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夏 炎
第三届“医学人沙龙”成功举办
本刊记者 夏 炎
《科学中国人》携手《中国科技奖励》
为进一步解读前沿医学和国家医疗政策,交流临床与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创新现状与发展态势,《科学中国人》携手《中国科技奖励》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医学人沙龙”于2011年1月23日在北京西苑饭店举行。
本届沙龙以“中国科技奖励如何更好地发挥对于医学科技创新促进作用”为主题,宣讲医学科技与医疗方面的国家科技奖励政策,分析医院在临床与科研的医学科技创新现状与发展态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在医院管理上如何更好地激励医学科技创新等进行探讨。全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盛志勇院士,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究员李连达院士,科技部办公厅副主任胡晓军,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政研处处长宫玉宁,卫生部科教司技术处处长王锦倩,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章友康等近三十位医学界专家和科研界领导出席活动,并就相关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本刊张刚总编辑担任本次沙龙主持
全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盛志勇院士:
我国医学的创新性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国家奖励大会在此方面起到了一个激励的作用。今年的国家科技最高奖其中一位就是王振义院士,他在白血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他的获奖对医学界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之前也有吴孟超和王忠诚两位医学领域的院士获得了最高科技进步奖,他们的付出让我们医学界取得了很大的创新。
现在医学创新非常强调转化医学,理论化的发现不利用到临床上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人民能得到惠利,才有实际的价值。运用科学还是非常重要的。奖励在这方面还要加强一点。另外,现在社会上腐败的问题很严重,科学界也不例外,网上也经常出现回扣、红包的事件,我提个建议,评奖的时候,最后组织几位专家审查一下,避免“注水”。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究院李连达院士:
我觉得科技奖励有几种属性,一种反应我们国家科技的水平,也反应我国医药卫生口的水平。一等奖、特等奖是什么项目、什么水平,基本就反应了中国的科技水平,所以它可以是一个水平的标尺。第二它有导向性,今年重点奖了什么项目、什么领域,那对全国科技界有导向作用。但导向导歪了就可能一窝蜂走到歧路上去,所以导向性也比较重要。第三它具有推广普及性,过去有一些成果关到抽屉里、关到柜子里,没有引起很大影响。现在通过评奖、广泛宣传,在全国起到一个推广普及的作用,使大家都知道我国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当然,评奖也有它的局限性。科技奖,特别是医药卫生口的成果奖,它是研究出来的,不是评出来的,如果我们的研究工作上不去,没有好的研究成果,怎么评也评不出特等奖。所以过去有些年头,特等奖、一等奖空缺,这就是因为科研工作没上去。所以要想评出好的奖,首先要把科研工作做上去,要有好的科研工作,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才能评出来好的奖项。那么这样的话,就希望我们的评奖能做到公平、合理、科学。从目前情况来看,学术界反应觉得还是比较好的。
陈至立曾在会议上提出了一个看法:目前我们有些科技工作有过程没结果。这种评语我也是很同意的。我们现在的确有些科研项目做了大量工作,出的文章很多,评的奖很多,出的成果很多,但是解决问题很少,甚至于不解决问题。那我们在今后评奖时就要注意,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要重点评奖,那些华而不实,过去叫做“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的”这种成果适当减少。比如现在有个提法叫做转化率,我们整个科技工作都要强调转化率,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产品。
科技部办公厅副主任胡晓军:
