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矿区工会
矿区和谐谱新篇
——淮南矿区工会给力和谐矿区建设纪实
□淮南矿区工会
淮南,楚汉故里,豆腐之乡,屏舜耕而衔两山,襟淮水而带三湖,历史悠久,地理优越。如今,让淮南人津津乐道的不是鸡犬升天的梦幻传说,也不是炼丹偶得佳肴的千古奇闻,而是一个苍翠百年的企业——淮南矿业集团。走进淮南矿区,处处高楼耸立,绿荫满地,花园式的棚户区改造小区、大通湿地公园、泉山水库、迪沟风光等,早已成为这座城市崭新的名片,展示着这座百年能源之城的欣荣与和谐,展示着淮南矿业集团取得的成就与荣耀。
2002年以来,淮南矿业集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职工”的企业宗旨和“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的发展战略,锐意创新,不断发展。期间虽然经历了金融危机,然而正如《淮南子》所言:“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寒霜”之时,集团公司正是秉承了这种传统精神,趋利避害,化“危”为“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经济未下反上。2010年,企业煤炭产量达到6619万吨,电力权益规模1192万千瓦,销售收入达到512亿元,资产总额突破千亿元,发展成为安徽省属企业煤炭产量规模、电力权益规模、房地产规模、资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在2010年全国企业五百强排名中,淮南矿业集团排名183位,较2009年的213位提升30名,同时以27.33%的收入增长率跻身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收入增长最快百家企业。发展中,淮南矿业集团时刻不忘肩负的社会责任,积极协调社会关系、生态关系和企业内部关系,走出了一条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人文发展的道路。在这其中,作为企业发展“助推器”、广大职工“贴心人”的淮南矿区工会,在和谐矿区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淮南矿区工会与时俱进,拓展工作思路,按照“围绕发展中心,服务和谐大局”的工作定位,不断改革和完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载体和工作方式,在职工维权、扶贫帮困、职工队伍建设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为党委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矿区贡献力量。
淮南矿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源曾经说过,企业发展了,经济壮大了,不能忘记那些曾经为企业发展作出过贡献的老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要善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分享到发展的成果。为此,淮南矿业集团每年拿出1亿元资金帮助弱势群体,矿区工会也主动发挥作用,把60%以上的工会经费用于扶贫帮困,并建立健全了长效帮扶机制。
定期救助。矿区工会对特困职工的定期救助始于2007年,定期救助的对象主要是在岗、下岗、内退、退休、伤病残职工和伤病亡职工遗属等六类人员。四年来,矿区工会共救助特困职工1.1万户(次),拨付资金近1500万元,有效缓解了困难职工的经济压力。
育才关怀。心系职工,更要关心职工下一代的成长。在每年的金秋时节,淮南矿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源,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孔祥喜,党委副书记、矿区工会主席王吉平都要登门慰问考入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带去党政工组织的温暖。2006~2010年的五年间,全矿区共筹措资金近千万元,资助考入各类院校的困难职工子女1.3万人,无一名困难职工子女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
春节慰问。春节期间给困难户送温暖是矿区工会的传统,目的是让困难职工过上一个幸福祥和的节日。近五年来,矿区工会共慰问困难职工近20万户(次),拨付资金达6000万元。
大病救助。职工大病救助启动于2005年。近六年来,共救助大病职工6千余人次,拨付救助资金逾2000万元,缓解了大病职工的生活困难。
职工疗休养。职工疗休养是企业关心职工身心健康,通过矿区工会组织实施的一项集体福利。矿区工会与巢湖疗养院和矿业集团职防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组织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进行疗休养,让他们放松身心,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此外,针对物价上涨等因素,矿区工会还适时调整救助标准,逐年加大扶贫救助力度,并要求各基层工会拿出一半以上的工会经费用于扶贫帮困,对那些边缘上线的困难职工家属给予一定的临时补助,切实发挥了工会作为职工“贴心人”的作用。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矿区建设的重要基础。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的经济权利、民主权利,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和劳动者的全面发展,是履行企业“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职工”宗旨的必然要求。矿区工会牢固树立以职工为本的理念,紧紧抓住收入分配、评先推优、劳动安全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注重源头维护,加大维权力度,探索和发展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建立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一是建立了职工代表、工会、企业三方协商机制,对重大劳动争议问题进行协商和调解。