但还没有达到标准人均室外用地0.3~0.65 m2的标准,当然这与上海城市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社区体育的发展,主要由政府牵头,协调各部门关系,共同制定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发展目标。上海市政府始终注重开发社区体育的全部价值,其中尤其注重通过丰富、完善的体育设施来创造良好、方便、文明的社区居住环境。
政府在体育设施发展计划中,注意针对不同城区的特点和不同时期的体育需求,适时调整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重点目标,使设施类型不断更新,功能的配套更加完善。
上海市政府通过立法来保证社区体育设施用地,并落实资金,确保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由政府投资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并鼓励私人投资建造公共性体育设施,由国家、私人及各种社会团体共同兴建社区体育设施。
上海目前对城市社区体育设施规划,缺乏政策依据和法律保障。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规划政策和管理条例是解决当前问题的首要步骤。在规划设计中,要将竞技体育设施、各类社会体育设施和社区体育设施三个层面的规划结合到各个阶段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详细规划中去,在各个层次制定用地指标系统,并使其成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中的重要依据。
各个区的体育设施建设不要千篇一律,在建造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之前,首先对本区域的居民从体育设施需求、知识结构、年龄特征、收入情况、体育锻炼氛围等方面进行调研,做到有的放矢,各具特色。不要求大求全,不要形象工程,而是要做到使用化,小型化,生活化。
体育设施的建设一定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儿童的需求,他们使用的体育设施一定要生活化,娱乐化,非竞技化。同时也应考虑到残疾人士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在体育锻炼享有体育设施面前人人平等。
社区体育俱乐部是社区居民开展体育活动最有力的公共服务体系,俱乐部通过团队管理、制定制度、细分场地、派送社体指导员开展活动,使健身团队有序、安全地活动,保证了群众性锻炼队伍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上海社区中的企业、事业单位较多,它们一般有优厚的资金、必要的场地和众多人员,可以借用或合用,这是社区体育最宝贵的体育资源。因此,社区体育组织应主动与该区企业单位联系,做好宣传工作,争取它们的认同和支持,并吸收其成员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努力做到双赢、双收的良好效果,为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的不断完善和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1]王良民.域外社区体育之审视 [J].浙江体育科学,2002,(15):22-24.
[2]郑皓怀,钱锋.国外社区体育设施的发展建设初探[J].建筑学报,2008,(1):41.
[3]Troped,Philip Jay.Factors assodated with use of a rail-trail and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activity in aMassachusetts community[J].Utah State University.M.L.A,2003:56.
[4]来德淳.日本体育设施建设对我国发展国民体育模式的启示[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58.
[5]林显鹏,刘云发.国外社区体育中心的建设与经营管理研究—兼论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与发展思路[J].体育科学,2005,25(12):16-27.
[6]Neil Ravenscrofl.Recnmtio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M].Hampshire:Macmillan Press,1992:72.
Construction of commun ity sports facilities in Shangha i compared with those of abroad
SUO Hong-jie1,ZHANG Yu-ling1,ZHANGLong-fei1,CHEN Yun2
(1.Dept.of PE,Shanghai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200093;2.Shanghai Second Reserve D ivision Artillery Regim ent,Shanghai200438,China)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interviews and the analysis of literature,we mad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ommunity sports facilities in Shanghaiwith foreign ones in developmentobjectives,management system,and supporting construction.We discussed several opinions about issu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sports facilities in Shanghai.
Shanghai community;community sports;sports facility
G80-05
A
1009-9840(2011)01-0080-05
2010-12-20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课题 (10YS104)成果之一;上海理工大学 2010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索红杰 (1967- ),男,山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