国家科技奖励一路走来,跟大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从无到有,从起步阶段到不断的完善,奖励工作近几年的蓬勃发展,与各位在实践中献计献策有着直接的关系。未来奖励工作的发展还需要大家的帮助,我会继续倾力做好服务工作。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政研处处长宫玉宁:
在科技奖励的宣传中一直把惠及民生的医学成果列为宣传的重点,近年来有很多医学的专家得到了国家最高科学进步奖,很多医学的成果得到了国家的奖励,都是医学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其次,科技奖励如何更好地激励医学的创新?我们非常希望得到大家非常好的建议。大家总是说看病难问题,另一方面,行医难也是个问题,得奖的科技人员都是一脸的疲惫,满头的白发。我想是因为没有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这个问题是个需要关注的,如果能给予医生一个比较轻松,不带有任何任务的工作环境,确实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卫生部科教司技术处处长王锦倩:
我在卫生部科教司分管科技成果,一直承担国家科技奖励的推荐任务,推荐项目有着规范的推荐程序。我们建立了征集项目,审查,初审,专家评审,公示等等的推荐程序,从卫生部来讲,虽然不参与评奖,但是也按照国家科技奖励的条例,扶持医药卫生领域办奖,目前得到科技部允许医药卫生类的有17家,包括中华医学会等等。有的是以奖励专家为主,有的是以奖励项目为主,按照正规的程序,保质保量,真正达到创新奖励作用。目前,我们现在关注的是医改,医疗技术的推广,医疗的项目怎样运用到医疗实践当中。关于卫生技术的评价工作我们在进一步的探讨,希望得到专家们更多的支持。
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章友康:
每一个科研单位都非常重视科技奖励评选,对推广我国医学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医院协会来说,希望大家关注医院管理,我们国家在此方面还比较落后,在慢慢的发展中,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和重视。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成果处处长姚昆仑:
医学给我们带来很多文化的享受,给我们提供了创新的土壤。医学是产生成果的大户,让我们共同期待。
广安门医院王阶院长:
我想站在医院层面说几点感受。每个做医学研究的人,他最高的境界就是要获得奖励。很多人注重过程,但是我认为研究工作应该注重结果,没有结果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大家对于科技奖励充满了敬意,就在于我们自己希望能得到一个肯定。站在医院质量管理角度来看,用奖励、激励机制来管理是比较好的。这几年,我们在医院管理方面,用科研和奖励的方法还是比较有收获的。比如医院管理方面要有理念,就是把目标质量管理和奖励结合起来。用科学研究来做好医院管理。我们医院现在每年会设立科研课题,科研课题中有很多课题就属于纯管理的角度,包括党建、文化,这些都可以设立课题,最后都要给予奖励。我想这样一个奖励的目的就是,能体现医院让大家通过激励得到结果。
北京现在医改有项政策,要求进社区、进机关、进农村,我们也站在医院角度表个态,会努力把医院服务和我们的工作更好地协调好。
301医院医务部副主任何昆仑:
目前我觉得我国奖励太多,我过去一直在临床管理工作,刚到医务部,我感到各个协会、学会、省市、国家、部门奖励太多。奖励多了,实际是造成了一种浮躁的学风,每个人都想得奖。先不说成果质量多高,得奖后个人的社会地位、个人收益都名目繁多。无论从科里、院里、军队、国家,名誉地位都随之而来。我有个建议,规范奖励。前些年我国规范过,但我觉得还不够。奖励发展目前在乱在滥。我希望在这方面引起国家各部门领导注意。还有我们医院临床科研的问题,科研在我国目前还是以基础科研奖励居多,在临床奖励方面奖励数量非常少。病人和社会得益最大的就是大规模的临床实验。所以我觉得对基础医学的奖励应该减少数量,加大临床奖励的力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秘书长穆大伟:
我希望通过这个会,让大家了解中西医结合,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为人民造福。另外,我提个建议,希望国家能给社会力量设奖提供一些帮助,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励社会力量设奖的积极性,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医学事业。
本刊副社长范兴红在沙龙上发言
张刚总编辑与盛志勇院士(中)、李连达院士(右)合影留念