二是建立了内部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各基层单位都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并积极发挥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作用,当发生劳动纠纷时,主动介入,参与调解,协调劳动关系。三是各基层工会普遍建立了兼职法律服务队伍。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必须有懂得法律的人去做这项工作。因此,矿业集团要求两级工会都要配备兼职法律干部,目前工会系统共有兼职法律干部36人,通过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使职工的“生命权、发展权、经济权、受尊重权”得到了有效维护。四是建立了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定期排查重大劳动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进行预测、预报、预防、预警,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强化民主监督,推进区队务公开。矿业集团所属各单位采取诸如职代会、中层干部会、党政工联席会、厂情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利用矿区电视、网络、报纸等载体,及时公开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大事项、棚户区改造、职工奖惩、招工考试、职称评聘、中层管理人员的提拔、评先推优等,都及时向职工公开。为强化监督,矿区工会2008年重点对生产矿区队务公开工作进行了检查通报,2009年又结合区队务公开对班队打分、派活情况进行了调研,维护了职工的经济利益和劳动权益。2007年,淮南矿业集团被评为全国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
坚持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建立健全了集团公司、二级单位及区队(车间)三级职代会制度,并做到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职代会,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主要经营措施及运行情况、重要建设项目、改组改制、重要的规章制度等都必须经职代会议审议,职代会具有决定权和否决权。近几年,淮南矿业集团的《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暂行办法》《年薪制试行办法》《处理劳动关系暂行规定》《劳动合同管理规定》《集体合同》《安全管理二十条红线》,乃至《淮南矿业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都是经职代会审议通过方予实施的。
加强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管理,依法维护职工权益。2002年以来,淮南矿业集团与所有新入企的职工及时签订了劳动合同,明确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保证在劳动合同签订、续订、解除与终止等各个环节都做到依法合规。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一环,也是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多年来,企业行政和工会双方代表平等协商,由工会主席代表职工与企业经营者签订了集体合同。为抓好集体合同条款的履行,矿业集团成立了集体合同监督检查小组,每半年对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保证了集体合同的兑现,较好地发挥了集体合同的劳动关系“稳压器”作用。
广泛调研,切实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作为职工的“贴心人”和职工利益诉求的“扬声器”,矿区工会始终把保持与基层和基层职工的紧密联系视为工作的“源泉”和动力,经常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倾听职工的呼声,并相继开展了尘肺病防治、高温作业面降温、劳保用品发放、“两堂一舍”管理、区队务公开、井下开通乘人车以及地面通勤等调研,提出了建议措施,有些建议已被公司采纳,使职工的作业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
和谐矿区首先应是平安矿区,没有安全,一切都是空谈。构筑安全屏障,一方面要加大硬件投入,紧紧牵住“一通三防”这个“牛鼻子”,杜绝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要改善软环境,通过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使“硬件”更好地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服务。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矿区工会高度重视职工队伍建设,把强化职工队伍建设作为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矿区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各种载体,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一是广泛开展职工技术比武活动。截至2010年,矿区工会已连续组织开展了九届职工技术比武。在2010年举办的第九届职工技术比武活动设置比赛工种25个,全矿区共有8536人参加,比武时间从2010年6月25日启动到10月21日结束,历时近4个月。经过层层选拔,共有1090名选手进入决赛,最终评选出了25名技术状元和101名技术能手。