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玲:“光明天使” 绽放灿烂人生

2011-10-30 07:09黄宗金
科学中国人 2011年5期
关键词:光电子产学研学生

本刊记者 黄宗金

郭伟玲:“光明天使” 绽放灿烂人生

本刊记者 黄宗金

光电子欧洲会议(法国)

“LED作为新型节能产品,其本身的开发研究固然很重要,而其应用技术及测试评价方法,乍一看不起眼,实则却攸关半导体照明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作为教师重在为人师表。我不仅要教会学生高深的科学知识、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更要引导我的学生学会如何做人,要对他们的人生负责。”

“知足常乐,比起地位名利,我更喜欢充实且充满情趣的生活。”

皮肤白皙、气质温婉的郭伟玲面带温和的笑容,令人如沐春风。她优雅的谈吐、柔和的音色,令人倍感亲切。作为北京工业大学光电子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核心研究人员,作为导师和指引者,郭伟玲用女性特有的智慧和丰富的情感演绎着她的灿烂人生。

光电子技术领域的“铿锵玫瑰”

北京的夜晚,灯光璀璨,如梦如幻,引得人们流连往返。在这美仑美幻的美景背后发光发热的“无名英雄”就是新型灯具——LED灯。当LED以惊人的节能和环保效益闯入人们的视野时,殊不知,科学研究人员已默默的为她的出现付出了多年艰辛的努力,郭伟玲就是LED这一高科技领域的专家和开拓者之一。

郭伟玲博士所在的光电子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先进的LED制备工艺研制线,其中包括用于材料生长的MOCVD;用于材料分析的XRD、PL、ECV、AFM等测试系统;用于芯片制备的磁控溅射台、PECVD、电子束蒸发台、ICP刻蚀、光刻机、芯片键合机等先进的芯片制备设备。同时实验室还有多台套LED及其灯具的光电特性测试仪、热阻测试仪和可靠性评价测试系统,是国内最早从事光电子器件及系统研究的基地。

郭伟玲博士从事半导体激光器和LED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已有十多年的历史。1998年她开始进入光电子领域从事激光器的研究,1999年又赴香港大学从事LED和OLED的研究,2000年至今一直从事激光器和LED的研究并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她不仅在基于GaN的蓝绿白光LED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而且在四元系AlGaInP红橙色LED及LD的研究方面具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独特技术。

如果说LED灯是新时代舞台上耀眼的明珠,那么,郭伟玲就是幕布后呵护它绚丽生命的使者。“半导体照明,节能环保,前景广阔,但目前由于有些企业对LED技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仅会给LED的应用带来负面影响,也会给企业本身带来经济损失。”她认为,当前LED照明灯的测试分析和配套应用技术处于被忽视实则却很重要的尴尬境地。LED的灯具效率是由LED本身的效率、散热系统的效率、驱动的效率和灯具外罩系统的效率四部分决定,而后三部分的效率提升空间更大,如果这些方面的问题不解决,对我国LED照明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国内LED产业在国际的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将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长期以来,郭伟玲承担和参与了诸多科研项目。如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委重大专项和企业重大合作项目等30余项,发表论文90余篇。她的不懈努力和在光电子科研领域做出的重大的贡献,为她在该专业领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知名度,她曾多次参与国家多个重大专业项目的评审和作为特约代表应邀出席国内外相关的学术交流会议。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身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甚至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郭伟玲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对科技发展的敏锐性,跟上时代科技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并寻求创新,是自己在专业领域不断提升的不竭动力。她谦逊的说,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通过不断学习来充实和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研发创新能力,争取参与更多的科研项目,不断挖掘科研潜力。她说能为国家科技进步出一点力是自己最大的荣幸!她的座右铭“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再次凸显了她严谨治学和寻求创新的学术精神。

硕士博士生毕业留影

产学研创新路上的“一朵奇葩”

产学研是架构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为更好更快地搭建起这个“桥梁”,郭伟玲作为组建人的一份子,在北京光电子技术实验室的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中承担了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她高度重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并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的新路。

北京太时芯光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工业大学的“校企”合作就是产学研结合的典范。北京太时芯光科技有限公司由美国风投出资,依托光电子技术实验室技术基础,最终构造一个投资规模达3亿美元高端LED企业。在公司成立初期,郭伟玲全力投入到企业的技术支持以及整体生产线组建等工作中,为企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她免费为邀请她担任技术顾问的一些企业做技术指导,为企业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并避免了企业可能出现的损失,有效推动了企业的产业化发展。在产学研的道路上,郭伟玲倾注了大量的的心血和精力,而对于个人的荣辱得失却看得很淡。在她的词典里,“人情”“奉献”写的很大很重,“商业”“利益”显得很小很轻。

“优秀的团队是铸就成功的平台。我们的实验室有一个从外延到芯片生产技术全面的技术团队,每个人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要知道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道路上,团队是创新和力量的源泉。”

学生可依赖的“温暖港湾”

心切切,倾园丁情爱,君何问一腔热血价值多少?

意默默,捐赤子肝胆,谁需论两鬓寒霜奉献短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郭伟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学工作中,她全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花费大量时间搜集整理学科前沿信息和专业领域的最新资料,以提高学生对当今科技发展的感知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好用好专业知识的热情和紧迫性。根据课程工程性较强的特点,郭伟玲紧密结合教学科研实际,积极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带着解决问题的兴趣听课、参与讨论,在拓宽其科技视野、增长科技知识的同时,着重以培养人才为己任、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科研实践能力。

在郭伟玲的办公桌上,安放着几张她与学生们的合影,郭伟玲捧着娇艳的花朵站在学生中间,绽放着灿烂的笑容。她全身心的付出也换来了学生们的敬重和爱戴。她的学生,无论身处何处,无论远隔千里万里,每逢节日她都会收到一串又一串热情洋溢的问候和发自心底的祝福。一天晚上,有位学生给郭老师打来电话说遇到了困难,约老师到会议室谈谈,她急忙放下手中的工作来到会议室,推开会议室的门,里面漆黑一片却传出了生日歌声,很快灯亮了,蜡烛点燃了,所有的学生围成一圈欢迎“寿星”的到来,原来学生们要给老师一个生日的惊喜。感动虽在一瞬间,但学生们的心意和真诚的祝福却给郭伟玲留下了永恒而美好的回忆,仿佛它们就刚刚发生在昨天,令人记忆犹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郭伟玲所教过的一届届学生都已学有所成,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和栋梁。郭伟玲依然用她火一般的热情和爱心奉献在教书育人的杏坛上,她从不用地位和级别去衡量学生们的成就,而是期冀他们生活的更好、发展的更好。

闻一多先生在《红烛·序诗》中言:“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孜孜不倦地钻研,勤勤恳恳地教学,不求回报地奉献,满腔炽热地关爱,郭伟玲用澎湃的激情耕耘着教书育人这片沃土,用真诚和爱绽放着她绚丽灿烂的人生。

猜你喜欢
光电子产学研学生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针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赶不走的学生
光电子调控的聚苯胺氧化还原反应用于铜离子可视化检测
智能手机辅助光电子技术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多维协同”教学模式在光电类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
学生写话
产学研协同创新伙伴关系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