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同步看级索

2011-10-24 06:31闫虎孙健
祖国 2011年16期
关键词:全镇城镇化发展

闫虎 孙健

级索镇位于“科圣”墨子故里——山东省滕州市西部,面积79.8平方公里,8.3万人。区位优越,资源丰富,东临京沪高铁、京福高速和104国道,西傍京杭大运河,省道343、104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探明煤炭储量1.5亿吨,年产优质原煤480万吨,是鲁南地区重要的煤化工基地。

近年来,级索镇大力实施强镇兴村富民工程,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镇经济发展活跃、社会安定和谐。先后被评为全国千强镇、中国最具影响力经济名镇、中国绿色生态旅游名镇等。

新型工业化提升镇域综合实力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级索镇按照“发展优势产业,打造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积极推进“工业强镇、产业立镇”战略,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镇域经济综合实力得到全面提升。

该镇一直重视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工作,创新招商方式,借力发展,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项目先后在此落户。据统计,2009年以来,该镇先后引进千万元项目35个,过亿元项目11个。投资12亿元的碳化硅精细微粉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投资10亿元的百万台热水器生产项目已完成工程主体建设,年底前可建成投产,年销售收入可超过40亿元;投资7亿元的爱玛电动车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此外,10亿元的液压气泵项目和华闻电厂2×30万千瓦扩容项目也进展顺利,这些大项目,为级索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作为煤碳资源型乡镇,级索镇把培植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首要工作,跟进国家产业政策,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按照“聚合优势、提升档次、集聚产业、集约发展”的思路,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标准编制了太阳能基地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和施,大力发展高端产业项目,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太阳能产业基地总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已有15家企业投入生产,年生产太阳能热水器100万台,太阳能真空集热管10万吨,成为江北最大的太阳能玻璃管材生产基地。

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是级索镇推进新型工业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另一重要举措。近年来,该镇大力实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双十”工程,每年选择10家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成长企业,全力以赴,帮其做大做强;建立企业发展基金,每年投资不少于5000万元集中实施10个过千万元技改项目,加快传统产业的整合、改造和提升。同时,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先后对5家“五小企业”实行了腾笼换鸟,引进新上企业6家。目前,全镇所有工企业均达到清洁生产要求,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就有32家,涉及八大门类1200余个品种。

特色城镇化建设现代时尚家园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级索镇高标准编制完成了覆盖全镇的城镇建设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和控制性发展详细规划,完成了“三横四纵”7条道路建设工程,“一城六区”城镇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小城镇是镇域经济发展的载体,是城镇化发展的龙头。级索镇积极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实现了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按照群众自愿、村级实施、政府扶持、市场运作、一次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该镇分期分批实施了小城镇区域性改造一二期工程,创造出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级索模式”。一期工程完成拆迁5.6万平方米,由于措施得力、工作做得透彻,实现了零信访、零投诉、零事故。二期工程完成后,小城镇建成区面积将达到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4万人以上。为提升城镇功能,该镇对电力、电信等所有管线全部下地,并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在全市率先达到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公共设施一应俱全,使农村居民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

在加强小城镇建设的同时,该镇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群众主体作用,通过建立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截至目前,全镇51个行政村,90%建成了市级以上文明生态村,其中2个成为省级文明生态村,44个成为枣庄市级文明生态村,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村34个。全镇70%的农户用上了沼气和太阳能,所有村庄实现了户户通硬化路,并建成多功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6处。为实现让城镇走向森林、让森林拥抱城镇,大力实施镇村绿化工程,建成高标准绿色通道30公里,農田林网18公里;在煤炭塌陷地规划并实施了1500亩的七星湖湿地公园开发建设,着力打造集功能齐全的生态休闲游乐聚集区,目前正申报省级湿地公园及AAA级景区认证。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使级索镇焕发出了青春的风采和无尽的魅力。

农业现代化谱写富民新篇章

级索素有“鲁南粮仓”之称,是农业部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现代农业粮食项目核心示范区。近年来,级索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战略,加快发展特色、生态、观光农业,形成了以良种、蔬菜、畜牧、林果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格局。加强科技联姻,与山东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国家工程院院士、小麦专家余振文将其博士生科研教学基地设在级索镇,小麦玉米高产攻关、粮食良种繁育等6个国家级现代农业项目在级索实施。全镇建立小麦三圃田6100亩,优质新品种达40多个,良种种植面积2万多亩,年外销良种500万公斤,直接增加农民收入500余万元。2009年,小麦最高单产达789.9公斤,获全省“粮王大赛”总冠军,打破了保持十年之久的全国冬小麦高产纪录。

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规模集约化经营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级索镇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推动农村土地依法、有序、合理、规模流转。全镇累计流转土地面积1.2万亩,建成500亩以上的标准化生产基地20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个, 2890户社员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1000亩的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园、5000亩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正在规划建设。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主要领导先后到级索镇调研土地流转、合作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通过构建农村工业和农业“两个车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了工业农业比翼齐飞、务工务农各得其所、个人集体均得利益的良好局面。

“三化”战略的同步推进,既促进了级索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也推动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先后建成省级规范化学校4所,全镇中小学全部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成全省一流的乡镇卫生院综合楼,全面完成了村级卫生室标准化改造;级翔老年公寓、王晁敬老院被命名为山东省模范敬老院。全镇农村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五保老人凡愿集中供养的全部集中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养老保险等实现了全覆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全面推行了村情档案管理、村级财务委托代理、矛盾纠纷定期排查调处等制度,村村建设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健身场所。

百舸争流,疾行者领航;千帆竞发,奋勇者当先。级索镇开拓创新、锲而不舍、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成功打造了今日级索的繁荣昌盛、文明富裕、安定和谐。

猜你喜欢
全镇城镇化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咬定目标抓“创建”全镇面貌别样新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皇城二中“同课异构”演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