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悲歌——苏北人物记之吕雉

2011-10-31 08:34赵永生
雨花 2011年7期
关键词:吕后帝王刘邦

●赵永生

其实,你只要承认皇权承认政治承认高贵与卑贱承认人的欲望的贪婪,你就得承认吕后以及她的作为。

我记不清有多少回了,总是向往沛县,向往西安,似乎是一种惦念,一种不了的情结。这两个地方与西汉的诞生和消亡是紧密相连的。而我这不了的情结,并不是特别关注西汉的始与终,更不是刘邦,而是一代女皇——吕雉。我寻找吕雉,我想走近吕雉,为的是解读吕雉,这一切又是因为吕雉总是挨骂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于是便有了这种向往这种惦念这种不了的情结。

吕雉老家在山东,因躲避仇人的追杀而随父投奔在江苏沛县做县令的朋友,并在父亲的生日晚宴上与刘邦相识。刘邦当时虽然是泗水亭长,一个只管百十户人家的小官,但在当地是个出了名的地痞流氓,吃喝嫖赌,凌强欺弱,一应俱全。他身无分文却敢在吕家大庭广众面前夸下海口,说是贺礼一万,并大堂首席上坐,落落大方,谈笑自如,简直是一个无赖。尽管如此,吕公还是为女儿作了终身选择,吕雉也心满意足。后来的史料与民间传说都说是吕公看出刘邦有真龙天子相,其实这是高看了吕公,以他的德行是难以料事如神的,倒是时势造英雄。但我以为吕公当时看中的是刘邦的魁伟刘邦的豪爽刘邦那目空一切的胆识,吕公以为这就是力量,这就是依靠,他在山东的遭遇,以至从山东单县搬迁到江苏沛县的经历告诉他家中需要这样的人。吕雉的选择更为简单,全凭直觉,连县令求婚都不应允,竟嫁给一个口碑不佳的亭长,她自己也觉得莫名其妙。然而,就是这样的莫名其妙,使她成了吕后,成了女皇,于是也就演绎了女皇的悲歌。

吕后当政时惧怕她的人很多,那是可以理解的,她要政令畅通,她要维护自己说一不二的皇权的尊严,就必须铲除异己。但影响巨大的不是当朝,而是后来,特别是帝王家面临继位、面临子少母壮的现实时就越感到吕后的可怕。历史上第一个因吕后的影响而杀后妃的皇帝是汉武帝刘彻,他的后妃凡生子的,不论是男是女,本人都遭遣死,其亲属亦遭灭门之祸。刘彻行将不讳时,决定传位于小儿子刘弗陵,可又怕八岁的儿子为帝后,其母钩弋夫人干预朝政,为吕后第二。终于在一天无端起事,寻隙加谴,赐她于死。钩弋夫人死后,吕后那可怕的影子消失了,但他的心并不宁静,钩弋夫人被赐死前的愁眉泪眼使他真正读懂了什么是委屈什么是可怜。他曾问左右:臣等有何看法?天下人有何看法?当他得知人们对他既立其子又杀其母感到莫名其妙时,他喟然长叹:“从来国家生故,多由主少母壮所致,汝等独不闻吕后故事么?”他也需要天下人的理解,他以仁德治天下,他不滥杀无辜,但他以为他是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他杀钩弋夫人这位未来的母后,是为了未来的长治久安,是为了不让吕后的故事重演……可以说钩弋夫人的死是因为吕后,刘彻杀钩弋夫人也是因为吕后。在之后帝王的从政史中,都以吕后为诫,在权力的更替中,把后妃的干扰问题放在第一位,想方设法清除隐患,但仍防不胜防,还是出现了武则天、慈禧问鼎国事,而人们在咒骂武则天、慈禧时总是与吕后一起骂,似乎她们是吕后的延续,人们总认为这伤风败俗、有悖伦理道德之事源于西汉,吕后是罪魁祸首。

