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翻脸为哪般

2011-10-25 02:03郑连根
领导文萃 2011年7期
关键词:年羹尧雍正皇帝张居正

□郑连根

皇帝翻脸为哪般

□郑连根

马克思曾经说过,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就中国而言,每个封建王朝几乎都要经历从开国到治理,再到衰败,然后被推翻的过程。这种相似,体现的大概就是通常所说的“历史规律”吧。在此之外,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之间也充满了有趣的相似性,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皇帝翻脸”现象。

第一个要说的是万历皇帝跟改革家张居正翻脸的故事。对于万历皇帝朱翊钧,人们对他最深的印象就是懒惰,他当了48年的皇帝,在后期竟连续二十多年不上朝,不处理政事。朝廷的好多官位出现了空缺,他理都不理,照样在后宫里吃喝玩乐。可是,如果据此认为万历皇帝是个办事拖拖拉拉、只知道混日子的主儿,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万历皇帝虽然在治理国家上“消极怠工”,可是他在“翻脸不认人”方面却表现绝佳,很“讲效率”。万历皇帝登基的时候只有10岁,还是个孩子,无法处理政事。这样,大明帝国的权力就落在了首辅张居正的手上。当时,张居正不仅是内阁首辅,而且还是万历皇帝的老师。以公论之,张居正是万历皇帝倚重的第一大臣;以私而论,张居正是万历皇帝名副其实的老师。君臣之情加师生之谊,使得万历皇帝对张居正言听计从、万分依仗。有一件事很能说明这一点。万历五年,张居正的父亲在湖北江陵老家去世。按照封建时代的礼俗,父母去世,做官的为了表达孝心,应该辞去官职,回家守孝27个月,谓之“丁忧守制”。可是,当时张居正主持的改革事业恰好到了“攻坚阶段”,张居正的离职“丁忧”很有可能使改革事业半途而废。所以,万历皇帝就下诏“夺情”,以现在处于非常时期、国事离不开张居正为由不准其“丁忧守制”,让他继续在朝廷处理政务。此事引来了众多朝臣的批评。试想,在一个宣称“以孝治天下”的国度里,皇帝和首辅居然合伙破坏“丁忧守制”的礼俗,这成何体统?对于大臣们的批评,万历皇帝和张居正一律用“廷杖”来回答——谁提不同的意见就打谁的屁股,然后再将其“流放”。不仅如此,万历皇帝还让“戴孝之身”的张居正参与自己的婚礼,以显示他对老师的信任和仰仗。这还不算完,更过分的还在后头。

皇帝的大婚之后,张居正于万历六年三月回湖北江陵老家葬父。临走之前,皇帝和太后就反复叮嘱,让张首辅早日归来,国事离不开他。当时的张居正既是首辅又是帝师,权倾一时,此次回乡葬父,沿途的地方官员极力巴结,所以一路上的“排场”十分显赫。回到家乡之后,一日之内又收到皇帝的三道诏书,催促他早日回京,处理政事。这更加显示出了张居正在皇帝心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湖广的官员也以为这是一种无上的光荣,特地为张居正建造“三诏亭”以资纪念。面对这样的恩宠,张居正本人都感到不对劲儿。他在给当地官员的信中写下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作三诏亭,意甚厚,但异日,时异事殊,高台倾,曲沼平,吾居且不能有,此不过五里铺上一接官亭耳,乌睹所谓三诏哉?盖骑虎之势自难中下,所以霍光、宇文护终于不免。”意思是说,一旦形势变化,自己倒台了,就会连住所都会成问题,三诏亭又有什么意义呢?

张居正的忧虑不幸言中。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去世。当时,万历皇帝还给张居正以极高的评价,谥号“文忠”,赠上柱国,并且辍朝一日表示哀悼。可是几个月之后,万历皇帝就翻脸了,他以“专权乱政、罔上负恩”之名对张居正“断棺戮尸”,张府也受到了残酷的查抄。在查抄张府时,原来极力巴结张家的地方官员争相立功,提前十几天就把张家的大门给封了。等钦差来到,打开大门一看,张家已经饿死了十几口人,其中有好几个儿童。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不堪凌辱,自缢身亡。自杀之前,张敬修留下遗书,讲述张府被查抄时的惨状,感慨道:“天道无知,似失好生之德;人心难测,罔恤尽瘁之忠。”其实,造成张家悲剧的罪魁祸首,哪里是什么“天道”、“人心”?分明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若没有万历皇帝的翻脸之举,谁敢动“帝师”家的一草一木?

