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发展应防范安全隐患
日本发生地震后,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电机组陆续出现氢气爆炸和控制失效事故。国家核安全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赵亚民表示,日本的这次核事故凸显了当前世界范围内核电安全的多处软肋。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442个,核电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面对日本的核电危机,各国政府对于核电发展方向的态度却迥然不同。德国方面已明确表示将加快退出核电,美国、法国及俄罗斯等国则表示不会动摇发展核电的决心。
相对于德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核电发展或停滞或继续建设的表态,我国核电发展的最新态度为:停止审批,调整规划。截至2010年底,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只有1080万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只有1.12%,距离中长期规划的4%的目标距离很远。即便如此,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李雁表示,虽然国内沿海地区地震的风险没有日本高,但鉴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核电本身也有非常复杂的环境风险,建设核电站应该考虑到最坏结果。此外,我国的核电发展起步较晚,目前采用的机型多为压水堆,还有个别为重水堆机组。我国的压水堆机组主要以二代机组和二代改进机组为主,对于新建机组,则主要有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CNP1000为代表的国产研发三代机组,还有中核集团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的AP1000三代机组,以及中广核引进的法国三代机组EPR。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从表面看,这是技术路线百花齐放,实际上,它将会给我国的核电发展带来不少冲击。“这么多路线,首先会造成核电工作者的分流,造成人员专业精度的分散,一旦某电站出现事故,其他电站可能无法进行援助。再就是三代机型的可靠度还没有得到验证,所以,路线过多将会增加安全风险。”
国际原子能机构原副总干事钱积惠表示,基于我国节能减排形势的压力,应该大规模发展核电。“但此前国内核电建设有一些过热,应该重新审视项目执行与管理中的安全隐患。放慢一下速度,仔细审查是好事。”
(文/于华鹏 刘伟勋 据《中国青年报》)