吕后遭受指责以至挨骂是因为她篡位夺权、封异姓侯、滥杀群臣。这是历史上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史学家所不能容忍的,因而总是不失时机地抨击一番。但透过现象来看,这些人过多强调的是对主子的忠贞不渝,不甚过问主子的行为得当与否,甚至明知过失当罪,也是绝对顺从,哪怕是死,是满门抄斩,也叩首谢恩无怨言。因此,评判是非的标准成了模糊概念。吕后错了?吕后真的错了?就篡位夺权来说,我以为刘邦死后,吕后就应该理直气壮地临朝执政,偌大一个汉王朝交给一个连吃饭穿衣都难以应对的刘盈,是对天下人的不公。如果认为这天下就是刘家的天下,外姓人当国就是大逆不道,那么整个汉王朝才是大逆不道,因为这天下本来就不是刘家的,是刘邦等一帮人反叛朝廷,对抗朝廷,最后通过血淋淋的屠杀夺得的,本来就是一种道的叛逆。陈胜是先于刘邦反秦的农民领袖,陈胜没有夺得天下,那是因为陈胜没有谋略,没有对反秦力量进行整合的能力,但他显现了一个农民的勇气和胆识,为后来者作了示范。陈胜是一个识字不多的农夫,但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惊世骇语,诠释了客观世界改造与乾坤更迭的哲理,大胆挑战皇权挑战封建传统,这一点,我们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不是不知道,关键是他们无法面对,他们的声音必须是执政者听来所顺耳的,因为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历史,而更重要的是执政者,执政者的喜怒维系着他们的荣辱。他们是既得利益者,只得在帝王面前唯唯诺诺,俯首贴耳,连屁都不敢乱放一个。从这个意思上讲,吕后当权,何错之有,况且吕后还是法定的皇后。就是从维护刘家的利益出发,吕后当权也是天经地义,而在当时的统治集团中,无论是威望、实际能力,还是满朝文武的认同程度,都无人超出吕后,由此可见,吕后当权成了刘邦之后维护汉王朝稳固和安定的重要因素,就是追随刘邦打天下的一批坚定的刘氏保皇派,也竭诚拥护吕后当国,因为他们也十分清楚,在当时的条件下,汉王朝没有人可以取代吕后的地位,吕后当权是惟一正确的选择。纵观历史,从她的治国方略中客观地评判她的功过是非,把她与历代帝王放在一个基准点上公正地评判她的成败得失,亦无可厚非,哪怕是带有某种成见而失之公允,也是情有可原,惟独从篡位夺权上去对吕后说三道四横加指责,着实令人不敢苟同。

同样的思维模式,亦反映在对异姓封侯的抨击上。刘邦临终前曾召集列侯群臣,宰杀白马,共同发誓:“此后非刘氏不得封王,非有功者不得封侯,如违此约,天下共击之。”这就是史称的“白马之盟”。后来人大多数以“白马之盟”抨击吕后封王封侯的,且不论此说法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就算是真实的,大错特错者乃刘邦也,“乱世出天子,君死乾坤定”,这一点连普通百姓都知道,刘邦怎么就这样糊涂呢,这也算是帝王思维的独特吧,不是么,真正的老子天下第一,什么都以他说了算,死后的事都要作安排,这可能么?每一个帝王都想他的继承者“按既定方针办”,可有哪一位继承者这样办了呢?即使他的治国方略难以超出或摆脱先帝的既定方针,甚至根本就出不了新道道,他也要推翻,哪怕是换个说法,这就是中国帝王,这就是中国帝王的悲哀。但不管怎么说,吕后作为一个事实上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封建帝王,她可以拥有与刘邦一样的权力,像刘邦封王侯于诸刘一样封王侯于诸吕,更何况吕后当权后在封的三十多位王侯中吕氏只有一王七侯,这又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吕后是历史上第一位心狠手辣歹毒无比的女人,根据是她杀了戚夫人和王子以及皇亲与重臣。与历史上的帝王一样,吕后杀了多少人、灭了多少门,我们无从考证,我们倒不妨用现代人的眼光从历史的角度去细细查究一番。戚夫人是吕后当国后第一个被杀的女人,这个女人是刘邦兵败彭城逃难的那天晚上相遇的,当刘邦敲开戚家的门,当戚公证实确是汉王时,就注定了戚夫人的悲惨结局。戚公与其女看中的是汉王,是任何一个为“汉王”的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刘邦,而刘邦当时需要的是藏身逃命是躲避追杀,是女人的温存是发泄。这是一个标标准准的政治流氓的心态与行为。也就是这一夜风流为吕后造就了两个刀下冤魂。当汉王朝相对稳定时,戚夫人伴驾左右,享尽荣华富贵及人间的一切欢乐。相对于戚夫人,吕后却苦难无比,她承载着需要女人承载的和本不应由女人承载的一切乃至国家的灾难。结婚后,刘邦继续他的泗水亭长,吃喝嫖赌在外,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等一切的家事都由她担当;当他无法面对逃跑的罪犯与朝廷而斩蛇起义落草为寇时,吕后为其通风报信,并代其受过进牢房遭凌辱;当戚夫人与刘邦海誓山盟翻云覆雨时,吕后携儿女奔命于沙地山梁;当戚夫人随刘邦指挥千军万马威震中原之时,吕后则作为人质被扣押在楚军的牢房里,长达两年之久,承载着本不应由她这个女人承载的一切,包括国家的灾难。但吕后并没有认为戚夫人有错,反而从内心里感激于戚氏,她知道一个男人,特别是像刘邦这样的男人,身边没有一个稳固的女人守护着,是不可思议的,腥风血雨与刀光剑影给刘邦造成的心理压力,确实也需要一个女人去缓解去抚慰。天下平定后,吕后也不反对戚氏伴驾左右,因为她知道皇帝不是她吕后一人的皇帝,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在心,她要整肃后宫,规范行为,她要协助皇帝治理好国家。她知道打天下难守天下亦难,面对内忧外患,皇帝的心理压力是大的,需要有一个令他欢心的女人在其身边加以调适。谁知戚氏凭借年少貌美,得宠后竟滋事生非,缠着皇上立太子封后,且刘邦也有了动议,这就意味着吕雉生命的结束,意味着吕氏家族的满门抄斩。吕后凭着自己的为国忠心,凭着与刘邦是“攻苦食啖”的患难夫妻和朝廷上下的敬仰,力挽狂澜,转危为安,走出了命运的低谷……你能理解其中的苦难?理解了,你就理解斗争的你死我活,理解吕后对戚氏等人的毒杀。其实,你只要承认皇权承认政治承认高贵与卑贱承认人的欲望的贪婪,你就得承认吕后以及她的作为。

