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国
一、审计职业化的必要性
(一)审计职业化是由审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
审计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技术性、道德性很强的工作。它不是任由一般普通公务员所能胜任的。它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娴熟的工作技能、崇高的道德修养、稳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国际社会普遍对审计人员设置了不同的执业资质门槛和从业范围标准。如英国的特许会计师公会,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都对审计人员的资质条件利和执业标准进行了设定。当然这些标准主要是针对社会审计而言的,但是它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且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对审计人的执业资质要求会越来越高,审计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会是一条必由之路。
1.审计工作的政策性。审计工作的政策性是勿容置疑的,无论是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或是国家审计,政策性都是其执业的基本准绳。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在法律的约束下进行,因此,遵守法律就是最高的政策。合法性是一切审计的前提。当然在法律之下还有许多具体的政策规定。无论是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或是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既就是封闭的自然经济体都存在着大量的具有规范性的政策,这些都是审计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不能充分地、全面地掌握了解政策,就搞不好审计工作。而且政策执行情况审计成为当代审计的一种发展趋势。
2.审计工作的技术性。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传统的会计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还必须具备工程的、法律的知识和技术。现代经济是知识经济,在信息化的条件下,经济活动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从有形到无形,从现实到虚拟,各种工具和手段层出不穷,加大了经济风险和控制难度,原有的计量和报告准则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对审计工作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做为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要掌握的知识容量越来越大,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而且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过去的审计财务向审计业务方向转变。从某种程度讲。现在的知识要求已经超出了审计人员的正常的承载能力。因此审计的专业化分工会越来越细,必须要有专业化的审计人员组合才能完成审计工作任务。
3.审计的道德性。从某种程度讲,审计工作是面向社会服务的。它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审计工作是向委托负责,但是它的社会影响面是巨大的。客观、公正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准则,它在道德层面的要求是与法官相同的。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这里面包含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譬如诚实、公平、敬业等职业要求。诚实,就是要求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如实反映查出的问题和结果;公平。就是按照社会的一般价值原则,对被审计事项作出判断;敬业,就是要恪尽职守,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二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譬如谦和、正义、无私。谦和,就是要求审计人员以平和的心态从事审计工作,不卑不亢,摆正位置;正义,就是要求审计人员要维护社会正义,有正确的是非观念:无私,就是要求审计人员不为个人利益所动,维护职业利益。
(二)审计职业化是内在经济规律所决定的
审计能从会计职业中分化出来。是有一定的经济原因的。其一,审计本身是一种有价值的劳动,审计的价值应在其交换中得到体现。其二,审计是社会经济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尤其市场经济条件下。审计是中介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的要素市场。尽管目前还存在着大量的社会管理性的审计组织,如国家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但掩盖不了审计的商品性特征。审计人员也是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其三,审计是经济人,无论是审计组织或审计人员,都是经济人,都有自身的利益诉求。社会审计自不必说,它是以服务收费为前提的。就是国家审计或者内部审计,也存在着经费和人员待遇的问题。它虽然不以部门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但是审计人员的待遇和经费如果得不到有效保障的话,要保持一支高效、廉洁的审计队伍是不可能的,因此审计工作必须遵从价值规律。
二、审计职业化的基本路径
第一,大力发展社会审计组织,使其成为审计市场的主要载体。社会审计组织。不能狭义地理解为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包括专业的咨询机构、评估机构。甚至可以设立个人的审计工作室,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发展社会审计机构。首先要对社会审计组织进行整合。社会审计组织不仅承担会计鉴证业务,还承担着工程咨询、价值鉴定、政策咨询(如发展规划)等诸多业务,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概念单一,不利于社会审计组织的业务拓展。其次,严格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分类分级执业的管理制度。对初步进入审计市场的审计组织要进行执业限制,然后分期考核晋级,违规的要清除。三是加强监管。目前,我国社会审计市场的混乱主要是监管不到位造成的。重审批,轻管理。中注协作为行业自律组织,不可能实现监管。对社会审计组织的监管职责,理应回归到国家审计机关。
第二,实行严格的执业资质制度。保障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准。所有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备具相应的执业资质条件,审计机构根据审计业务需要配置相应的专业资质人员。当然执业资质不能仅限于会计资质,工程、经济、法律、评估等都可以做为执业资质条件。譬如,工程预决算审计,就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工程造价的相应资质,不能是财务人员。从事什么业务具备什么资质,以保证审计能力与审计项目相匹配。
第三,实现审计人员与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审计机构可以将审计人员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审计管理人员,包括机构负责人、计划、监督、总务等人员。另一类为审计业务人员,其地位相对独立。无论是国家审计机构或是社会审计组织,国家要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制度,从政治上、经济上保障其独立性。对审计业务人员实行聘任制,可一事一聘,也可一个期间一聘,根据其资质条件和工作能力确定待遇,其工资水平应是同区域平均工资的3—4倍。审计人员与审计机构实现双向选择,以充分体现审计人员的劳动价值。
第四,重新构造国家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的职能职责。在市场化的条件下,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私有企业和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除外)的职能、职责要调整,要回归到管理者的角色,主要职责是审计管理。职能是制定审计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年度审计项目实施,监督和控制审计质量,监管审计市场。这样一方面可以大量裁减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的人员编制,释放市场空间,让审计这一市场要素回归市场。另一方面,可以加速推进审计市场发展,通过竞争,促进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服务态度和职业道德的大幅度提高。
总之,审计职业化是由审计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将是我国审计的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安康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