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高 史卫国 牛定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430074
降水引起的深基坑变形分析
阮高 史卫国 牛定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430074
地下水是影响基坑变形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引起土颗粒有效应力的改变,剧烈的地下水位变化是地面不均匀沉降,基坑失稳及邻近建筑破坏的直接原因。本文通过基坑工程实例,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分析降水对基坑变形的影响。证明降水是引起基坑变形的主要原因,高强度的降水导致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引起基坑变形的急剧增大,施工中应避免对地下水的剧烈扰动;短期的降水对基坑变形影响不大,引起的地面沉降可以通过地下水的回升得到部分恢复。
深基坑;降水;变形;监测;地面沉降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各种超大、超深基坑工程也在不断涌现,对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地下水是影响基坑变形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引起土颗粒有效应力的改变,剧烈的地下水位变化是地面开裂,基坑失稳及邻近建筑破坏直接原因。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合理控制地下水活动是确保基坑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设计合理的降水及止水措施,研究降水引起的基坑变性特征,预测基坑变形量及稳定性,评价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科研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1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冠日管理研发基地基坑支护工程场地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场地占地面积为6000m2,拟建物设计为一栋地上塔楼二十一层,地面以上高度107m,地下室深度12.70m。
据勘察钻孔揭露,场地内在钻探揭露深度内共发育有如下地层:第四系人工填土层、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第四系冲洪积层、第四系残积层以及燕山期侵入花岗岩。主要岩土参数指标如表1所示。
场区内地下水为上层滞水~潜水类型,主要赋存于土层、砂层的孔隙中,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勘察时测得钻孔内地下稳定水位埋深为2.8~5.4m,标高介于2.6~-0.67m。
1.2 支护结构及止水帷幕
基坑采用钻孔(或旋挖)灌注桩φ 1000@1500;设置3排预应力锚索4×7 φ 5@1500(1桩1锚),设计抗拔力400kN(及450kN和500kN),锚索倾角25°。
考虑场地富含地下水,为减少对周边建筑及道路管线等的影响,采用止水帷幕控制地下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工程经验,在基坑北、西、南三面设置高压喷射注浆法止水帷幕,东侧与朗科大厦基
坑止水帷幕衔接,止水桩插入全风化花岗岩不小于2m。
表1 场地主要岩土层的物理参数
2.1 基坑降水
本基坑工程已于2010年9月份竣工并交建设单位使用,2010年11月26日至2011年1月19日基坑南面距本基坑约18m的超多维基坑工程进行挖孔桩施工,施工期间挖孔桩内大量抽排地下水,对本基坑工程变形产生极大影响。
超多维基坑工程人工挖孔桩设计间距1.8m,孔底标高为-21.1m,施工期间采用跳挖方式成孔,分两批成孔、浇筑。护壁为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 20cm厚,整体性较好,地下水主要通过孔底渗入,涌水量较大,但未进行抽水试验。
2.2 变形监测
本工程共进行了5 项监测项目:地面沉降、围护桩顶水平位移、围护桩体深层水平位移(测斜)、锚索拉力、地下水位监测。其中沉降观测点34个,基坑沉降测点16个,基坑位移测点16个,水位监测点3个,锚索应力测点2个,钢筋应力测点24个。
3.1 基坑变形特性
根据现场监测,邻近基坑挖孔桩施工前期,本基坑变形已经稳定。其中地面沉降量、基坑沉降量基坑位移量均小于0.1mm/天,基坑深层位移小于3mm/周,北侧、西侧、南侧基坑外水位分别为-7.6m、-6.2m、-11m。
随挖孔桩施工深度加深,大量抽排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降幅较大,地下水位的下降,引起南侧路面沉降急剧增大,地应力场重新分布,路面沉降再次趋于稳定。挖孔桩施工完毕后,地下水位逐渐回升,地面沉降回弹,表现为观测值为正值(正值为上升)。其他各侧面由于水位变化不大,变形不明显。如图1所示为施工期间南侧路面沉降监测曲线 ,其中C12~C15距离基坑约6m,C20~C23距基坑约14m。
图1 基坑路面沉降曲线
基坑深层位移稳定期变形表现为支护的受弯变形,最大位移处于-10m位置,位移量约-20mm,-0.5m处位移约-12mm。挖孔桩降水后,变形表现为绕桩底向基坑外有微小的转动,周变形量最大值位于桩顶,变形量3.06mm。 图2所示为基坑南侧中部的CX6号点测斜观测曲线。
图2 基坑CX6号点测斜观测曲线
3.2 基坑变形分析
基坑变形是支护结构、基坑宽度、开挖深度、地层性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挖孔桩降水前,由于基坑底部土层较好,支护桩入土深度较大,基坑变形较小。桩身产生弯曲变形,地面沉降成抛物线形,最大的地表沉陷发生在距坑边以外某一定的距离处。
挖孔桩降水后,分析认为12月20号沉降突变,主要受地下水位影响,基坑水位变化如图3所示,观测井位于各边中部基坑支护桩外0.5m处。其中水位下降较快的为南侧SW3观测井,受止水帷幕影响SW1测点水位基本没有变化,SW2观测井水位略有下降。
图3 观测井水位变化曲线
由于本场地富含地下水,且地下埋深9m~18m地层中含有沙砾。当挖孔桩施工掘进到此深度范围内,需要大量抽排地下水,同时沙砾层中孔隙较大,细颗粒在渗透压力下容易被带走,且在施工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掏空区,在土颗粒有效应力增加的情况下,土层极易坍塌,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由于C20~C23测点离挖孔桩教近,坍塌更为严重,因此表现为急剧的地面沉降,而离降水点较远的C12~C15测定则受影响相对较小。同时由于支护结构是预应力支护,在降水过程中土层不光受到垂直向土压力作用,还受到侧向的预应力作用及水平向的渗透压力作用,因此在降水过程中,土层不光垂直固结作用,还产生了水平向固结,表现为支护结构的微小转动。
1月初挖孔桩施工结束,地下水位回升,因为降水时间较短,在固结还未完成的情况下,土颗粒有效应力逐渐恢复至原应力大小,表现为地面沉降变缓继而回弹,但不会回弹至降水前标高。因此在降水过程进行回灌,能够避免地下水水位的急剧变化造成基坑变形的加剧。 图4为超多维基坑观测的路面沉降曲线,其中C38~C41距基坑内壁距离分别为6.5m、7.5m、9.5m、7m。
图4 补充路面沉降监测曲线
4.1 地下水是影响基坑变形的重要因素,地下水位的变化能够引起基坑的不均匀沉降,沉降规律受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宽度、开挖深度、地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施工中应加强对地下水监测,避免引起地下位急剧变化。
4.2 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沉降完成往往需要几个月时间。短期降水,在固结还未完成的情况下,地下水位就迅速回升,对地面沉降影响并不明显。
4.3 地下水回复后会造成沉降地面回弹,回弹量跟沉降量有关,但沉降量一般小于沉降量。因此在降水过程中,采取回灌地下水的措施,能够补偿降水引起的沉降。
[1]刘红军,张庚成,刘涛.土岩组合地层基坑工程变形监测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10.8(增刊)
[2]黄生根,张洗浩,曹辉,彭从文.地基处理与基坑支护工程(第三版).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6
[3]张勇,赵云云.基坑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实时预测.岩土力学.2008.6
[4]张莲花.基坑降水引起的沉降变形时空规律及降水控制研究.成都:成都理工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1
[5]夏洪浪.深基坑周围地表沉陷分析.西部探矿工程.2005.8
[6]李琳.工程降水对深基坑性状及周围环境影响的研究. 同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9.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