全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
现在评奖,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SCI影响因子多少。SCI不收中文的杂志,必须国外杂志,所以我们中文杂志影响因子引用率很低,这是对我们医学杂志很大的打击。用这个标准衡量我们医学成就价值我觉得不合适。这样一来我们的医学杂志永远出不了头,影响因子永远上不去。我们好的东西都去国外了,我们的杂志都被压低了。所以我们不应该太强调这个,我们的奖励应该看他的创意是不是有原创性,确实是在转化医学后,在治疗方面有治疗价值的提高,而且这个方法其他单位也可以应用,也得到价值,这才是很好的标准。不应该把SCI、引用率这些东西放在很高的位置,应该是看实际效果。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首席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
过分强调论文,特别是SCI论文,已成为评价人才和科技成果的首要标准,甚至是唯一的“金指标”。但是其危害性却未引起重视。
我国一流的学术论文,一流的科技成果,一流的杰出人才,应首先在国内发表,首先为祖国服务,然后允许在国外再发表,以促进国际学术交流。要提升国内学术刊物的学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平,并与SCI同等待遇,要建立我国自己的人才和成果的评价标准,使之更科学、更合理,必然有利于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成果处处长姚昆仑:
科技奖励的评审程序和机制问题是大家非常关注的。我们在商店里抽到一个奖可能都很高兴,更何况这样一个奖呢?我们会参照国家奖来规范其他奖。美国有个医学方面的奖是一对夫妇在40年代颁发的,它现在号称美国的医学诺贝尔奖,因为它奖励的科学家有80多个获得诺贝尔奖,所以它声望很高,所以得奖的人会给奖带来声誉。至于经费问题,(国家资助社会力量设奖)目前来看也是不现实的。社会力量设奖经费应该是自己去解决的,有经费支撑才能设这个奖。《大学》里讲:“止于至上”,很多事情就是慢慢的完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赵继宗:
我很感激杂志社,我们的一些情况和奖项在杂志里也得到了宣传。这个杂志有一个特殊性,受众的读者大部分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有些媒体为了抓人眼球、为了更起作用,有些讲话、定义的分量,有些是夸大了。我建议,诸如“世界第一”这些词汇在应该在使用时更加注意。让我们一同努力。
海军总医院前院长段蕴铀:
我觉得什么事情都要有个规范,有规范就有权威。要从阳光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多年,现在升至世界第二。为什么我们国家强大了?我们的科技进步是主要的。
全军结核病研究所所长吴雪琼:
我本身是临床大夫,在研究中我很能够理解临床大夫的心情,他们觉得评奖时怎么总重视影响因子这些?实际上我想讲的是,你确实有技术创新,你发表的文章应该有支持,否则只是口说,并没有依据支持。有的专家跟我说他们临床上有多么创新,我问他依据,结果他拿出的依据是个很不起眼的小杂志的论文,说这就是依据。这么重要的一个创新为什么发表在这么不入流的杂志上?所以我觉得不能完全说影响因子没有重要性,你如果确实是一个好的临床技术,就应该发表在比较重要的杂志上,提供重要的依据。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副社长范兴红:
“医学人沙龙”将秉承“交流融合、促进创新”的理念打造一个智慧共享、理念共享、价值共享的思想盛宴,在科技奖励政策的指引下,积极与医学界人士携手,为共同推动医学事业全面发展而努力。
本刊编辑部主任王银凤在沙龙上发言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政研处处长宫玉宁:
感谢到会的两位院士,医院的各位领导,专家,年关将至,大家工作都很繁忙,能抽出时间参加活动,是对科技产业工作的支持。
卫生部科教司技术处处长王锦倩:
很高兴来参加医学人沙龙,对杂志社表示感谢。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首席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
今天这个会形式很好,并不是在人民大会堂搞上千人的大会那么隆重,也不是在钓鱼台国宾馆搞几百人的盛大集会,也没有各级领导在这讲一下丰功伟绩,也没要求我们大家在这歌功颂德。我觉得今天这个会是大家畅所欲言的座谈会。
301医院医务部副主任何昆仑:
我今天非常高兴能参加这个沙龙,也跟大家学了很多东西,大家交流得也非常好。
广安门医院王阶院长:
过去我们说开卷有益,读书打开书就会有益。我现在还有个词叫开会有益,几个月的工作都不如开一天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