可以说,吕后称制也是形势所迫,惠帝难以操持政事,稳固大局,吕后只得担当起重任。《史记》曾这样评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多稼穑,衣食滋殖。”可见吕后挨骂的根本原因在于她不是男人而是女人。改朝换代多少回,哪一位新皇不是双手沾血地走上金銮殿的,哪一位皇帝不是以杀人来巩固自己江山的,甚至杀父杀兄杀夫杀子,可又有谁像吕后这样挨骂了数千年?即使在大骂武则天、慈禧时也都说是吕后第二。

作为女人,吕后有其不足的一面,这种不足又是女人以及一切普通人都难以理解的,而这种不足与其他帝王相比又是微不足道的,但她的苦难也是寻常人难以想象的。在那无比封建的社会里,一个普通女人能从男人脚下爬起来直起身挺起腰杆走向成功进而端坐金銮殿,是何等的艰辛。她与刘邦相识并嫁给刘邦,是一个作为父亲的男人把她作为赌注押给了另一个男人。吕公拿女儿的终身来验证他的相术,将她嫁给了一个地痞流氓(尽管他以后做了皇帝),这是极为不负责任的荒唐之举。从另一方面讲,可以说刘邦称帝是吕家给他的机遇,吕家是县令的座上宾,与其结亲,使刘邦有了接触政治的机会,从而实现了起事班底的拼凑(这个班底直到他的终了)。与刘邦成婚后,吕后得到的是一个抽象的家,刘邦给她的只是重负,至于男人的呵护与温存他都带走了,他在征服天下的同时他要征服他想征服的一切女人,哪里还有吕后,她只得寡居一处。在逃难的路上,在作为人质的楚军营中,在安抚百姓、筹措军资的日日夜夜里,她那纷乱的思绪,她那女人特有的孤独,多么需要男人的抚慰,可刘邦把男人对女人的一切爱给了其他女人,惟独没有给她。刘邦死后,吕后又面对匈奴冒顿单于的性骚扰,他借故刘邦为避免边境战事而曾与他结拜兄弟,进而派使者致书吕后,说是按照匈奴的习俗,“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这等蔑视这等侮辱,不仅仅是对准吕后,而是对准整个汉王朝,大臣们欲取兵讨之,可当时匈奴兵力极强,一旦交战,后果不堪设想,在荣辱面前,吕后选择的是江山社稷,是民族的利益……可以说,吕后的坎坷是常人难以理解的。

骂吕后的大多数是帝王家及其皇权维护者。汉武帝惧怕吕后似乎到了谈吕后而色变的程度,但他没有公开咒骂,他还得顾及祖上的面子。历史上第一个骂吕后的人算是十六国前赵人刘娥。刘娥原是高祖刘渊的右贵嫔,得宠而拜为皇后,在刘渊欲要为她筑建凰仪殿时,遭到廷尉陈元达的反对,刘渊怒起,定陈元达为死罪,刘娥得知后,一面私下传谕左右不要行刑,一面启奏刘渊:赦免陈元达,停建凰仪殿。她以为刘渊发怒与廷尉招祸都始于为她修宫殿,由此在忠良与民众中升腾的怨气都得归咎于她。“她认为自古败国伤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她以吕后为诫,以抬高自己,终而挤进了《列女传》。

骂吕后,实质上是一种表现与表白,是一种沟通一种默认,是帝王将相的昭告,是平民百姓的无聊。骂吧,吕后是无言的。什么都经过了,还在乎你的骂?只要你的心能够安宁,你就尽情地骂;只要你的愤怒能够得到宣泄,你就尽情地骂;只要你能骂出道理,你就尽情地骂。这个世界上惟一能够让你满足的就是骂了。

猜你喜欢
吕后帝王刘邦
走,去抓帝王蟹
清朝帝王与寄畅园
刘邦:我的脚丫子呀
她与帝王为邻
《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吕后情绪书写探析
吕后的精明之败和周勃的糊涂之胜
吕后精明不逊刘邦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浅议“诸吕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