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进 陈军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许多环境保护政策措施,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环境保护的效果也较为明显。如何积极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加强环境保护审计工作,已经成为审计机关面临的最大机遇和最新挑战。2009年《审计署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出台后,省审计厅党组高度重视,及时全文转发并提出了具体贯彻意见,厅长屈方方同志在安康调研时指出,安康局应在资源环保审计中先行一步,每年应至少开展一项资源审计和一项环境审计。安康市审计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积极探索,超前思维,大胆实践,资源环保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深化思想认识,探索资源环保审计新格局
一是从宏观上认识环保审计工作的艰巨性。安康市审计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方针,从更高层面认识开展环境保护审计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审计机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心工作和艰巨的任务。
二是从微观上强化环境保护审计工作的责任感。环境保护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环境保护就是发展、就是最好的惠及民生。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监督部门,就是要通过积极履行监督职责,促进地方政府部门将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从而促进与维护环境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是从主观上积极探索环境保护审计的新格局。首先,我局成立了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任副组长。由资源环保科牵头、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形成环境保护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相结合、相协调的整体工作格局。其次,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加强各审计组之间协调与关联,形成宏观性、整体性、典型性的审计报告或审计信息上报。再次,组织相关环保审计工作交流,提高认识,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和不足,提出环境保护审计的新见解、新思路、新方法。力争使环保审计认识不断深化,思路更为清晰,环保审计的最新方法全局共享。
二、切合实际思考,明晰资源环保审计新路径
一是结合实际制定规划。为了贯彻执行《审计署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结合我市汉江中线南水北调工程,确保汉江清水送北京实际。我们紧紧围绕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在不断探索资源环保审计工作、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市环保审计规划,提出了“量力而行、积极探索、逐步推进、总结提高”的要求。
二是做好年度审计计划。从2009年起,市局每年选定1—3个审计项目作为重点项目,开展环保审计,其他审计项目都关注环境审计。近几年来先后组织市县审计机关对国土资源、农村沼气、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南水北调、污水处理、农村安全饮水等环境项目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为安康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确定环保审计目标。重点检查资源环保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规划的实施情况。促进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规范环保管理行为;检查资源环保资金的征收、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揭露存在的偷漏拖欠、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问题,分析评价资源环保资金使用绩效,促进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检查资源环境相关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效果。揭示和查处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资产流失等问题,促进加强资源环境管理。维护国家资源环境安全,为安康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三、把握项目特点,寻求资源环保审计突破口
一是侧重对环境保护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审计,把环保设施的规划、论证、实施、运行的有效性方面作为突破口。如2010年,我局对安康城区江南、江北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建设及运动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调查显示,2007年至2009年江南城区年平均供水1047.57万吨,日平均供水2.78万吨,江南污水处理厂年平均处理污水566,66万吨,平均日处理1.55万吨。处理率为63.5%。按85%的污水转化率计算,日产污水2.44万吨,也就是说,对每天有0.89万吨污水未进厂处理而直排汉江的问题提出了审计意见和建议。
二是侧重对环境保护资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把揭露资金被截留、挪用及管理不规等问题作为突破口。如2009年,我们组织对全市天然林保护工程资金进行了审计。审计资金总额9424,2万元。财政应配未配资金583.4万元,审计期间促进资金到位360万元,查出违规和管理不规范722.05万元。又如2007年、2010年分别对全市退耕还林工程进行审计。向市政府提出加强全市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资金管理的意见,引起市政府领导的重视。2008年市政府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工程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要高度重视审计发现的问题。彻底纠正存在的问题。同时,要求各级审计、纪检监察、财政、林业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促进退耕还林资金规范管理。
三是侧重对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的环境投入情况进行审计,把适用性、实际性,有无给人民群众带来损失等问题作为突破口。如2008年我局组织审计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审计农村饮水安全项目186个。对配套资金计划数不符合实际;计划管理严肃性意识不够强;重前期计划管理,轻后期督促检查等问题要求进行整改。又如2008年、2010年我们分别组织农村沼气项目审计调查,发现部分建成沼气用户使用率不高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后续技术服务工作建议,保证沼气正常使用。
四、创新监督模式,力促资源环保审计多出成果
一是整合环保审计资源。我们坚持以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实行人员整合,项目结合,管理灵活为抓手,打破科室界限,集中调配审计力量,实现优势互补,为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审计项目计划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我们对宁陕县2007年至2008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粮食直补、农村税费改革三个审计项目打包、从市、县局抽调审计人员组成一个大审计组,分三个小组开展审计。一套人马、一次进点、一并分工,一块儿作业。既节省了人力、物力以减少了县上接待压力,同时提高了审计效率。
二是环保审计与效益相结合。我们在开展资源环保资金审计的理念上既突出绩效益审计,又关注违法违规、经济犯罪大案要案。2007年、2009年在开展的国土审计项目中,发现某国土局机关原会计汪某挪用公款40余万元的案件线索移送检察院,被判处有期限徒刑七年。同时汇总全市国土审计情况,对国家土地管理机制、土地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效果等方面的分析与评价。分别从制度背景、体制约束及地方管理现状等方面从深层次进行了原因分析,向省审计厅和市政府上报了审计综合报告。
三是力促环保审计见实效。全市环保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发挥了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有力的促进了全市生态环境的改善,确保全市工程造林、集体林管护资金规范管理使用,各项政策兑现落实到位,高质量的实现国家环保要求。2007年至2009年安康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汉江安康段及其主要支流8个监控断面水质符合安康市地表水功能区划要求,维持在国家Ⅱ-Ⅲ类标准之间,汉江出陕断面水质稳定在国家Ⅱ类标准,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五、加强自身建设。应对资源环保审计出实招
(一)坚持在审计实践中总结提高。近几年。我们本着“摸着石头过河”原则,充分发挥财务收支审计强项。在资源审计中大胆实践,边实践边总结。通过审计实践,从而培养锻炼审计干部,增强审计人员自信心。树立搞好环保资源审计的决心。逐步组建起一批能够承担资源环境审计项目的审计人员。
(二)注意应用资源环保监测、检查手段和方法。我们积极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充分运用资源环保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已有的信息系统、监测测量技术、检查手段和方法。对节能减排相关问题和指标等进行审计和分析,提高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三)实行资源环保项目跟踪审计与自查。对具有环保项目的建设单位,每年由审计局发通知,列入当年自查单位。并上报自查结果。审计机关有重点的进行环保项目跟踪审计。以南水北调为契机,通过对白河县等8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全程跟踪审计或审计调查。使环保项目建设过程中,有错及时纠错、落实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