为用足比武成果,矿区工会利用电视等媒体开展了技术状元“展绝活”活动,并把相关视频资料刻成光盘,发放到基层单位供职工学习借鉴。二是广泛开展了师徒结对子活动,将中国过去“拜师学艺”的优秀传统应用到矿区,徒弟不但能从师傅那里学到精湛的技能,还能学到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思想品格。截至2011年一季度,全矿区共结师徒对子5948对,其中井下岗位工种5680对,地面岗位工种268对。良好的风气大大提升了职工“学比赶超”的热情,推动了矿区职工技能素质的提高。三是开展以“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为主要内容的“五小”科技创新活动,培养职工的创新能力,推进矿井技术进步。在2010年第25届“五小”科技竞赛活动中,各基层单位共申报“五小”项目1220项,其中40余项已申报国家专利。四是以“安康杯”竞赛为载体,夯实安全基础。矿区工会围绕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充分发挥工会群监网的作用,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安全警示日、安全班组竞赛、职工代表安全巡查以及反事故、反“三违”等活动,配合党政遏制住了瓦斯事故和其他重大事故的发生,人身和非人身事故也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2008~2009年,淮南矿业集团被评为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
矿区工会还加大了对劳模、标兵等先进人物的培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近年来,先后有2名职工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还有5名同志被授予安徽省劳动模范和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称号,潘一矿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
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关爱职工身心健康、提升职工文化品位、融洽企业内部关系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矿区工会本着重在基层、重在普及、重在参与的原则,不间断地开展各项职工文体活动,逐步形成了一套以大型文体活动为龙头,以节庆活动为契机,以小型、多样、日常活动为基础,以各种赛事为手段的多层次、多元化的职工文体活动模式,文化体育生活在整个矿区已然成为一种风尚。
一、常态化开展各项文体活动
1.每三年举办一次职工运动会。职工运动会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2010年举办的第二届淮南矿业集团职工运动会以“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为主题,参赛代表团共计有37个,运动员3620名,裁判员278名。比赛共设13个大项目,60个分项目,8个分赛区。整个赛事历时近3个月,共产生奖牌204枚,其中金牌100枚,银牌、铜牌各52枚,充分展示了淮矿人顽强拼搏的良好精神风貌。
2.每三年举办一次职工艺术节。目前,第二届职工艺术节已如期举行。本届艺术节以“创新·发展·和谐”为主题,共设置9个活动项目,内容涵盖摄影展、煤矿文学奖评选、青年歌手大赛、器乐大赛、舞蹈大赛、古体诗词朗诵会、美术书法展等。各项活动均在各基层单位开展,旨在提高职工的参与热情,在给基层职工带来精神文化食粮的同时,展示矿区职工较高的艺术水平。
3.利用“三八”妇女节等节日,灵活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在2011年的“三八”妇女节中,矿区工会组织开展了以“和谐矿区、幸福家庭”为主题的家庭才艺展。活动以家庭为单位,旨在倡导广大职工牢固树立家庭观,珍惜家庭幸福,为共同建设和谐矿区创造良好环境。
4.与中国煤矿文工团建立文化合作关系,每年邀请文工团赴矿区慰问演出,让矿工得到高雅的艺术享受。
二、成立矿区乐团和各种文体协会
淮南煤矿职工乐团是淮南煤矿历史上第一支以器乐为主体的业余音乐团体。成立以来,职工乐团与中国煤矿文工团、安徽省徽京剧院、安徽省杂技团、淮南市歌舞团、淮南市京剧团等单位多次合作,为矿区的各类大型文艺演出担纲伴奏,深入基层展演80余场,并改编、创作、演出了大量贴近生活、矿工喜闻乐见的优秀曲目。在2010年举办的纪念建党89周年暨专业技术(高技能)拔尖人才专场音乐会中,职工乐团以耳目一新的形式和几近完美的演出,赢得了矿区职工的一致好评。
矿区工会还注重搭建平台,组织成立了美术、书法、摄影、戏曲、集邮、象棋、围棋、桥牌、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协会。各协会齐聚矿区各类文体人才,指导和组织广大职工参与各项文体活动,并屡次在全国和安徽省取得优异成绩。
三、面向基层,加大文体设施建设
文体设施是开展文体活动的必要条件。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多元化,淮南矿业集团党政工领导深刻意识到,投资健康就是投资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近年来逐渐加大文体设施投入,在顾桥矿、张集矿、潘三矿、新庄孜矿、谢桥矿投资建设了5座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各文体中心健身房、跑步机、阅览室、乒乓球馆、篮球馆、羽毛球馆、台球室等设施齐全,免费向职工开放,已经成为广大职工班后或休息日理想的健身、娱乐、休闲场所,为和谐矿区建设谱写了新的一页。
在“十二五”起步之年,淮南矿业集团明确提出了企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计划投入千亿元以上,建成销售收入千亿元以上、资产规模千亿元以上的新型能源企业。
好风凭借力,繁花自可期。有了企业跨越式大发展这股“好风”,凭借着淮南矿区党政工组织和广大职工共同之“力”,相信和谐的种子必然在淮南矿区生根发芽,让百年企业迎来新的春天,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