张居正是明朝最有名的改革家,史书上称他“勇敢任事,豪杰自许”,既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也有足够的政治手腕,是少有的政治强人。面对着国库空虚、人民负担日益加重的严峻现象,张居正果断地实施改革,推行“清丈法”和“一条鞭法”,全面清查全国土地,抑制土地兼并,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了国库收入。为改变官僚系统互相推诿、扯皮低效的弊端,张居正还推行“考成法”,加强对官僚的监督,提高行政效率。实事求是地讲,张居正尽管有过于激进、听不得不同意见、私生活不检点等缺点,但他主持的改革还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经过十年改革,张居正基本止住了大明帝国江河日下的颓势,创下了万历初年的中兴之局。这样的人,显然是大明帝国的功臣。万历皇帝也一再承认张居正是自己的恩师,是帝国的柱石。可是,自古帝王多薄恩,万历皇帝还是翻脸了,而且“翻脸不认人”的程度比普通百姓要严酷得多,诚可谓“皇帝一翻脸,后果很严重”。

皇帝翻脸的故事当然会有翻版,到了清朝,故事的主角换成了雍正皇帝和年羹尧。年羹尧原本是雍正的家奴,后来得到了提拔。雍正元年,年羹尧率领大军平定了西北地区罗卜藏丹津的叛乱,由此,他成了雍正初年的社稷重臣。一时间,雍正皇帝几乎把年羹尧捧上了天,一年之内,年羹尧的爵位实现了三级跳,官至一等公,位极人臣。在用人方面,雍正皇帝给予年羹尧极大的权力。在川陕,“文官自督抚以至州县,武官自提镇以至千把”,其升迁降革均由年羹尧一人决定。在生活上,年羹尧及其妻子生病,雍正皇帝都再三垂询,并赐给药品。在两人的书信来往中,雍正皇帝更是信誓旦旦,极力表达他对年羹尧的信赖。他说:“从来君臣之遇合,私意相得者有之,但未必得如我二人者。”他甚至还发誓说:“朕此生若负了你,从开辟以来未有如朕之负心之人也。”可是,就在这些肉麻的话语犹在耳边之际,雍正皇帝就翻脸了。雍正二年十二月,雍正就在奏折上“敲打”年羹尧:“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为君者,施恩易,当恩难;当恩易,保恩难;保恩易,全恩难。若倚功造过,必致返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到了雍正三年,他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清算”年羹尧,先给别的官员打招呼,让他们疏远年羹尧,继而一步步地将年羹尧从一等公贬为庶民,最后干脆将其“赐死”。

当然,皇帝翻脸总是有些理由的。张居正也好,年羹尧也罢,他们在位极人臣、权倾一时之际都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张居正虽然是历史上有名的改革家,但他也贪污腐败,还好色,“内宠众多”。年羹尧的情况也大体如此。这些确实是他们的罪状,所以,张居正和年羹尧的被清算也算不上“冤枉”——谁让你们当初搞腐败呢?可是,我们也可从另一个角度追问:权臣的飞扬跋扈与贪污腐败,难道就与皇帝过分的恩宠一点关系都没有吗?显然不是。我们甚至可以说,正因为有了皇帝的过分恩宠,所以他们才有了飞扬跋扈的胆量和贪污腐败的机会。再者,在封建时代,在“人治”的官场,没有几个官员能彻底地做到清正廉洁。所以,权臣恃宠而骄、贪污腐败才是常态,反之才算反常。可是,皇帝不理这一套。因为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所以他们对大臣的处理也就充满了极大的偶然性。既然他信任你依仗你的时候可以给你以无限的恩宠,那么他就可以在忌恨你讨厌你的时候无情地打击你,直至剥夺你的一切。这,大概才是皇帝变脸迅速的真正理由吧?

(摘自《畅销书摘》)

猜你喜欢
年羹尧雍正皇帝张居正
年羹尧人生大转折背后的玄机
张居正《论语集注直解》中的察人用人之道探析
磨砺是一笔财富
明月当空
明月当空
除了写得好看,其实没多少创见
论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恼人的人数问题
雍正时期官吏任用与监察及其启示
雍正时期官吏任用与监察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