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军
李建宏,2009年担任潞安集团漳村煤矿矿长。两年多来,他带领全矿干部职工,谋强矿富民之策,求永续发展之真,全面加快品牌漳村、实力漳村、魅力漳村建设步伐,走出一条转型跨越发展新路。
解近忧,打响“村庄搬迁”攻坚战
解放“村庄下压煤”,盘活优质煤储量,是以实际行动解决采掘衔接紧张,抑制煤炭资源递减的有效方法之一。老矿工出生的李建宏,深深懂得煤炭资源对于煤矿的重要意义。
面对采掘衔接紧张的“近忧”,他和班子成员站在推动发展的高度,突破思维定势,创新工作方法,借助外力作用,采取企地合作方式,探索出一条由“建房搬迁”到“借住搬迁”,再到“自建搬迁”的高效搬迁新路。搬迁过程中,为了做通搬迁户的思想工作,让搬迁户心甘情愿地搬走,他和班子成员想尽千方百计、走进千家万户,讲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十一五”末实现搬迁村庄3个、搬迁住户330多户,解放村庄下压煤1000多万吨,为该矿的稳产高产提供了保障。
为最大限度地保证搬迁户利益,协助地方政府完成“新农村”建设,他亲自参与搬迁工作会议,随时过问搬迁进展情况和资金落实情况,并要求主管部门和负责人,对搬迁工作的各项事宜要雷厉风行、立说立行,坚决杜绝拖拉扯皮、消极怠慢现象,对影响和延缓村庄搬迁事宜的干部进行行政问责,从而保障了搬迁户的利益最大化。
与此同时,面对矿井资源枯竭的困境,他开阔思路,谋求资源突围,向公司提出水平延伸的战略构想,艰难地取得8200多万吨地质储量批复,增加了矿井可采储量,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15—20年。
谋长远,开启“资源整合”新征程
对于资源型企业来讲,充分占有资源,实现永续发展,才是战略发展的长远之计。李建宏上任后,从矿井实际出发,用战略家的眼光和谋略,将矿井的长远发展大计定位在“开疆拓土”、“资源整合”上,他的想法与省委省政府、集团公司的战略思路不谋而合。
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集团公司资源整合号召,按照上级统一战略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快速投入整合第一线,派精兵强将“北上南下”,经过“考察调研、艰苦谈判、接管进驻”三个阶段,在先期整合上庄煤矿的基础上,又高质量、高效率在和顺县整合了一缘、李阳煤业,在蒲县整合了开拓、后堡煤业,整合资源达2.8亿吨,产能390万吨/年,构建起“一矿六井”的发展模式。同时,一缘煤业实现了“当年接管、当年达产”,生产原煤95万吨,被公司评为整合矿井“六好示范矿”;上庄煤业全面完成现代化改造,生产原煤35万吨,实现了“达产达效、自产自养”;后堡煤业45万吨/年新井建设正式奠基;开拓45万吨/年、上庄90万吨/年、李阳120万吨/年新井建设准备工作有序推进。2010年,“一矿六井”生产原煤553万吨,其中本部390万吨,整合矿井163万吨,成为公司整合矿井中“安全高效发展”新模式的典范。
创品牌,狠抓“技术创新”增活力
积极实现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是企业实现良性发展的动力源泉。李建宏以谋求矿井战略发展为天职,以实现漳村全面腾飞为使命,做足做活技术创新工作,通过实施技术攻关、革新改造、数字化建设等途径,开辟出一条技术创新之路,为矿井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创新取得全新突破。修定完善了《技术创新工作条例》,制定了“科技项目管理、科技进步奖励、技术创新激励、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等“四个办法”,划分了“高新技术、矿级技术、小改小革”等“三个层次”,形成了“143”科技管理模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安全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自动化与信息管理数字化矿山的研究和应用、掘锚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强烈动压条件下巷道支护技术研究、通风系统可视化智能化研究、防爆柴油机的开发与应用”等技术创新成果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共获得国家专利10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项,市级8项,公司级21项,矿级105项,完成小改小革260项,为矿井集约高效安全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数字化矿井建设取得可喜成果。搭建了综合自动化、三维可视化、办公自动化“三大平台”,建立了覆盖井上下所有环节的42个子系统,形成了调度集控、主运集控、供电集控、洗选集控、地面运输集控等“五个集控中心”,实现了“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功能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构建起了“一井、一面、一条运输线、日产万吨、日选万吨、井下生产人员动态一千人”的“六一型”集约高效生产模式,精塑了漳村品牌,促进了矿井发展。
促和谐,推进“惠民工程”暖人心
“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们当干部的不是做官当老爷,是人民的公仆,是职工的服务生。”这是李建宏在上任不久的一次全矿干部大会上发出的精辟见解。循着这条思路,一件件民生小事得以解决,一桩桩惠民举措得到落实。
实施安居工程。对全矿6个小区进行了改造,新建了文化活动、休闲娱乐、综合服务场所。实施关爱工程。完成了班中餐、营养餐厅改造。对井下主要巷道全部实施了亮化,对峒室、架空人车乘车点等进行了美化;四部架空人车进行了延长施工;在采掘工作面增设了防爆饮水机和工间休息处。实施便民工程。成立了便民服务大厅,设立了信访接待日,新建了殡仪馆,开通了矿区电瓶车,新建了生产区停车楼和社区广场地下停车库。实施夕阳工程。为离退休职工新建了颐年苑,配套了现代化的设施,配备了吉普车、轿车、面包车各一辆,满足了老年朋友们活动娱乐和看病就医的需要。实施就业工程。实现了矿区适龄男青年“零待业”,2010年积极安置女待业青年160人,招收女临时工50多名,适龄女青年待业率明显下降。实施环保工程。完成了生产区污水治理工程,矸石山治理工程完成了灭火、整形、覆土工作;生活区污水处理合并改造工程主体完工;矿区集中供热、生产区供暖汽改水工程全面完工。实施文化工程。按照“高品位、高档次”的要求,承办了CBA夏季联赛、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引进“走进大戏台”、“一把酸枣”等名牌栏目和经典剧目到矿演出;举办了“感动矿山道德模范”评选、居民运动会、女职工文化节等高档次的文体活动。
另外,在他的提议下,矿上专门设立了矿领导接待日,主动下访,了解民情,关注民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問政于民,积极为职工排忧解难,在职工家属与矿党政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融洽了干群关系,构筑了和谐家园,凝聚了发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